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注记_形而上学论文

关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注记_形而上学论文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笺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里士多德论文,笺注论文,形而上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王弼注老,发挥了崇无思想。郭象注庄,提出了独化理论。《四书》朱熹注就是后来那些写八股求功名的儒林士子人所必读的敲门砖。近世,随着西方大部头专著的涌进,学人们忙于显示独创精神,接轨国际,开始大制作,洋洋洒洒,以十万言为起点,固然可喜,而魏晋遗风,却日渐淡忘。殊不知在中华这块大地上,两千年来古籍的疏注实为贤哲们进思论学的法门。西窗日迟,铅笔一支,残笺半叠,再行校读斯城哲人的论述,偶有所会,漫记之集以为注。非争考据训诂,不计三基四性,将谓偷闲学少年罢了。

【卷七】如果说《形而上学》一书还有某个连续的单元,那么这个七、八、九三卷的连续性就是公认的了。ousia 作为存在而存在的本原和最初因,这三卷以第七卷为基础系统地探求了ousia的理论, 提出了三种第一实体的观点。第一种是范畴上的第一实体,是属性的主体,是一这个。第二种是原理上的第一实体,在它述说主体时从属主体,故称之为第二实体,但就其所是的是而言,它是其所是,又是本质和形式。一个失去其本质没有形式的,就什么也不是。所以在原理上,在定义上,本质也就是第一实体。不过这形式作为实体表示是什么,是真,而不是普遍。如果形式是普遍,那么作为动物,人和马就是相同的了。原理上作为第一实体的形式,在以其为实体的事物之内,有着丰富内涵,无限属差,而不是一个单纯人自身。由于它是在个别之内的实体,不再是个别之外的模式,而是内在的实现活动, 它也就是最初运动者(tiekineese prooton),于是又出现了第三种第一实体, 即生成上的最初因和实现。它当然还是个这个,人总是父母所生。总之,实体就是tode ti。和亚公词汇里的其他用语一样,这个也是多义的。1028a10—1028b8

存在to on是系词einai(是)的中性现在分词,即存在着的,作为名词用,所以诠释中往往称之为存在的东西,其实未必都是指什么东西。由于在汉语里形容词和名词在形式上也并不加以区别,所以不加东西来表示其中性,并无大碍。古希腊语里einai主要有两种用法, 或者是表实,或者是表真。它的分词to on作为这个tode ti,是表实的,是个别,这个人, 这匹马。 另一方面, 是又可以说是什么, 作为是什么tiestin, 是表真的。在语法上它是个系词。哲学探索本原和最初因,作为存在而存在的最初因,是ousia。ousia一词来自einai 的阴性现在分词ousa,表示更深层的存在,是存在的最初因,最初的prooton, 也就是第一的。哲学求真,不怕天有二日,不谋唯我独尊。作为存在最初因的ousia 也就一身二任,相应于“是”的双重意义,身兼两个第一。在tode ti方面,它在范畴表上是第一的,是性质、 数量等等范畴所依存的主体(hupokeimenon),和属性(pathee)相对的实体。在这里,转过来讲ti estin是什么,讲表真的方面。这个是什么,既可当作谓词,又可当作所以是的是,当作本质和形式。在作为谓语时就是一般。苏格拉底是什么?苏格拉底是人,这个人不再是个别的人,而是一般的人,第二实体,是种概念。但在它不再单纯是表示是什么,而是表示其所以是什么to ti een einai的时候,这个ousia是在原理、认识和时间方面第一。它是相对于偶性(sumbebeekos)而言的本质。 只有首先认识人的本质,火的本质, 才能更好地认识这里碰巧出现的种种偶性。 既然ousia在存在的两种意义上,或为实体或为本质都是最初因, 是双重第一,又纠葛于tode ti,ti estin和to ti een einai三个方面,那么它是什么就成为不论过去和现在都是永远说不清的问题。因为说明,或者就原因,或者就条件来说明。现在ousia 既在实体和本质上都是第一的,自然不可能再找到另外的原因和条件来说明它,要说能说:无名天地之始了。1032a5—1032a10

苏格拉底和作为苏格拉底而存在(Sookratees kai Sookratei einai)是两回事,苏格拉底指的是个别的苏格拉底, 作为苏格拉底(Sookratei)是他的与格,意为起了作用,变为手段, 苏格拉底作为苏格拉底而存在,

苏格拉底因此是苏格拉底了。

所以,苏格拉底Sookratees是主格,表示的苏氏这个人,是文雅的、白净的各种属性或偶性的主体。而作为苏格拉底Sookratei 表示他已不是那个偶性的主体,而是苏氏之所以是苏氏的实现。也就是使苏格拉底作为苏格拉底而存在的本质。它使苏格拉底是苏格拉底,而不是什么别人。用亚里士多德的词汇,就是苏格拉底的to ti een einai其所是的是, 用现代简化了的哲学词汇,也就是本质。这就是苏格拉底和作为苏格拉底而存在(或是)怎样相同而又不相同。首先两者相同,苏格拉底当然是作为苏格拉底了,若说苏格拉底不是作为苏格拉底,而是作为市场上相调侃的其他任何人,岂非荒唐。但个别的和主体的苏格拉底与苏格拉底的本质又完全不同。个别的苏格拉底可以是白净的、文雅的,甚至有点儿龙邱居士的毛病,但这一切都不是苏格拉底的本质属性,不是苏格拉底作为苏格拉底。1036b25—1036b30

少年苏格拉底Sookratees ho neooteros 是位多次出现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的人物。他到底是何许人也,只能凭一点参照文献来加以推断。例如在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147D中提到过他,由此可以断定他当然后于苏格拉底,甚至是他的门人,而与 Theaiteetos同时。看来还是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陈康先生的论断透彻些。他说:这个问题自身值得研究的,但因为古代的记载缺乏,关于这个问题一个彻底答复事实不可能;然而在相当范围以内我们未必不能对它多少有些解答……那么少年苏格拉底的相论(理念论——注者)必产生于历史上的苏格拉底以后《巴曼尼德斯篇》著作以前(《少年苏格拉底的相论考》)。先生辞世已有年数,如今世事荏苒,嘉陵江的碧水已泛为浊流,沙坪坝的松林已漫成草坡。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不知能在网络上查到关于这个问题的彻底答复否?1038b1—1039a28

让我们再回到(palin epanelthoomen)关于实体的探索上来, 但是这里所探索的实体已不再是那个形式加质料的、承担着一切属性的主体。而是它们的本质,它们所以是的是,是出现于原理(logos )中、定义(horos)中的那个形式,那个ousia,是认知的最初因,逻辑的始点和本原。 因为, 定义只能本质的或最主要是本质ee monon einaiousias horos ee malista。这个作为本质、逻辑上、 定义中的实体,不再作为主体的述语的普遍,普遍只表示这类toionde, 而不表示这个。作为这类,人和马是同种的,两者都是动物,但从本质来说,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和他的乌骓,其所是的是则完全不同。它不是普遍,并不述说某一主体,而是在本质定义之中,也就是以它为本质的所有者中,实体只寓于实体之中。拔山盖世的雄风只寓于项羽之中,日行千里的快速只寓于乌骓之中,直至于今世也还没有第二个项羽,第二匹乌骓。所以作为本质的实体不是普遍,不是这类而是这个。它不述说主体,而是主体的所以是,是项羽之所以是项羽,乌骓之所以是乌骓。它不依存于其他而只在于自身之内。根据这三点,即可断定,这个作为本质的实体,已经完全弥纶万物的第一实体,是述说作为存在而存在的本原和最初因。但究竟怎样如此逻辑实体不是普遍而是这个,专门家W.D.Ross说:“亚里士多德没有很成功地解决这一问题。”(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Ⅱ211页)这也许是对的。 最后吕克昂主持只能借德谟克利特来把不可分的大小当作实体来搪塞。但这显然不是一回事,因为原子虽然是这个,但它并不规定本质。若说对这问题在西方哲学史上较成功解决,只能等待两千年后的莱布尼兹了。他的单子以表象为本性,宇宙万物声气相联sumpnoiapanta,每个单子都表象全宇宙。 它没有可供某物进入的窗户。 没有组成可分割的部分。 是自足autarkeia , 是完满ekhousi to enteles,他说:“我认为用单子(monad)和现实(entelekheia)这两个共同名称来称谓这个单纯实体就足够了。”(《单子论》19)有一派学者认为凡是用亚里士多德词汇写成的作品即可视为亚里士多德的,那么,莱布尼兹不地地道道地是一个两千年后的德意志漫步派吗?1041a2—1041b33

“即使我们没有见过星星,但仍然知道在我们所知的那些之外,存在着永恒的实体。现在也是这样,即使我们说不清它们是什么,然而总归会有某些必然存在”kaitoi kan ei mee heoorakeimen to astra,ouden an heeton,oimai,eesan ousiai aidioi par has heemeiseeideimen.hooste kai nun ei mee ekhomentines eisin,all einaige tinas isoos anagkaion。就是在这样圣洁肃穆的气氛中,斯城哲人再一次从另一个始点, 开始对实体的探索。 而这里所谓的另一始点(allee arkhee)实际上是指另一角度,或以当今青年同行的用词,指新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即是生成( genesis),是潜能和现实的转化。实体是生成方面的最初因。生成问题,本是柏拉图理念难以跨越的障碍。且不说其大者,就是一张床榻如何成为床榻就是解决不了的理论难题,拯救不了的现象危机。而模仿说,乃是种诗的比喻,虽尖苛了一些,但这样一种直观化、形象化的论点,也确实说明哲学尚未脱离它的童年时代。思辨深化了,原理上的第一实体,其所是的是,不须什么推论,直接即实现为生成上的第一实体。 因为它不是多上之一, 不是模式(paradeigma)。实体自身之外它无所属oudeni gar huparkhei hee ousiaall ee hauteei, 以及属于那以它为实体而具有它的事物。这样,规定床榻所以是床榻,作为本质,本为床榻所具有,而huparkhei 于床榻自身,这样用不着模仿,是什么 ti estin 直接就是为什么tinosheneka。床榻的构图直接就是制作床榻的目的。它使木工把这个在技艺中、在木材中潜在的床塌所是的是,制作成床榻,成为现实的所是的是。因此所是的是,也就是所为的为,它启动了从潜能到现实的转化过程,是最初运动者ti ekineese prooton,是运动的第一实体。 现在模仿说的暗礁可谓成功地绕过。斯城哲人似乎有理由以拯救哲学而自慰,甚至炒作夸耀一番。 但他还满怀沉重地说, hooste

kai

nun

ei meeekhomen tines eisin,现在我们尚未具有它们是什么的知识。这是对一切有爱智热忱者的告诫和鼓舞。 首先不要以当前一得之见而自足ekhomen

tineseisin,得之矣,得之矣。更不要对智慧的理念、永恒实体ousiai aidio丧失信心, 它们总还是必然存在, all einai tinas isoos anagkaion。

【卷八】继续探索关于ousia那个重提的课题, 即作为其所是的是,作为本质和形式的ousia。继续将生成作为新的切入点。 但全卷却有两个方面令学者疑难,第一是在主题上,因为本卷各章的讨论对象往往着力于可感实体、自然实体和个别。于是人们推断,这一卷内容本不属于形而上学,而是将某些关于物理学的片断编排在这里的。第二是在结构上,各章的联系松散,有的篇章无脉络可寻,显然似拼凑而成的。关于物理学还是形而上学主题之争,看来不成难题,因为物理学和形而上学同属思辨科学。

而终极质料和形状本属相同是一heeeskhateehulee kai hee morphee tauto kai hen,而且生成、 潜在能力和实现活动的变化只能体现于个别、可感和自然实体之中。普遍的消灭是不被消灭的消灭,普遍的生成是未经生成的生成。至于在结构上,不论看作是辅导材料的集合,还是辅导笔记的汇编,以至两者的结合,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不难理解的。这个别就是一,或者以潜在的方式,或者以实现的方式是一。其原因不是别的,只不过是引起从潜能到实现的运动罢了。凡是不具有质料的,都是个单纯的一panta haploos hoper hen ti,既没有生成,也不发生变化。1042b26—1043a20

是to esti这个词汇十分特殊地展现了理性实体的多方位、 多层次的意义。首先理性实体是个esti,这个是乃是个定式系词,固然不是那中性分词to on,也不是那个不定式系词to einai。to on中性分词按本来的用法表示:存在着的。而to einai是系词本身的单纯表示,按照它的主要用法既可以表实,也可以表真。由于现代汉语里的是,似乎没有这样明细划分,只能加以区别对待。在表实时诠释为存在,表真时诠释为是,因为本质是语言方面的实体,是与不是都是说出来的。这个说出来的是,就不再是一般的、单纯的、不定式的是,而是限定式的系词,它在时间、人身和数目以及其他文法的种种规定上都被牢牢捆住。esti这个是现在、三身、单数陈述式的是。它没有主语,但主语的数目和身位已表于其中,它没有时间和形态,但运动的时间和形态也都显示得明明白白在这个 esti 之中。所以作为本质乃是完全限定了的个别(hekaston)而不是单纯的普遍。说苏格拉底是两足动物,显不出多大聪明,因为两足动物,决不是苏格拉底其所以是苏格拉底。其次,正如在各种实体中质料的称谓就是实现活动自身, 在其他定义中更是如此kai hoos

en tais ousiais to tees hulees kateegroumenon auteei hee energeia,kaien tois allois horismois malista。本质是说出来的,判定下来的。 是对质料的 kateegoroumenon。

这个词是动词kateegorein(判决)的中性现在分词,它的名词形式kateegoria 现在哲学文献中通常以范畴与之相对应。门槛和门框不同,个别原理上的实体是说出来的,不说你不知道哪个是门槛,哪个是门。当然可以反驳说,即使说犬有角,狗也不会生出角来。但应该记得按照理性kata logon本就不许说这样的蠢话。在《旧约·创世纪》开始神在六天之内说尽了天地日月、走兽飞禽。仅此一端就表明了基督教神学不过是直观化了、形象化了的思辨哲学。美索不达米亚的牧人分不出什么可感实体、可思实体,其所是的是这样概念化的思辨语言,只能请出一个神来,用形象的语言启示:本质就在质料的称谓和述说之中,这一最初的logos。 既然门槛和门框同属木材,其本质差异、位置不同都是说开来的,那么,最后就不难明白,这个语言上的实体,并不是种僵死的抽象,而是事物之所以是实现活动energeia。没有这种实现活动,木材只能潜在的是门槛和门框,而成不了自己所是的事物。energeia由前缀 en-(在……之内)和ergon(功业)所组成。言必信,行必果, 称谓和述说就是在建功立业。 理性实体就是运动者kinoun。1044a30—1044a33

如若同一者允许从不同质料创制出来,那么技术和作为运动者的本原, 显然是相同的。如若质料和运动者都不同, 那么产物也不相同。ei da ra to auto endekhetai eks allees hulees poieesai,deelonhoti hee tekhnee kai hee arkhee hee hoos kinousa hee autee,ei gar kai hee hulee hetera kai to kinoun,kai to gegonos。在亚里士多德的词汇中,技术tekhnee和科学episteemee 属全然不同两个范畴,从上面的本文中即可看出,技术有两大特点。第一,技术虽然要制造,要创制poieesai,然而创制的始点hee arkhee hee hoos kinousa 却不在技术之内,而在创制者和运动者kinoun;第二,技术是讲究目的,要求成果和产品to gegonos。制作不出合格产品的技术,是一种消耗和浪费。而技术这个词tekhnee,就是由动词tiktein而来,本意是生育。技术就和母亲一样,要生儿育女。在技术的制作中理性实体、原理和原因才是真正的本原。而这一些又都在科学episteemee中。在古希腊语里,科学和知识并无严格的区别。这个词来自动词epistasthai, 本意是站得住, 靠得紧。 站得住, 靠得紧自然就知之广, 见之远了。 所以, episteemee是对普遍、对原理、对最初因的把握。它在自身之外却没有其他始点和目的,也不要产生什么产品。但知识和科学却是技术的本原和基础,离开了知识,技术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所产生的只能是浪费和破坏。知识和科学才是真正的运动者kinoun。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后患无穷,要使技术遵循理性、合乎原理kata logon,而不能让科学俯就技术,为效益服务。科学自身、知识自身就是目的。

【卷九】本卷对潜能和实现继续作进一步更深入的讨论。因为这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辨实体,把实体当作运动者kinoun,就潜能或实现而言的存在to on legesthai kata dunamin ee energeian。 全卷共计10章,除了第10章可以看作是七——九卷关于ousia 再探讨整个教学单元的小结外,篇幅几乎是平均分配的。在这里首先规定潜能最主要的意义hee legetai malista kurioos, 它是在承受者自身中承受变化的本原。接着区分了非理性的alogoi和合理性的kata logon两种潜能, 在反驳了否定潜能存在的麦加拉学派之后,又指出潜能或能力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必须经过学习和努力才能养成,技术正是这样的潜能。自第6章开始转入实现活动的讨论,然而它却是不可正面规定的, 要规定只能从反面以否定式来说它是不以潜能方式出现to huparkhein meehoosper dunamei。但它却是先在的,先在于一切潜能, 最后成为无潜能的实现energeiai aueu dunameoos至大至刚的运动者。1046a35—1046b28

《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果然斯城哲人在把生成作为切入点,对实体再加探索,给思辨哲学带来盎然生机。他以潜能和实现的灵活转化,缓和了实体和偶性的对立,中介了科学和技术的分歧。在这里,为了提高潜能的主动性,潜能在它的本原、它的主体中被分为两类,在无生命者中和在灵魂非理性部分中的潜能是非理性的alogoi,而在灵魂理性部分中的潜能是有理性的meta logou。这样,潜能已不完全是,或者说不再单纯是一种承受改变的可能。特别是那种具有理性的,因为它具有了logos,懂得了原理,也就具有了变化的本原。 随着潜能具有了理性,理性logos就是变化的本原, 那些在自身之内本不具运动本原的技术,自身内也就有了原理, 于是技术就变成创制科学hai poieetikaiepisteemai。但理性是把双刃剑,那些具理性的潜能不但能产生正面的结果,也能产生反面的结果,医疗术不但能疗疾治病,也能巫蛊害人。工程学不但能建筑固若金汤的堤坝,也能拼凑豆腐渣工程。 若把logos解为言语,那么就可以好话说尽,坏事做绝。若把logos解为原理, 那么它自身就既可揭示事物,也可揭示其缺乏。水能载舟,也可覆舟。若把logos解为理性,那么理性不但是为善的本质,也是作恶的本质, 而且这种本原还是唯人所独有。斯城哲人告诉我们,一个恶人所做的坏事,要比凶猛的野兽多一万倍。蜀山兀,阿旁出,信焉。1047b32—1048a1

在这里,不同于本卷2章的有理性和非理性, 把潜能从来源分为三类, 即与生俱来的suggenei 、 由习惯而来的ethei 、 由学习而来的matheesei。由于先后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就出现了五种不同的潜能,这自然向学者提出了问题,它们是相同还是不同,如若相同,在哪方面相同。有学者认为是相同的,如W.D.Ross就认为相同,与生俱来的潜能即非理性潜能。这种论断持之确有其故,因为亚公这里就以那些感觉的toon aistheeseoon作例子。然而东方圣人也有生而知之的话, 这里所谓的知,恐怕不是声色犬马吧。对同一事物、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如对待语词一样, 正是亚里士多德多义说pollakhoos legesthai的一种运用,原来是为了拓宽认识的领域,开展思想的视野,现不去深入探索区别的原因和意义,反过来却在不同角度上作出区别的方面寻求其相同,岂不应了胶柱鼓瑟的那句老话。让我们在解读西方哲人时也切记别去学赵括。1048b18—1048b35

运动kineesis和实现活动energeia 两者完全不同。 实现活动正如energeia这个词所显示,它是在(en-)功业(ergon)之中,是一种建功立业的活动。所以目的就寓于enuparkhein其中。 在活动中有没有明确的目的,是否活动的过程就是目的之现实的过程,是区别实现活动和运动的标准。按照斯城哲人这一标准,先破后立只能称之为运动,而不是什么实现活动,实际上也只是一场空耗精力的运动。到头来满目疮痍、遍体鳞伤,什么目的也没实现。正因为实现在它的活动自身中就有着目的,所以它是完满的teleia,而teleia这个词,一眼就看出是来自目的telos。正因为实现活动的过程也就是目的的现实的过程, 在观看同时已经看到了,在思想同时已经思想了,幸福者有福了,快乐者享乐了。所以,是一个无止境的、完满实现的过程。而自身没目的的运动,天可老,地可荒,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有时要停止。正因为这样,实现活动也就是实践活动praksis。两个词在这里交替使用。 实践也须是运动所为的事情现在地在那里huparkhonta hoon heneka hee kineesis,用简洁现代汉语,有目的寓于其中。正如技术必须以科学为基础一样,实践也必须以理论为主宰,伦理德性必须以理智德性为主宰,而政治学就是最高主宰的科学kuriootatee episteemee。实践必须是有目的寓于其中的实现活动。 无目的实践, 或不以科学为主宰的实践, 违反自然para phusin的实践所带来的只能是灾难。to men oun energeiai tite esti kai poion实现活动及其性质是什么,在吕克昂的回廊上, 如是说。1050b3—1050b27

最初的永恒运动者aei kinoun prootoos, 如若把在第六卷里从思辨对象和认知方式对第一哲学何以是神学所作的论证称为存在论的和认识论的,那么,这里所作的论证也许可以称为生成论的genetikee, 因为这是从生成的角度,从潜能和实现活动关系作出的论证。这个结论以两个原理为前提:1)实现活动是没有其他的功业ergon,在它们自身之中, 所以这些实现活动只能和另一些实现活动相关联heteraproshetepas。2)步于无穷不可能原理,如若宇宙万物没有个最初因,那么就不能生成。如若运动变化没有个最初运动者,那么就要永远静止。这个最初运动者是永恒的,因为在实现活动中没有潜能,如若有了潜能,那么它就既能够是,也能够不是,就不是实现活动。由于它没有潜能,所以它当然永远的是,而决不能不是。这个最初运动者也是遍及一切的,是无所不在的。因为,实体和形式就是实现hee ousin kai to

eidosenergeia estin凡是作为实体而存在以及具有形式者无不在实现着。在描述这样一个永恒普遍的最初运动者时,这第八章虽然尽三纸而不见神theos字,但那位无处不在、永生不死的天上的父已经呼之欲出了。 实现活动先于潜能和一切变化的始点proteron

hee

energeiakaidunameoos kai pasees arkhees metableetikees, 最初运动者自身是既不运动,也无变化的。1051a34—1052a12

这个第10 章离开前9 章关于潜能和实现的讨论, 而突然来到真toaleethes和假to pheudos。这一出乎常理的转向,自然引起诸端议论。二战以前以发生学方法数十年独领亚里士多德研究之风骚的Jeager虽不否认本章出于亚公,但认为,是在编定七——九卷第9章之后, 见到还有点空处,而加以补白。文以载道,如若在研究文字的时候还能注意到它的思想内容,从作为真的是和作为假的不是to de einai hoos toaleethes,kai to mee einai hoos to pheudos这一命题, 就不难看出,这虽不足两页的第10章正是作整个七——九卷的总结,放在这里并非徒劳。因为,在这三卷里作为对ousia的再探索,对实体的新思考, 说到底无非是, 不但把实体当作范畴表里的主体, 还要当作其所是的是to ti een einai 。 形式不但是谓语kateegoroumenon,而且是原理logos。kateegoroumenon这个to einai也就是作为真hoos to aleethes的是。作为主体的实体只就范畴而言的存在,这样存在只是作为质料和形式的组合物,是这个tode ti,而非是什么ti estin。 其所是的是乃就真与假而言的存在,这里的ousia表示着是什么,是或不是, 为真还是为假。所以说这才是最主要的存在kuriootata on。 这种存在并非组合物,所以,是的用法完全不同。是不表示部分的结合和分离,而表示意义的确定phasis,这个词来自动词言说phanai,本意是说清一件事情,传达某种信息。所说的非组合物,它是logos,只要说清就是真, 说不清就是假,是作为真,不是作为假。特别对于那些非组合又无变化的,它就不但不能一会儿结合,一会儿分开,更不能设想它一会儿是什么,一会儿不是什么,它永远是什么,例如存在和一。它永远是真,对它们就没什么表真和作假, 它永远实现地存在。 对它们只有思想和不思想ee noein ee mee,只有知和无知,而永远不会弄错。 就其所是的是而言的实体,非但是形式,而且是实现,是真的化身。以一驭万,至矣尽矣。关于实体的讨论可以说到此为止吧。

标签:;  ;  ;  ;  ;  ;  

关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注记_形而上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