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爽 史佳美
(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 河北秦皇岛 0661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182-02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中,动静脉内瘘开通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小等特点,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保证动静脉内瘘功能的正常,护理人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高效、科学的穿刺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钝针穿刺法能有效防止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对血管长度要求不高,适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1.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定义
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要的血流量,便于血管穿刺,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2.穿刺技术的三种方法
2.1 区域法:比较固定刺区域,进行不定点穿刺。弊端:血管壁变薄,穿刺点渗血,内瘘狭窄,容易形成动脉瘤,拔针后压迫时间长。
2.2 绳梯法:沿着内瘘血管近心端至远心端进行阶梯式穿刺,然后再回到近心端,如此反复循环穿刺。弊端:对内瘘血管长度有要求,儿童或身材矮小的患者不适用。
2.3 扣眼法:进行一段时间的定点、定角度穿刺后形成穿刺隧道,每次穿刺前清除原有的结痂,在原有瘢痕处用钝针沿着隧道穿刺。
3.穿刺法的步骤
第一阶段:创建皮下隧道,形成扣眼,使用普通锐针,由专人操作,按照三个同一的要求,在同一针眼8~10次逐步建立皮下隧道。
3.1 隧道形成和耳洞的形成很像。
3.2 血管瓣是在血管同一处反复穿刺形成的,当组织隧道和血管瓣形成后,就改为钝针穿刺。
3.3 三个同一:同一穿刺点、同一穿刺角度大约25度、同一穿刺深度,只能用于自体动静脉专业人员操作。
3.4 创建皮下隧道的穿刺要点:穿刺点距离内瘘吻合口大于5厘米,动静脉穿刺点距离动脉穿刺点约6~8厘米,穿刺针与皮肤呈20~35度,进入血管见回血后,放低角度,平行推入血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5 患者选择:应该选择依从性较好,经常医生护士交流的患者,常规透析的维持性患者;初次开展扣眼穿刺法,尽量选择血管条件好的患者;穿刺时,尽量选择浅一点的血管;尽量避免在血管瘤上穿刺。
3.6 改用钝针的时机:钝针连续穿刺6~8次。
3.6.1穿刺手法:沿着皮下隧道,感触隧道,旋转寻找血管瓣,感受滑入的手感,不能强行推入。
3.6.2扣眼穿刺法的具体步骤:用棉签或消毒纱布彻底软化血痂,用无菌血痂去除器或其他器具,迅速便捷的剥离血痂,用消毒棉签再次消毒,消毒范围:穿刺点半径4~5厘米。
3.6.3扣眼穿刺法的具体步骤:手持钝针从扣眼处轻轻匀速推进,如有阻力,慢慢捻转针头,调整方向,顺着皮下固定隧道滑入血管,穿刺完成,用胶带固定。推荐交叉固定。
4.钝针穿刺的注意事项
钝针穿刺前,必须充分软化和彻底清除血痂,否则容易导致穿刺失败、穿刺点渗血和感染。如钝针穿刺困难,隧道感觉不明显,可再使用普通锐针穿刺几次,穿刺时注意沿原隧道进针,感觉有隧道形成后,再改用钝针穿刺,以保护已形成的隧道扣眼。钝针穿刺时从感觉上不应该有突破感,如有突破感一定要注意是否己经穿破皮下隧道,形成新的穿刺隧道。
5.钝针穿刺时护士的注意事项
对护士的要求较高,创建隧道的过程,尽量按照专人负责的原则。改用钝针后,最好维持至少一个月的专人穿刺。同一护士不宜同时开展过多的皮下隧道的建立,以免影向记忆和时间安排。
6.扣眼穿刺法的并发症及对策
6.1 组织感染表现:仅有内瘘周围皮肤微红、发硬,皮温升高,无疼痛感,压痛轻微,无全身症状,血培养结果无细菌生长。原因:患者清洗不当;穿刺前痂不彻底,穿刺时易将污染带进体内;患者免疫力功能下降,易感染。对策: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叮嘱扣眼部位必须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湿湿敷,使用适当的药物消炎,及时观察感染部位体征变化及患者体温变化。
6.2 感染期间可暂停扣眼穿刺,改用锐针在未感染部位穿刺。
6.3 穿刺困难表现:用钝针穿刺时阻力大,针管自动退出。原因:组织水肿,隧道狭窄,皮下隧道还未成熟就改用钝针,隨道内感染等。对策:穿刺遇到阻力不可用蛮力进针,避免形成新的隧道;进针时调整进针方向、左右旋转刺针、稍微加大进针角度等;用生理盐水再次湿润针管;如仍有困难,改用锐针按照三同原则穿刺几次,再次形成隧道后换用钝针,但如果频繁改用钝针,可能会导致感染率的增加。
6.4 穿刺点渗血表现:正常透析中,在刺点缓慢渗血;部分血管压力高的患者在结束透析后即可出现渗血现象。原因:血管压力高、内瘘血管浅、消瘦、缺乏皮下组织等情况更容易发生渗血;穿刺时易破坏皮下隧道壁、瓣或穿刺到血管狭窄区域;去痂不彻底、方法不正确;长期使用锐针区域穿刺法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渗血。对策:发生渗血时,首先调整穿刺针的位置,直到无渗血后重新固定。若经过调整位置不能止血,则用无棉签在穿点局部压迫15~20分钟,达到止血的效果。用正确方法软化血痂、并小心彻底的清除血痂。对消瘦、血管表浅、动脉压力高的患者,在创建皮下隧道时,穿刺进针角度减小至15度,以延长皮下隧道的长度,以防穿刺点渗血。
钝针穿刺减少了单次透析重复穿刺率,减轻患者疼痛感的同时维护内瘘血管,钝针对瘢痕形成的隧道没有破坏,穿刺时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减少了穿刺引发的血管痉挛,综上所述钝针穿刺方法简便,效果显著,保护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值得推广使用。
论文作者:陈爽,史佳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8
标签:隧道论文; 血管论文; 扣眼论文; 患者论文; 皮下论文; 血液论文; 动静脉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