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对阴道超声的检查中联合腹部超声检查来对子宫腺肌病进行诊断,看这两种方法对诊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的资料中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70例并进行随机分配,将35例患者单纯进行腹部超声检测,然后进行诊断,剩下的35例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测和阴道超声检测,然后进行诊断,在两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期间,对其进行观察,并且分析其效果。结果:在采用腹部超声检查和引导超声检查联合的患者中,其中有子宫腺肌症32例,确诊率达91.43%,准确率比另一组更好,具有相对比较明显的优势。结论:在进行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中,将腹部超声检查和阴道超声检查结合起来诊断,效果是更好的,确诊率是比较高的,这种方法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子宫腺肌病
前言:子宫腺肌病为妇科常见病变,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人子宫肌层形成局限性或弥漫的病变l。近年来其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认为与流产、刮宫、分娩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病的检查方法较多。目前,术前影像学检查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经腹部超声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是因为肥胖、肠气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经腹部超声检查的准确率降低。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阴道超声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到我院诊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70例,年龄27~48岁,根据超声检查方式分为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组(对照组)和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组(观察组)。观察组35例,年龄27~47岁,平均(35.26±5.17)岁,平均孕次(3.41±1.01)次,平均产次(2.03±0.92)次,病程平均(5.25±2. 42)周,其中痛经患者22例、经期延长9例、肛门坠胀3例、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1例;对照组35例,年龄29~48岁,平均(34. 82±4. 72)岁,平均孕次(3. 35±0. 89),平均产次(2. 06±1. 03)次,病程平均(5. 32±2. 31)周,其中痛经患者21例、经期延长10例、肛门坠胀3例、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1例。全部患者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纳入标准:患者因继发性痛经加重、经期增多、延长及难孕、不孕和习惯性流产等临床表现入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有压痛;B超检查结果发现:子宫增大,肌壁间不规则回声增强,肌壁间存在许多散在小囊腔反射;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孕次、产次、病程和临床表现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经腹部超声检查使用本院现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将探头的频率设定为3.5 MHz,要求患者在检查之前多饮水,保持膀胱适度充盈。检查过程中患者采取仰卧位,将探头放置在耻骨联合位置进行横向、纵向和斜向的检查。横切检查对患者子宫的横径进行记录,纵切检查显示子宫底和膀胱子宫折返位置,在检查过程中详细了解子宫的大小、规格、附件状况、肌壁回声和宫腔回声。检查子宫中是否存在包块,了解肌壁病变位置的血流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阴道超声检查选择与经腹超声相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探头频率设定在5.0~9.0 MHz,检查前要求患者将膀胱排空,选择膀胱截石位,在探头上套一无菌避孕套,均匀涂抹耦合剂之后缓慢送入患者的阴道,紧贴着宫颈和两侧的穹隆部位进行观察,在耻骨联合位置进行不同切面的扫查,了解子宫、盆腔组织和卵巢的情况,充分探查子宫的形态大小、病灶的位置、数量等,观察子宫肌壁的血流情况。了解单纯经腹超声检查及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率,记录不同检查方式对于子宫动脉阻力指数、血流情况及搏动指数等指标,并进行对比。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和校正χ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不同超声检查方法诊断子宫腺肌病经比较发现,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腺肌病诊断符合率较高,不容漏诊,符合率91.43%%,漏诊率为8. 57%;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有一定局限性,较阴道超声组有一定差异,其诊断符合率占86. 87%,漏诊率13. 13%。统计结果发现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腺疾病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漏诊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结论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发生异位并入侵到子宫肌层,经常伴随月经出现周期性出血,子宫会出现不规则的增加,子宫的前壁和后壁的厚度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这是导致子宫腺肌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如果子宫肌层的大部分受到入侵,子宫的前壁和后壁也可能产生微型的囊腔,并极有可能合并囊腔内出血,或者出现比较粗厚的肌纤维带,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容易累积成纤维化的病灶,严重者甚至还会发生钙化。目前,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主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体分为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两种。经超声诊断可以比较清晰地观察到病灶的具体情况和病灶发生改变的相关表现。在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中,超声诊断的主要表现特点具体如下:①子宫的轮廓有所增加;②子宫壁的回声会呈现不均匀的加粗;③子宫壁内有不规则的回声。但是在临床诊断的实践中发现,当患者的子宫肌层厚度增加后,小囊状并没有出现回声,就会导致一部分患者的子宫壁有网状的回声。
在经腹部超声诊断的患者中,由于超声探头设置的频率较低,虽然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出盆腔深部的情况,对于子宫轮廓是否增加有明确的判断,但是受到分辨率较低的限制,无法清晰地反映出一些比较细微的病灶,无法准确判断肌瘤和腺肌瘤。
阴道超声诊断属于近距离的高频超声诊断,最大的优势就是分辨率较高,能够非常清晰地反映出子宫壁中微小囊腔和宫壁纤维的具体走向,能清楚观察其中的细微结构,尤其是在肌瘤和肌腺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能够准确鉴别周围组织形成的假包膜以及辨肌瘤周围低回声晕环,同时还可以清晰地显示子宫壁上的血流信息,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中两组不同超声检查方法诊断子宫腺肌病经比较发现,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腺肌病诊断符合率较高,不容漏诊,符合率91.43%,漏诊率为8. 57%;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有一定局限性,较阴道超声组有一定差异,其诊断符合率占86. 87%,漏诊率13. 13%。统计结果发现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腺疾病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漏诊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中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阴道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可有效控制误诊率和漏诊率,可作为子宫腺肌病的首选诊断方式。
综上所述,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中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阴道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更高,能有效反映宫壁中微笑囊腔和宫壁纤维走向,看清细微结构,避免误诊漏诊,可作为子宫腺肌病的首选诊断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宏丽. 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效果研究[J]. 吉林医学,2016,12:2858-2860.
[2]祝小春,侯洁. 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3:1-2+24.
[3]倪静. 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对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对比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4:100.
论文作者:李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超声论文; 子宫论文; 阴道论文; 腹部论文; 患者论文; 回声论文; 较高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