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拉克战争看印度的务实外交_伊拉克战争论文

从伊拉克战争看印度的务实外交_伊拉克战争论文

从伊拉克战争看印度的务实外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伊拉克战争论文,外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以来,南亚大国印度的外交战略越来越强调高度务实的特征。最明显的体现 ,是印度不断根据变化的世界格局调整自身的对外政策,重视与美国等主要大国发展关 系。90年代初海湾战争之后,国际社会持续关注的伊拉克问题也成为印度不得不面对的 一大挑战性考验,它涉及到对印度至关重要的多种复杂并相互冲突的利益。在近期的伊 拉克危机和美国对伊战争中,印度始终将“中间路线”作为纲领性对策,突出它具有的 外交灵活性。从本质上看,其要旨在于顺应并利用时局变化,促进印度在本地区、波斯 湾及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同时进一步反映出印度对世界格局现状的总 体认识和相应对策。本文试分析印度围绕美国对伊战争前后的立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一、印度的“中间路线”

在伊拉克战争前的紧张关头,尤其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加紧外交努力期间,印度曾试 图开展其灵活外交,但发现效果并不显著。瓦杰帕伊曾致信安理会各常任理事国领导人 ,强调它们在联合国中的特殊位置而应承担的责任,强调通过集体努力找出战争外的解 决方案的紧迫性。他呼吁大国在处理伊拉克问题上表现出更大的克制和耐心,尽一切努 力避免战争,通过协商解决伊拉克危机。他还说:“已到了由超级大国(美国)表现某种 克制和寻求联合国调解以解决争端的时候。”他指出,不应该以任何方式打破波斯湾地 区微妙的力量平衡,因为战争将“抬高石油产品的价格”。(印度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 波斯湾地区)。瓦杰帕伊还说:“印度从来相信战争绝不可能解决争端。”瓦的这些信 件和其他相关活动公布后,印度国内舆论对政府的批评逐渐平息。

在伊拉克问题上,印度官方喜欢用两个词来表示自身的立场:一是“中间路线”(middle path),二是“灵活性”(flexibility)。但从危机深化到战争开始,这一立场 在印度国内受到极大的争议。今年3月10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主持印度多党联席会议 ,讨论日益濒临战争边缘的伊拉克局势,以求化解政府与反对党对该问题的分歧,就印 度的立场取得国内共识。他反复提到印度奉行“中间路线”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会后印 度外长亚斯万特·辛哈对新闻界说:“印度与美国和伊拉克两国都保持着密切和良好的 关系。因此,印度采取的立场是中间路线。”(注:Palash Kumar,“India's Middle Path on Iraq,”Daily Telegrah,2003/3/11。)更明白地说,“中间路线”即在美国 对伊动武问题上,印度既不支持美国,但也不公开批评美国。随着美国对伊军事行动以 及局势的迅速改观,印度意识到“中间路线”已在外交上失效。但仍认为,奉行谨慎的 立场能使印度拥有更大的外交“灵活性”,从而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尽管这一作用的 确切性质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并不能预测。

随着美国对伊发动军事打击的时间逼近,印度政府发现自己处在一种窘迫的位置,它 对这场战争危机的模棱两可表态遭到猛烈抨击。有些人催促政府应不失时机促进印度在 战后伊拉克的经济利益,也有不少人激烈批评政府未能旗帜鲜明地谴责美国的战争计划 。迫于国大党、印共(马)等反对党的强大压力,瓦杰帕伊在议会说:“某个超级大国使 用武力改变他国政权是错误的,不能加以支持。”他强调应由联合国安理会来决定下一 步的行动。当问及印度是否将谴责美国对伊采取单边主义行动时,他说:“假如发生那 样的事,我们会加以谴责。”当要求明确印度是否会允许美国在开战后使用它的设施时 ,他称,他相信不会发生战争,因而无法回答当伊拉克受到攻击时印度将采取何种立场 。这是印度领导人自最近一轮伊拉克危机爆发以来首次向议会澄清印度的官方立场。但 引人注意的是,无论是递交议会的书面声明,还是口头言论,瓦杰帕伊都避免点明美国 。相反,他对伊拉克表达了某种不满,说:“假如伊拉克与(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合作 的步子更快些,本来能让联合国核查机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向安理会保证伊拉克安全遵 循了1441号决议。”(注:K.K.Katyal,“Treading a Cautious Path,”The Hndu,2003 /3/26。)

关于伊拉克战争,印度政府立场的要点表述在3月18日的一份官方声明中,当时美国的 军事行动即将展开。该声明称:“我们的观点从来就是反对战争、支持和平。我们始终 强调有关伊拉克问题的所有决定必须由联合国作出。我们从来认为,任何改变伊拉克现 政权的行动应来自其国内,而不能由外部强加。我们也一直在注意伊拉克人民危险的人 道主义现状,战争只能使之进一步恶化。我们对联合国安理会不能采取集体行动,尤其 是各常任理事国无法协调各自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深表遗憾。”两天后,即美国开战 当天,印度政府重复了上述观点,指出:“联合国安理会内部的继续分歧阻碍了各成员 国之间的协调,从而严重危害了联合国机制。今天开始的军事行动缺乏正当理由。而且 ,(联合国首席武器核查官)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提出的报告似也 表明,军事行动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注:“Statement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lated to Iraq”(March 18,2003)and “Statement by Official Spokesperson on the Commencement of Military Action in Iraq”(March 20,2003),www.meadev.nic.in/speeches/iraqstm.htm.)

表示“遗憾”和加以“谴责”两者间的差异显而易见,印度在公开声明中的低姿态与 舆论界表达的激烈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官方立场在印度国内继续引发激烈的争论和猛烈 的批评。印度政府以外交的务实性为其谨慎的外交立场作辩护。瓦杰帕伊在3月22日讨 论伊拉克问题的另一次多党集会上称:“我们的表态、行动和外交努力应用来达到现实 目标,而不是制造言辞效果。不张扬的外交远比公开姿态有效。”实际上,印度虽坚持 主张和平方式解决伊拉克问题,但同时强调不让与美国的这一分歧影响到美、印间发展 “战略关系”。

印度官方为了为该政策辩护,甚至援引过去的例子。在冷战时期,国大党政府也不愿 公开反对前苏联对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印度联合阵线政府在 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立场也是模棱两可的。印度政府甚至提出要以海湾战争的教训为诫 。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前,印度国内的反对党要求政府表态反对美国解放科威特的 努力。当年的行动尽管得到联合国批准,仍在印度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当时的谢卡尔政 府只是匆忙撤离了在科威特的本国公民,但并未谴责萨达姆占领科威特。海湾战争开始 后,美国要求印度准许军用飞机飞越印度领空并提供加油服务。印度政府对第一点作了 让步,但刻意不公诸于众,以免引起政治麻烦。印度本也答应了美国的后一项要求,同 意美国战机在孟买加油。但消息披露后,引发了印度国内各方的强烈抗议,印度政府只 能被迫改变决定,撤回行动支持。(注:Chirs Smith,India's Ad Hoc Arsenal:Direction or Drift in Defence Policy?(Oxford:Oxford Univeusity Press,1994)p.38)海湾战争在几天后结束,结果等于印度支持了萨达姆政权,站在战败国一方,疏远 了与科威特等海湾国家的关系,最后一无所获。因此,那次战争印度未能充分审时度势 ,抓住对自己有利的机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但它同时也使印度的外交政策朝更务实 的方向转化。

自2002年9月以来,印度一直在关注伊拉克危机,并意识到战争很可能无法避免。印度 面临两种选择:其一,在这场战争中支持美国,将它作为印、美建立“天然盟友”关系 的组成部分。这被认为是一种高度务实的选择,好处不言而喻。强调现实主义的战略家 认为,在美国受孤立的情况下向它明确表示政治与军事支持,能给印度带来不少好处, 尤其对印度在海湾的长远利益将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会。但对印度的政治决策层来说, 要完全迈出这步需要太大勇气,因为它完全脱离了印度处理国际事务的惯常思维。假设 联合国安理会同意美国对伊采取军事行动,情况就要简单得多,印度可以公开支持美国 。但由于安理会内部出现严重分裂,印度不可能采取这一政策。

其二,印度政府受到来自国内的强大压力,要求印度加入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 的行列,反对美国对伊开战。反对党和舆论界的反战呼声很高,普通民众的反战情绪也 很强烈。这也使印度不可能公开站到美国一边支持战争。但印度政府始终顶住压力,不 愿批评美国对伊强硬政策的立场表现得非常明显。当召集多党联席会议讨论印度立场时 ,印政府最初拒绝了反对党要求印度议会通过一项反战决议的提案。瓦杰帕伊坚称政府 对危机所持的“中间路线”的理由,认为是最符合印度国家利益的选择。在伊拉克危机 的不同阶段,印度政府和反对党的反应都不相同。从通过外交斡旋制止战争到美英开始 单边军事行动,印度国内的分歧都很明显。经过激烈辩论,达成了某种妥协,最后议会 两院通过同一份决议,批评美国对伊军事行动,呼吁停止战争和撤离进入伊拉克的军队 ,赞同由联合国负责战后伊拉克的重建。这被反对党视为一次胜利,因为政府最后被迫 同意发表这份决议。一项具体外交政策在国内受到如此激烈的争论,这在印度并不多见 。尽管通过决议,“中间路线”也因开战而失去意义,但印度仍强调其谨慎外交的实质 并未改变。由于政府认为平静外交而非激烈言辞更符合国家利益,反对党则要求政府明 确反战立场。该决议也被认为是一种平衡的尝试,旨在为政府与反对党之间的立场分歧 、为“实用主义”和道德原则之间的冲突找到出路。(注:K.K.Katyal,“A Balancing Exercise,”The Hindu,2003/4/14.)

二、对“中间路线”的反应与批评

印度对伊拉克危机和战争的立场,在印度国内引起广泛的争论,也遭来不少激烈的批 评。有些直接针对战争,有些超越了具体问题,上升到更深的层次。对普通老百姓而言 ,很少有人相信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就算有这些武器,未必非要通过入侵 伊拉克或改变政权来摧毁它们。另一方面,印度人普遍将伊拉克看作友好国家,一个与 印度一样的发展中国家,对它的处境深表同情。同时人们意识到,攻伊战争并不符合印 度的利益:海湾地区发生战争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伊拉克是印度主要的石油 供应国,油价上升可能引发印度经济的严重衰退;300多万印度人在海湾地区工作,他 们的遣返将影响印度的外汇收入。(注:Sudha Ramachandran,“India Falls behind in Post-Saddam Jockeying,”Asia Times,2003/3/15.)舆论则多集中在攻伊战争的合 法性、对国际政治与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印度实际利益的得失等方面。

对政府“中间路线”持赞赏态度的观点认为,政府坚持奉行小心谨慎的“中间路线” ,在伊拉克战争中保持低调,能使印度获得更广阔的外交空间,有利于维护印度在伊拉 克和整个海湾地区的长远利益。同时,这种风格也反映了印度外交日渐强化的务实特征 。一旦冲突进入决定性阶段,印度的挑战是设法尽快结束战争,为伊拉克战后重建作好 准备。(注:C.Raja Mohan,“India and the Iraq War,”The Hindu,2003/3/27.)有些 评论将“中间立场”与印度需要谋求的实际利益直接挂钩,指出:“印度的最佳选择是 在伊拉克重建过程中尽量找到一个有利位置,正如曾在阿富汗战争中的作法一样,不要 像法国全力反对战争。遵循一条‘中间路线’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注:Ashok K.Mehta,“The Middle Path Advantage,”www.rediff.com/news/2003/3/17cahok.htm.)

主张反战和批评美国单边主义的舆论指出,“印度政府拒绝反对对伊开战的怯弱立场 是不可原谅的。瓦杰帕伊将印度的处境称作印度被迫在两个友邦间作出选择。但他主张 的“中间路线”实际等于完全未作选择。采取“中间路线”面对伊拉克危机的真正原因 ,是因为印度左右为难,担心与其中任何一方疏远。这样做不仅表明政府放弃了原则, 而且也表明外交缺乏目的性,缺少提高印度国际地位的政治意志。由于仅表达和平解决 的意愿,但未表明反战立场,印度好象是在承认,美国发动的对伊军事打击的确存在某 种合理性。”(注:K.K.Katyal,“A Balancing Exercise,”The Hindu,2003/4/14.)

有些评论认为:“就伊拉克而言,没有必要对其发动战争;美国发动一场打击伊拉克 的战争显然是错误的。在当前形势下,印度采取‘中间路线’,不愿批评华盛顿的战争 狂只等于是采取了一种无原则的立场。”(注:(Editorial)“Dealing With the Pressin Situation in Iraq,”Deccan Herald,2003/3/17.)批评指出,印度政府在伊 拉克问题上表现得瞻前顾后,摇摆不定。首先是反对对伊开战(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 间),然后在未经安理会授权不应开战和不同意改变伊拉克现政权等问题上闪烁其词(20 03年2、3月间),最后滑向实际赞同美国行动的“中间路线”。印度拒绝反战和不愿公 开谴责美国发动战争,主要原因是它意识到自己的姿态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它在战后伊拉 克经济重建过程中的实际利益,而指责美国开战只能毁掉印度的机遇。因此,印度以“ 中间路线”对待伊拉克危机,在重大问题上保持相对沉默,并非如政府所言是在两个友 邦间选择,而真实原因是不愿批评美国。(注:K.K.Katyal,“India'a Stand on Iraq,”The Hindu,2003/4/7.)更有学者坦言,印度不批评美国则与目前印美关系正日益深化 有关。两国关系长期以来麻烦不断,目前的情况却让人看好,印度绝不可能弃之不顾。 印度在伊拉克问题上摇摆不定的真实原因,是它需要讨好美国,以及想从美国那里得到 战后伊拉克重建时的合同份额。(注:Praful Bidwai,“Revulsion,Disgust in India at the War.”(www.antiwar.com/bidwai/bidwai-col.html)2003/3/29.)

印度舆论历来重视国际法的主权原则,而美国急于通过战争“倒萨”便是涉及该原则 的敏感问题。某些舆论指出,印度政府不应在美国通过战争达到“倒萨”目的的问题上 含糊其词。这些观点认为,美国的政策直接违背了国际法有关不干涉任何主权国家内政 的准则。“当前许多国家的主权空间已因经济全球化而遭到严重侵害,因此不干涉别国 内政的国际法原则必须维护,不容遭到破坏。”(注:(Editorial)“Dangerous Drift ”,The Hindu,2003/3/12.)美国倡导的“政权更替”(regime change)只能是某些极端 情况下的一种救急措施,但一旦作为一项原则被承认,就会助长主张通过不同程度、鉴 于不同原因、采取不同规模进行外部干涉的思想。这些舆论认为,这类挑战对印度国家 利益的影响将是非常深远的,对印度看待国际关系的观念也将产生极大的冲击。因此, 瓦杰帕伊政府仅用一种不关痛痒的“中间路线”来对付围绕伊拉克战争的重大争论,其 意义是很值得怀疑的。在维护主权完整和使社会多样性良性发展的问题上,印度一直感 觉到多种严峻挑战,因此尤为警惕宣扬可对一国内政实施外部干预的主张。

另一方面,政府的含糊立场也受到鹰派战略家们的批评。著名分析家拉贾·莫汉(Raja Mohan)写道:“印度为它自己构筑的安全外交立场将很快开始消解。好心的避免战争 危险的老生常谈除了自欺欺人外毫无意义,战争已迫在眉睫,瓦杰帕伊总理发表的那类 呼吁克制的言论没有任何用处。印度有关攻伊战争将对印度自身带来严重后果的争论是 有意义的。但如果战争已经无法避免,印度不可能加以阻止,那印度必须开始考虑下一 个问题。印度如何能最大限度地缩小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印度如何保护它在后萨达姆 时代的伊拉克和中东的众多利益?”“印度应该知道,战前的立场将从根本上决定它在 和约签定和分派战利品时的影响。自始至终采取骑墙态度是一个没有风险的选择,但这 样一种胆怯也可能使印度在波斯湾和中东地区出现的潜在的历史性安排中被边缘化。” (注:C.Raja Mohan,“Preparing for Regime Change in Iraq.”The Hindu,2003/1/3 0.)

分析家们注意到,安理会内部的严重分歧并不是偶然的。围绕解除伊拉克武装的争论 掩盖了一个更深刻的危机,即大国之间对国际安全新威胁的看法存在根本性差异。它也 标明就在何种情况下和以何种方式动用武力对付这类威胁的问题存在着难以弥合的分歧 。美国与其前欧洲盟国对这些根本性问题的看法不再一致。它们对全球恐怖主义、大规 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威胁、以及用以对付的手段有不同的理解。现有的国际安全框架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产物,由于战后冷战时期出现的东西方对峙和美苏争霸,该机制 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冷战结束后,联合国体系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但 美国在“9·11”事件后的教训和美国应对国际安全新挑战的方针并未获得其大多数冷 战时期盟国的响应,也未得到俄罗斯、中国等主要大国的认同。在此格局中,联合国受 到冷遇便成为不可避免。(注:Tipi Chandia,“UN Mission's Defeat in Iraq,”The Indian Express,2003/3/12.)更有分析指出,无论伊拉克危机结局如何,印度都不必对 旧有国际秩序的解体感到悲观,也没必要担心联合国解体,而是应认真思考一种新型的 国际机制,使它能更有效地对付不负责任的国家、极端主义组织形成的恐怖主义挑战, 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注:C.Raja Mohan,“Is the United Nations Relevant?”The Hindu,2003/3/13.)

三、印度与伊拉克战争的经济、政治与安全关联

印度密切关注伊拉克局势的发展,以及在美国对伊开战后奉行谨慎的“中间路线”, 这与印度维护其自身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有着紧密联系。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伊战 争可能给印度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政治影响,其中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则源自中东 和印度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如果美国旨在改变伊拉克政权的战争拖长,影响将更为严重 。中东地区剧烈的社会政治震荡势必影响300多万在波斯湾国家就业的印籍劳工。印度 政府抵消这些负面影响的手段却十分有限。

根据印度估计,对伊战争可能会给印度带来五个方面的影响:第一、直接的宏观经济 影响,表现为印度最大一宗进口品原油价格的上涨;第二、引起工业和市场滑坡;第三 、中东地区经济振荡对印度经济产生中长期的间接影响;第四、如果美国长期占领伊拉 克,中东局势的持续不稳定将给印度带来政治影响;第五、如果巴基斯坦参战,战争对 印巴敌对状态将产生战略影响。(注:Praful Bidwai,“India,Padistan in Diplomatic Maze over Iraq,”www.antiwar.com/bidwai/bi031403.html.March 14,20 03.)

战争将使石油价格振荡攀升。印度石油消费的70%依靠进口,进口比例并有进一步上升 的趋势。而伊拉克是印度最大的石油供应国,与沙特阿拉伯、伊朗和科威特同为波斯湾 最重要的产油国家。印度与伊拉克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上世纪70年代 全球“石油危机”期间,伊拉克的萨达姆政府曾破例以平价向印度出口大量原油,解了 印度的燃眉之急。(注:Dhirendra Kumar Sethy,“Iraq Imbroglio:Post 1441,”www.ipcs.org/ipcs/issueIndex2.2002/12/23.)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印度与中国、俄罗斯 一道,率先与伊拉克签定了“石油换食品”计划。多年来,印、伊两国建立起广泛的经 贸和投资联系,包括长期性供油协议。目前印度从伊拉克的石油进口包括易货贸易和直 接供货。2000年,伊拉克向印度国家石油与天然气公司出租了两处新油田用于进一步开 发。此外,印度一直主张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并向伊提供了有限数量的食品和原料援 助。

油价上升不仅将提高印度经济增长的总体成本(石油消费的增长远高于GDP的增长),而 且也将大量减少印度的外汇储备,继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平衡发展并加重公共财政负担与 财政赤字危机。宏观经济的失衡又将减缓经济增长的速度。随着财政赤字恶化,印度政 府将不得不紧缩投资,其结果将是私营企业的增长速度大受影响,公共服务行业收缩, 失业率增大和贫困人口比例上升。原油价格过高也会对印度的多种产业带来负面影响, 包括电力、化肥和石化业。印度农业近年来因干旱景况不佳,特别是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如果农业灌溉的能源价格升高,将影响农业经济的复苏,导致粮食价格上扬,进而引 发国内的不稳定。

目前仍有300余万印籍劳工在海湾国家就业,他们每年往印度国内的汇款额超过印度外 国直接投资的总和。战争将影响伊拉克和海湾地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战争引发的社会 经济动荡将对海湾地区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90年代海湾战争前夕,印度从该地区撤离 了大量印籍劳工,空运规模创下印度民航史之最。这次仍有大量印籍劳工在海湾地区, 其中沙特有140万,阿联酋100万,科威特35万。如果美国延长对伊拉克的占领,可能给 石油输出国组织带来严重危机。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中东地区所有产油国家都将受到沉 重打击,引起该地区出现普遍经济衰退,造成大量人员失业,从而将大大减少印籍劳工 往国内的汇款。其结果将使印度的外汇收入受损。

从政治与外交着眼,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推行单边主义,将进一步削弱多边主义和国 际社会的决策性共识。一旦这场战争使通过动用武力解决争端的方式合法化,将给全球 治理带来无穷的后患,可能对印度的国内政治和外交战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 面,伊拉克是支持印度的克什米尔立场的少数国家之一,并一直将印度视为该地区有影 响的大国和友好国家。但一旦战争不可避免,在美国的压力和同美国合作的实际利益诱 惑下,印度将不得不在事实上作出偏向美国的选择。并且,伊拉克战争也会引起印度周 边地区的动荡,特别是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极有可能强化这些地区的民族、宗教 极端势力,加剧地区性冲突。此外,对伊战争也将造成中东地区的普遍动荡,从而进一 步激发巴以危机,并扩大对海湾地区的破坏性影响。这也间接关系到印度的政治、经济 与安全利益。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美国对伊战争将使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这也解释了印度采取“中间立场”、拒绝谴责美国对伊动武与南亚地区安全格局之间的 直接关联。印度意识到,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很可能重新划定西亚的地缘政治版 图,也可能会更加无所顾忌地插手世界其他危机地区。印巴之争的克什米尔极有可能成 为可选对象。即使不是如此,美国也必会在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正如 分析指出的,“印度似将美国对印巴克什米尔问题的立场与印度对伊拉克问题的态度划 上了因果联系。来自(印度)官方的言论表明,印度对周边邻近地区的担忧远比在伊拉克 战争问题上完全坚持原则更为重要。”(注:Amit Baruah,“Why Different Yardsticks for Iraq and Pak.,India Asks U.S.”The Hindu,2003/3/28.)印度更担 心巴基斯坦支持美国对伊动武对印度带来的战略损害。在印度看来,即使印度保持中立 ,但如果巴基斯坦参加美国领导的对伊战争,印度、巴基斯坦与美国间的三角关系就会 出现对巴基斯坦有利的转变。从现在看,印、巴两国都想使对方被边缘化,都因不能从 美国那里获得足够的支持而感失望。如果巴基斯坦作为战争盟友与美国走得更近,它将 利用这一便利增加与印度讨价还价的筹码,并表现出更强硬的姿态。这必然将在印、巴 两个核国家之间引发新的紧张。在这一局面中,美国明显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能够方 便地消除印度对伊拉克战争的反对。

以上因素表明,对伊战争将可能给印度的国家利益带来诸多不利或不确定的影响。但 是,印度目前正积极与美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很容易受到来自华盛顿的强大压力 。并且战争已经成为事实,印度不得不务实地考虑如何合理利用局势的新发展,站在新 的角度来重新估量、定位自身的国家利益。这应是印度在此次对伊战争中奉行“中间路 线”的主要基点。

同时必须看到,伊拉克战争也可能给印度带来难得的机遇,协调与主要大国、特别是 美国在海湾地区的战略利益,在重建伊拉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扩大在该地区的经济 与政治影响。在采访美国驻印大使布莱克威(Robert Blackwill)后,《印度时报》记者 写道:美国正向印度伸出胡萝卜,许诺让它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尽管印度外交部和美国大使馆随后否认了美国对印度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的许诺 ,但普遍相信印度的“中间路线”将给它带来满意的回报,包括印美关系及印度在海湾 地区和战后伊拉克的利益。3月26日,即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美国进攻伊拉克的同一天, 美国政府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C.诺加(Christina Rocca)在美参议院外交委员会 作证时称赞印度是一个“崛起中的世界大国”,称美国正与印度通过军事演习扩大双边 的安全合作。有分析家据此指出,显而易见,印度在美国攻伊问题上的“中间路线”正 是美国希望指定给印度在该框架内的角色。(注:Ninan Koshy,“India's ‘Middie Path’Througyh War in Iraq:A Devious Route to the U.S.Camp,”Foreign Policy in Focus,April 14,2003.)

有观点指出,多年来,印度在海湾地区的表现始终是在温顺地配合大国权力游戏的需 要,但当前形势为它带来一个在该地区成为重要角色的难得机遇,印度必须利用时机维 护和扩大自身在该重要地区的利益。(注:Radha Krmar,“Looking beyond the War on Iraq,”The Hindu,2003/4/23.)如前所述,印度在伊拉克和海湾有直接、长期的政治 与经济利益,伊拉克和整个波斯湾地区的政局稳定与否将影响印度的经济和安全,尤其 在经贸与能源领域利益悠关。除了确保能源进口安全、技术与劳务输出赢得外汇外,印 度也能在战后伊拉克及整个中东地区找到印度商品的大市场。此外,印度也关注战后伊 拉克的政治安排,主张维护伊拉克的政治统一与领土完整,尽快建立一个有效的民主政 府,维持国家的世俗化特征,防止神权政治冒头,使伊国内各方利益能在单一国家的框 架内得到保护。要达到这些外交目标,印度自身的能量受到限制,必须与主要国家协调 合作,与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加强外交接触。

作为一种积极姿态,印度在伊拉克战争开始后多次表示,随时准备开赴伊拉克执行人 道主义救援工作并向伊运送救援物资。但印度一直并未采取实际行动。行动受阻的主要 原因,是印度仍在辩论是否应等待安理会就伊拉克问题达成新的政治框架,伊拉克的政 治经济重建是由联合国还是由美英轴心来主导。印度媒介戏称它为一场“迂腐的争论” 。一派观点坚持任何作用需首先得到联合国认可。相反的观点认为这是拖延、阻碍印度 在伊拉克发挥积极作用。它涉及的重大问题是在两者冲突情况下,印度应促进多边主义 ,还是应奉行对自己国家利益有利的政策;印度在伊拉克的持久利益,是否最后应由印 度在其中不能发挥主要作用的联合国来决定。在批评舆论看来,这等于是屈从安理会大 国间的讨价还价,实际上只是自我封杀。(注:C.Raja Mohan,“India's Opportunity in Iraq.”The Hindu,2003/4/23.)摆在印度当面的问题是:是充分与主要大国协调, 积极发挥能动作用;还是被动地等待由联合国来决定其角色分派?有些战略分析家指出 ,印度如能果敢行事,它将争取到一个更有利的位置,并在伊拉克和海湾地区成为一个 重要角色。反之,一个对联合国唯唯诺诺的印度只能在未来的海湾地区安排中被边缘化 。(注:Swami Misragopalan,“Pros vs Cons:An Indian Approach to Iraqi War,”Asian Age,2003/4/20.)然而,印度能否抓住这一机遇将面临严峻考验,这也将是印度 在美国对伊战争中的务实外交能否结出成果的关键体现。

标签:;  ;  ;  ;  ;  ;  ;  

从伊拉克战争看印度的务实外交_伊拉克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