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排便猝死13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倩煜[1](2021)在《从脑髓-脑气-脑神角度探讨补肾益髓法对多系统萎缩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的:(1)观察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与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MSA-C 型、P 型之间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差异,以期对MSA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与临床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究患者症状与脑区间功能失连接的相关性,并探究MSA患者脑神经元活动、网络连接的变化与脑髓-脑气-脑神的关系。(2)本研究从脑髓-脑气-脑神角度出发,结合相关量表及fMRI检查,旨在观察补肾益髓法治疗MS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3)在任务态fMRI技术下,观察针刺太溪穴(KI3)对MSA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探讨补肾益髓法中针刺穴位的作用机制及针刺穴位特异性,为脑髓-脑气-脑神的阐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通过fMRI技术,探究MSA患者与HC脑神经元自发活动的差异,基于感兴趣区域进行全脑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选择种子点测量其与各脑区间的FC程度,以探索不同脑区间活动的差异性。并对全脑大尺度网络连接进行分析,以探讨全脑的FC属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将不同脑区之间的FC与统一多系统萎缩评估量表(Unified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Rating Scale,UMSA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究患者临床症状、认知水平与脑功能失连接的相关性。并对不同亚型MSA患者的脑神经元自发活动差异进行对比。(2)选择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MSA患者,通过对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的UMSARS-Ⅰ、UMSARS-Ⅱ、UMSARS 总分(Ⅰ+Ⅱ)、多系统萎缩非运动量表(Multiple System Atrophy-Non-Motor Symptom Scale,MSA-NMSS)、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自我评价量表(Over 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ale,OABSS)、卧立位血压评分差异,评价补肾益髓法对MSA患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卧立位血压、小便症状的影响,细分成亚组进行探讨。并随机选取患者行治疗前后fMRI检查,评价补肾益髓法的作用机制,与前期纯中药治疗研究的MSA患者进行对比,观察脑功能活动的差异。(3)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受试者于fMRI技术下针刺,并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针感测评。观察针刺太溪穴对MSA患者脑受损区域的影响,与针刺MSA患者非经非穴、针刺HC太溪穴的脑功能区域进行比较。结果:(1)从神经元自发活动而言,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小脑后叶、左楔叶神经元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降低,双侧距状回、舌回、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眶部额下回、楔前叶、左楔叶、右中央前回的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降低,且与UMSARS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但大脑可通过大量投射联系对小脑进行代偿,可能出现左小脑前叶、双侧小脑后叶的ALFF值增加。从局部FC而言,与HC对比,MSA患者的脑FC在右颞下回、颞中回,双侧小脑后叶、眶部额下回、额下回三角部、额中回、扣带回后部,左楔前叶、辅助运动区减低。在双侧顶上小叶、中央后回升高。且额中回与楔前叶的功能连接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从全脑网络FC而言,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mode Network,DMN)、感觉运动网络与皮质下网络FC增强,皮质下网络与视觉网络FC增强,额顶区控制网络与DMN的FC受损;从亚型分析而言,MSA-P型较C型在左枕中回、顶下缘角回、角回、枕上回的ALFF值增加。双侧小脑后叶,左颞下回、颞中回、角回、枕中回的ReHo值增加。(2)治疗1个月后,3个亚组的UMSARS-Ⅰ、UMSARS-Ⅱ、UMSARS总分均较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各条目评分而言,患者在跌倒、张力增高评分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增长幅度小于MSA自然病程进展度。从分组而言,病情严重程度越高,进展度也相对较快。3个亚组的MSA-NMSS总分治疗后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疲乏、尿频、排便困难、大便干燥、RBD、失眠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变化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OABSS总评分较治疗前小幅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各条目评分而言,尿急次数较前减少,变化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血压看,患者卧位收缩压较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位收缩压也较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立位舒张压均较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卧立位收缩压、舒张压压差均较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3个亚组的UMSARS-Ⅰ、UMSARS-Ⅱ、UMSARS总分评分均较前升高,且亚组2升高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各条目评分而言,患者在跌倒评分较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泌尿系功能、张力增高、腿部灵活度、身体摇晃较前评分略降低,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评分较前有所升高,但增长幅度仍小于MSA自然病程进展度。3个亚组的MSA-NMSS总分治疗后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肌肉酸痛、流涎、直立位(或坐位)头晕/晕厥、尿频、尿不尽、排便困难、大便干燥、RBD、失眠、记忆力减退均较前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MSA-NM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的患者占总人数的82.61%。OABSS总评分较前有所增加,从各条目评分而言,尿急较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较前增加,变化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膀胱因神经源性损害导致的小便异常,症状不易缓解。患者卧、立位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卧立位收缩压压差较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立位舒张压压差也较前减少,但变化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从fMRI而言,补肾益髓法治疗后MSA患者楔前叶和顶叶上回的ReHo增加,与纯中药治疗相比,枕叶神经元活动的局部激活更加显着。(3)从针感测评可知,针刺后的针感多在捻针时出现,且HC有针感的人数多于患者,尤其是放电感一项,VAS评分也显着高于患者。而患者自觉刺痛的人数多于HC,且患者和HC针刺感觉均以酸、麻、胀、放电感、刺痛为主。VAS评分均为中度得气感,基本感觉大致相同。针刺KI3后MSA患者双侧丘脑、尾状核的ALFF值增加,双侧舌回、距状回、小脑后叶,左枕中回、枕下回、颞中回、颞上回,右梭状回ReHo值降低,未见ReHo值增加脑区。而假针刺后仅出现右侧舌回ReHo值降低,证明了穴位特异性的存在。此外,针刺KI3可使HC的小脑前叶、纹状体、丘脑、海马ReHo值增加,ReHo值降低区域与MSA真针刺基本相同。结论:(1)MSA存在小脑前叶、小脑后叶、颞中/下回、眶部/三角部额下回、额中回、顶上小叶、中央后回、扣带回后部、楔前叶、辅助运动区神经元自发活动与全脑网络连接的异常,可能是MSA运动障碍与认知水平下降、情绪异常的基本神经机制,有望成为MSA临床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同时证实了 MSA患者脑髓-脑气-脑神的存在,以及其脑髓损害、脑气不足、脑神失守的生理状态。(2)补肾益髓法可延缓患者病情进展,且越早治疗,病情进展度越慢。同时该方法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对于患者立位收缩压具有显着的提升作用,也可以改善因体位变化导致的血压差,降低晕厥和跌倒的发作。而补肾益髓法干预治疗后MSA患者视觉区域的感知和躯体运动的连接被加强,使患者跌倒、身体摇晃、记忆力下降得到改善。与纯中药治疗相比视觉代偿增强,从评分上表现为对跌倒的改善更优。(3)针刺后HC与运动、记忆相关的脑区被即刻激活,而MSA相关脑区的ReHo值未见改变,从侧面印证了患者脑神经元损失的严重程度。白质纤维连接的损害,运动、认知相关脑区的萎缩,与脑髓损伤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且脑髓的补益耗时较长,因此针刺后无法即刻见效。而MSA针刺后大量脑区出现神经元自发性活动的改变,从侧面印证了脑神的存在。针刺KI3对视觉区域的调节作用,也可能与脑气的推动有关。因此本研究再次证实了 MSA患者脑髓-脑气-脑神的存在,并且针刺可能通过影响患者的脑髓-脑气-脑神而改善临床症状,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全红玉[2](2021)在《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的初步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便秘为临床常见病,尤其是高龄人群多发,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易于诱发心肌梗塞、脑出血等心脑血管意外。手术后便秘的发生率显着增加,尤其是脊柱手术、髋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等大手术,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术后康复,然而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药在便秘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骨科术后便秘方面的研究较少,绝大多数文献为术后便秘防治护理经验的总结。关节置换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恢复关节功能,成为重度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便秘的防治已经列为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关节置换术后便秘方面的研究极少,且仅限于髋关节置换术后,而膝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和相关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目的初步观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发生率、证候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术后便秘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同时为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KOA关节置换患者,55例,来源于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2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冠心病、病程、骨关节炎X线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3天的VAS评分、术后3天的血红蛋白等情况。3观察时间:为KOA关节置换术后2周内。4观察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疼痛的评分标准,对术后疼痛进行评分。5观察患者排便情况:观察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排便困难或费力程度、排便不尽感、腹痛、每次有效的排便时间、排便辅助方式、每24 h不成功排便的次数等信息。6便秘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判断:参照罗马Ⅳ标准,诊断便秘;根据Wexner量表,计算总的Wexner评分,进行便秘的分度。7中医辨证:采用中医证候采集量表收集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等证候信息,据此进行辨证。由3名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者分别进行。8中医证型确定方法:3名研究者中2名以上辨证结果一致,则证型确定。3者辨证不一致时,由另1名研究者进行辨证,与前3名研究者中1名辨证一致,则证型确定。9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进行数据分析。基本资料采用频数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中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两样本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患者的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纳入55例KOA关节置换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40例,男女比例为1:2.7;年龄范围为58-85岁,平均年龄为69.64岁;身体质量分数(BMI):低于正常:1例,正常:18例,超重:27例,肥胖:9例;高血压病病史38例:1级:11例,2级:17例,3级:10例;糖尿病病史16例,病程为2个月-40年,平均为8.91年;X线分级:3级:20例,4级:35例;膝关节置换方式:单间室置换术:2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29例。2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发生情况55例KOA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便秘的患者为22例,便秘的发生率为40%。22例KOA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便秘的患者中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为2-6天,平均排便时间为3.95天,具体时间分别为:术后第2天,1例;术后第3天,6例;术后第4天,9例;术后第5天,5例;术后第6天,1例。22例KOA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便秘患者的Wexner量表评分在4-11分,平均为6.23分,均小于15,为非严重性型便秘。22例KOA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便秘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后大便逐渐好转,构成比为4.55%;11例便秘患者经口服乳果糖或便通片有效,构成比为59.00%;10例患者还需要开塞露灌肠治疗,构成比为45.45%。3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22例KOA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患者中虚证为14例,其中阴虚证为8例,气虚证6例;实证为8例,其中湿热证4例,血瘀证3例,湿盛证1例。33例KOA关节置换术后未发生便秘患者的虚证为22例,其中阴虚证为12例、气虚证10例;实证为11例,其中湿热证5例、血瘀证1例、湿盛证5例。KOA关节置换术后便秘和术后未发生便秘的虚实证的卡方检验P=0.365,KOA关节置换术后便秘和虚实证之间未见显着差异。4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便秘组:3.95天,非便秘组:3.06天,非参数秩和检验,z=-3.436,P=0.001,存在显着差异;(2)性别:便秘组:男6例,女16例;非便秘组:男9例,女24例;卡方检验,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龄:便秘组:69.41岁,非便秘组:69.79岁,t检验,t=0.622,P=0.5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BMI:便秘组:超重16例,未超重6例;非便秘组:超重20例,未超重13例;卡方检验,P=0.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合并高血压病:便秘组:有高血压病史15例,无高血压病7例;非便秘组:有高血压病史23例,无高血压病10例,卡方检验,P=0.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合并糖尿病:便秘组:无糖尿病7例,有糖尿病病史15例;非便秘组:无糖尿病10例,有糖尿病病史23例;卡方检验,P=0.8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X线分级:便秘组:3级7例,4级15例;非便秘组:3级13例,4级20例;卡方检验,P=0.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手术方式:便秘组:单间室置换10例,全膝关节置换12例;非便秘组:单间室置换16例,全膝关节置换17例;卡方检验,P=0.8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手术时间:便秘组:130.32分钟,非便秘组:128.39分钟,t检验,t=-0.219,P=0.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麻醉时间:便秘组:187.36分钟,非便秘组:180.61分钟,t检验,t=-0.706,P=0.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膝关节VAS评分:便秘组:5.32分,非便秘组:5.03分,非参数秩和检验,z=-0.435,P=0.6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术后3天HGB:便秘组:113.91 g/L,非便秘组:114.45 g/L,t检验,t=0.166,P=0.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便秘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0.00%,常发生在术后第3-5天,以轻度便秘为主。2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中医证型分布虚证和实证同时存在,以气虚证和阴虚证为主,其次是湿热证和血瘀证。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原因比较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术后排便时间延长可能是KOA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的不足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致使该研究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原计划样本量为96例,目前实际纳入研究病例数为55例。其原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医院临床工作直到2020年8月以后方逐步恢复正常,学校2020年9月开始复课,期间疫情又多次出现反复,对临床工作又造成了进一步的影响,这样整个研究时间减少了 2/3,所以无法完成原计划的样本量。
赵梦雁[3](2021)在《青陈合剂治疗肠道气滞证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以及机制探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本院制剂青陈合剂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结合中药方剂作用多靶点的思路,运用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探讨其对肠道气滞证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nctional constipation,CF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P 物质(substance P,SP)、五羟色胺(5-hydroxytrytamine,5-H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青陈合剂的作用途径,为临床使用青陈合剂治疗CFC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年龄大于60岁CFC患者90例,根据随机、平行、对照分组原则,分3个治疗组。三组疗程均为7天,单药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100ml/瓶)10ml,2/日;中药联合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厂家同上)10ml,2/日,联合青陈合剂20ml,3/日;西药联合组予乳果糖口服液(厂家同上)10ml,2/日,联合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康弘药业,5mg*20片)1片,3/日。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留取外周血血清,记录分析三组病人在治疗前,及治疗7日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便秘症状积分的变化,并比较SCF、SP、5-HT、VIP外周血治疗前后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单药组总有效率为85%,中药联合组为91.30%的总有效率,西药联合组是93.76%。三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均降低,三组组间对比,统计无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便秘症状总评分、各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中药联合组的便秘症状总评分与单药组、西药联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与中药联合组在排便困难、排便时间、肛门胀感、下坠感、排便不尽、腹胀、胃胀上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联合组与西药联合组在排便困难、腹胀、胃胀症状上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SCF浓度与治疗前SCF浓度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中药联合组SCF浓度较单药组SCF浓度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5-HT浓度治疗前后和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SP浓度较治疗前SP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VIP浓度与治疗前VIP浓度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陈合剂联合乳果糖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便秘的临床症状,治疗气滞证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显着,比乳果糖在改善排便困难、排便时间、肛门胀感、下坠感、排便不尽、腹胀、胃胀上效果突出,比乳果糖联合莫沙必利在改善排便困难、腹胀、胃胀症状上效果显着。青陈合剂联合乳果糖能促进SCF表达、上调兴奋性递质P物质、下调抑制性神经递质VIP分泌,改善了患者便秘症状。同时青陈合剂联合乳果糖较单用乳果糖促进SCF表达效果更佳。5-HT在本实验未得到有意义结论。
田欣欣[4](2020)在《益气通便汤配合耳穴揿针治疗老年慢性便秘(气虚津亏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益气通便汤配合耳穴揿针治疗老年慢性便秘(气虚津亏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变化情况,探讨该方法对其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观察,将病例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溶液(利动);治疗组:予益气通便汤,并配合中医外治法耳穴揿针。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有无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临床总疗效及停药两周后的复发情况,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中医各项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在大便干硬、排便时间、排便困难、神疲懒言、口干、腹胀、自汗及饮食症状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短气乏力症状的治疗上,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为71.88%,治疗组治疗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5.15±4.78、对照组8.22±5.20,两种治疗都可缓解便秘症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停药两周后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复发率为6.67%,对照组复发率为30.43%,治疗组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意义,表明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气通便汤配合耳穴揿针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慢性便秘(气虚津亏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安全可行,无明显不良反应。
王娟娟[5](2015)在《温针灸治疗老年脾肾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客观评价温针灸治疗老年脾肾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探讨温针灸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优势及推广意义。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老年脾肾阳虚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32例和普通针刺组对照组32例。对照组选穴:中脘、气海、关元、天枢(双)、大横(双)、上巨虚(双),三阴交(双)。治疗组取穴同对照组,同时在中脘、气海、关元、三阴交(双)穴位温针治疗,每天治疗一次,每次约30分钟;两组均每周治疗五次,连续治疗六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价采用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指定的疗效评定标准。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粪便性状评分、生活质量评估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后的较短时间内大多数患者出现排便,两组间症状积分、粪便性状评分、生活质量评估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且治疗组在促进快速排便方面优于对照组。通过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的比较,表明两组治疗方案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P>0.05)。结论:温针灸与普通针刺组治疗老年脾肾阳虚型便秘均有明显的疗效,均能改善患者的粪便性状、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体疗效、症状积分及其后期效应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温针灸治疗便秘是一种疗效快捷、无毒副作用、适于推广应用的方法。
崔光华,钟秀宏,张春阳,刘兰[6](2013)在《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猝死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猝死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泌尿外科2003-012013-01间发生术后住院猝死病例20例,对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猝死病例占术后病人总死亡率49%,平均年龄70.2岁,泌尿外科术后引起猝死的诱因有疼痛、便秘、心理、手术本身等因素。结论泌尿外科医生要重视术后恢复期猝死事件的发生,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要结合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特点,在术前、术后要全方位进行有效的预防。
高明霞[7](2012)在《冠心病患者院内护理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院内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增加了护理人员及患者的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结论细致的人性化管理和护理人员的防范措施是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
金丽芬,朱珂漫,戴艺,林玲[8](2011)在《心脏性猝死患者护理可预见性危险因素探讨》文中指出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6h内发生的不可预料的自然死亡[1],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快速的"和"不可预测的"。预防SCD的关键是在发生心脏骤停事件前识别高危患者,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防治,才可能达到
张育荣[9](2011)在《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总结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39例,回顾性研究其临床特征及护理要点。结果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休克、心衰、猝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典型心肌梗死组患者,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患者初次就诊时误诊13例,疑诊者12例,就诊时确诊者14例,平均住院时间(2.3±0.7)周,35例患者顺利出院,急诊室死亡3例,后期死亡1例。护理方面应做到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及时遵医嘱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解除疼痛、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做好患者心理及康复指导等。结论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变异明显,提高警惕,加强病情观察才能防止诊断鉴别的局限性、片面性,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发生的可能,为及时抢救创造条件。
陈凤菊[10](2010)在《冠心病患者院内猝死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文中认为总结了46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发生院内猝死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做到认真细致观察病情变化,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大小便通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适当的运动;掌握预警心律失常,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救治;重视夜间巡视病房的重要性,做到早发现、早抢救。
二、老年人排便猝死13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人排便猝死13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从脑髓-脑气-脑神角度探讨补肾益髓法对多系统萎缩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多系统萎缩的认识 |
1、多系统萎缩的定义、历史溯源与流行病学研究 |
2、多系统萎缩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研究 |
3、诊断标准与临床表现 |
4、影像学及其他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
5、西医治疗 |
6、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多系统萎缩的研究 |
1、古代文献对多系统萎缩病名的认识 |
2、多系统萎缩的病因病机 |
3、中医治疗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从脑髓-脑气-脑神角度理解多系统萎缩及太溪穴的选穴依据 |
1、MSA与脑髓、脑气、脑神的关系 |
2、针刺太溪穴与脑髓、脑气、脑神的关系 |
3、太溪穴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研究一 多系统萎缩患者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内容 |
3、临床资料 |
4、研究方案 |
5、结果 |
6、讨论 |
7、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补肾益髓法治疗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内容 |
3、临床资料 |
4、研究方案 |
5、结果 |
6、讨论 |
7、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针刺多系统萎缩患者太溪穴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内容 |
3、临床资料 |
4、研究方案 |
5、结果 |
6、讨论 |
7、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表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2)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的初步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骨科术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
前言 |
1 便秘的西医研究进展 |
2 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 |
3 骨科术后便秘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引言 |
资料和方法 |
研究结果 |
1 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患者的一般资料 |
2 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发生情况 |
3 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 |
4 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
讨论 |
1 便秘的概念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
2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及其在便秘治疗中的优势 |
3 术后便秘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 |
4 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 |
5 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的危险因素 |
6 不足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附录 |
(3)青陈合剂治疗肠道气滞证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以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西医研究进展 |
1.1.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 |
1.2.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检查 |
1.4. 老年慢性功能学便秘治疗 |
2.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 |
2.1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 |
2.2 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医辨证治疗 |
2.3 其他疗法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仪器与材料 |
2.1. 药物及试剂 |
2.2. 仪器 |
3. 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
3.1. 西医诊断标准 |
3.2. 中医诊断标准 |
3.3. 中医辨证标准 |
3.4. 纳入标准 |
3.5. 排除标准 |
3.6. 剔除和脱落标准 |
4. 治疗方法 |
4.1 伦理审查 |
4.2 试验分组 |
5. 实验方法 |
6. 观察指标 |
6.1. 中医症状积分 |
6.2. 便秘症状积分 |
6.3. SCF、SP、5-HT、VIP治疗前后浓度变化 |
7. 安全性指标 |
8. 统计方法 |
9. 实验结果 |
9.1. 一般资料 |
9.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
9.3 便秘症状积分比较 |
9.4. 血清干细胞因子(SCF)浓度测定结果比较 |
9.5. 五-羟色胺(5-HT)浓度测定结果比较 |
9.6. SP浓度测定结果比较 |
9.7. VIP浓度测定结果比较 |
9.8. 安全性指标评价 |
讨论 |
1.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认识 |
2. 青陈合剂的方药分析 |
2.1. 青陈合剂的药物组成和组方思想 |
2.2. 部分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3.2. 便秘症状积分分析 |
3.3. SCF浓度测定结果分析 |
3.4. 5-HT浓度测定结果分析 |
3.5. SP浓度测定结果分析 |
3.6. VIP浓度测定结果分析 |
3.7. 安全性指标分析 |
3.8. 小结 |
4.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4)益气通便汤配合耳穴揿针治疗老年慢性便秘(气虚津亏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病例选择 |
2 临床研究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分析方法 |
5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1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2 |
附录 |
附表1 研究观察表 |
附表2 中医证候疗效分级量化表 |
附表3 患者知情同意书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温针灸治疗老年脾肾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五) 脱落、剔除、观察终止标准准 |
二、治疗方法 |
(一) 一般情况 |
(二) 治疗方法 |
(三) 安全性评价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处理 |
(四) 安全性评价 |
(五) 依从性评价 |
(六) 统计学处理 |
(七) 技术路线 |
三、研究结果 |
(一) 二组治疗前后Bristol评分的比较 |
(二) 二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
(三) 二组治疗前后SF-36比较 |
(四) 二组随访四周后粪便性状、症状积分比较 |
(五) 二组随访四周后SF-36比较 |
四、分析与讨论 |
(一) 中医对老年便秘的认识 |
(二) 本研究选穴依据 |
(三) 温针灸的作用 |
(四) 研究结果析 |
五 安全性分析 |
六 依从性分析 |
七 问题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文献综述 治疗老年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猝死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2.1 泌尿外科术后引起猝死常见的原发疾病 |
2.1.1 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 |
2.1.2 心脏病: |
2.1.3 脑血管疾病: |
2.1.4 消化道疾病: |
2.1.5 内分泌系统疾病: |
2.2 猝死的诱因 |
2.2.1 疼痛因素: |
2.2.2 便秘因素: |
2.2.3 心理因素: |
2.2.4 外科手术本身因素: |
3 预防术后猝死事件发生 |
3.1 术前注意控制好原发病 |
3.2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 |
(7)冠心病患者院内护理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住院期间安全问题分析 |
2.1 心脏性猝死 |
2.2 跌倒因素 |
2.2.1 病房环境因素 |
2.2.2 药物因素 |
2.2.3 患者和陪护人员因素 |
2.2.4 护理人员因素 |
2.3 用药安全因素 |
3 护理对策 |
3.1 重视安全管理, 强化安全意识 |
3.2 做好“预防跌倒九知道”的宣教 |
3.3 密切观察病情 |
3.4 注意用药安全 |
3.5 提供安全的环境和便利设施 |
3.6 身心护理并重 |
3.7 健康宣教 |
4 小 结 |
(8)心脏性猝死患者护理可预见性危险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分析 |
2 危险因素分析 |
2.1 先兆症状 |
2.2 实验室指标 |
2.3 心电图特征 |
2.4 SCD发生时间的规律 |
3 小结 |
(9)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主要临床表现 |
2 结果 |
2.1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与典型心肌梗死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见表1。 |
2.2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诊疗情况 |
3 护理 |
3.1 严密监测病情变化, 正确评估患者治疗效果。 |
3.2 治疗配合 |
3.3 保持环境安静, 减少应激刺激 |
3.4 心理护理 |
3.5 排便指导 |
3.6 健康指导 |
4 讨论 |
5 小结 |
(10)冠心病患者院内猝死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猝死危险因素分析 |
2.1 猝死病因: |
2.2 猝死时间分布情况: |
2.3 猝死诱因: |
2.4 猝死先兆症状: |
2.5 危险因素: |
2.6 猝死前心电图: |
3 SCD的护理 |
3.1 加强重点人群巡视, 正确识别预警心律失常 |
3.2 猝死时间分布特征及防范 |
3.3 加强健康教育, 避免猝死的可能因素 |
3.3.1 心理护理: |
3.3.2 饮食护理: |
3.3.3 休息与活动护理: |
3.3.4 排便护理: |
3.4 重视猝死先兆症状: |
四、老年人排便猝死13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从脑髓-脑气-脑神角度探讨补肾益髓法对多系统萎缩的作用机制[D]. 赵倩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便秘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的初步观察[D]. 全红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青陈合剂治疗肠道气滞证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以及机制探讨[D]. 赵梦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益气通便汤配合耳穴揿针治疗老年慢性便秘(气虚津亏型)的临床观察[D]. 田欣欣.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温针灸治疗老年脾肾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娟娟.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5)
- [6]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猝死相关因素分析[J]. 崔光华,钟秀宏,张春阳,刘兰. 黑龙江医学, 2013(12)
- [7]冠心病患者院内护理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J]. 高明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10)
- [8]心脏性猝死患者护理可预见性危险因素探讨[J]. 金丽芬,朱珂漫,戴艺,林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1(20)
- [9]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J]. 张育荣.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7)
- [10]冠心病患者院内猝死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 陈凤菊.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