关于对语文课堂教学和教师评价标准的思考论文_罗晓丽

关于对语文课堂教学和教师评价标准的思考论文_罗晓丽

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初中组 610503 

摘 要:语文课文教学虽然也与教师本身素质、价值取向、性格特质等相关联,但总体上最主要的还是受“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两个基本体系的制约,两个体系覆盖下的应试教育制度才是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根本遵循。探究得更深入一点,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等基础背景下的教育总方针、总原则、总任务,以及由此产生的人才需求、人才选育和评价标准等。

关键词:考试制度 教育评价 教学成绩 教师评价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首先得说说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基础问题。相对来说,语文课文教学虽然也与教师本身素质、价值取向、性格特质等相关联,但总体上最主要的还是受“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两个基本体系的制约,两个体系覆盖下的应试教育制度才是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根本遵循。探究得更深入一点,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等基础背景下的教育总方针、总原则、总任务,以及由此产生的人才需求、人才选育和评价标准等。比如,在封建社会私有制经济基础及其封建王朝上层建筑的基础条件下,自然而然衍生出家天下的科举考试选人用人制度,在科举制度的体制指导下,必然支配着四书五经、八股文等教育内容的选择。由此而推之,现行语文教学的根本推手,其实也是当今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基础背景及其之下的人才需求、评判标准、考试制度等的现实反映。小时候经常看到学校的墙面上写着小平同志的指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那时候不怎么理解,现在算是理解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以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教学为例,无论是公认的优秀教师还是刚出校门的实习教师,几乎所有的教案都有共同的遵循原则和设计标准,比如要突出讲解本文比较突出的人物外貌描写、对眼睛的细节刻画,比喻、夸张、反衬、对比等修辞手法运用,以及对托尔斯泰、茨威格的人物分析、时代背景介绍等等内容,这些共同的内容既是文章本身的特点,更重要的也是现行考试标准倒逼之下教学内容不得不向其靠拢的现实妥协。但是,相对于教育工作门外汉,即那些被教育对象的视角来看,因为他们在审查课堂教育功能时更接近教育的本质属性——那就是对人的成长和社会生活运用等方面到底有什么用?所以,一般情况下,老师更偏重对文章段落、结构以及语句等纯知识点的梳理和语法分析,而作为被教育对象呢?其实更渴望得到课堂外的延伸教育,比如启发个人自觉深入思考,激发个人自觉走进图书馆、走进生活哲学圈进行求证。实际上,这也正是目前教育现状中急需改革、改进的主要部分。由此而观之,课堂教学的改革问题,虽然是伴随时代发展特别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而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但同时,也是教育系统诸多改革内里环节中的一项任务,等到考试制度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改革便能迎刃而解。

关于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思考,我不知道市场上有多少诸如“如何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等宝典秘籍在售卖,也不知道内容是不是都像葵花宝典一样受用。不过现行的优秀教师评价标准倒是我们这些常年站在讲台上的同志所熟知的。学识修养、论文专著、荣誉头衔、职称级别等等是目前评价体系和操作体系中比较重要的参考项,而最根本、最重要的当然是学生考试成绩、升学考试通过率,因为这是目前大家公认的最简单、最直截了当、最便于操作的办法。学校定期晒出每个班级的考试成绩账单,以此作为教师绩效考评成绩和调职调级和薪资起落的依据。这种评价标准和方式的不合理成分是显而易见的,难道说学校和教育界故意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么?绝对不是!这实际上又牵涉到另一个命题,那就是现行考试制度总开关的问题,因为这个总开关直接决定了学生“成才率”检验标准,直接决定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大众对学校教育成果的认可度,显然也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学宗旨、价值取向、教师招聘、学生招生、现实利益等一系列问题。

那么,关于教师的评价体系到底该以什么标准为基石呢?是前面提到的教学考试绩效?还是教师的个人品行、素质和能力?还是责任心、事业心?还是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历史进程的担当?……这同样是个宏大无比的课题。不过,如果从教师的定义和对优秀教师的普遍认同标准来看,大多数人比较认同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认知结构,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独特的教学个性与风格,良好的意志品质等5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另外,大多数人其实也比较认同优秀教师的初级层次是教育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的高级层次是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教育家型教师这样的说法。事实上,找到并统一优秀教师的界定标准并不太难,反而是建立以标准为参照的考核评价体系才是最难的。因为除了学生的成绩和现实表现,以及体现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学术著作、职称等级以及荣誉头衔等等具体的、能够量化的、呈现阶段性稳定状态的显性指标外,难以再有其他稳定可靠公认的评价指标,尽管诸如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品行影响、价值影响、社会历史贡献影响等等隐性指标甚至明显远远高于短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但是由于这些隐性教育成效需要在很长时间、很宽领域才能慢慢地、逐步地得到检验,因此就造成谁也无法对教师的这方面才能和绩效进行量化性评价。

参考文献

[1]赵国忠《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南京大学出版社。

[2][美]PJ.开普希 拖德·威特克尔《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11法》.译者 赵娜 中国青年出版社。

论文作者:罗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  ;  ;  ;  ;  ;  ;  ;  

关于对语文课堂教学和教师评价标准的思考论文_罗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