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风险的分析及防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混乱和不确定是当今市场的主要特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市场混乱的程度有增无减,需求波动在不断加大。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竞争性产品内的引入使生命周期内的需求难以预测。受销售促进、季节性刺激因素和再订货数量等决策标准的影响,供应链中产生了大量的“混乱”。
1 供应链风险产生的原因
1.1 关注效率而不重视效益
近年来,社会上主导的商业模式是在供应链中追求更高的效率,通过集中精力降低库存来削减成本。因此,更多的企业采用JIT管理模式,企业变得更加依赖供应商。然而,随着市场需求波动的增加,出现了很多的不适应。
1.2 供应链的全球化
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生产和营销战略,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通过海外采购、生产和组装,供应链已经从地球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例如,零部件可能产自台湾,在新加坡完成初步装配,并在美国进行最终装配,然后推向全球市场进行销售。一般说来,海外采购与生产的动机是降低成本。但是,这种成本主要限定在购买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只有极少数情况下考虑到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基于这种成本进行的决策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尤其是在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市场上,这是由延长的前置时间、较大的缓冲库存和潜在的高淘汰率决定的。
1.3 集中生产和集中配送
欧盟在内部推行单一市场,随后又为了商品的跨国界流通而减少海关关卡。这些将导致产品和配送设备的集中化。在生产环节中,有效的规模经济可以在较少地点专门生产少数几种产品,而不是在每个厂址生产所有产品。与此同时,为了达到最大的规模经济,这些被集约的工厂往往被设计成单次生产大量产品,降低了灵活性。同时,与这种追求较少生产地点的动向相似的另一种趋势是集中配送。许多快速流动消费品的生产商,有意通过很少的配送中心来服务整个市场。
1.4 外包的趋势
近年来,外包逐渐成为一种引人注目、广为流行的趋势。比如,企业可以把配送、生产、会计和信息系统都外包出去。这种现象的背后有一种强有力的观念,即较竞争者而言,如果一个企业集中精力从事自己具备细分优势的活动,那么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成功。这将导致“网络组织”的建立,通过把企业联系在一起结成联盟来达到更大的整体优势。然而,除了掌控的丧失之外,外包同样带来其他风险,供应链任何环节或结点的失败都有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准确地说,供应链网络越复杂,环节越多,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
1.5 供应商的减少
在过去的10年间,大量裁减供应商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中,企业主要从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零配件或服务等。很多情况下,这种趋势甚至发展成了“单一采购”。尽管供应商的减少带来诸多好处,但也必须注意到同时会带来更多风险。加之,供应商之间兼并与收购的速度与次数增长迅速,加速了供应商的减少。
2 供应链风险的分析
2.1 从需求不确定性和供应不确定性分析供应链类型
从市场需求变化的角度出发,处理市场需求不确定的问题。不仅要处理来自需求端的不确定性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如何处理来自供应端的不确定性问题。在有些情况下,来自供应端的不确定性对整个供应链运作绩效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例如,2005年出现的国内原煤市场上的供应紧张现象,使以原煤为输入资源的供应链企业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那些具有较高应变能力的供应链能够及时调整策略渡过难关,而那些不具备应变能力的供应链企业则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局面。图1为需求不确定性和供应不确定性对某些典型行业影响的示意图。
图1 需求不确定性和供应不确定性示意图
从供应和需求两个方向不确定性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出发,进一步将供应链细分为如图2所示。
图2 考虑需求不确定性和供应不确定性的供应链类型
图2中的敏捷供应链应该是一种综合能力最强的供应链系统,它能够对来自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做出及时反应,使自己始终能够围绕运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对于规避供应链风险而言,来自需求端不确定性较低,来自供应端的不确定较高,这种供应链对来自供应端的不确定性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国内外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证明,能否加强对供应链运行中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是关系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大问题。如果认为实施了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就把供应链管理看得太简单了。
2.2 从企业对风险的态度进行分析
对风险的态度是决定企业成功的根本。通常将供应链企业对于风险的态度分为3类:风险爱好、风险厌恶和风险中性。
2.2.1 风险爱好(Risk-Love)型企业。对于这种供应链企业来说,它不顾可能发生的危险,仍实施某项行为和进行某项决策活动。其效用函数是凸型的,期望效用必然小于概率事件的期望效用。风险爱好型企业获取随机收益比获取确定收益所承担的风险要大,而机会则小。
2.2.2 风险厌恶(Risk-Averse,也叫风险规避)型企业。这种企业较保守,回避可能发生的风险。其效用函数是凹型的,期望效用必然大于概率事件的期望效用。风险厌恶型企业宁愿获取确定收益而不愿获取随机收益或不确定收益,即尽可能回避风险。
2.2.3 风险中性(Risk-Neutral)型企业。这种企业既不冒险也不保守,而是介于风险爱好与风险厌恶之间。
3 供应链风险防范措施
3.1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企业要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客观上要求供应链企业进行合作,形成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双赢局面。因此,与供应链中的其他成员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供应链成功运作、风险防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首先要求供应链成员加强信任,其次应该加强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第三要建立正式的合作机制——在供应链成员间实现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
3.2 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过程
供应链企业之间应该通过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来消除信息扭曲,从而降低不确定性、降低风险。
3.3 加强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
对供应链企业间出现道德风险的防范,主要是通过尽可能消除对信息不对称性,减少出现败德行为的土壤。同时,要积极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和机制,使合作伙伴能得到比败德行为获取更大的利益,来消除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3.4 柔性化设计
供应链合作中存在需求和供应方面的不确定性,这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供应链企业合作过程中,要通过在合同设计中互相提供柔性,可以部分消除外界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传递供给和需求的信息。柔性设计是消除由外界环境不确定性引起的变动因素的一种重要手段。
3.5 风险的日常管理
竞争中的企业时刻面临着风险。因此,对于风险的管理必须持之以恒,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要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发出预警信号。这里,“临界值”的确定是一个难点。临界值偏离正常值太大,会使预警系统在许多危机来临之前发出预警信号;而临界值偏离正常值太小,则会使预警系统发出太多的错误信号。必须根据各种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选择能使该指标错误信号比率最小的临界值。
3.6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在预警系统做出警告后,应急系统及时对紧急、突发的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以避免给供应链企业之间带来严重后果。针对合作当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的应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多层次考虑这个问题。通过应急系统,可以化解供应链合作中各种意外情况出现的风险,减少由此带来的实际损失。
4 未来供应链的发展方向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场和供应链处在急剧变化和调整的状态。这种变化的速率已经使得一些过去被证明可以很好经营企业的商业模式变得过时了,在不远的将来,那些旧模式将不再奏效。我们用图3来描述未来的供应链,它着重强调变化给供应链带来的挑战。
图3 未表的供应链
商业环境已经由过去的供应商占主导商业环境转变为客户乃至消费者占主导地位,曾经的“卖方市场”如今已成为“买方市场”。与此同时,主流的市场营销理念已经由过去的“大批量生产满足大众市场”转变为“通过个性化生产满足单一市场”。然而,这种相应转变在供应链设计思路上没有显现出来。
传统的供应链商业模式是基于追求可能高的生产效率,尤其通过“规模经济”实现高效生产。因此,工厂在设计的时候往往趋向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能力,从而大批量地制造商品。这种商业模式在当初设计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运转,例如为大众市场提供标准化的商品。但现在的问题是环境改变了,已经从图3中左下象限来到了右上象限,然而,许多企业至今仍未意识到这种改变对于供应链设计的潜在意义。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更加敏捷的供应链,它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快速的市场变化、较大的需求变动和一些个性化的需求。今天的系统应该能够适应小批量生产并能在短时间的前置时间内对市场做出回应。
市场变化多端,商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供应链也变得更加容易中断。企业必须以系统的方法来管理供应链风险,时时监控风险状况,实现供应链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