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问题解决教学
问题解决教学是目前一种受众多、教育工作者重点了解的新型教学模式。因各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力倡导,以及响应新课程对重视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思想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改革,我国小学教育事业在问题解决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目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正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一、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正处于改革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些新模式也处于尝试过程,不免存在一些问题。且这些问题主要可归纳为三点:其一,我国当前的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大多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教学内容优化训练,专业素养不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不足;其二,一些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存在认识和理解的偏差问题,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认识不清的现象;其三,目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仍采用“一人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都有待改正,而问题解决教学这一新的数学教学模式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修正方法。
二、 小学三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分析
(一) 创造问题情境,不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多利用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资源,并以这些问题为基础,依据可行性、渐进性以及应用性原则建立较为生动的问题情境。在建立了比较积极生动的问题情境后,使教师在材料选取以及信息数据的利用方面更加便捷,且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问题情境丰富后,教师所引用的问题种类也就随之增多,要求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数学的概括能力,总结经验,分门别类,从而将数学知识更加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教材学习分数章节的教学时,教材中通过分苹果的案例对学生进行问题讲解,使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联想到将1个苹果平均分配给2个人,并通过每人分得半个苹果的传统教学讲解方法对学生引出“二分之一”的概念。但这样的传统讲解方式往往还不够直观,此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用语,引入“一半”的说法,使学生产生问题情境,从而加强他们对该类问题的概括与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 设立自主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自主性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有利于学生提高思维发散能力以及逻辑思考能力,更应从小开始重点学习。然而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方式不仅在慢慢降低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没有发挥出其对学生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自主性培养的真正效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授课时预先设计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并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学习热情。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大数除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预先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火柴棍、计数棒和粉笔等小物件,让学生运用这些小物件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如让学生解答160÷80=?这类大数除法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大数除法转换为简单除法,即转换为16÷8=?的问题。最后利用这些小物件更生动具体的对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解释说明,从而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过程中引领学生将简单除法运用到大数除法中,最终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
(三)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应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更为学生创造了更宽广的自主研究空间。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教材资源,不能一言带过,而要留给学生更多课堂自主研究与思考时间,不断鼓励并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例如,在教师进行人教版教材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法讲解时,不要直接教给学生计算方法,让学生先练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法,尝试着计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例题。并对算对的学生进行鼓励,而算错或无法得出答案时,教师也应该及时纠正,从而通过这个学习过程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能规避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犯的错误,并且也对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有着显著作用。所以,合理的把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引入到小学三年級数学教学中,对老师的激励作用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言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富宴.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数量关系运用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5).
[2]孙波.借助测评改进“解决问题”教学——人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评与教学初探[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7(12):24-27.
论文作者:林芊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除法论文; 数学论文; 人教版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