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理念逐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开始增强,而目前对我国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我们人类所使用的能源,能源与环境的理念发生了变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绿色环保已经成为我们未来生活的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就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水资源本身的匮乏以及对其管理方式的不合理使得水资源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水平至关重要。水质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可以使我们充分的利用资源,增加经济效益。本文将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要点和流程加以研究,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施工导流;围堰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
目前我国的发展离不开水电工程的应用,而对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开发是我国目前的研究重点,水电工程中导流技术和围堰技术可以有效地对水利资源进行控制,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中导流技术和围堰技术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下文将分析导流技术和围堰技术的具体应用,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奠定基础。
1.施工导流技术和围堰技术的概念
1.1导流技术
施工导流技术的应用是为了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使工程建筑物可以在干燥的环境上施工,引导水流向预定的泄水建筑物,最终泄入下游。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导流的流量,和对基坑的尺寸进行预估,保证导流的有效性。在使用导流技术时,要先对河水的水位进行检测,尽量选在河道水位较低时进行,加速河道内建筑物的建设速度,增加高度用以抵御水位上涨,如果高度不达标,就无法使基坑阻止国税,因此可以通过土石坝构造来进行抢修。施工导流技术的使用需要三个步骤进行,第一,在施工前期要选择河床的断水位置,保证此处可以使围堰截住水流,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第二,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河道枯水期和河道讯水期进行时刻关注,确定水坝的内部是否需要注水,这样才能合理控制好水流,提升抗洪能力。第三,在施工的收尾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要对大坝的高度进行设计,通过对比导流的流量来设定高度,高度根据公式随着流量的增加成比例增长。这三个步骤都合理完成后,施工导流的应用才算正式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围堰技术
围堰技术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建造永久性的水利设施,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其作用是防止水和土进入建筑物的修建位置,一边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修建建筑物。围堰技术存在于所有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由于其具有实用性和临时性等特点,导致围堰技术的使用效率直接影响了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围堰技术的应用范围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来决定,根据河床的位置,施工范围有时需要拦截整个河床,有时候只需要拦截河床的上半部分,围堰高度必须高于施工期内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在对围堰技术的使用范围进行设计时,要注重围堰平面的设计,加强围堰平面的强度,节约工程成本,解决泄水问题。在水利建筑建设完毕后,除了作为正式建筑物的一部分外,围堰一般在用完后便会被拆除。
2.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导流技术的实际应用
2.1施工导流的划分原则
施工导流划分原则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在建设基坑的过程中,由于其内部工作内容较多,导致的工程无法在河道枯水期内完工,这种情况应该立刻对未完工的水坝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对设计方案中的导流流量进行修改,以此保证未完工的水坝的抗洪能力和基坑的过水能力。第二,在建设基坑过程中的工作量较少,可以提前竣工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此时的河水流量预估汛期的导流流量,设计相应的方案,强化对围堰技术的使用。
2.2施工导流方案的选择
导流方案选择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其中,导流方案要由方案设计、环境勘探、成本控制三个部分组成。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天气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数据得出设计方案。在环境勘探方面,相关人员必须根据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周边建筑的分部、水文条件等进行综合考察,最终回报给设计部门。在成本控制方面,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控制好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包括对施工设备的维护成本,全部的影响因素都要考虑到位,才可以在正式施工前确定导流方案。在施工前期,相关人员要对水流的流量和流速进行分析,根据导流施工方案中的预期值进行比对,合理选择方案。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即使完全按照要求选择了设计方案,也需要通过建立模型来证实方案的合理性,而在小型工程项目中,相关人员便可以根据个人经验来进行选择。由于不同建设地区的水情不同,其汛期、流量、流速都需要重新考察,设计人员就必须对这些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后才可以拟定施工方案,避免因外部因素对项目施工效率的影响。
3.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围堰技术的应用
3.1围堰的分类
围堰技术可以针对各类水情进行对河流的条件进行改善,其分类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混凝土围堰,它具有强度高、密度小的特点,本身及其坚固且防水能力强,最重要的是混凝土围堰不需要人力施工,完全可以通过机械设备完成,并且由于自身防水性能较好,过水过程中不会发生下沉现象。第二种是过水土石围堰,这种围堰技术的要点在于需要强化其坚固程度和防水能力,只要做好了强化措施,便可以完整地承担水流的压力,不会发生下沉或滑移的情况。第三种是不过水土石围堰,这种围堰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围堰技术,不仅可以就地取材,而且建设过程十分简单,通过对施工现场周边的土石材料进行收集,建造围堰,减少了施工成本,并且在拆除过程中也十分方便。但是这种围堰技术的缺点是施工内容较多,需要做好防水处理,在汛期会产生一定的滑移和下沉。
3.2围堰的平面布置
围堰的平面布置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十分重要,设计人员必须要从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和水文条件进行全方位考察后再进行设计。通过对预期流量的估计和结构强度的设计,增加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围堰工程前期,需要对基坑的地质环境和土质条件进行考察,分析结果后才能设计围堰边坡的尺寸,在设计围堰的整体尺寸时,需要预留一些位置,这是因为建设后期的排水设施、排水管道、材料运输都需要一定的空间。
3.3堰顶高程
围堰技术的顺利使用除了有设计平面布置,还有堰顶高程设计,其设计进度需要根据导流的流量和施工场地的环境条件两方面进行。在围堰的整体设计阶段,如果要求对单一水流进行拦截,则必须要对堰顶高程进行加高加固设计,确保水流的整体流向和流量。在设计堰顶高度过程中要注意因河道宽度变化导致的流量增加的情况,必须根据河流的整体流量及个别因素导致的水面变化进行综合设计,尽量将堰顶设计成梯形,增强防水性,保证堰顶高程的平均性。
结束语:
总的来说,施工导流技术和围堰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还可以减少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实现了人们对水资源的使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佟玉冬.浅谈水利灌溉区钢板桩围堰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4):98-99.
[2]帅刚.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三维技术的应用及实践意义探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 (2):56-57
论文作者:陈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围堰论文; 技术论文; 流量论文; 基坑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河道论文; 水流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