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甘孜县人民医院 四川 甘孜 626700)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检查在包虫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30例包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检查,收集其诊断资料,对其超声图形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类型包虫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存在较大的区别,经超声诊断,本组患者确诊29例,仅1例漏诊,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准确率为96.67%。结论:超声在包虫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于疾病的早期治疗意义重大,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 包虫病;超声检查;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38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120-02
包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主要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在人体中寄生所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畜牧地区或者半农半牧区域,是一种人畜共生的地区性流行疾病[1]。当人感染虫卵,发生棘球幼虫之后,会成为偶然性的中间宿主。近几年来,随着人口的迁移以及畜产品加工等因素,城镇的发生率有所增长。目前,超声检查是包虫病诊断的主要方法。为了探讨超声检查在该病临床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我院对30例包虫病患者进行了如下回顾性研究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30例包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经超声诊断明确,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2]。本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0~76岁,平均(43.62±10.29)岁。从包虫病的类型来看,肝包虫病26例,腹腔包虫3例,肺包虫1例。
1.2 诊断方法
本组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具体操作为:采用超声诊断仪(西门子小狮王,Sonolihe Prima)进行检查,探头的频率参数设置为3.5~7.5MHz,将设备调试到最佳状态,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对腹腔行多切面和多体位扫描,然后改变呼吸动作对病变脏器予以辅助检查,并详细记录囊肿的大小和形态[3]。
1.3 观察指标
对各类型包虫病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的图像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统计诊断的正确率和误诊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30例患者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并记录在Excel表格中。
2.结果
2.1 超声声像图特征
2.1.1肝包虫病的超声诊断分析 本组26例肝包虫病患者超声声像图的具体表现为:肝包虫分囊性和泡型,肝囊性包虫病可以出现囊壁钙化灶;泡型包虫病边境欠清,肿块内可出现钙化,肿块内无血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肝实质中存在圆形,或者类似圆形的液体性无回声区域,而且和周围组织可见清晰的边界,包膜有回声,观察囊肿可发现其中有粗颗粒状的砂囊,子囊呈圆形光环状,数量较多时可将母囊充满,使其出现挤压变形。同时,子囊之间可见粗条索状或团块状的强回声,囊肿后方的回声增强。(2)在压力的影响下,囊肿周围的血管会变细,或无法清晰显示。同时,主要的胆管会受到肝门包虫囊肿的压迫,使胆管出现扩张。另外,在加压状态下,胆囊也会发生变形或移位。(3)可见肝脏轮廓改变,肝包虫囊肿会使肝膈面的膈肌出现局部隆起,并呈驼峰状。同时,若肝右叶存在巨大包虫囊肿,会呈代偿性肥大。(4)B超特征:肝内可见片状的实质性肿块,或存在结节状的高回声区域,肿块包膜无回声,周不存在低回声晕,肿块边缘呈不规则状,分叶状与肝脏的边界模糊。部分病变部位可见浸润型的毛刺状回声,肿块的回声呈不均匀分布,表面不平,存在直径约为10mm,且呈蜂窝状的无张力液性的无回声区,可见多处不规则回声的钙化病灶[4]。
2.1.2腹腔包虫的超声诊断分析 此类包虫在包虫囊肿中所占的比例约为4%,且多为单囊型原发,呈球状,壁光滑,为双层结构,其内可见漂浮的包虫砂回声。若病情进入晚期,可充满腹腔。
2.1.3肺包虫病的超声诊断分析 该包虫病的主要发病部位为右肺,而且下叶的发生率要多于上叶。经X线和CT扫描检查,该病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周边性肺包虫囊肿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价值。该病症的超声特征主要表现为:可见球形的无回声区,在呼吸运动的影响下,囊肿会出现变形。直径<50mm的囊肿壁的双层结模糊,直径≥50mm的囊肿可清晰显示其内的双层结构。同时,肿囊内可能存在子囊,可能性约为6~10%。一旦发现子囊回声,可马上确诊。
2.2 诊断准确率
经超声诊断,本组患者确诊29例,仅1例漏诊,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准确率为96.67%。
3.讨论
运用超声手段对包虫病进行诊断时,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实质内是否存在圆形囊壁较厚的无回声区域。当前,该病的确诊还需要综合患者的既往病史、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体征、生物学指标检测等多种因素。
目前,在包虫病的临床诊断中,超声检查具有诊断迅速和图像直观的特点,成为该病诊断的首选方式,准确率可以达到99%。在本次研究中,确诊29例,仅1例漏诊,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准确率为96.67%,无明显差异(P>0.05)。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超声在包虫病中的诊断价值。
但是,学术界对于肝包虫囊肿的声像图分型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大多数学者认为,根据包囊的声像表现,以及它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将其分为6种类型,即单发囊肿型、多发囊肿型、子囊孙囊型、内囊分离型、囊壁钙化型和囊肿实变型,而且每种类型的表现具有较大的差异。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用于包虫检查,对包虫囊肿的大小、形态、囊壁之厚度、单发或多发,脏器定位以及对泡球蚴病的形态,内部结构及对肝实质损害程度以及与之相似病变的鉴别诊断均转为满意。超声在包虫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于疾病的早期治疗意义重大,诊断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朱洪伟,安丽娅.新疆精河地区肝包虫病的超声与CT诊断及分型[J].新疆医学,2013,26(10):65-68.
[2]乔志忠.探讨高原地区较复杂类型包虫病的超声诊断特点[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11):2131.
[3]马永芳,塔娜.肝囊型包虫病的超声诊断价值[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13(6):39-41.
[4]阿不来克木·马合木提,阿里木·买买提,张涛,等.B超在肝囊型包虫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与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0(28):5483-5485.
论文作者:李金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超声论文; 囊肿论文; 虫病论文; 回声论文; 患者论文; 子囊论文; 肿块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