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徽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目的 了解大连市街头低档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大连市198名低档暗娼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采集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印迹法(WB)监测、确证HIV感染;用快速血浆凝集试验(RPR)、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感染。 结果 调查人群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97 人(48.99%),最近一个月与客人每次都用安全套的22人(11.11%)。检出HIV阳性1例(0.51%),梅毒阳性12例(6.06%)。结论 低档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低,存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多种危险因素,应针对性的对该类人群开展宣传和干预,提高安全套使用率。
【关键词】 低档暗娼 高危行为 艾滋病 监测
【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13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艾滋病感染途径中性传播的比例不断升高[1],为了解大连市街头低档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2011-2012年我们采用匿名问卷的方式对行为因素和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大连市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无固定交易场所,在某公园、某广场两个暗娼聚集点街头招揽顾客的低档暗娼198名。
1.2调查方法 由街头暗娼同伴教育者识别对象,进行协调沟通,由调查员面对面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相关知识、商业性行为情况、安全套使用情况、性病求医行为、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措施教育。调查由经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现场调查,均取得被调查者知情同意,并承诺对调查信息保密。不同意采血监测的暗娼没有计入调查对象。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审核后,通过Epidata3.2 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0.0 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血清学监测 对所有调查对象采集采集静脉血5m1进行HIV抗体初筛(ELISA法),初筛阳性者进行HIV抗体确认(WB法),用快速血浆凝集试验(RPR)、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感染。确认阳性者纳入网络直报管理.进行个案调查。
2 结果
2.1人口学特征 在调查的198名暗娼中,年龄最小为35岁,最大为54岁,平均年龄为42.45岁;未婚或离异者74人,占37.37%,已婚或同居者124人,占62.63%;初中及以下占94.6%,高中或中专以上占5.4%;户籍地本省占54.55%,外省占45.45%,工作时间小于1个月的占7.07%,1—6个月的占16.67%;6-12个月的占51.52%,工作1年以上的占24.74%。
2.2商业性行为特征 198名暗娼中最近1周性交易次数最少者6次,最多者34次,平均15.67 次。性交易收费 15-60元/ 次不等,其交易对象以建筑工地工人、老年人为主。
2.3艾滋病知晓率情况 本次调查的198名低档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5.85%,对“每次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是否能降低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这个问题,只有42.42%能够正确回答,对“看上去健康的人是否有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的问题,仅有51.52%的调查对象能够正确回答,对输血、共用针具吸毒等 传播方式回答正确率都在75%以上。
2.4安全套使用情况 调查人群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97 人(48.99%),最近一个月与客人每次都用安全套的22人(11.11%),有时使用的153人(77.27%),而从不使用的23人(11.62%)。
2.5求医情况 198名受调查暗娼最近1年内有66人出现性病相关症状,就诊及求医情况中有52%自己买药处理,21%到私人诊所就医,只有11%到正规医院性病门诊就诊。
2.6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检出检出HIV阳性1例(0.51%),梅毒阳性12例(6.06%)。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低档暗娼人群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是偏远地区农民或城市下岗女工。顾客多为建筑工地工人、老年人等,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据报道,街头暗娼的嫖客感染性病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其他类嫖客[2],而本次调查的低档暗娼的HIV感染率虽与全国疾病监测点报告持平,但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调查[3],结合性交易频率较高的现状,是极易造成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在调查中,最近一个月与客人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为11.11%,而从不使用的为11.62%,不使用安全套的原因多为由于客人不愿意使用、有其他避孕措施不能怀孕、经济因素以及无固定场所对安全套的可及性较差等[4],较其他中、高档暗娼相比安全套使用率低[5]。
随着国家对艾滋病干预工作的不断重视,娱乐场所及暗娼等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不断加强,但对于无固定场所暗娼人群的干预工作尚在起步阶段,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探索工作方法及形式,找到适合于这类人群能接受的宣传教育模式,提高艾滋病知晓率及人群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建立长效的安全套提供机制,探讨免费或者低价供销安全套的可行性,以提高安全套使用率,从而遏制AIDS/STD的蔓延及流行。
参考文献
[1] 王艳军,董海原.2010年艾滋病流行状况分析[J].健康向导,2011,17(1):48-49.
[2] 徐俊杰,谷静.开远市嫖客人群HIV/STD相关高危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2):130-132.
[3] 黄水群,林晓华,陆春,等.广西某市区暗娼人群HIV及行为监测结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6):25-26.
[4] 姜红英,陈红,陈爱萍.505名暗娼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9):1124-1125.
[5] 白玉,张英霞,崔雪莲,等.高中低档场所暗娼艾滋病知识行为与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9):852-854.
论文作者:任徽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1
标签:暗娼论文; 安全套论文; 艾滋病论文; 人群论文; 低档论文; 梅毒论文; 情况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