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新特点及其对国际安全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主义论文,战后论文,其对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族主义是一个热门课题,它既是理论性问题,又是对国际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作用;它曾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重大的动力,但在冷战结束以后又突出地表现出许多消极影响,因而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关于民族主义概念的思考
有关对民族主义的理解,有各种不同的认识。传统的看法认为,民族主义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思想和理论,是“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及其处理问题的纲领和原则”。“在民族问题上,无产阶级政党的世界观是国际主义,不是民族主义。”[1](P4134)民族主义“只是到了资本主义出现后,它才发展到空前高度,形成一种比较完备的理论形态,即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资产阶级对内总是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不平等政策,对外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民族利己主义和扩张主义”,“但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民族运动中,在现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民族独立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中,民族主义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2](P170-171)这些看法似乎把民族主义同无产阶级完全隔离,并强调无产阶级只支持进步的民族主义,它自身必须坚持国际主义,要同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划清界线。
然而,现在人们的认识与传统看法有很大差异,认为民族主义是各民族固有的特性,“民族主义指的是忠诚于本民族,为维护本民族的利益而斗争的思想、感情和运动。民族主义以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并以民族国家为其存在的基础。因此,与现代民族国家紧密相连的民族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爱国主义。”[3](P16)还有的学者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是思想、文化和运动的统一,它不但继承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而存在,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甚至还含有一定程度的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化因素。”[4](P2)诸如此类的看法,是对民族主义全面的肯定。
就实际情况而言,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应该是有一个过程的,它随着民族的出现而产生,是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聚力量。“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5](P294)正是在这共同的基础上产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以及历史、文化、宗教、语言、习俗等各方面的一致,使各民族有了自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也就是民族主义的内在涵义。但是,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民族便区分为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民族主义也要分成两类,压迫阶级利用民族主义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乃至对异民族实行掠夺和压迫政策;而被压迫民族也要运用民族主义来团结自己的队伍,维护自己的利益,求得独立与解放。然而,在资本主义时代之前,由于奴隶主阶级以及封建主阶级的不断掠夺和征战,民族经常是被分割的。只是到了资本主义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民族的统一才成为可能,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才能建立起来。如17-18世纪,一方面是某些帝国的向外扩张与掠夺,另一方面便是民族的觉醒,民族主义在现代史上第一次显示力量,产生了一批资产阶级的民族国家,奠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和民族国家的体制。[6](P61-62)
20世纪,民族主义大发展,形成几次大的浪潮。第一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起源于欧洲巴尔干地区的各民族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当时欧洲的几个大国也乘机利用这股浪潮,掀起民族仇恨,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参与这场争夺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崩溃,迎来了欧洲一大批中小民族国家的独立和新生。这次民族主义浪潮还唤醒了欧洲以外地区许多民族的觉醒,中国出现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印度的甘地主义、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阿拉伯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等也都同时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还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使得民族解放运动与民族独立运动结成联合阵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第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
第二次民族主义浪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逐步取得胜利和世界反殖民主义斗争掀起新浪潮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崭新的局面,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在欧亚大陆出现,反殖民主义斗争进入空前高涨的新阶段。从战后到60年代,亚非拉地区的绝大多数国家走上了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的道路,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发生了全局性的大崩溃。这是民族主义运动所取得的最成功和具有历史意义的成果。
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发生在冷战结束前后。这次浪潮使整个东欧地区改变了社会制度,苏联和南斯拉夫分裂为多个国家,而且还波及到其他地区,民族分裂主义演变成为一个影响到世界安全的突出问题。继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世界上又有一些国家被分裂,不少地区的局势动荡不安、冲突频仍、社会混乱。大国霸权主义还乘机插手,制造了诸如科索沃战争之类的大国干预小国的侵略战争。因此,这次民族主义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二、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新特征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同过去相比,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其分布的地域广,几乎遍及世界所有地区;表现形式多,产生于多类型的国家与地区;消极影响大,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安定的重要问题。将诸多的民族主义进行归类,大致有以下一些表现形态和特征:
(一)促使主权国家分裂的民族分离主义。这主要是多民族国家发生的事件。继苏联解体、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南斯拉夫分裂之后,在北高加索、巴尔干、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都出现民族分裂的爆发点。民族分离运动引发了一系列战争,如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车臣战争。民族分离运动在亚洲由西向东表现为,库尔德人要求建立“库尔斯坦共和国”,印尼东帝汶争取到了独立的机会,南亚的克什米尔也想成立“独立国家”。诸如此类的情况与问题还有很多。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分离运动也在发展,例如:英国北爱尔兰人要求独立的运动,法国科西嘉人要求分离,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和加泰罗尼亚人为了分离而采用暴力,意大利和比利时的民族分裂运动等都明显上升。冷战后的国际环境为民族分离运动提供了较特殊的条件,因此,它成为难以停歇的潮流。
(二)对世界安全构成威胁的宗教民族主义。具有代表性的是民族主义同伊斯兰极端主义结为一体,或者说伊斯兰极端主义利用民族主义作为载体,形成一股势力。其源头是在中东、北非的伊斯兰国家,现在已扩展到中亚、北高加索、巴尔干、南亚、东南亚等广阔地域。宗教极端主义经常采用暴力手段搞恐怖活动,不仅造成许多平民百姓无故伤亡,并且使一些地区不能安宁。这种宗教与民族主义的结合,在群众中还颇有感召力。他们既反西方,也反东方,口号是“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他们扎根在一些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并向周围地区蔓延,使得一些国家的政府很难对付。
(三)具有扩张野心的“泛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的特点是某些国家想利用曾经有过的泛民族主义运动和思潮,企图将分散在几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相同种族连成“一体”,以达到复活旧的帝国或建立新的联合体的目的。典型例子是在西亚地区出现的“泛突厥主义”思潮,公开提出的口号是要建立一个“从亚德里亚海到中国长城的突厥世界”,或者想拼凑一个从土耳其到中亚和新疆的“泛突厥集团”。与此相呼应,在中亚地区的民族分裂组织一直在策划要在中国的新疆建立所谓“东土耳其斯坦国”。除此之外,在这个地域还有一些国家提出了“大民族主义”的口号,把居住在别国的同种民族看做自己的国民,以提供优惠的生活条件作许诺,召唤他们“回国定居”。为了扩大本民族的阵地,而不顾及别国的利益,其在客观上助长了民族分裂主义思潮。
(四)以争夺国家权力为目标的部族民族主义。这主要是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滞后的非洲地区,由于非洲不少国家尚处在部族制度阶段,其军队、政府和政党都是部族化。哪个部族的政党上台执政,其军队和政府便属于这个部族的。这样,便造成部族之间为争夺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不断地争斗,从而使这些国家政变频繁,军队直接掌权。国家的权力机构不容易稳定,经济也很难发展,人民生活困难,社会停滞不前。
除此之外,冷战后的民族主义还有其他的一些表现形式,譬如在发达国家有排外的民族主义。由于近年来某些地区的战争与冲突造成大量难民潮,据联合国1997-1998年度《世界难民年度报告》表明,目前世界上的难民达到2200万人之多,这就直接冲击到美欧发达地区,导致这些国家采取排外主义。另外还有经济与文化的民族主义等等。当然这些民族主义与上述的几种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总之,各种民族主义在冷战结束后都登台亮相,这是当今时代的一个特征。从长期的历史考察,只要民族与民族国家存在,民族主义也就不会消失,但是,民族主义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是不完全一样的,应该说在多数情况下它是进步的,是促进历史向前发展的。譬如在17世纪下半期以后的两百多年内,由于欧洲几个主要帝国的相继衰落,民族主义在欧洲地区推动了一系列中小民族国家的出现;20世纪两次大战结束前后,民族独立运动彻底摧垮了帝国主义殖民制度。显然,这些都起了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表现为进步的民族主义。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民族主义,表现出的消极作用非常突出。它导致许多主权国家的分裂,并且在一些地区造成动荡的局势。其源头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开始,最初是具有反共反社会主义性质,尔后又延伸到其他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民族分裂运动成为世界性的一大问题。
三、当今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向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由于其破坏作用比较突出,所以遭到许多国家的打击或取缔,但它不会因此止步,还可能有进一步发展的势头,有不少条件对其是有利的。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对它也有很多制约的因素。
(一)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的发展来自于综合的国际因素和条件。主要是:(1)世界大格局的变动有利于它的兴起。过去在两极格局、“两超”争夺的状况下,民族主义难以有伸展的余地,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以后,民族主义的发展不仅有了很宽松的环境,而且惟一超级大国的美国还实用主义地利用各种民族主义,背里地对一些民族分裂组织起支持和支撑的作用。美国还把西方的“多党”与“民主”之风吹进非洲等地,造成一些国家的种族矛盾泛起和社会动乱。(2)有些地区历史上就一直存在着各种民族矛盾和民族积怨,在新条件下无控制地迸发出来。例如巴尔干地区历来有“火药库”之称,历史上受到过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肢解,多次的战争造成诸多的领土问题和民族之间的纠纷,冷战结束后由于失去了能控制该地区的主导力量,这些纠缠不清的问题便引发成为民族之间的新冲突,而没有一种力量能加以遏制。(3)世界政治多极化导致民族主义的新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更趋多极与多元化,宗教势力尤其在伊斯兰世界,它是政教一体并与民族主义相结合的一种力量,冷战结束后不失时机地要一展雄风,参与世界的竞争。它既举起反对美国、不让美国搞“一极”的旗帜,同时也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反对者,并认为东西方的意识形态都产生“信仰危机”,这正是它扩充阵地的好机会。(4)经济全球化使许多国家出现民族主义的新高潮。由于这种全球化给第三世界很多国家造成贫困化和“边缘化”,这一方面使得第三世界国家因为贫困而加剧国内动乱,乃至造成一些国家的种族大仇杀;另一方面,第三世界国家迫切地要求改变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对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大发横财产生强烈的不满。因此,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的形成,有着非常复杂的因素,而且所有的民族主义并非同一概念,是任何力量所难以抑制的。
(二)当今的民族主义以负面影响为主导。破坏性较大的是民族、宗教、恐怖主义三位一体,并且其正走向国际化和暴力化。所谓国际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少民族分裂势力由于受到本国政府的打击或取缔,转向国际上向西方国家寻求支持,在国外建立活动据点,集合分裂势力的力量,谋划分裂计划和进行分裂活动。另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利用民族分裂组织,打着维护“人权”和“人道主义”的旗号,对一些他们想要惩治的国家和政府进行干预,以实现其霸权主义的目的。
所谓暴力化,即现在的民族主义分裂势力比以往更突出地采用暴力手段。他们从科索沃战争和车臣战争中得到启示,从国外购置武器,建立与扩充武装力量,不断地进行武装分裂行动。那些目前力量尚比较小的分裂组织,也都谋划走这样的道路,一方面积累力量,图谋将来实现武装分裂,另一方面不断制造恐怖事件,以壮声势。
民族分裂主义与宗教、恐怖主义三者合为一体的趋势在不断发展,其危害性也更突出。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的恐怖事件,多数是这三者合为一体的势力和组织所为,产生了令人生畏的效应。同时,在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车臣战争中,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与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结成联体的事实更为清楚,民族分裂主义借助伊斯兰教的感召力,组织了跨地区跨国界的“突击队”,开赴民族分裂战争的战场,发挥宗教的“神威”,实现国际性的声援。在波黑战争与车臣战争中,都有这样的国外“志愿人员”直接参战,同时还有一些国家和组织进行相同性质的支援,提供资金、武器装备和其他方面的援助,形成民族分裂运动的跨国性联合阵线。这种联合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将继续发展下去,这是冷战后民族主义起消极影响的一个基本趋势。
(三)对未来民族主义浪潮发展的力度也不能估计过高,它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当今的民族分裂运动是逆世界大潮流的。国际政治的大趋势是进一步走向和平与稳定,尤其经济全球化在深入地向前推进,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加强相互合作与依赖,分裂国家与民族不符合历史的总潮流。二是,全世界至少有3000多个民族,不可能每个民族都建立独立国家。现代史上的民族独立运动主要是冲破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从中获得独立的原本就是主权国家,它们是摆脱殖民统治重新取得独立地位,而不是任意一个民族同主体民族脱离成立独立国家。三是,有些多民族国家由于奉行不正确的民族政策或是政治体制上的弊端导致民族之间的矛盾尖锐,这意味着这样的国家需要调整民族政策,而不是轻易就允许分裂国家。事实上这种多民族国家也正是这样处理自己的民族问题的。四是,每个国家内共同生活的各民族都是由长期历史形成的,各国的政府都有责任维护和保持国家的统一,任何的分裂运动都会被制止和取缔。因此,民族分裂主义在种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下,是很难有多大的伸展余地的。
标签:军事历史论文; 中国民族主义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世界现代史论文; 科索沃战争论文; 车臣战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