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解决企业漂绿、环境污染等问题,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深入梳理与研究马克思的自然界思想。马克思的自然界思想内在地包含着审视自然界的三重维度,即实践维度:自然界是人的对象性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社会维度:自然界是社会的现实;自由维度:自然界是充满活力的世界。深入研究马克思的自然界思想对于从实践理解自然,构建绿色化的企业高管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自然界;实践;社会;自由
一、实践维度:自然界是人的对象性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在马克思之前对自然界的认识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物质本体论的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单纯地从客体的角度理解自然界,认为自然界是有待于我们去反映和处理的现成的物质客体,不知道自然界是被人的活动构造起来的,即不是从马克思所强调的实践方面去理解。因此,这种自然观必然导致主体和客体的分裂,把自然理解为脱离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的自然,具有抽象物质或者唯心主义的倾向。而这种倾向恰是许多自然科学家所坚持的,固执地认为他们所研究的自然界是与人无关的,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事物本身具有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等。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些事物本身的性质所反映的恰是人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即实践活动的方式,对这个方式可以给它概念、范畴的描述,甚至把概念、范畴逻辑化为有内在联系的各种科学,但却不能给它以独立的存在论地位,说成是事物自身固有的性质。因此,人们对自然界的理解如果脱离实践活动,就会导致一些错误的结论,就会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对立起来,认为它们各有自己独立的基础。对此,马克思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深刻地指出:“说生活还有别的什么基础,科学还有别的什么基础——这根本就是谎言。”[1]89
随着上海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走向具有资源优势、产业链衔接的国内外市场。2018年3月,“上海化工产业出口基地”和“上海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平台”(化工示范点)升级为国家级出口平台。出口基地成员单位从19家增加到32家,年进出口贸易额超过10亿美元。2018年以来,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严峻挑战,协会与出口企业风雨同舟、共度时艰,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契机,主动出击、积极应对,拓展国内外营销渠道;坚持创新发展,提升技术能级,研发高附加值产品,以技术、质量占据对外贸易新高地。
另一种是费尔巴哈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直观的唯物主义较物质本体论的唯物主义的优点在于,它把人和自然界都理解为是感性直观的对象,它们不脱离人而单独存存在。自然界存在的证明在于人的感性需要的确证,人作为感性的对象性存在物,必然把自然界作为满足自己需要的对象,因此,费尔巴哈想要研究不同于物质客体的感性客体。此外,不仅自然界,人也是感性直观的对象,甚至在这种感性直观中还发现了感觉的人类性,即感觉的社会性,人并不是单纯地感觉外物,在这其中还有对人与人的直观。感性直观既是费尔巴哈理论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因为他并不真正理解什么是实践活动,总是从商业利益出发理解实践,认为实践已经被利己主义所玷污。因此,他不能把感性直观进一步理解为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他的理论无法说出自然界被建构的性质。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仍然是个理论家,只不过以另外一种方式重新承认了现实的世界。
大力开展有机肥源建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以提高耕地土壤地力水平。一是增施有机肥料。大力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做到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鼓励种植绿肥。鼓励农民适度恢复种植绿肥,并将绿肥鲜草及时翻压还田,以小肥换大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三是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先进机械设备和生物技术,通过机械切碎还田、堆腐还田等技术手段实施秸秆机械化深耕深翻还田。
和旧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能动的理解了自然界,把自然界视为精神建构的产物。康德认为,自然界是先验地构造出来的,是人的知性范畴运用到感性杂多上从而做成了经验、对象,但康德承认自在之物是不可知的。黑格尔则进一步发展了康德的观点,认为自在之物可以认识,他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实体即主体,即自然界是被精神的主体建构起来的,精神活动规定出了自然界。但马克思认为,唯心主义对自然界能动的理解是抽象地理解,抽象地发展,因为它是在纯粹思维、范畴内对自然界的理解、规定,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因而唯物主义抓住了主体性的活动原则,而这个主体性却是非对象性的精神。
作为人的对象性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自然界同时就是对象性活动中的自然界,而对象性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现实中的活动,因此,自然界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性,我们所遇到的自然界都是被社会地改造过的自然界。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对于现实的人来说是抽象的。因此,是否从实践出发理解自然是马克思的自然观和其它自然观的分水岭。而社会性质的不同规定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态度以及行为的不同,而自然界也由于这样而向人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封建社会经济的主导性目的主要是若干种重要的由具体劳动决定的使用价值的生产,譬如土地、牛羊、粮食的生产。而这种使用价值生产的目的总的来说就是人的生产,而不管人处在怎样狭隘的政治的、民族的和宗教的规定中。而使用价值的生产是多样性的,也就是说不同使用价值的生产是与劳动者特定的个性、手艺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自然界的社会改造就带有了某种有限的艺术感或半艺术的性质,这在手工业中表现的较为明显,由此而产生的对自然界的态度主要是技艺。而且这种生产方式催生的欲望就是追求使用价值或者特殊的自然财富譬如土地、首饰、衣服等等的欲望,因而古代国家消亡的主要标志是荒诞无稽、骇人听闻的过度的疯狂消费,而不是所谓的生产过剩。当然在封建社会也存在着商品交换,但它只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相互交换的也不过是自己的剩余劳动时间。但是随着作为封建社会内部的异质要素即交换价值、商业的发展,封建社会就逐渐没落下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发达的货币制度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不再是使用价值的增多,事物的质,而是价值的增值,事物的量,而价值的增值就是资本,资本、价值本质上又是抽象劳动形成的,而这三者的物化表现就是可计量的货币。因此,价值、资本、货币的增值本质上就是抽象劳动的积累。抽象劳动不仅是理论上的认识,同时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的真实规定,就是现代经济学的起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受抽象劳动的积累、价值的增值的支配,而抽象劳动的积累只有量的界限的不断突破,除了量的无限制的增大以外再也没有别的目的,更没有精神的内涵。这种生产方式必然导致对自然界的量化的描述和控制,把自然状态放到数学公式里边,以便把自然界通过市场转化为资本,而在这转化的过程中资本增值是不会考虑环境因素的,反而会剥夺空气、水、土壤等,因此,环境危机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而随着资本的全球化,由资本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逐渐从局部问题攀升为了全球问题。其实对于这一点马克思早就给予了预警,但是后人们并没有对马克思思想的这一维度进行严肃而认真的研究,甚至资本主义豢养的学术代表千方百计的想要掩盖这一思想的环境批判维度,集体患上了健忘症。譬如,马克思指出:“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1]89请注意现实的自然界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异化的,自然界异化为纯粹的有用性,人与自然界的内在有机联系被抽象为人运用技术、工具、概念、范畴处理的一堆毫无意义的质料世界。所以自然界在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开发,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人的生活、生产资料,另一方面自然界又被商品化、污染化,甚至军事化了,这种深刻的二律背反正是资本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不从根本上扬弃资本,自然界的生机就得不到回复,生态危机、人的发展危机也就难以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当年恩格斯提出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解在今天仍然是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二、社会维度:自然界是社会的现实
近代知识论哲学对自然界的理解陷入困境,旧唯物主义把自然界视为脱离人的感性实践的物质客体或感性直观的对象,而唯心主义则把自然界视为纯粹精神活动建构的产物,这种对自然界的互相对立的理解恰是马克思理解自然界的起点。马克思认为,以往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表面是对立的,其实它们共享一个前提,就是把自然界抽象化,脱离感性实践。自然界其实是人的感性的对象性活动的产物。而感性的对象性活动既不是纯粹对象性的,也不是纯粹精神性的活动,而是把二者有机地耦合起来。有机耦合不等于简单相加,不是费尔巴哈的对象性原则和黑格尔的作为主体的精神活动原则一加加出一个对象性活动,而是用对象性把活动限制为对象性活动,从而避免把活动理解为近代哲学讲的主体,而是理解为马克思讲的主体性,即“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1]105。活动不再是主体,而是主体性,是被对象性限制的主体性,一个存在物既是对象性的同时又是主体性的,这种存在物就是现实的人。动物有对象性,但没主体性,所以动物只是自然物,被绑在它所处的环境中,因而没有语言。而人是马克思讲的“人的自然存在物”[1]107,“人的”表明了人的主体性,即人对他所需要的对象有一种领会、自觉,从而把这种自觉到的对对象的对象性关系做成对象的属人的形式,形成人化自然界。这种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外化为自然界的活动就是对象性活动、感性活动、实践(这是三个概念是同等意义的概念)。所以马克思要求从实践出发理解一切事物,脱离实践思考问题都是抽象的。因此,自然界本质上就是人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界全是一系列的对象性关系,这些对象性关系的总和就是马克思所讲的感性的自然界,即世界。因此,对自然界的理解不能脱离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从此出发,就可以知道马克思谈论的自然界是现实的、感性的,不脱离实践,而这样的自然界在现代社会就是社会领域的商品、货币、资本、感性劳动创造的时间、空间、自由等等。而这些与企业的经营,与企业高管团队人格的构建具有密切的关系。这样由实践出发所引出的问题域就与人的解放和自由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有研究表明,大型组织由于员工素质较高,灵活性更强,更可能应用已经被其他组织实施并规范化的制度。为此,制度扩散的内部决定模型认为经济和组织特征也能预测制度扩散和创新过程,城镇化程度高、经济规模大和发展速率高的政府更倾向于创新。相比于一般城市和三线城市,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一线和二线城市的经济实力更强,声誉更佳,可调配资源更多,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强,进行人才政策创新的概率也更高。综合上述分析,可以推断经济规模越大、速度越快、第三产业比例越高和财政收入越多的城市,其人才政策创新的倾向会越强。这个观点得到了Damanpour和 Schneider、Towns等人研究的部分佐证。⑯据此,提出假设如下:
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规定了科学技术必然采取数学化的原则和态度。因此,这种对待自然的量化态度就是技术的态度,抽象劳动越是发展,对自然界的量化控制即技术的控制就越强,就越把自然界看成是没有内在生命力和价值的有待技术去处理的一堆物质材料,而劳动也越来越丧失一切技艺的性质,即变成无差别的与劳动的特殊形式、劳动者的个性、兴趣漠不相关的抽象活动。因此,资本化的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真正的贬低,必然会导致人与自然界普遍价值的丧失,进而导致自我被掏空,即人的空虚化、虚无化。英国学者伊格尔顿指出,这样一来人就“不再具有尽情享受自身感性生活的能力”了,“自然界已经成为纯粹的使用对象”[2]。自然界和人都受抽象范畴的规定,抽象力量的统治,西方的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终于完成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了。但正如海德格尔所讲,也只有这样,真正的思想才会到来,它要穿透层层的概念、范畴的屏障去揭示范畴建构起来的作为存在者的社会事实之存在规定,从而把思想领到它的任务面前。而这一工作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已经开始了,他运用现象学的方法揭示了作为存在者的工人之存在的规定,即异化劳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不是什么不成熟的东西,而是马克思的存在论学说,揭示的是工人作为存在者之存在规定,而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恰恰是因为他发动了颠覆近代知识论哲学的存在论革命,把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改造为劳动现象学。总之,我们对待自然界的不同态度取决于我们所处的不同的社会形态,这一点也说明脱离人的自然界对于人来说是无意义的。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然界的态度之所以不同于前资本主义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也就是说对待自然界的技术的态度之所以不同于技艺的态度,根本原因就在于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到来了,即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来了,它从根本上规定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态度以及行为。威廉·巴雷特在《非理性的人》中深刻地指出:资本化的“科学从自然身上剥掉了人的形式……人不仅成了一个被逐出家门的,而且也成了一个片段的存在。”[3]这种感受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趋强烈,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荒芜形成了鲜明而深刻的悖论,正是在这一境遇中虚假的信仰趁虚而入,到处泛滥。并且人格化的资本经营企业对自然界带来的是极限施压,因为资本从根本上影响着企业高管团体的人格构建和认知。尽管企业高管团队的人格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是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之中,资本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因素。因此,深入研究资本与企业高管团队人格与认知的内在互动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实际上所谓抽象人格本质上就是抽象劳动的人格化,因此,作为经营资本的企业家本质上就是资本的人格化,即积累的抽象劳动的人格化。
三、自由维度:自然界是充满活力的世界
马克思关于自然界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即“自然界的社会现实”[1]90。这个命题所表达的含义正是上文所分析的自然界是一个社会范畴,历史范畴,不要脱离社会实践去理解自然。也不要误解好像马克思谈社会,社会里边不包含自然界,还要单独地去研究自然界,马克思所讨论的社会本身就包含自然在内,不要把社会与自然对立起来,仿佛从来没有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社会本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而这种统一的表现和基础则是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石性范畴的感性实践。因此,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时代的自然界的主导的社会形式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的自然界正如法兰克福学者马尔库塞所说是“商品化的自然界、被污染了的自然界”[4]。资本和技术携起手来对自然界进行压榨,并进而损害人的发展。因此,自然的解放与人的解放必然要结成神圣的同盟,而人的解放也必然包含着自然的解放。人与自然从未像在今天一样紧密地连在一起,环境问题和社会公平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各个国家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
自然的解放并不意味着像技术悲观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要退回到前工业的社会阶段上去,而是要进而利用技术的成就,发挥技术的革命性方面,把自然界从为剥削服务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中解放出来,恢复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而要解除技术破坏自然的魔咒,以及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飘绿行为,又必须铲除资本,因为技术的破坏性主要的不是由技术本身而是由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造成的,技术只是实现资本运作与谋算的工具。因此,必须通过共产主义运动解放自然,这是根本之策,共产主义状态中的自然意味着“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1]83,意味着“自然界的真正复活”[1]83。因为解放的自然已经失去了自己纯粹的有用性,人在自然界中发现了他自身。“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83成为了一种真实,因为自然界本来就是人的对象性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人的自我力量的表现和确证,换句话说就是马克思讲的“感性的自然界……是……感性地存在着的人”[1]90。只不过技术和资本把自然界引向供人大量享乐的异化的迷雾掩蔽了事情的真相。解放了的自然界必是充满活力的世界,因而人的多方面的本质力量也会在他的劳动对象中得到全面的实现,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此种状态中的人作为一种自然物,他的生机与活力得到了全面的发挥、发展,因而也就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1]83,也正是因为这样,人才成为自然界的真正的主人,自然界也才恢复了它的悦人的力量和作为人的无机身体的功能。自然界本质上是充满活力的人,而人是充满生机的自然界,这正是马克思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人的感性的意识、听觉、爱、活动等都摆脱了物的异化,成为真正的人的效用。人与自然界这种和谐关系正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马克思的自然界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忠实地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解放自然的思想,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为我国解放自然奠定了最为根本的制度基础和政治基础。但是请注意,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并不意味着对自然的破坏以及由此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会自然而然的得到解决,这样的想法是幼稚的。如果不注意保护环境和生态,仍然会产生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乃至退化,甚至产生严重的危害自然与人的健康的环境事件。我国的发展历程印证了这一点,因此,中国共产党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从多方面提出了解放自然的理念、思想、策略。我国在发展理念上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而绿色本身就是自然界活力的表现,是生命之色;在发展模式、企业构建上提出了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绿色、清洁企业的战略;在发展生产力上提出了生态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环境思想;在保护自然界上提出了要像保护眼睛、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自然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5]当下新时代的中国正在从层次、多领域协同发力,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格局,最终让人民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
[2] 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李杨,任文科,郑义,译.重庆: 重庆出版社,2017: 178.
[3] 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段德智,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44.
[4]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稿》[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145.
[5]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8: 21.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 (2019)04-0005-04
DOI:10.15916/j.issn1674-327x.2019.04.002
收稿日期:2019-05-14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L18CGL014);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L18CKS004)
作者简介:蒲佳(1984-),女,辽宁海城人,讲师。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66.C.20190618.0853.008.html
(责任编校:叶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