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招聘--新的“代理战争”_张建国论文

网络招聘 新“代理人战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代理人论文,网络招聘论文,战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国庆节前夕,智联招聘CEO刘浩显得忙碌而疲惫,公司刚刚完成了一轮2000万美元的融资。刘浩还没有时间和心情去筹划即将到来的长假,作为智联招聘的前投资方代表、现任CEO,他希望这是智联招聘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但要完成明年底海外上市的目标,“道阻且长”。

张建国决定给自己放个大假,他打算回到深圳的家,与妻儿团聚,尽享天伦之乐。与2004年初到中华英才网“救火”时相比,现在的他显得更加从容。毕竟他背后的大股东美国招聘巨头Monster给了其巨大支持。

把家安在了上海的甄荣辉,是个不折不扣的赛车迷,“十一”期间,他会在F1上海站的赛道边上,欣赏车王舒马赫的告别赛。在车王向观众挥手告别的一刻,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前程无忧CEO的甄荣辉或许也想到了三年后,日本的Recruit根据协议将取代他成为第一大股东。

几乎在一夜之间,中国的网络招聘市场已经变成海外产业资本运作的大舞台。根据艾瑞市场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网络招聘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1.5亿元,年增长率43.8%,是所有招聘类型中增长最快的。而前程无忧(www.51job.com)在中国网络招聘市场占据了20%的份额,继续保持着一定的领先优势;紧随其后的是中华英才网(www.chinahr.com),其市场份额为15%;智联招聘(www.zhaopin.com)位列第三位,市场份额为9%。

巨兽来了

2004年9月,前程无忧率先登陆纳斯达克,融资7350万美元,成为网络招聘行业首家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市值一度飙升至12亿美元。然而2004年第四季及全年财报发布后,前程无忧股价暴跌,市值缩水约三分之二,令业内人士大跌眼镜。2005年初,前程无忧又陆续遭到美国十余家律所的集体诉讼,事情虽然不了了之,但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投资人的信心。

而这时,中华英才网刚刚请来了曾任华为人力资源总监的张建国担任新CEO。张的任务是在四年内将公司的业绩从3000万元做到2亿元人民币,同时把公司带领上市。为表示与企业“同舟共济”的决心,张建国还特地卖掉了深圳的一处房产,以60万元人股。

前程无忧在2005年初的遭遇显然影响到了中华英才网董事长徐新的决策,这位资深投资家开始重新审视上市的计划。接着,徐新频繁接触各家投资机构,释放出有意进一步开放股权的讯号。其时,全球最大招聘网站Monster(巨兽)在中国市场已经考察了好几个月,谈了数家公司,据称与智联招聘也有接触,但他们显然更中意在收入规模、市场占有率上占据优势的中华英才网。

第一次,Monster派了一个负责国际战略合作的副总过来,半个月后,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杰夫·泰勒从美国开私人飞机过来,张建国先在广州分公司给他汇报,然后陪同他到北京、上海,三个地方一看,还没走就已经定了。

“他们是产业资本,不像风险投资进入前还要先了解这个行业怎么回事。他只要看一下网站、数据库结构怎么样,看一下思路,我们在做什么就马上知道了。”张建国聊起融资时的情景,语气平和,“一个月就签完了,一个礼拜后,所有钱都打到了我们账户里。”

2005年春节刚过,全球最大招聘网站Monster斥资5000万美元收购中华英才网40%股份的消息公布,Monster同时获得了在2008年后收购全部中华英才网股份的优先权。

“中华英才网与Monster的合作,拉响了国际资本涌人中国网络招聘行业的导火线。”张建国并不讳言中华英才网在外资收购战中的示范作用。

他的话很快得到证实。2006年4月,日本人力资源服务巨头Recruit通过私下交易的方式以约1.1亿美元的代价向前程无忧股东收购15%的股份,并获得在未来三年内再收购25%股份的权利。9月,澳大利亚在线招聘公司Seek宣布2000万美元收购智联招聘25%的股权。至此,中国三家最大的招聘网站都完成了与海外产业资本的结合。

金钱的背后

“Seek是一个被动的战略投资者。”智联招聘CEO刘浩反复强调公司新股东“与众不同”的身份,“他们不会派人来干预管理层的决定。”

在刘浩看来,竞争对手的融资是“卖血”,而自己的融资是“输血”。“这2000万美元确实都是买了新股进了公司,是公司融到这笔钱。”说到这里刘浩打起了精神,“Monster的5000万其实只有1500万新投资进来,3500万买了其他老股东的股票。而Recruit进来就完全买的是老股,是前程无忧投资方、管理层的股票。”对于这种说法,张建国和前程无忧CEO甄荣辉并未否认。

刘浩声称,智联招聘是国内三家最大的招聘网站中惟一可以左右自己命运的公司。这种独立性体现在控制权上。智联招聘董事会设5个席位,兰馨资本(Orchid Capital)作为第一大股东占两个席位,Seek、联想投资、宏碁创投各占一个席位。

兰馨资本早在1999年底就投资控股了智联招聘。2003年夏天,作为投资方代表的刘浩顶着巨大压力空降智联招聘。当时兰馨已经投了数百万美元,而智联招聘每月亏损,账面上的钱大概只能支持3个月。上任之初,刘浩即与原高管层解除了合同,按他的话说,叫“不破不立”。随后兰馨亚洲基金又追加了一部分投资。

事实上,从三大招聘门户的股权结构上不难看出,它们都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公司”了。1999年,徐新作为天使投资人进入中华英才网,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长至今。目前中华英才网的董事会成员包括Monster方面的3名,和原股东方面的4名。Monster是第一大股东,而且,根据协议,Monster完全有可能在2008年后一口吃掉中华英才网。对此,张建国表示:“如果我们不卖就没有用,不卖它就不能买。”然而,中华英才网的命运终究还是掌握在股东们的手中,中华英才网是否会成为Monster的中国子公司,最终还是资本说了算。

作为上市公司,前程无忧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该公司200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前程无忧2006年上半年的总收入为3.459亿元人民币(433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2%。运营收人为6340万元人民币(7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9.7%。净利润为5250万元人民币(6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9.3%。对于表面上的“高增长”,甄荣辉并不太满意,“2004年盈利已经超过6000万了,2005年还是6000多万,所以显得2006年增长很快。”

对于日本Recruit收购前程无忧股份一事,这位一手创办前程无忧的前贝恩公司合伙人表示,“要历史地看问题”。2000年,硅谷主流风险投资DCM投资1400万美元进入前程无忧,这也是甄荣辉引进的惟一一家VC。到2004年9月前程无忧上市后,甄荣辉个人占30.6%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著名风险投资基金DCM占25%的股份。“风险投资是2000年进来的,到2006年已经七年了,也该开始考虑退出计划了。”交易双方也素有渊源,DCM负责前程无忧项目的合伙人此前曾在Recruit工作过。而Recruit对中国市场兴趣浓厚。但业内亦有观点认为,除了DCM,前程无忧目前的管理层股东很可能有部分套现的需求。甄荣辉表示,DCM将在3年内全部退出,由此计算,彼时持股达到40%的Recruit将成为前程无忧的第一大股东。

“Seek的营业收入,最新数字是8200万美元,我们2006年上半年收入是4330万美元,它其实跟前程无忧的规模差不多。Recruit年收入是35亿美元,是Seek的43倍。Monster的10亿美元年收入是Seek的12倍。”甄荣辉用数字为幕后玩家做了定位。

差异化&消耗战

张建国的新名片上多了一句“广告语”——“中国招聘网站No.1”。

刘浩(左)、张建国(中)、甄荣辉(右),并非每个人都对外资的进入心甘情愿

“我们比较重要的竞争对手还是中华英才网。”甄荣辉承认,进入2006年以来,中华英才网高举高打的策略令他对前程无忧的老大地位感到担忧。

从财务数据上看,2005年,中华英才网收入1.4亿元人民币,前程无忧是6亿元左右。然而中华英才网线上收入比例高达90%,前程无忧则不到一半。二者在2005年的网上招聘市场规模分别为1.18亿元、1.52亿元。

2006年4月,中华英才网以2000万元的投入,第一时间夺得CCTV-5“我爱世界杯——豪门盛宴”、CCTV-1“欢乐世界杯”的独家特约赞助权,成为央视本届世界杯转播的首批合作伙伴。实践证明,这对中华英才网品牌的提升作用非常大。世界杯比赛期间,中华英才网的简历增加了5倍。此前不久,中华英才网还与CCTV-2《赢在中国》栏目进行战略合作,投入1000万元。

“我们需要发展,需要速度。”张建国坦言自己目前没有财务压力。有了Monster撑腰,中华英才网开始在2006年“发飙”,全年广告预算达1.2亿,“我们今年的预期收入为2.5亿元人民币,在网络招聘方面有望超过前程无忧。”张建国对“砸”出个No.1信心十足。

从2006年初开始,中华英才网听取Monster的意见,砍掉了所有人事外包业务,专注于网络招聘,这与Monster的战略一脉相承。张建国将重整业务格局总结为“资源聚焦”。

而在复杂多样的中国招聘市场,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选择了“网络+报纸”的模式,即在开展线上业务的同时,买断一家或几家报纸的版面,做成“××招聘专刊”,收入来源主要是广告。其中前程无忧的报纸业务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60%以上。

在对手看来,前程无忧在业务模式上与Recruit非常接近,Recruit的人股将导致前程无忧的业务多元化。甄荣辉自己也不否认这一趋势,但他表示,前程无忧会剥离出一部分资产与Recruit成立合资公司来操作新增线下业务,如传媒、出版、广告等。

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三强互相较劲的时候,爱尔兰招聘网站Keyland斥资1800万欧元,先后入主区域型招聘网站上海招聘网和北京“我的工作网”。而myjob不过40名员工,年收入数百万元。

“我一直把‘三大门户’当做榜样。”Myjob总经理钟斌的“榜样”正是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

标签:;  ;  ;  ;  ;  ;  ;  ;  ;  

网络招聘--新的“代理战争”_张建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