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65部队
一、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外军注重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借助制度建设推进装备技术保障的社会化。美国会颁布法令,规定至少35%的海军舰船的改装和修理要在私营船厂进行,陆军装备保障任务的40%必须交由地方完成。同时,外军也注重从编制上压缩军队现役装备保障员额,迫使其开展社会化保障。美军由于现役装备保障人员编制不足,平时和战时大量的装备保障只能利用国内和海外的军外力量完成。西方军队还在编制上设立相应机构,规定其组织、指导和监督装备保障社会化方面的职责。如美军设有技术勤务总局,负责协调和组织民间力量为军队提供装备保障,英军各军种也编有相应机构负责类似工作。美军陆军训练和条令司令部(TRADOC)与陆军联合装备保障司令部(CASCOM)共同成立了一个综合概念组(ICT),负责制定管理战场合同商的顶层的野战手册。与此同时,负责采办、后勤和技术(ALT)的陆军助理部长办公室制定了关于如何获得合同商的保障服务的野战手册。此外,陆军后勤副参谋长办公室就使用合同商保障陆军行动而制定整个陆军的政策。目前美军已颁布的相关法令包括:陆军条令AR715-9《伴随部队的合同商》,该条令确定了陆军使用合同商保障战场行动的政策。这是陆军第一项管理战场合同商行动的政策。野战手册FM 100-10-2《战场合同商保障》,这是陆军为获得合同商保障而制定的第一个顶层条令性手册。该手册主要集中于如何获得合同商的保障服务,而不是如何管理合同商在作战中的保障行为。野战手册FM100-21《战场上的合同商》,这是陆军针对战场合同商保障中的作战方面而制定的第一个顶层条令性手册。《战场合同商保障草案》首次提交给陆军领导,该文件包含了综合概念组在其审议过程中所汇集的全部观点。陆军联合装备保障司令部在大量的研讨会上一直在不断提出新的建议和观点。
日军在装备技术保障方面坚持建立军地结合体制、充分利用地方力量的方针,不断加强利用军外力量实施技术保障,建立了较完善的军民结合的武器装备技术保障体系。为充分有效地利用军外力量,日本制定了利用军外力量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利用军外力量进行了定义,对运用军外力量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例如:《装备维修规则》对装备品什么情况下需要由地方工厂实施维修都有规定;还拟定了物资设施征用、医疗、命令的发布及程序等法律条文;建立了军民结合的教育训练体系。近几年,日军不断扩大军内教育训练机构,增加军内教育训练部门的编制规模,大力提倡地方教育机构为军队培养人才。
二、充分依托市场资源
推进装备技术保障社会化,利益驱动必不可少。外军认为,虽然有许多法律法规可以保障军队对民力使用的需求,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确保承包商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他们服务军队的愿望和决心。在具体操作上,美军主要采取向承包商提供经济补偿、减免税费以及提供额外业务等方法。日本防卫厅则专门制定"减价提案制度",鼓励军外企业就装备保障问题向军队提出合理化建议。这项制度规定:企业的合理化提案实施后,生产与维修成本降低部分的50%,作为奖励金奖励给企业。外军在推进技术保障社会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注重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招标、投标,择优选用装备保障承包商,对其严格考核、管理并适时更换。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保障质量和效益。在利用市场机制时,外军注意坚持军事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在满足军事要求的前提下,灵活运用经济杠杆,谋求更大的保障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不断完善配套措施
为了更好地利用民力实施装备的技术保障,外军在预先制定周密的综合计划的同时,还采取了一些相应的配套措施。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修改标准制度。外军近年来为了消除推行民力保障的法律障碍,扩大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范围,采取措施限定军用标准的使用,以民用规范和标准取代大部分军用规范和标准。在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赋予承包商更大的灵活性。例如:美军对35万余项军用标准进行了审查,其中14余万项被取消并由商业产品标准替代。美军在保障物资和技术方面,强调最大限度地利用民用技术和产品,军民通用的物资器材主要从民间获龋近年来,为了消除民用和军用工业体系的"壁垒",美国对采办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法和程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改革军用规范和标准,要求用民用规范和标准取代大部分军用标准和规范,促进高技术产业民转军,允许更多地采用两用产品、技术和工业操作规程。这样,每年可节约大约300亿美元的国防开支。在保障工作中,大力推行企业化管理,不断提高保障能力。二是签订合同。美军认为,签订合同的科学和艺术对确保民力的有效利用、战场上的灵活性、保障能力和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陆军部发布"战场上的承包商:政策备忘录",其中详细列举了战时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与承包商签订合同时应考虑的事项。美军强调,合同签订之前要预先进行调查研究,加强情报收集,以准确查明可以在何地、何时获得何种和多少民力。在此基础上,通过竞争挑选合作者。三是搞好演练。为了探索军地力量结合运用的方法,检验民力利用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和商讨对策,外军经常组织以民力保障为主的训练和演习。如美国举行的"后勤民力增补计划"实兵演习,参演人员上至陆军总部,下至地方公司承包商共二万余人,并邀请了盟国后勤代表和联合国有关官员参加,对"民力增补计划"进行了一次历史上最大规模、内容最为全面的演习,取得了许多经验。
四、创建后备"快反保障分队"
各国在实行装备技术社会化保障同时非常重视创建后备"快反保障分队"。以色列只有十几万人的常备军,却有一支高效的快速反应后备力量。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仅15分钟,以色列通过实行紧急战争动员,军队的作战人员和保障人员在72小时内就扩充到60余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以色列一支由民间工人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坦克移动修理所,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修复了己方的420辆坦克,而且还修复了被阿方遗弃的867辆坦克,从而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美军认为,军地通用性的各行业储备着大量技术人才,"没有必要花大笔钱招募、训练士兵做老百姓也能做的工作"。美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后备役部队得到极大的发展,人员素质、快速反应能力等都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了战备水平和缩短了平时向战时转化的时间。近年来,五角大楼与最主要的12家提供战场支持服务的承包商所签署的合同金额高达3000多亿美元。这些社会力量在前线所承担的任务,从修理、保养武器到演示武器;从训练军队如何使用武器到亲自操作高科技武器,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美军根据其新的军事战略,大幅度精简、压缩了建制后勤(装备)保障机构,使建制保障力量战时难以全面承担大规模的保障任务。因此,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动员征召了近2万人的装备维修、工程建筑等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预备役保障力量,为其提供保障服务。据统计,由预备役力量完成保障工作,所投入的经费仅为现役部队完成同样工作的1/6。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合理划分了建制保障力量和预备役保障力量的编配比例,并明确了各自的保障任务。其中,占整体保障力量20%左右的建制保障力量,主要以伴随保障的方式承担野战抢修任务,占整体保障力量80%左右的预备役保障力量,承担了大量的装备运输、物资补充等任务。
论文作者:孟兆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装备论文; 民力论文; 外军论文; 美军论文; 承包商论文; 力量论文; 合同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