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监督的思路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责任审计论文,思路论文,社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与审计制度
(一)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社会责任会计是通过计算和记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全面反映企业对社会的各种影响,最终推动企业实现对社会净贡献的最大化。通过采用会计的专门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资源、环境等社会成本及社会效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并对于一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指标采用一定的公认标准进行科学的估计,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各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要自觉地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以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核算和监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整个社会的总贡献和相关资源的总消耗,从而使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费用得到充分反映。
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已有30多年的历史。社会责任会计将一些传统的会计概念从“企业”扩展到“社会”或“外部”,与“社会”或“外部”形成一定的联系。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庇古的“外部效应”理论和科思的社会成本理论等是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经济学基础。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转移到开始重视社会效益上来,尽快建立、完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制度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制度,对企业主体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费用进行反映和控制,推动企业建立社会收益与社会费用相匹配的运营机制,可以从源头上调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使企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协调好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企业与社会及自然界之间的协调发展。
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企业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而不是自身的角度来反映经济活动,应把企业对社会的净贡献作为企业的首要指标。要真实、公正、全面地向社会提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及相关的会计信息。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控制和决策,以保证企业的信誉,维护企业的社会效益。
企业应定期发布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对投入产出情况等进行确认、记录和计量,提供企业有关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指标,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应包括企业对员工、生态环境、社会及本地区、消费者等的社会责任情况。例如,企业能否为客户提供优质、安全、可信赖的产品和服务;为职工提供权益保障、薪酬待遇和教育培训;为社区居民提供企业在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公益事业等方面的贡献情况;为政府提供企业遵纪守法、按章纳税的情况,等等。
(二)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审计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标志着现代审计步入了新的阶段。它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为基础,由专门的审计机构接受政府、社团和社会个人的委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所履行的各种社会责任情况进行有效审查和监督,并向社会公众披露和报告审计结果。Homer H.Johnson把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定义为:对公司的道德、社会和环境影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化程序。目前,西方学者主要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需求、审计主体、审计标准和审计内容界定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与实践刚刚起步。应借鉴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所积累的经验,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很多。影响广泛的包括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产品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关于环境保护体系的ISO14000、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社会责任标准(ISO26000),以及全球报告行动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团体所建立发布的相关审计标准等等。一些行业、地区乃至全国性的行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如FLA(公平劳工社会守则)、WARP(环球服装社会责任守则)、ETI(道德贸易行动守则)等,这些标准也正在逐步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其中,社会责任国际(SAI)制定的SA8000标准是目前国际范围内最被认可的标准,它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依据,除了上述一些国际组织和外国相关机构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还包括我国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如《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环境保护法》等;以及一些部门发布的规范文件,如2007年深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08年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等。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企业对职工的责任、对投资者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的责任、对竞争者的责任、对政府及公众的责任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廉正情况等。同时,还应对企业所提供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判断其是否包含对主要利益相关者来说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是否独立公正地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完整、真实的意见,是否真实地衡量、展示了其运营管理活动所涉及领域的绩效和表现等等。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机构主要包括公司外部机构、公司自身机构两大类。外部机构主要包括投资基金组织、社会公共利益监督机构(如环境保护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外部机构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其能够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内部审计能为管理层在企业责任履行情况方面带来独特的视角。内部审计应置于独立董事会直接领导下,保证其独立性,确保内审信息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全方位监督
强化监督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有效落实的重要手段。监督的主体可以是政府、消费者、社会公众、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及相关的社会组织机构。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方面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监督的内容应该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
(一)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
为了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监督效果,企业必须建立全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规划和措施,反映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进行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完善与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沟通方式和对话机制,及时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与建议,主动接受利益相关者和全社会的监督,建立企业与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和谐关系。应该说,目前我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编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也有不少企业将有关的社会责任信息体现在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中。当然,也有一些企业系统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压力和动力还不够。我国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有条件的企业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在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中,可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定性披露和定量披露等方式,如对劳动保障、工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性捐赠、纳税情况可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社会责任会计所特有的术语、程序和方法,进行社会责任信息的定量揭示;对企业诚信、公平竞争等方面内容,可直接对企业所进行的各项社会责任活动介绍,用文字加以定性的说明。
为更好地指导我国工业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11个工业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其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人为本和社会公益等,共有28个方面的80项可供参考的绩效指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也编制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CASS-CSR 1.0)》,提出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原则、逻辑架构和内容体系。
(二)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从企业经营绩效及企业社会绩效两个方面,建立一套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合我国实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衡量和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通过公正、客观地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对于进一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增强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成长,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与衡量可以采用量化和非量化两种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量化的方式及指标主要包括企业声誉指数法、内容分析法、KLD的Domini400社会指数以及复合式评判法等。其中,“声誉指数法”应用较多,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并由专家通过对企业的相关政策进行主观评价,对企业在一个或者多个社会贡献方面给予排名,以此度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还可以使用和发展新的社会责任分析和考核工具,例如,国外的三重底线(经济、社会和环境)评测方法及绿色GDP核算体系等。刘祖斌以及崔秀梅、刘静等分别从社会责任会计及财务方面建立了社会责任评价指标。此外,近年来我国《第一财经日报》等单位陆续开展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调查与评比活动,这无疑是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另外一种很好的形式。应该说,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活动,是有效监督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较好方式之一。
(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监管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严格遵守劳动保护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等国家各项法律,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机制已经在多数经济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讲也是一种法制经济,强化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强化企业的守法行为,让企业更好地承担起法律责任,在遵守国家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创造社会财富。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的压力,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日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工作。国家立法机构加快了对一系列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充分发挥法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制约作用。例如,在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法律监管方面,制定完善了《质量法》、《标准化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确保产品质量符合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在企业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行为的法律监管方面,制定完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确保开展好环境保护工作;在企业用工行为方面,诸如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劳动强度、劳动歧视、雇用童工、培训教育等方面,制定完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要定期抽查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情况,对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条例予以严厉惩罚。
(四)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专项监督
企业社会责任专项监督的内容很广泛。例如,加强计量监督工作,确保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性、可靠性,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督促生产者与经营者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加强会计监督工作,包括对原始凭证、账簿记录是否与实物及款项相符等内容的审核;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建立健全隐患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制度,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政府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对于法律所限定的财政收支情况或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与评判。此外,要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工会、行业协会和媒体等社会群体组织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情况的监督,对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应给予支持和鼓励,树立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典型形象并加以宣传推广,对于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要进行批评,并加大对企业不良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五)强化政府部门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管理职责
政府管理部门需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以限制性措施规范企业行为,以各种鼓励性措施来激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监管力度。在政府相关部门可设立负责企业社会责任事务的专门机构。应该说,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关注各类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理应成为政府的使命和追求目标。引导和推动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政府相关部门不能缺位。为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以下工作:负责制定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并保证相关政策和意图的畅达性;保护企业公平竞争与公正交易的应有秩序,纠正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确保企业对强制型社会责任和关联社会责任的有效履行;充分发挥政策的驱动效应,通过公共政策的灵活运用,并加强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激励方面的投入,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此外,要注重对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监督。其一,要强制跨国公司遵章守法、合法经营。引导跨国公司节约和保护中国的资源与环境,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目标相协调。其二,加强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的社会监督,推动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落实。消费者应加强自身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维权意识,保持理性消费态度,不要盲目相信和崇拜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其三,要实施对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计制度,建立完善相关审计机构的职能。同时,推动跨国公司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
三、结束语
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社会各界加大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的监督力度,很有必要。通过建立企业责任会计制度,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可以全面检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有效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通过推动企业主动接受政府、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可以促进企业在重视自身发展的同时,反哺社会、回报社会,主动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
只有建立一个以道德为支撑及法律为保障的社会责任制度和监督体系,企业才会有动力最大限度地去履行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并改进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和手段。这对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繁荣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标签:会计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社会责任报告论文; 社会责任标准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政府审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