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文县中庙镇联丰小学 贾会林 74641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的策略,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将分层教学理念有机结合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重视知识的分层教学,将学生个体差异考虑到教学当中,促进班级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提高,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课教学与分层理念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效地结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理念;有机结合
前言: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个体性的差异,在教学中采用的都是一刀切的灌输性教学方式,造成有一部分的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找不到学习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放弃的数学的学习,同时大部分的学生也没有形成数学学习的能力,随着数学知识对学生理解程度的要求,很多学生的学习难度非常大,这就降低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学习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分层理念,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高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兴趣,奠定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分层理念有机结合的重要性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做出了明确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将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实现这些教学的目标就需要结合分层教学,让小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变得主动,高效获取知识。小学数学教学与分层理念有机结合,可以改变目前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针对性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挥,并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的结合,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逐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分层教学的引导下,探究出数学概念,从而学生可以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养成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数学首相思维的转变,可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数学基础[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分层理念有机结合的策略
(一)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
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小学生在成长的发育期,受到智力发育和兴趣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要想让分层理念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首先教师就需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知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得以有效实现。教师要明确这个分层不是将学生分成了等级,而是一种教学的方式,目标是消除差异,让学生共同发展、提高,教师在分层中需要根据学习能力来进行,这样便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师还需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状态,当学生获得了进步就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去完成,使学生可以获得能力上的提高;当学生学习能力退步就适当降低层次,让学生巩固知识,建立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做出适时的调整,可以让分层理念的落实更具实效[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以能力为基础,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就需要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完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体现,在学习中得到提高。这个分层是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目标的基础都应该是一样的。教师需要建立一个基础的学习目标,就是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基础运算,更高一个层次是可以熟练运用,最高是将知识进行拓展。在将学习目标的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三个学习的层次,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这样就使学生可以找到自己学习的方向和定位,并为学生提供了最终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出三个学习的层次,理解运算规则,熟练运算,联系生活应用,然后让学生以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去学习,学生在完成了第一层次的学习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二层次的学习,这样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提升,从中也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可以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3]。
(三)细化知识,对教学过程分层
针对数学知识,小学生在没有形成数学抽象思维的情况下,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接受程度比较低。如果教师采用硬性的教学,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是数学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细化,将教学过程分层,使学生从简单到困难,逐步掌握数学新知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有效改变学困生没有学习方法的问题,使学生得到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就 可以将知识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二使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整数,三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学生在逐步提高的层次中就会自主推导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法则,其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分层教学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要注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使用,还需要注意学生是否能够有效理解,当学生出现疑问时,教师要做出有效引导。对于简单的数学概念就不需要进行分层教学,教师不要拘泥于形式。
(四)对知识训练分层
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需要进行实际的运算训练,而教师在安排学生训练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出多层次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锻炼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简易方程》这一课的训练习题当中,教师就可以采用题目逐渐增加难度的练习,比如第一组题为方程计算,第二组将方程题难度增加,第三组为方程的应用题,然后让学生依照顺序去进行练习,这样就使学生的个体情况得到了照顾,也让训练的效果更好,学生获得的知识更为完善。
结论:总之,分层理解符合目前教学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结合,可以让学生获得全面的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将分层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当中,从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分层,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体现,保证学生可以在教学中逐步提升,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平.分层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才智,2018(21):120.
[2]石晓婷.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05):155-156.
[3]彭凯义.小学数学分层练习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58+123.
论文作者:贾会林,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两位数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