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经济基础_人民币汇率论文

论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经济基础_人民币汇率论文

刍议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经济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经济基础论文,人民币汇率论文,稳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人民币汇率表现得异常稳定,但国内外市场还是产生了强烈的人民币将贬值的心理预期。本文试图通过对若干经济因素的分析,探讨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

一、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直接因素

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和影响一国货币汇率变化的直接因素。在亚洲各国货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我国未来的国际收支会如何演变,这将直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走向。

1.贸易收支状况分析。从中长期看,贸易收支状况在整个国际收支中具有决定的意义。1997年,我国外贸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当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2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出口1827亿美元,增长20.9%,进口1423.6亿美元,增长2.5%,全年贸易顺差403亿美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日益显露和加深,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额3239.3亿美元,但比上年下降0.4%, 其中出口183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5%,进口140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贸易顺差为435.9亿美元。1999年, 我国外贸仍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仔细分析,也面临一些有利因素。

首先,是国家对外贸出口给予政策支持。国家采用出口退税、税收优惠、出口信贷等手段鼓励出口。由于亚洲货币贬值的压力,国家一方面加快了出口退税进度。另一方面,从1998年1月1日起提高纺织品和机械产品的出口退税率,6月1 日起提高煤炭、 钢铁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1999年1月1日起又一次提高了机电、纺织、钢材、水泥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经过此次调整后,退税率比调整前平均提高了2.56%。适当的提高出口退税率可以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增强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银行加大对外贸企业支持力度,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优先提供贷款;特别是对机电产品出口给予政策支持;提高向外经贸企业贷款比例。这些政策措施使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明显改善。

其次,是出口成本的稳定为出口增长提供了条件。据沿海主要港口城市的统计,1997年退税后出口换汇成本为7.966元人民币。 估计今后仍会大体如此。这是因为,一是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七次降息,贷款利率水平不断下降;二是1997年10月中国又一次较大幅度地降低关税,幅度达26%,这使以进口原料和中间产品从事加工的出口企业可以相应地降低其成本;三是物价稳定,并略有下降,因此,可为出口的稳定和增长创造相应的条件。

再次,是国有外贸企业积极转变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近年来,随着外贸体制的改革,现代企业制度逐步确立,以及人民币小幅升值的压力,使国有外贸企业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依靠本币贬值刺激出口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开始加强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大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技术改造,调整商品出口结构,实行多元化市场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逐渐走上效益型的对外贸易之路。因此,作为出口规模扩张主导因素的一般贸易,其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机制已相对稳定,今后将继续发挥作用。上述分析表明,现行的汇率水平是有利于出口的。亚洲金融危机后,在东南亚各国货币大幅贬值的严峻形势下,1997、1998年贸易顺差403亿、435.9亿美元也支持这一论点。事实有力地证明了至少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高估问题。

2.资本收支状况分析。影响外汇供求从而影响货币汇率的还有资本项目收支状况。当一国有资本大量流入时,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过于求,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外汇求过于供,外汇汇率上升。改革开放以来,流入中国的外资3500多亿美元,其中2200 亿美元为直接投资, 外债为1390亿美元。在借入的1390亿美元外债中,85%左右是长期债务,仅有15%是短期债务,外债结构合理,无论偿债率、负债率和短期债务比率都大大低于国际通行标准。进一步看,从1994年以来,资本项目下净流入规模较大且比较稳定,1994、1995、1996、1997年四年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326亿美元、370亿美元、400亿美元、452亿美元。我国连续四年成为全球实际利用外资数额居第二位的国家。外资大规模的流入,外汇供过于求,给人民币带来了较大的升值压力,为避免本币升值幅度过大给我国出口带来不利影响,央行入市在外汇市场上大规模收购美元。可以说,近年人民币处于升值状态是市场供求关系演变和央行干预的结果。央行不会也不应该在贸易持续顺差并规模较大时应部分企业要求及市场预期引导本币贬值。亚洲金融危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吸引外资,但影响不大。

上述分析显示,中国的国际收支短期内不会发生逆转,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直接因素。

二、低水平的通货膨胀是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的根本原因

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看,自1993年下半年宏观调控以来,高增长、低通胀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商品供给总量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已相对过剩,物价持续回落并稳定,买方市场已经出现,过剩的生产能力和快速增长的存货是当前的主要特征。在这样一种宏观经济背景下,预期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出现较高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价格近期内比较稳定。近年来,由于中央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狠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粮食连年获得大丰收,国家和广大农民手中有充足的粮食储备,这就为粮食及以粮食为原料的农产品的价格稳定提供了充分保证。

第二,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在逐步变硬。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逐步确立,投资饥渴症现象大大减少。投资需求疲软使生产资料商品价格难以大幅上升。

第三,财政赤字带来的货币超经济发行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被杜绝。中国人民银行法禁止中央银行向财政透支,这从制度上排除了财政出现赤字挤银行、央行印钞票弥补财政赤字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第四,央行的“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约束了自己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和制造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因此,只要国内不出现恶性通货膨胀,随着多数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改革成功并走出困境,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效率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将长期保持稳定。

三、强劲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物质基础

货币问题本质上是经济问题,经济状况是决定货币的基本因素。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经济的强劲增长是货币稳定和升值的物质基础。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每年平均以9.8 %的速度增长,经济规模总量按现行市场汇率折算已居世界前列。从改革开放的二十年看,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人民币汇率先是经历了不断下跌的过程,由1978年1美元兑换1.5元人民币一直跌到1993年底的8.7 元市场调剂价,汇率走出了与基本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一致的走势。

首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及近年逐步回落的经济增长率,政府采取了适当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适当调整扩大内需的重点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投资向交通、能源、通信、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倾斜,大力支持面向市场需求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资,积极支持灾区重建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继续支持发展居民住宅建设,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其次,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将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根据国有企业的现实情况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力深化对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改组,逐步消化过去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房地产过度投机造成的泡沫经济,积极引导和规范国有企业按市场规律兼并和重组,促进产业资本存量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以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为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的结构矛盾,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健康的经济结构基础。

再次,我国地域辽阔,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这是我国特有的自然优势。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的梯度推移有着广阔的空间,借助于江河流域,使经济增长由东向西推移,使东中西部发展相连结。这是周边国家所没有的自然优势,也是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可以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维持较高水平的原因之一。 同时, 我国人均GDP水平仍很低,经济增长仍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之中, 这种情况在未来10年左右时间仍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仍会保持适度的快速增长。在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经济质量会有较大提高,经济效益会更好,通货膨胀会明显地低于改革开放前二十年,这将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标签:;  ;  ;  ;  ;  ;  

论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经济基础_人民币汇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