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推动送温暖工程取得新进展——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实施送温暖工程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02年1月18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论文,送温暖论文,工程论文,重要思想论文,座谈会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认真回顾实施送温暖工程十年来的工作,总结经验,研究 工作,以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很有意义。借此机会,我向始终重视和关心送温 暖工程的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实施送温暖工程工作中作 出辛勤努力的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分关心这项工作。江泽民同志早在全总党组的报告上就明确 批示:“送温暖是我们党的好传统,要发扬”;今天又亲笔为送温暖工程题词。这既是对这 项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更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殷切期望。我们一定要按照江泽民 同 志的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推动送温暖工程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十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重视、各级工会组织的积极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 ,这项工作不断深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受到广 大职工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赞誉,为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1992年开始,全国总工会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组织各级工会与党政部门一道,于元旦 、春节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 动。1994年,根据形势的发展和职工群众的意愿,将一年一度元旦、春节期间的送温暖活动 拓展为送温暖工程,使之不断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到1998年,为适应国 有企业改革攻坚和实现三年脱困目标的需要,又提出要在积极协助党政妥善安排好下岗职工 基本生活、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同时,对帮扶特困职工承担起“第一责任人”( 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的职责。现在,送温暖工程的重点已从帮扶特困职 工向维护困难职工群体合法权益延伸,并努力推动其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据不完全 统计,从1992年到2001年,各级工会同党政一起,通过各种渠道,累计筹集送温暖慰问款 104亿多元,走访慰问了48万多户次困难企业和3975万多户次困难职工家庭;全国有447个地 市工 会、大多数县(市、区)工会及18万个基层工会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有80多万名党政和工会 领 导干部,与近百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建立了包户帮困联系;工会举办的培训机构累计培训下岗 职工300多万人次,职业介绍机构累计介绍下岗职工再就业达到200多万人次,参加职工互 助补充保险的职工达到2400多万人。
回顾送温暖工程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这项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进展并产生广泛的社会 影响,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始终把它作为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 肉联系的重大问题来抓,这是这项工作深入开展的根本保证。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 行,深入基层,走访慰问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家庭,为各级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 众 生活做出了表率,有力地带动了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形成各级党政重视支持、各级工 会积极努力、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这是这项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这种工作格局的 不断建立和完善,不仅使这项活动有了财力、物力上的支持和保证,而且使它变成了全社会 共 同关注和参与的行为。三是推动送温暖活动向送温暖工程发展,逐步与建立完善各项社会保 障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实现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这样做,不 仅使 其内容、方式、途径逐步规范,而且逐步为社会保障制度所覆盖。四是实施送温暖工程由帮 扶特困职工向维护困难职工群体合法权益扩展,这是当前推进这项工作的重点。把帮扶特困 职工“第一责任人”的工作精神、工作机制,发扬光大到维护困难职工群体合法权益的工作 上来,这是党和广大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要求。五是从生活救济向生产自救发展,由送钱送物 向送技术、送信息、送政策拓展,这是使困难职工脱贫带根本性的帮扶措施。通过帮助困难 职工开办各种小规模生产经营项目,为下岗职工创办再就业基地、再就业市场,发展职工劳 动福利事业等,努力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实践充分证明,开展送温暖活动,实施送温 暖工程,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 旨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重要载体,是工会依法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 本职责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密切党与职工群众血肉联系、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的 重要措施,是发扬工人阶级团结友爱、互助互济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
当前,随着我国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特别是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社会利益关系和劳动关系调整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大 量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就业、分配、保障等方面的矛盾会不断出现,有些职工不可避免地会 遇到一些实际困难。因此,继续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与党政和社会有关方面一起,更好地 关心职工的生活,更多地为困难职工办实事,保护、调动和发挥好广大职工投身改革和建设 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持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的稳定,是当前工会面临的一项繁重而紧迫的 任务,也是工会服务服从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紧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坚持做到:
一要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对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江泽民同志强调 指出:“当前,尤其要关注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城市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群众、受灾 地区群众、工资被长期拖欠的基层干部等困难群体,把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切实安排好。关心 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因 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 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其作用是在为职工说话办事中体现出来的 。 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把实施送温暖工程作为履行维护职工合 法权益基本职责、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大事来抓,在党委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下,加强 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与合作,精心筹划,精心组织,进一步推动送温暖工程的经常化、制度 化、社会化。
二要把送温暖工程的工作重点进一步扩展到困难职工群体上来。要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的 具体实际,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摸清困难职工群体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特别是失去劳 动岗位而又一时找不到工作、不能及时足额领到劳动报酬、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不到位、生 活遇到困难的劳动模范和离退休老劳模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及时向党政和上级工会反映,引 起全 社会的关心和重视,支持地方政府把解决这些困难职工群体的问题,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工会要主动协助有关方面对这些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三要努力推动实施送温暖工程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紧密结合。要积极协助各级地方政府, 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工 作,把所有符合条件的特困职工全部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要针对下岗职工出“中心”任务艰巨繁重的实际情况,积极协助党政妥善处理好下岗职工与 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有关问题,推动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接续好社会 保险关系,督促企事业单位偿还拖欠职工的工资、医疗费等债务,努力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 就 业。要切实关心劳动模范的工作、生活与身体健康,积极协助党政下大气力抓好现行有关政 策的落实,并针对新情况积极推进新的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尽快使一些劳模的生活困难 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四要大力发展职工劳动福利事业。各级工会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包括生活救助、再 就业服务、职工互助补充保险和合作建房等职工互助合作事业,形成具有为会员服务特色的 职工互助合作保障体系,为困难职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要把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基 本生活问题与实现脱困结合起来,在大多数特困职工进入“低保”之后,把工作重点由生活 救 助转到帮助他们解决在就业、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上来,做到标本兼治 。
五要把帮扶困难职工与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要积极配合党政,教育和引导广 大职工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对待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 整体、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要在帮扶困难职工解决具体困难的同 时,积极引导他们转变择业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技能,敢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 断增强竞争能力。要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开 拓新的生产经营门路,打开市场,推动企业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提高 职工的生活水平。
春节将至,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节日期间的工作极为关心和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 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做好工作, 确保全国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特别是要把安排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作为 当 前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千方百计地帮助困难群众过好节日。中央明确要求各级工会要继续 开展好各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 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取得党委的重视、政府(行政)的支持和社会的帮助 ,把今年春节期间的送温暖活动扎扎实实地搞好。
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面临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 民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贯彻实施《工会法》为重要契机, 坚决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保护、调动、发挥好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努力为实现“十五”计划建功立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