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论文_王柏玲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论文_王柏玲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万宝卫生服务中心 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摘 要】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32例,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6例,均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并辅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术后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15.9±3.4)h少于对照组(24.7±4.8)h,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0.15%(1/66)低于对照组10.61%(7/66),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对提高子宫肌瘤治疗效果可起到突出作用,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更能使临床效果得到改善。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护理

作为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疾病,子宫肌瘤是困扰大多女性的主要问题,在生理与心理等方面都承受较多痛苦,若未做好及时控制,很可能演变成恶性肿瘤。通过临床实践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对于治疗效果的改善可发挥重要作用,若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更能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身心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医院2013年1月~8月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32例,利用常规护理措施的66例纳入对照组,年龄25~42岁,平均(31.5±2.3)岁,其中肌壁间肌瘤、阔韧带肌瘤与浆膜下肌瘤各33例、21例、12例。观察组66例患者,年龄24~41岁,平均(29.4±2.6)岁,其中肌壁间肌瘤、阔韧带肌瘤与浆膜下肌瘤各30例、22例、14例。B超检查,两组患者均排除恶性肿瘤。在基本资料上,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确保手术可行的基础上开展手术过程,包括:①气管插管,对患者全身麻醉,并使患者保持头低足高体位;②脐孔穿刺,气腹针进入腹腔后,在气腹气体上选择二氧化碳,并保持16KPa气腹气压;③不同手术位点采取不同方式,如将10mm Trocar放置于左麦氏点、5mm Trocar放置于右麦氏点、10mm Trocar后置入腹腔镜置于脐部;④以腹腔镜显示结果为依据,对子宫肌瘤类型判断,并利用不同器械完成剔除过程,且注意以8字缝合技术对剔除后的切口进行缝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整个手术过程为无菌操作[1]。

1.2.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包括:①术后密切监测,如对穿刺孔敷料是否存在渗血情况检查,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鼓励尽早拔除导尿管。同时患者卧床时,以平卧位体位为主,头偏向一侧,以此避免因呕吐物反流出现窒息、坠积性肺炎等情况;②饮食护理,术后应鼓励患者多摄入水分,可控制为1500~2000ml/d的饮水量,而在食物上,术后6h内以高维生素流质食物为主,切忌进食豆类或牛奶食物,防止肠胀气情况产生;③并发症护理,如无菌敷料的适时更换、输氧速度的调整、对患者阴道流血与腹部压痛情况观察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包括:①心理护理,如对患者因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的抑郁心理,可鼓励其听音乐、深呼吸,保持良好的情绪,时刻观察患者反应,做好疏导工作;②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阐明术后注意事项,如在肩背部酸痛时,可取胸膝卧位,有利于症状的缓解,同时健康教育中,可结合患者病情变化,鼓励早日运动,快速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并随访术后3个月内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腹腔出血、皮下血肿以及腹胀等。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WPS xls数据表,由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15.9±3.4)h少于对照组(24.7±4.8)h,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仅有1例出现腹胀,并发症发生率为0.15%(1/66),对照组皮下气肿、腹胀各3例、4例,并发症发生率10.61%(7/66),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子宫肌瘤近年来在女性群体中有极高的发病率,若未做好及时控制工作,极易带来病变问题,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实际治疗中,尽管利用以往开腹手术,也能达到清除肌瘤的目标,其弊病较为明显,如手术创伤较大,可能有遗留瘢痕存在等。对此,便可考虑以子宫肌瘤剔除术方式为主,在此基础上将腹腔镜引入其中。对于腹腔镜的应用,其优势表现为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安全性高等。需注意的是,由于该手术方式应用下需考虑到人工气腹构建过程,很可能都引起皮下气肿或腹胀等症状,因此治疗的同时需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提升治疗效果[2]。

本次研究中发现,两组患者利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在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控制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充分说明护理措施的应用极为重要。护理工作落实中,护理人员需充分认识到手术的相关常识,根据患者术后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工作,包括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特别并发症护理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病情进行观测,判断是否有腹胀、皮下气肿以及腹腔出血情况,若发现患者不良反应明显,需及时联系医生处理,使并发症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此外,护理中也需为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工作,阐明出院后注意事项,如饮食或运动等方面,这样才能够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3]。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配合综合护理措施,能够缩短患者排气时间,且并发症得到明显控制,可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邱海平,魏建谊,余碧霞.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J]. 当代医学,2011,21:121-122.

[2]尹香花,顾扬,宋晶哲,高静,吉晓萍.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内镜杂志,2010,03:317-319.

[3]窦秀琴.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16,17:173-174.

作者简介:王柏玲,1983.03-,女,汉族,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桃山区,七台河市人民医院万宝卫生服务中心主管护师,本科,妇产护理学,154600

论文作者:王柏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论文_王柏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