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校管理中对人员管理的几点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中对论文,学校管理论文,看法论文,人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管理的诸多因素中,人是第一个要素。因此,在现代管理中,特别重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明确提出加强对人的管理,这无疑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一、学校管理中的人员层次和素质要求
层次性是系统论的一个概念。是系统的基本特性之一。学校管理过程中作为一个由多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元素所构成的系统,也必然有层次性。这种层次不是由人们主观随意安排的,而是反映了系统内部诸因素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体现了事物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学校管理活动只有按照系统的层次展开,并提出各层次人员的素质要求,使其层次分明,各层次人员素质提高,才能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
根据中学目前的实际情况。学校内部人员可分三个层次,校长、书记为最高层(校长层)。这一层次的职能及其作用主要是定计划、做决策方面。也可称为决策层。是负责学校内大政方针的确定、任务的提出、人事的安排等。教导主任、总务主任等属于中间层(主任层)。这个层次的职能是将领导的决策组织实施。也可称决策实施层。是负责组织贯彻领导的指示、指令,进行经常性检查、指导、协调、控制等方面工作,以实现学校的目标和计划。第三个层次就是教职工。就其职能分工来说是执行者,可看成是执行层和操作层。这三个层次的管理活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只有这三个层次的人员各谋其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全面有效地实现对学校的管理和领导。
为提高对人员的层次管理的效率,必须减少层次,提高各层次人员的素质,减少各层次人员的数量,这样才能做到指挥灵、内耗少、效率高。
1.决策层人员素质
这是学校人员层次中最高,也是最重要的层次。这个层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发展进程。所谓一流校长就能办成一流学校,便正是如此。这个层次人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干,有事业心,有进取心。不仅要有创业的精神,更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敏锐的头脑、现代化管理理论和很强的管理能力。
首先,决策层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品德素质。要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感,克己奉公,不谋私利;带头执行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要用要求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秉公办事,从学校、从事业出发考虑、处理事情,赢得信赖和支持。
其次,要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要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对各个学科都不是外行,在某些学科上比一般教师造诣更深一些。要具有现代自然科学的初步知识和现代的科学管理知识。不断地学习、掌握、吸收更先进、更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国内外的教育改革形势要有比教职工更多的信息量。
再有,就是要具备较高的才能。对学校管理要有办法,有创见,决策果断。而且能根据有关政策和信息及时调整和充实学校计划,使学校工作不断打开新局面。能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充分合理地调配使用人员,发挥每个人的业务优势和技术专长,组成最佳的教职工队伍,要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2.决策实施层人员素质
这个层次人员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层干部。这个层次的人员虽说对工作不起定向把关作用,但却对工作效果起决定作用。他们是工作落实的载体。因此,这个层次的人员素质越高,工作效果就越好。
要有无私奉献、乐于服务的思想。要有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提供良好服务的思想。要有为上下级负责的思想。要有勇挑重担,善于团结协作的思想。
从知识结构上,要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明确本部门的工作环节和程序。特别是从理论上学习更深一步。还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
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要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要及时了解学校的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校主要任务开展工作,工作要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汇报。工作要雷厉风行,加快办事节奏。
从工作能力上,要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要根据工作的要求,能调动和指挥本部门人员。要有创造性地执行领导的指示、指令、决议的能力。要有对某一项工作或某一件事情的作法上能提出比较成型的建议的能力。不但要有管事的能力,还要有管人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3.操作层人员的素质
学校的任务是培养人。它主要是通过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完成。操作层人员的素质主要是指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思想品德。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育是搞精神产品的特殊职业。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行对受教育对象有直接影响。首先是为人师表,要教书育人。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与满腔的热情。有敬业乐业的思想。要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对事业有不断追求的精神。
二是知识,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注意不断地拓展和加深本专业知识。通晓本学科教学大纲、教材和相关的基础知识。要掌握马列主义原理,要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教学中有机地向学生进行教育渗透。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还要了解一些新兴科学。
三是能力。要具有教育、教学和教研能力。有自学能力、指导能力。有知识传授能力、组织能力、操作能力及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对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使之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有教育疏导的能力。
各个层次人员都具备相应的素质,人员的结构与组合上越是得当合理,管理效率就会越高,就会产生积极的相关效应,造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增值力量。否则会造成一加一小于二的内耗。
二、管理重要的手段是健全和执行岗位责任制
在学校管理中要建立岗位责任制。通过岗位责任制,把学校工作进行分解,使学校各部门、各层次人员分工明确并按岗位责任制定期考核各层次人员工作情况。对积极努力工作的教职工予以应有的奖励,对少数不负责任的人员追究其责任,做到奖罚分明,改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合理现象。
制定岗位责任制不要过于繁琐。要明确、具体、易于执行和检查,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还要制定出各项工作具体要求,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便于检查考核。
制定岗位责任制不能只做表面文章。也就是说绝不能只贴在墙上,存在档里,要切实执行、落实。要有监督机构和人员,督促检查责任制执行的情况,使责任制真正得到落实。
三、学校管理中要注重运用激励机制
作为管理者,当然希望在管理过程中被管理者都具有对共同工作目标的高度关注、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绪和恪守职责的意志,也就是充分调动起人对所从事工作的积极性。在学校管理中调动人的积极性,要考虑到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充分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
1.精神激励
首先学校管理的目标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育人,这就要尊重教育规律,即一切教育影响之中最重要的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于受教育者的“人”给予的人格影响。
学校是一个精神劳动的场所,除去教职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工作具有鲜明的可计量性之外,一般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工作在目前情况下难以精确量化。象一位教师除每周固定课节可直接计量外,备课时间长短、备课质量好坏、对学生负责与否无法统一标准计量。这就要靠教师本人对自己岗位的责任心和责任感,靠他们积极的工作态度。还有,广大教职工很关心自己在工作上多大程度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受到领导的关注,受到周围同志们的关心。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工作就精神愉快,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是决策层的良好的自身形象对广大教师是一种激励作用。即领导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带头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有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才能在广大教职工中有很高的威信,受到拥护和信赖。
因此,在学校范围内,精神激励是首要的,应放在第一位。
2.物质奖励
教师是依靠固定薪金的劳动者,与其他岗位人员一样关心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生活待遇的改善。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应当研究、制定出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可借以考核学校教育工作这种特殊劳动的量化系统。这样,学校贯彻“多劳多得”、“奖励勤勉”就有了依据。当然,作为一种过渡,要慎重地研究出“课时计量标准、岗位津贴、兼职待遇”等办法和规定,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创收来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这都对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起着促进作用。
3.信息激励
这是就信息对人而起的某种激励作用而言。在学校管理中,上级领导部门提出鼓舞人心的改革目标,学校的工作得到上级的肯定,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职称评定,评选先进,别人的先进经验等等信息的输入,毕业生的接收单位,社会各界,包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改进意见等外部信息反馈,以及每一个管理层次对于行政部门指令执行情况和内部信息反馈,这些都会对学校工作形成鼓励与鞭策,对教职工起信息激励的作用。
4.人际关系的激励
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的激励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校长与师生员工、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各科室负责人与本科室人员、教育人员与教学人员、教育教学人员与事务人员等等,彼此之间的关系调节处理好,人人都在和谐的气氛中,会使人处于更好的积极工作状态之中。
5.目标激励
这种激励往往产生很大的作用,如学校规划、计划的实现,学校准备在某项活动、或某项工作上达到什么目标;或有上级部门、领导来学校检查工作、参观、或对学校工作给出评价等,或学校准备争进哪级哪类学校,这是单位目标激励。还有个人目标激励,如个人要求入党、争当先进、争当教学或工作骨干、晋升职称等目标的实现都对人的积极工作产生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