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对策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培养论文,创造性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地谈论的主要话题之一。各国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21世纪的竞争将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不再是单纯的物质资源的竞争。这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开联合国,公然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进行长时间疯狂的军事打击,公然挑畔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有着重要国际地位的我国,对我国驻南斯拉夫共和国大使馆进行导弹攻击。美国在军事、科技和人才建设等领域正在对我国实施威胁、压迫和积极削弱的战略。这进一步验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与发展所依靠的都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当今的世界,我们期望和平与发展能够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要使这种期望成为现实,唯一能够依靠的仍然是强大的综合国力。提高综合国力所依靠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依靠的是高质量、高素质的创造性的人才。可以说,维持国家的安全、稳定与发展所依靠的就是高质量、高素质的创造性的人才。美国从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一直到今天,仍然在千方百计地网罗人才,这才使他能够很快发展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有实力在世界上称王称霸。他所依赖的是什么?就是人才,这一点众所周知。面对这种状况,从全世界来看,我国仍然要继续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任。当前,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与发展,只有依靠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而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所依靠的又是高质量、高素质的创造性的人才。我国在世界进入以单纯物质资源大竞争的时期没有赶上发展的潮流,而被市场无情地抛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境地,现在,世界又将迎来知识经济的大竞争,如果我国又一次赶不上发展的潮流,那不知又会被世界大发展的新格局调整到何种更令人尴尬的境地呢?当然,也就难以很好地发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重任了。若果真如此,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也就永远只能是广大期望和平的发展中国家的美好愿望了。为此,本文专门探讨我国如何才能够实现培养大量高素质、高质量、创造性人才的对策问题。这是一个令我们无法回避的新问题和老问题。
一、教育先行,质量第一,积极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创造性的人才
以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即R&D )全球化支持的经济全球化局面已经全面铺开。这预示着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和取胜,主要的因素不是主观意愿和人海战术,而是首先在自己的产品方向上,取得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战略研究上的最尖端的成绩,这就决定了必须把相当大的财力(一般为收入的10%左右)和最优秀的人才放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R&D)上来, 否则是没有希望的。因此,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领导如果真想把经济发展搞上去,并且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持续地立于优势,甚至是不败之地;真想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安全、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一条最简单的原则,就是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牢固树立起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具有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和加大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战略研究的经济支持力度的意识。把一切可能利用的资金的相当部分拿出来建立适应生产发展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战略研究的组织,要不惜代价地招聘有关学科领域中最优秀的人才。这种人才所具备的重要素质就是具有相关的知识水平和探索性与创造性的潜力和能力,而不是血缘、权力、金钱、人事关系和分数。关键是要为他们创造从事科持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的必需的条件和思想活跃的学术环境,要善于组织学术交流和加强科学技术与发展战略研究的情报工作,将研究人员的智慧火花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把教育作为特别重要的产业来发展,这是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当务之急。就新疆而言,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一是各级政府要增加投入,宁可其他方面过些紧日子,也要使教育投入水平达到占GDP的2.5%,赶上内地发达地区的水平。我区应该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动员社会、个人和国外力量兴办各种教育事业,打破国家全部包下来的格局,形成多元投资、多元竞争、多元发展的态势。要把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引入到教育领域中来,促进我国教育的产业化发展,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结合、相适应。二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充分合理地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使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中小学教育要加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步伐,在保证适龄儿童和青少年达到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中等教育也要从素质和能力上培养学生,造就更多的知识型、创造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高等教育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采取联合、合并、共建等方式,充分盘活、优化配置和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利用联合优势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创造性人才。调整、压缩甚至裁减一批落后的专业,增加与知识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使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21世纪的发展要求相协调;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要采取院校之间相互合作、委托培养、联合办学等的形式,积极开展在职干部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为广大干部提高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的素质提供条件,选择部分条件比较好的高校与国外的高校联合办学,采取公派、自费、企业资助等方式,选派研究生到国外进修学习,培养高层次的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的人才,尽快使我国的干部队伍素质赶上国外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的水平。高校要积极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多培养一些适应知识经济发展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创造性人才。实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把达到规定的培训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以及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与创新的成果作为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条件,增加科技人员成才的内动力。三是积极开展现代开放式的远程教育,实现教育手段的更新换代。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的名牌院校联网,借助国内外的科研成果和著名教授的知识以及先进的教育资源,培养我国的高素质、高质量、创造性的人才。教育方式也要进行改革,引导学生边学习边创造,养成大胆创新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四是要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业成绩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并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确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学业成绩评价标准。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引导高年级的学生参与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或者发展战略研究,在实践中接受锻炼,要鼓励学生从事具体领域方向的研究,为学生配备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或者发展战略研究的导师,要把学生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展或者战略研究、发明和创新活动的情况列入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评价中去,要转变教学评价的导向和人才培养的主导思想,实现由奖励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向奖励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与创新、发展业绩突出的学生转移;实现从重视考试型的学生向重视培养有创造能力型的学生方向转变。五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的长处去平等地参与就业、分配的意识。彻底改变那种就业靠关系,工作靠情面,分配靠运气的不正常的状况,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和成果开发或者发展战略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已经取得科研、开发成果参与就业的公平谈判,用自己的智力成果和能力来公平地谋取职业,公平地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引导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积极自觉地确立自己研究或者开发的领域,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坚持研究探索,力争以合格的考试成绩+成功的科研、开发或者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双丰收的标准毕业。
二、突出重点,努力建设具有一流水平与质量的,能够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师资队伍
现代高级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的主导力量,必须作为我国科教工作、知识分子工作的重点来抓,建设大量的能够适应知识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的人才队伍。首先,要抓好高素质、创造性的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建设,使我国在世界科技前沿和高科技领域有一定的力量和相对的优势,从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各级党委、政府要遵循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采用民主推荐、个人自荐、竞争选拔、课题带动等方法,把有专业特长和发展潜力的学科带头人选拔出来,承担教学和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与创新的重任。同时,也要注意为他们的教学和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与创新增加必需的投入,配备好的助手和学术梯队,使他们能够很好地在教学和科研的前沿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培养出大批优秀的高素质、高质量、创造性的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要给予特殊的待遇,激励他们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带好自己的队伍。其次,要抓好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建设,为即将到来的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的竞争准备好先锋队和后备军。青年学科带头人既是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的主力军,也是将来进行创新教学与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的主力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特别重视青年学术带头人队伍的建设,为他们的教学和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创造必需的条件。像对待老科学家一样对待他们,为他们配备一切必要的设备,创造青年学术带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要同样地给他们压担子,派任务,鼓励他们承担重点课题,到教学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的一线工作,在教学和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的一线提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还要为他们出国深造和知识更新创造条件,使他们始终能够站在世界和国内科技发展的前沿,赶上高科技发展的进程。再次,要把高素质、高质量、创造性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知识产业的发展统一起来,在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和知识产业的互动中推进高素质、高质量、创造性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科带头人和专家队伍要实现动态管理。在培养学术带头人队伍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具有战略意识和纵观世界的眼光,要着眼于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着眼于未来国际、国内竞争的主要领域,下大决心把我国的优势学科和战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好,为我国能够在国际国内的高科技和发展战略领域牢牢地占有若干个制高点,保持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的实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三、创新制度,形成充满活力的创造性人才培养与使用模式
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来说,教育、培训和锻炼是培养;使用与激励也是培养,而且是更重要的培养。前者是外部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施加影响;后者是从内部来充分地调动创造性人才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奋发图强,勇于实践,锻炼成长,争创佳绩。这一点对于促进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更应注意处理好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的关系,要做到两者相得益彰。人才资源配置的规律将会充分发挥着对人才的培养、成长与使用的支配作用。靠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才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高素质、高质量、创造性人才队伍管理,必须把市场配置和政府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加大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的改革力度,彻底地打破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统包统分的格局。要探索建设适应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创造性人才的积极性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把人才资源盘活,使人才队伍不断地壮大起来。总结我国和国外的经验教训,有四种模式可供选择利用。
1.事业激励,贡献与利益挂钩模式 国内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应该从本地的优势出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高科技支撑的优势产业,给有关专业人才成就事业、实现价值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要利用高科技项目、课题、重点实验吸引人才,对来合作或者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在贷款、税收、设施、融资政策等方面提供方便和优惠,使他们既有事业可干又有钱可赚。按照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投入的智力、技术成果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大小进行利益分配。鼓励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依法转让、出售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励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增强创业意识,激励他们多出高质量的成果。
2.科学技术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资源共享模式 实行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归属社会所有,人才的使用要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任何人才的工作都不能没有一个单位,但是不能因此就搞人才单位所有制,把人才死死地禁锢在一个单位里,而应该采取人才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打破行政区域和部门之间的界限,为有能力、有作为的高级人才选择多个单位工作,配备多个学术梯队,提供多个实验条件,使他们成为多个单位的共有财富,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工作在国外的华裔专家、学者,只要他们有这种愿望,可以在国内给他们安排工作职位,建立实验室,配备科研助手。引导他们回国内来工作,解决国内的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难题和培训研究人才。
3.待遇吸引模式 实行激励分配与保护基本生活相结合的制度,打破计划经济时期封闭状态下的人才管理方式,使人才按照市场配置的规律合理地、有序地流动起来。对于有专长和作为的创造性人才,要舍得对他们投资,舍得给条件、给待遇,可以采用利润分成、高薪聘请、政策优惠、住房优先等措施,让他们流动起来,到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到生产、科研和教学第一线去工作。可以根据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的意愿,取消其固定工资,负担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必需的基本生活费用,依据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的岗位需要情况和贡献大小,设立相应的浮动工资,实行多劳多得。鼓励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向条件艰苦地区流动,并积极发挥作用。
4.随机管理模式 对待创造性的人才,遵循不求所有,但求能够为我所用的原则。国内的重大项目的研究,可以用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的方式吸引高级人才来参与或者主持科研攻关工作。积极开展面向国内外的特聘、特约专家的工作,网罗外国高级人才的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我国的重大项目研究,重要的科研、教学、试验等工作,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解决高级人才不足的问题。对来我国工作的外籍或者华裔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不限时间长短,可以实现季节工作制或者流动工作制,可以是星期日专家、工程师。只要他们愿意来我国工作或者研究问题,随时可以来,也随时可以走。要建立外籍人才和成果信息管理库,党委或者政府的有关部门要经常与他们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和工作上的联系。特别是对那些华裔专家和滞留在外国的留学生,更应采取聘请、讲学等方式,让他们经常回到国内来交流科研信息,共同合作,在带来先进成果、技术、信息的同时,也解决了我国的科研难题,培养我国的创造性的人才,壮大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的实力。
四、搞活政策,充分激发和调动创造性人才自觉创造业绩的积极性
加强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以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充分尊重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重视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为前提。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上加大力度,调整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管理的政策,要以充分调动和激发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的自觉创业的积极性为中心,把管理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的政策搞活,把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人才的资源盘活。
1.要科学评价知识成果和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并且很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让优秀的高素质、高质量、创造性的人才通过自己的劳动先富起来;
2.应当允许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兼职兼薪,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低,有多少贡献就得多少报酬,并且免收个人所得税;
3.鼓励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发展战略研究人才领办、创办、租赁、承包企业,允许他们凭自己创造的研究成果入股企业,并且按创效益提取报酬和分工;
4.要加大政府津贴的比例和数量,对重大研究成果按合同约定给予奖励,使贡献大的创造性人才的收入达到或者超过社会上高收入阶层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