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职业性别隔离与女性就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性别论文,女性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劳动力队伍几乎都经历了显著的人口转型。特点之一是女性劳动力的参与率持续增长。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15岁以上女性劳动力的参与率比第三次普查指标提高28.8个百分点,达到72.01%。1997年我国成人劳动力中女性占45%(据《1998年人类发展报告》)。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反映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真正地位,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劳动力性别的不同而造成的职业隔离是世界各国劳动力市场中最重要、最持久的现象之一。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和宗教、社会、文化背景下,职业性别隔离都是存在的。它影响到女性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也是劳动力市场刚性和经济无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职业性别隔离:概念与理论解释
构成劳动力队伍的各个群体,包括不同的性别、种族和民族,在数量上是不同的。如果一种职业所包含的劳动力构成相异于不同人口相对于劳动力人口的相应比例,就说明在这种职业中存在着职业隔离。职业性别隔离指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女性”职业和“男性”职业的现象。
职业性别隔离表现在三个方面:1、横向隔离,就是男女在某一职业中的构成比例与其在全部劳动力人口中的比例不一致;2、纵向隔离,在几乎所有职业、包括女性职业中,在具有较高的技术、责任、地位和收入的职位上,存在着女性所占比例相对于男性不断下降的趋势;3、工资的性别差异,除了纵、横向职业隔离外,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和男女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差异也是造成工资性别差异的原因。
关于职业性别隔离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三种:新古典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女性主义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假设工人与雇主都是理性的,劳动力市场运作是有效率的。工人在考虑了自身的素质、局限和偏好之后,会选择一份收入最好的工作;雇主在竞争和有效率的市场上会通过成本最小化来追求利润最大化,雇主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其边际产品。
新古典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女性的人力资本低,受教育水平和教育领域都不如男性,由于结婚、做家务、照看孩子等而引起的市场参与的间断,造成她们工作经验较少。理性的女性一般倾向于选择工作时间有弹性、有较高的初始工资、工作经验要求较低的职业。许多影响男女职业选择偏好的因素,也影响雇主对男女雇员的偏好,雇主更倾向于把需要较高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的工作提供给男性雇员。女性的高缺席率、高迟到率、高人事变动率等使女性被认为是高成本的工人,影响了雇主为女性提供工作。人力资本理论主张通过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家庭政策和消除性别歧视方案等来减轻职业性别隔离程度。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也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的一种理论。它假设制度和政策在决定雇佣、提升和报酬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假设劳动力市场本身就是分割的,每个分割的市场又都是依据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运行的。该理论把劳动力市场看作被分割开的两大非竞争性部门:主要部门和从属部门。主要部门的工作提供相对比较高的工资、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从属部门则相反。由于主要部门的工作要求高,所以雇主偏好教育水平比较高、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男性。这就使得大量女性“拥挤”在从属部门中相对较少的“女性”职业中,工资必然比较低。
虽然上述两种理论对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给予了极有价值的理论说明,但是却没有考虑非经济因素对职业性别隔离的影响。女性主义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学家们认为是即定的非劳动力市场因素。认为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利地位,是由社会与家庭中的夫权和女性的从属地位造成的。女性的责任普遍被认为是做家务和照看孩子,男性则是“养家糊口”。
女性主义理论认为,传统的“女性”职业真实地反映了女性的共同禀赋。正面的女性禀赋,如照顾他人、忠实、灵巧、适合家务劳动等,使女性多从事护士、社会工作者、纺织工人和保姆等职业;负面的女性禀赋,如不愿意监督别人、体力不足、不愿意出差或者面对危险、在数理科技方面能力低等等,使女性在管理人员、建筑工人、科学家、飞行员、警察等职业中的比例较低;其他方面的禀赋,如任劳任怨地工作、愿意接受低工资、希望在家里工作等,使她们更易于从事低效率的、单调的、几乎没有人力资本要求的职业。所以,女性本身某些“天生的禀赋”限制了她们对于职业的自由选择,也影响到雇主对女性的使用和提拔。打破职业性别隔离,最根本的是提高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并且破除传统的职业性别观念对劳动者和雇主的束缚。
二、中国女性的就业状况与职业性别隔离
1、横向隔离
在农、林、牧、渔劳动者以及商业和服务性行业工作人员中,女性比例一直高于男性。1990、1995年,女性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比例也超过男性。而男性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中一直占有优势,在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中的比例也一直高于女性(见表1)。
表1:中国职业大类中的性别比例
1982年 1990年 1995年
职业大类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0/1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1 5.53 5.30 5.24 5.86 4.88
2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
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0.37 2.47 0.44 2.79 0.63 3.12
3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0.72 1.74 0.98 2.33 1.33 2.56
4 商业工作人员 1.88 1.73 3.09 2.89 4.37 3.87
5 服务性工作人员2.40 2.03 2.73 2.09 2.94 2.13
6 农、林、牧、渔劳动者 76.49 67.64 74.54 66.21 72.12 64.64
7/8/9 生产工人、运输
工人和有关人员
12.86 18.23 11.91 17.57 10.76 17.02
10 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0.08 0.09 0.05 0.05 0.01 0.01
数据来源:“三普”资料,“四普”资料,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以职业中类和小类来细划的“女性”职业证实了女性主义理论所认为的正面的女性禀赋对其职业选择的影响。中国的“女性”职业大多是人力资本要求低、收入低、层次低、缺乏声望的职业。女性虽然在一些传统的“男性”职业中展开了与男性劳动者的竞争,例如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办事人员中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是仍然只是男性的1/6和1/2,仍然远远低于其在传统“女性”职业中的比例(见表2,根据“四普”资料计算)。
表2:1990年中国的十种“女性”职业
职业类别 性别比例 职业类别 性别比例
幼儿保育员 99.75图书资料业务人员 77.91
家庭服务员 98.77档案业务人员 74.64
护理人员95.66电信业务人员 72.77
旅店、饭店服务人员 85.19环境清洁卫生人员 67.26
纺织、针织、印染人员78.42财会和审计人员59.18
2、纵向隔离
以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这个职业大类为例,女性多集中在纺织、裁剪、皮革、印刷、检验等“轻工业”部门中,而男性则多集中在采矿、金属冶炼、建筑等重体力的职业中。女性在前五位和后五位职业中的比例分别为(见表3,根据“四普”资料计算)。
表3:在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职业大类中的性别比
前五位职业 女性比例 后五位职业女性比例
裁剪、缝纫工人金属冶炼和处理工
82.7人 17.9
纺织、针织、印染工人 采矿、采石、勘探、
78.4钻井、采盐工人 11.0
皮革、皮毛制品制作
人员 69.2建筑工人 8.7
检验、计量、试验分析 石料切割和雕刻工
人员 68.0人
6.6
印刷工人和有关人员67.2运输设备操作工人 6.5
3、工资的性别差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规定男女必须同工同酬,工资的性别差异不存在或者不大。1987年的一项统计表明,男女职工的收入之比为10:8.3(潘锦棠《劳动与职业社会学》第460页,红旗出版社1994年版)。近几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国家放松了对工资的控制。再加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适合女性从事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而传统的男性就业部门发展停滞,所以工资的性别差异状况应该发生有利于女性的变化。但是,根据《1998年人类发展报告》,我国女性的收入份额为38.1%,男性为61.9%,男女之比为10:6.2。其中原由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三、中国女性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以来,由于市场机制对人们职业选择的作用难以发挥,我国基本上不存在性别隔离的劳动力市场。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职业性别隔离将会扩大。为了防止它所引起的劳动力市场刚性和社会不公等问题,国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市场歧视的存在和恶化,提供在劳动力市场上公平对待每个人的政策保证。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实施职业整合政策
许多学者认为职业整合可以让劳动力市场中的所有女性受益。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1)市场能把部分女性在职业整合中的受益转移给仍然处于隔离状态的女性劳动力。因为女性拥挤在“女性”职业中会降低女性劳动力的工资,所以如果一些女性选择了“男性”职业,就会使“女性”职业不再那么拥挤,要吸引女性从事这些职业就必须提高工资。
(2)道德观念的改变会强化职业整合的影响。职业整合会改变人们对女性在劳动力市场地位的预期。迫于社会对女性回报的压力,雇主会给予女性更多的晋升机会和更高的工资。
(3)职业整合会使更多女性拥有更大的权力。当更多女性达到高职位时,会对工资晋升、雇佣女性有更大的决定权。
因此应该采取鼓励女性进入男性“职业”的措施,加快职业整合的步伐,以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市场中的职业性别隔离状况。
2、进行女性人力资本投资
促进职业整合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女性的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女性的教育水平,以增强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
我国女性大多只受过小学或初中的教育,总入学率女性为61.5%,男性为64.1%,成人女性文盲率为27%,而男性只不过10%(据《1998年人类发展报告》)。这使大量的女性只能选择低人力资本要求、低收入的职业。只有加大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女性的人力资本积累,才能使更多的女性整合到高层次的“男性”职业中,缩小职业性别隔离程度。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中国女性贫困与保障研究”课题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