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措施影响着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对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时,要结合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与特点,选择合理的施工措施,对各个施工的流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及时应用与创新的施工的技术,保障高层建筑的主体建设的施工质量,以此促进我国的建筑产业得以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措施
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人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且提高了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这同时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城市化建设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各界加大了对建筑物安全稳定性的关注力度。基于此,要想从根本上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就要着重加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科学性,并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以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1 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尤其是与城市现代化建设有着很大关联的城市建设,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花样和现代化特色。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逐渐的受到建筑设计人员的青睐。但是建筑施工并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对施工质量要求比较高、施工程序复杂、露天操作的项目。高层建筑相比于底层建筑还存在着很多的自身优点:建筑的层数多、高度高,因此其工程量和技术的要求更高;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固性和安全性,高层建筑的地下埋深深度相对于一般建筑要更深,一般情况下在5米甚至更深;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一般较长,至少为两年左右,这就要更多地考虑到雨期和寒冬季节;施工的强度大,对建筑人员的要求较高。
2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措施
2.1主体结构施工测量及放线
在高层建筑中,主体结构的最基础的一部分就是测量技术,这一技术是为了能够准确地测量相关数据,使主体结构更加精细化。我们主要需要分析这一施工过程中测量技术的使用情况,主要由以下几方面,一是负责测量的工作人员在主体结构的第一层,要对柱网结构进行设计,用十字点方法来表示结构中的垂直部分,在每依个基准点的上部留出方洞,规格在200毫米×200毫米,在第二层施工时,用激光经纬仪来确定轴线的位置,根据所在的楼层来设计轴线;二是对测量的质量进行把关,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要根据标准执行相对误差和误差的规定,在测量过程中可以重复审核,保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外面的部分,除了控制好阳台的尺寸大小,阳台结构,还需要另外选择四个控制点,从一层开始每一层都进行校对复核,调整好偏差,几何的尺寸要小于5毫米;最后,要设计好沉降点,按照图纸的标记来选择主体结构沉降点的具体测量位置,然后进行编号,再测量,第一次要沉降测量,每层结构楼施工完成后就测量一次,主体结构封顶后,每个月做一次安排,工程完成后,沉降观测要达到相关的标准。
2.2 钢筋工程施工
钢筋在主体结构中是属于受力的一方,它对整个结构骨架起到一个支撑作用。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主要有三点。一是搭接工艺,钢筋在进行接头处理时要用到这一工艺,而且对其要求很高,而高层建筑对钢筋结构的搭接、焊接又要求比较高,在同一个断面内,钢搭接并焊接时,接头要低于钢筋的一半,绑扎搭接要在百分之24内;二是柱、墙的钢筋绑扎,根据主体结构进行放线处理,避免出现钢筋位移情况,对于用到双排钢筋的情况,就需要做到相邻钢筋之间做好间距设置,钢筋的外侧进行砂浆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达到标准,规划出标高线;三是梁、板的钢筋绑扎,根据钢筋网的相关要求,对梁、板进行绑扎,确定怎样摆放钢筋,这个过程要防止钢筋发生位移,从而影响到整体的受力平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模板工程施工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模板施工时,每个施工人员都需要注意这一过程的全面性,保证模板达到相关技术标准。这一施工过程需要控制整体的全面性,通过施工方案,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模板构件的具体规格,以免轴线位置有误差存在。主体结构内使用的模板,要达到承重标准,确保其能够承受住后期混凝土浇筑过程产生的重量和冲击力,在这一施工中,还要确保它的抗侧压能力,实现施工负载。在这一技术中,一定要对相关材料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确保在施工环境中能够得到准确的应用,提高其可利用性。除此之外,在施工中,还要重视内部的受力。通常来说,设计相关模板工程时,要做好多套方案的准备,去施工现场进行考察,通过对比各个方案的具体效益,来确定最合适的方案并进行实施。
2.4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法
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建造中必不可少,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建筑本身的强度和结构的稳定。因此在进行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并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多方面来对混凝土的种类和质量进行选择。在调配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该结合高层建筑的具体设计要求和实际施工时的要求来控制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比例。混凝土的配料结果无论是过稀还是过稠,都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浇筑成功之后的强度,从而影响建筑施工的强度情况和整体质量。为确保配置的混凝土符合实际需求,在混凝土工程开始施工时,应该预先制备一些混凝土进行一次性浇筑,确定质量后才应该正式进行施工。为确保混凝土快速定型,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应用高振频的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施工。
2.5预应力工程施工
预应力施工过程是建筑工程中比较复杂的施工程序,因此要高度重视对预应力工程的施工,从机械方面来看,应力会提前产生,应力的产生会大大增强构件的整体稳固性,增强了构件的抗震性能,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变形问题的产生,大大改善了建筑工程的整体强度和硬度,同时在预应力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张拉力的技术、环境因素以及材料性质等因素,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对预应力技术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外界因素对预应力技术的影响,使得与设计要求相符合。
2.6砌体工程
许多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工地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以煤渣等为粗骨料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实心砌块,是常见的新型墙体材料,存在自重轻,工业化和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施工方法和生产工艺简单了大量利用工业废料等许多优点。(1)砌块砌筑时,在天气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可提前喷水润湿;对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可提前2d 适当洒水湿润,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2)砌块砌筑形式必须每皮顺砌,上下皮砌块应对孔,并且竖缝相互错开1/2 砌块长度。当因设计原因无法对孔时,可错孔砌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否则应水平灰缝中设置Ф4 钢筋点焊网片,网片两端距垂直缝各大于400MM。(3)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墙体临时间断处应设在门窗洞口边并砌成斜槎,严禁留直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应大于等于斜槎高度。非承重墙不能与承重墙或柱同时砌筑时,应在连接处承重墙与柱的水平灰缝中预埋。
总之,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是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重点环节,在对其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特点合理的安排施工工艺,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确保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利明.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 2017(20).
[2]颜璞.刍议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J].居舍. 2018(23).
[3]倪红九.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门窗. 2018(01).
[4]黄龙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简述[J].江西建材. 2016(18).
论文作者:孟召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结构论文; 主体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测量论文; 预应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