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翻译+译后编译”模式的诗歌翻译探究论文

专题·翻译

基于“机器翻译+译后编译”模式的诗歌翻译探究

罗晓佳

【摘 要】 在苏珊·巴斯奈特的诗歌翻译“种子移植论”和许渊冲“三美论”的指导下,以中文现代诗《断章》的英译、中文古代韵律诗《暮江吟》的英译及艾米丽·迪金森的英文诗If Recollecting Were Forgetting 的汉译为例,探究基于“机器翻译+译后编译”模式的诗歌翻译。

【关键词】 机器翻译+译后编译;诗歌翻译;种子移植论;三美论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下,许多翻译软件应运而生,如网易有道翻译、百度翻译、搜狗翻译、讯飞翻译、微软翻译、Trados Studio 和谷歌翻译等。基于翻译软件的机器翻译的优点在于:第一,帮助译者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合格的翻译工作;第二,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但是,机器翻译的译文在正确性、可读性甚至文学性方面仍然无法达到职业翻译者人工翻译的完美程度。为了在译文质量和翻译效率之间达到平衡,“机器翻译+译后编译”模式势必是翻译发展的主流。这一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机器翻译的效率优势,又能充分发挥人工翻译的质量优势。本文以中文现代诗《断章》的英译、中文古代韵律诗《暮江吟》的英译及艾米丽·迪金森的英文诗If Recollecting Were Forgetting 的汉译为例,探究基于“机器翻译+译后编译”模式的诗歌翻译。

一、诗歌翻译中的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译的定义

(一)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译的定义

根据ISO/DIS 17100:2013 标准的定义,机器翻译是“使用计算机系统将文本或语音从一种自然语言自动翻译为另一种语言”(MT,automated translation of text or speech from one natural language to another using a computer system)(转引自崔启亮,2014:68)。译后编辑是指“语言专家对机器翻译输出进行编辑,以生成人工质量翻译的过程。译后编辑是将机器翻译和高水准专业人工译后编辑人员相结合,以生成达到发布标准的高质量翻译的过程”(转引自崔启亮,2014:68)。

“完全错误,我给你们扑克牌就是为了让你们能用上它。从我们出生那天起,我们就拥有很多的扑克牌。这些牌是什么呢?”

(二)诗歌翻译中的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译

诗歌语言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它反映现实、抒情言志、富有意象、语言精致、富有韵律,意境深远。因此,诗歌翻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艺术化的翻译,即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诗的艺术特点,其中包括主题、人物、心理、环境、意象、韵律等诸多要素的解读和表达。诗歌翻译过程不仅是语言信息的单纯转换,还是两种语言之间社会背景、文化、观念等的综合多元转换,需要译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机器翻译毕竟是机器产物,很难译出人类蕴藏在诗歌中的复杂情感和诗学元素,主要表现在:(1)无法译出原诗的深层次意义;(2)无法灵活翻译原诗的诗学意象;(3)无法准确分析原诗的人物心理和情感;(4)无法正确翻译复杂的语法句子结构;(5)无法准确翻译文化缺省的特殊词汇。

虽然机器翻译存在局限性,但它能够为人工翻译提供大量的参考素材,节约时间;而译者对于原诗主旨、情感、意境、诗学特点的理解与再现是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目前机器翻译无法完成的。由此可见,机器翻译与人工译后编译互为补充是诗歌翻译的必然趋势。

二、应用“机器翻译+译后编译”翻译诗歌的理论依据

不同的翻译软件提供同一诗歌的不同译本,虽然为人工编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这些素材有缺点,需要人工编译,不断完善。优秀的诗歌翻译者应该具备以下素养:(1)全面系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2)透彻解析诗歌的深厚文化功底和文学功底;(3)文献和资料检索能力;(4)优秀的双语表达能力。应用“机器翻译+译后编译”模式翻译诗歌的理论依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苏珊·巴斯奈特的诗歌翻译“种子移植论”

著名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1998:57)于1998 年在《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中提出了诗歌翻译的“种子移植论”。她认为,翻译一首诗,就像是从目的语土壤里移植来自源语土壤的一颗诗歌种子。这颗诗歌种子可以离开源语土壤,移植于新的目的语土壤,生根发芽,长成新的诗歌植物。译者的任务首先是确认种子,然后着手移植工作。苏珊·巴斯奈特指出,无论是种子的确认还是新植物的再生都无不受到目标语文化语境的制约(罗承丽2009:95)。在这个“种子移植”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做好两个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以读者的身份透彻理解原诗,这是“确认种子”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译者“应该是力求对原著的多重含义以至于隐藏于原著背后的作者的创作本意全面的把握和充分的接受”(许钧1998:231)。然而,“要作全面的把握和充分的接受绝非易事。掌握外文和起码的背景知识,仅仅能帮助你理解原著的表层意义如‘字面意义'或者明显的‘道德意义'。为了达到更高的要求,译者就必须研究和学习,研究作者的生平、著作和思想,研究作品产生的时代,研究他们的民族文化传统……”(许钧1998:231)。第二阶段,译者用目标语把自己对原诗的透彻理解进行翻译,这是“移植种子”的过程。文化派译论的特色在于始终关注目标语文化的需要,关注译本在目标语文化中的功能。因此苏珊·巴斯奈特(2004:83)提出,译者复制原文本的形式、韵律、节奏、语气和语域等因素的程度不仅取决于源语系统,还取决于目标语系统,以及译本的功能。苏珊·巴斯奈特还指出,诗歌翻译的任务是“拆散”原诗的语言材料,然后在目标语中将这些语言符号和编码进行“重组”。译者的任务则是把已经凝固的字、词、句和文学意象拆散,然后以另一种语言创作一首相似的诗,这首新的诗即译文,在主旨和诗学等各方面和原诗尽可能保持一致。

(二)许渊冲的“三美论”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对诗歌翻译提出了“三美论”,即“诗歌翻译不仅应忠于原文,还应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许渊冲2007:18)。“意美”即意境美,如象征意义、双关意义、言外之意等,强调译文的意境要像原诗一样能美得感动读者。“音美”是指平仄、节奏、押韵等,强调译文要像原诗一样有优美动听、琅琅上口的韵律和节奏。“形美”要求译文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句式、长短、对仗等)。

三、应用“机器翻译+译后编译”模式翻译诗歌的步骤

(一)确定种子

实践证明,“机器翻译+译后编译”模式可以用于中文古代韵律诗的英译。

(二)机器翻译

其次,把原诗放入几个常用的翻译软件中进行翻译,得到不同的译本。本文选用网易有道翻译软件、百度翻译软件和搜狗翻译软件的译本。

Similarly,,,andcan be obtained in the M-step by the same method.

(三)移植种子

最后,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不同译本进行阅读分析、综合参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工作,并根据“种子移植论”和“三美论”“拆散”原诗的语言材料,在目标语中将这些语言符号和编码进行“重组”,从而在源语文化系统和目标语文化系统的共同要求下创造与原诗相似的诗歌,尽可能让译文在主旨和诗学等方面与原诗保持一致。

阿拉伯世界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各种矛盾积累,2010年底爆发了“阿拉伯之春”,直接导致叙利亚等国中央政权的掌控能力下降,尤其是叙利亚战争爆发,给极端势力扩张提供了土壤。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战略再平衡”策略,在中东实行战略性收缩,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减弱,“伊斯兰国”等极端势力趁机兴起。

四、基于“机器翻译+译后编译”模式的诗歌翻译实践

(一)中文现代诗《断章》的英译

中文现代诗《断章》原文与三个翻译软件的译本如表1 所示:

While you decorate the dream of the one who's viewed the scene./siːn/

表1

以上三篇译文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有语法错误及望文生义的错译,但是仍然能在字、词、句方面为译者提供有用信息。如“断章”的“章”,有的软件将其翻译成“chapter”,由此,译者就需要思考“断章”应该怎么译。通过百度搜索可知:“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名之为‘断章'”。由这段介绍可知,“断章”应译为A fragment of a poem。对于诗行的翻译,各译本在正确性和可读性方面都尚可,只是少了些诗意和韵律,这就需要由人工译后编译来完成。原诗“景(ing)”“你(i)”“子(i)”和“梦(eng)”的押韵模式为“abba”,其中,“ing”和“meng”虽然不是严格的相同韵脚,但都是后鼻韵,所以姑且算是同韵。

Bai Juyi Tang Dynasty

实践证明,“机器翻译+译后编译”模式可以用于中国现代诗的英译。

Bian Zhilin

While you are standing on the bridge and sightseeing,/'saɪtsiːɪŋ/

几个家伙把陈大勇按在地上,七手八脚捆得和粽子一样,又连拖带推押进一间黑不见光的房间。这时,一盏马灯亮了,陈大勇这才看清屋里有一张方桌,方桌边坐着两个人,一个是刚才压低了嗓子的女汉子,另一个是穿了身灰衣服,戴着玳瑁眼镜的清瘦男人。

The sightseer are looking at you from the balcony./'bælkənɪ/

The bright moon decorates the window of your attic,/'ætɪk/

由式(8)可知,履带式清洁机器人行走速度和驱动电动机的转速、驱动轮节圆半径成正比,和减速齿轮箱的传动比成反比[5]。清洁机器人的直线行走速度v是根据设计要求的清洁速度推算出来的,所以由公式可以推导出驱动电动机的转速,即:

“sightseeing”对“scene”,“balcony”对“attic”;虽然“attic”最后一个音是/k/,但这个音是弱读的,所以,弱读音前一个音是/ɪ/,对应balcony最后一个音/ɪ/。

使用ICP-AES(以高纯氩气正常吹扫2h或高速吹扫0.5h后),在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下测量各待测元素。

本省SGSN间的GTPC路径断,具体影响用户发生RAU、TAU切换时业务会被终端,需要UE重新发起附着方可继续使用业务(概率性问题,后面有详细分析),对于没有发生切换,或者在 intra内进行 RAU、TAU业务的用户也不受影响。

操作要点:(1)预先在糊化盘表面轻涂一层植物油,便于糊化定型后的粉皮从盘中揭下;(2)淀粉浆倾注于糊化盘后,轻拨盘子,使淀粉浆在盘内均匀摊开,以保证成型后的粉皮厚度均一。

A fragment of a poem

(二)中文古代韵律诗《暮江吟》的英译

中文古代韵律诗《暮江吟》的原文与三个翻译软件的译本如表2 所示:

表2

笔者检索“百度汉语”得到以下信息:“吟,名词,古典诗词的一种名称[song(as a type of classical poetry)]”。据此,笔者将“暮江吟”译为A Song of the Twilight River。另外,对于“瑟瑟”一词,笔者通过“百度百科”发现,它不是“秋风瑟瑟”之意,而是指“碧绿色”,因此译为emerald-green。关于韵脚,原诗的“中”“红”“夜”“弓”四字形成韵脚模式“aaba”。笔者努力译为“aaab”韵脚模式,体现在paved,red,third,bow 四个词上。对于“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句,笔者沿用许渊冲译本中的感叹句式“How I love this night of September the third”来表达诗人“非常喜欢”的情感。笔者在“确定种子”后,通过创造性思维,运用目标语“移植种子”,在此翻译过程中,遵循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对三个译本进行综合分析,经过“机器翻译+译后编译”过程,最终得到《暮江吟》的译本:

A Song of the Twilight River

以下是笔者译后编译的译本,体现了原诗的押韵模式“abba”。

(1)单指标测度矩阵的确定。将上述按照单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的定量指标值代入隶属度函数即可求得该定量指标在每一等级上的未确知测度,统计每个定性指标在每个等级上的得分率,可以求得该定性指标在每个等级上的未确知测度(不再赘述原始数据及具体统计运算过程),将定性指标未确知测度和定量指标未确知测度合并即得该高校所有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

一个产品型控制器的开发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在产品设计之前,主要是控制算法的应用。在现有的控制算法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并能实时应用在硬件上观测算法的性能,这是一种便捷的寻找设计方案的方法。因为在算法不理想时可以很快的进行反复设计来寻找理想方案。二是在确定相应的算法形成硬件后,怎样来测试硬件的性能成为了最终量产的一道门槛。基于dSPACE仿真系统能很好的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实现快速控制原型和硬件在回路中的仿真。

A beam of the setting sun in the river paved,

Half the river emerald-green and half red,

How I love this night of September the third,

The dewdrops resemble pearls;the crescent,a bow.

评估方法:以地区统调负荷最高时点统计出重载率,与上一年线路重载率实绩值进行比对,对重载率提高的情况以及具体重载线路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建议和规划方案。

首先,译者确定要翻译的诗歌,并对其进行深入、透彻的解读。具体而言,译者通过查阅书籍、检索网络资源、与人交流等手段,对作者生平、性格、经历、写作意图、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原诗主旨、诗学特点、文学意象、韵律特点、修辞手法、语法特点、疑难词句等进行深入解读。这一过程就是苏珊·巴斯奈特所说的“确定种子”的过程。

(三)艾米丽·迪金森的英诗汉译

这首诗虽有韵脚,但语言简洁,翻译并不难。三个翻译软件的译文基本可行,问题集中在gay 这个单词和“How very blithe the fingers/That gathered this,Today!”这句诗的翻译上。笔者参考了以上三个译本,通过百度检索诗人简介,解读了原诗主旨,查阅gay 和blithe 两个单词的释义,根据英美文学知识积累,在透彻理解了原文后,翻译如下: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国强行输出殖民文化,迫使清政府直面“九州之外国林立矣”的现实。从此,“止有‘国’而无‘际’”的历史一去不复返(陈顾远1931:2)。视国际法原则为夷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亦随之兴起。恭亲王等人就曾在同治三年上奏:“往往辩论事件……臣等每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俱系洋字,苦不能识……”。受制于语言障碍的窘迫情形直接激发了法律翻译事业的繁荣。

表3

艾米丽·迪金森的英文诗If Recollecting Were Forgetting 的原文和三个翻译软件的译本如表3所示。

如果回忆便是忘记

艾米丽·迪金森

如果回忆便是忘记,

那么我不再想起。

如果忘记便是回忆,

我几乎已经忘记。

如果想念是喜悦的,

如果悼念是快乐的,

今天,这些手指如此轻快地

将它们全部收集!

原诗的韵脚是“ababcded”,笔者将其处理成“aaaabbba”,虽然和原诗的韵脚不太一致,但具有押韵特色,结合译文中的排比、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体现了原诗的“音美”和“形美”。实践证明,“机器翻译+译后编译”模式可以用于英文诗的汉译。

结语

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各有利弊,但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在机器翻译后进行人工编译,能更好地完成诗歌翻译任务。因此,对于译者来说,如何提高自己的译后编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机器翻译+译后编译”模式运用在随机选择的三首诗歌的翻译过程中,论证其可行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科学性。但是,这三个案例不能涵盖诗歌翻译的方方面面,期待更多的相关研究。

引用文献

崔启亮.2014.论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J].中国翻译,(6):67-68.

罗承丽.2009.操纵与建构: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

作者信息:543000,广西梧州,梧州职业学院译”思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

许钧.1998.翻译思考录[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31.

许渊冲.2007.中诗英译探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8.

Susant,Bassnet.1998.Transplanting the Seed:Poetry and Translation[C]//S.Bassnett,A.Lefevere.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57-75.

Susant,Bassnet.2004.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83.

作者信息: 401520,重庆,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

标签:;  ;  ;  ;  ;  

基于“机器翻译+译后编译”模式的诗歌翻译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