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总结缺血性肠炎患者的护理体会。认为护理重点为观察意识、血压、呼吸、体温、便血、腹痛等变化,患者卧床休息,按医嘱用药,做好饮食护理,重视基础疾病的护理与心理护理。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9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关键词:肠炎;缺血性;观察;护理
缺血性肠炎是由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致结肠壁损伤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临床少见病,约占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0.1%。多发生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引起心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病、弥漫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的>50岁老年人[1-2]。本病诊断难,容易误诊[3],行彩色多普勒、腹部CT、动脉造影等检查对诊断本病有一定的价值。文献报道肠壁血管内微小血管的闭塞、纤维素血栓和含铁血黄素沉着为本病组织学上较有特征性的改变[4-5]。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10例缺血性肠炎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53~85岁,平均年龄69岁;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便血,其他症状有恶心、呕吐、发热等;患者分别患高血压、卒中、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缺血性肠炎经检查确诊。
1.2治疗措施急性期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严重者禁食;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改善全身及局部血液循环,补足循环血量;积极抗感染治疗。大部分患者经上述治疗症状在1周内得到改善,有肠穿孔可能者需外科手术。本组患者无手术治疗者。
1.3结果9例康复出院;1例并发呼吸衰竭,进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生命体征、面色及尿量和黑便的次数、量、颜色变化等,如有便血,予监测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通知医生;患者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大汗,提示有大出血,四肢湿冷表示休克加重,立刻通知医生尽快纠正,并注意保暖;患者出现胸前区压榨性疼痛,应考虑出现心肌梗死;出现胸闷、气急、咯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等,提示出现心功能衰竭,立刻通知医生。本组1例患者便血每天4~5次,经及时处理,防止了失血性休克。
2.2饮食护理老年缺血性肠炎患者全身处于应激状态,分解代谢增强易致水、电解质紊乱,需监测水、电解质变化,并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腹痛、腹泻、便血明显患者,暂禁食3~5 d,直至腹痛减轻时可进少许流质,以后逐渐加量;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少量多餐。本组患者均未出现电解质失衡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疼痛护理注意腹痛部位、性质,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多为病变所在。如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肌紧张,表明肠穿孔可能,应立刻通知医生予处理;在未明确诊断之前禁用强麻醉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本组5例由于坏死性肠壁毒素的吸收,入院后腹胀、腹痛剧烈,采用腹部热敷、肛管排气、胃肠减压等方法护理,收到较好效果。
2.4基础护理由于病情较重、体质虚弱、合并症多,因此基础护理尤为重要。给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排便后清洁肛门周围皮肤,注意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减少对皮肤刺激,预防压疮发生;指导患者床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防止肌肉萎缩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5 心理护理该病常发生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快,剧烈腹痛使患者烦躁、恐惧、焦虑、甚至濒死感,而此种心理又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加,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基础疾病的病情加重;同时引起内脏血管收缩,加重病变肠段的进一步缺血,使疾病恶化。因此给予精神安慰,尊重、关心患者,态度和蔼,语言友善,理解患者的不适,适时予以解释,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主动配合治疗。
2.6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2次开窗通风,每次15~30 min;按医嘱使用抗生素,但此类患者感染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多次作痰培养、大小便培养、血培养等检查。本组3例体温波动于38.5~39.0℃,每4~6 h测体温1次,遵医嘱用针对革兰阴性菌、厌氧菌为主的抗生素,如三代头孢、灭滴灵等治疗,以减轻机体的中毒症状,其中1例使用抗生素治疗1周后体温仍高于正常,发现并发口腔真菌感染,给予抗真菌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1例患者仅有轻微咳嗽,但胸片显示两肺中下叶明显感染,痰培养示肺炎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感染,予泰能、大扶康等治疗,抗炎效果不佳,并发呼吸衰竭,进而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2.7基础疾病护理本病常好发于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患者。遵医嘱补充循环血量,纠正心力衰竭;嘱患者卧床休息,心力衰竭程度较轻者可下床轻微活动,但应严格控制活动量;加强观察,警惕心源性休克和血压过高所致的心血管并发症及高血压性脑病的发生;静脉给药时,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及滴注速度。本组2例快速房颤患者予西地兰治疗后复律;1例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后好转。
3 小结
缺血性肠炎是临床少见病,一旦发病,病死率高。护理重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视饮食护理及防止感染,加强基础疾病的护理,及时解除患者疼痛,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杨雪松,吕愈敏.于长福,等.缺血性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和转归[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5):282—284.
[2]刘吉勇.杨崇美,叶远红,等.缺血性肠病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9):562.
[3]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79—480.
[4]王秀江.缺血性结肠炎23例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156—157.
论文作者:徐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肠炎论文; 病情论文; 医嘱论文; 疾病论文; 电解质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