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进市场绩效建设的发展融资_金融论文

国际先进市场绩效建设的发展融资_金融论文

建设国际先进市场业绩的开发性金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发性论文,业绩论文,先进论文,金融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开发性金融的认识:以融资推动制度建设

对开发性金融要以历史眼光和全局眼光,并进一步从我国国情特点、融资体制变化以及开发银行的实践来认识。五六十年代,我国是完全的计划经济,当时金融还比较简单和弱小,国家不可能靠大规模的信贷融资支持经济,而是依靠“大一统”的财政和物资调配。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金融机构数量迅速扩张,信贷资金迅速增长,国家开始利用贷款支持经济,但由于缺乏对金融制度的深刻理解,对经济发展的融资仍大体上按财政方式配置,把市场化的金融资源当作财政性资源来分配,造成风险失去控制。90年代后期出现亚洲金融危机,强调金融风险之后,银行开始从财政融资中独立出来,加强了风险控制,但又出现了信贷收缩的局面,资金向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而不以支持新的困难领域为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开发银行率先加强管理,改善业绩,扭转风险控制的被动局面,走出了困境,较好地抓住了时机提前转型,充分利用基本建设的空间,加速了基建领域的市场化,在国家的投资拉动下,促进了基建领域的发展。开发银行自成立以来累计向“两基一支”领域贷款1.6万亿元。

十年来,开发银行始终围绕体制建设,做用融资推动制度建设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开发银行对制度建设的认识与实践伴随着主客观关系不断转变,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期。1998年以前,我们集中力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忽视了制度建设。1998年以后开始注重制度建设,但当时大家普遍认识不足,把信用建设当作道德和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对能否解决和改变没有信心。开发银行在中国金融业中率先提出要强调资产质量和风险防范时,行内外普遍认为,商业银行收不回的贷款开发银行依靠政府也无法收回,现在这种看法在不了解情况的人中还很普遍,但是在开行业务所及的广泛社会领域已开始有了根本转变。

第二阶段是转变期,主观认识开始跟上客观要求。开发银行在基建领域和重大项目领域率先打开局面,面对当时信用建设处于极度弱势、普遍得不到认可和支持的情况下,首先抓统一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央精神和国际标准树立目标,并从促进地方政府信用建设入手,把开行的融资优势和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开行通过逐笔贷款促进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和信用建设,成为体制和市场建设的主体,构建出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体制动力,取得了项目建设和体制建设的双成功,从而改变了被动局面,2002年第三季度主要经营指标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第三个阶段是主观认识开始驾驭客观形势,主客观形势开始发生有利于我们的转变的阶段。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后,信用建设、制度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关注的重点,各商业银行也努力降低不良资产,改善经营业绩。开发银行近年来不良资产一直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系统地提出了开发性金融理论,进一步深化对开发性金融的认识。应该说这个主动是从1998年改革开始的,当时起源于中央防范风险的精神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压力,是一种外界形势的变化引发我们的变革。经过六年的努力,我们收获了良好的业绩,在国内市场建设、融资推动、制度建设中已经走在了前列,自信心和目标进一步明确。

回顾过去可以看到,融资不仅可以支持经济发展,还能促进整个市场和制度建设的发展。一是促进了微观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我们提出了“政府入口、开行孵化、市场出口”的开发性金融机制,通过开发性金融使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加速发展。二是促进了基础制度的建设,包括会计准则、支付系统、信用、业绩评价和法律、执法等。我们通过制度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提升我国整体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三是效率优先。市场经济微观领域里讲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分配和财政领域里重点是消除社会分配的不公平。落到开行就是通过制度建设来促进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既包括微观的、基础的建设,又包括整体竞争力、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系统性的制度建设,使整体经济发展能够克服小康社会建设中体制建设瓶颈的矛盾。四是融资推动。通过项目建设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同时促进和加速整体的制度建设。单靠政府推动不如融资推动方向明确、持续力长久,只有把融资优势和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制度建设的巨大动力。

开发性金融的任务:促进制度建设与体制创新

当前开发银行的任务就是要继续发挥开发性金融的先锋作用,以有限的资源、有限的信贷规模增加供给,消除重要的资源瓶颈和制度瓶颈。开发性金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先行者,在这点上尤其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开发银行是政府的银行,身处政府和市场两个领域,要始终与当前经济的发展保持一致,从当前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落后的融资体制这个重要矛盾出发,同心协力,聚精会神地解决这个重要矛盾,而不是单纯地考虑自己的利益。什么才是开发银行的全局利益和根本利益呢?就是要在当前的形势下,在全局性制度建设和消除资源瓶颈中发挥更大作用,而不是在信贷上包揽天下。开发银行做强做大,既要体现在规模上,更要体现在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影响力上,两者相辅相成。

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落后的融资体制之间的矛盾,不能通过市场自发解决,必须要进行建设。制度建设和金融体系发育是一个需要通过市场分担体制缺损和发育成本的过程,但具体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化竞争形势下,我们没有自由进化、重新发育的时间和空间,没有财力承受自然演进的巨大成本。加速建设制度和创新体制是当前中国的惟一选择,也是实现自觉、主动、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时间是紧迫的,我们必须采取主动建设制度而不是放任自发的方法,这与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在我国,加速制度建设要主动把政府信用、政府组织优势与传统文化优势结合起来,把它们运用到市场建设、制度建设和体制建设中去。在市场建设、制度建设过程中,开发性金融是以运用和依托国家信用建设制度为中心,以解决制度瓶颈为目标使命,它能够弥补制度落后和体制缺损。过去我们讲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不仅体现在财政领域,而且也相当程度地体现在开发性金融领域中,用体制的高效率来促进经济发展是解决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落后的融资体制之间矛盾的基本办法。

开发银行提出的“政府热点、雪中送炭、规划先行、信用建设、融资推动”,是当前形势下开发性金融应对体制瓶颈、制度瓶颈的必然对策,可以解决经济和金融发展相统一问题。政府热点,就是政府的银行要考虑的热点,关注政府热点就需要打通融资渠道,把开发性金融和政府热点统一起来。雪中送炭,就是要急政府之所急,想政府之所想,支持政府实现发展目标。规划先行,是针对目前我国规划水平比较落后,容易引发经济泡沫和重复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将开行业务优势和政府组织优势相结合,制定符合国情和切合当地实际发展的目标,分步实施,落实“五个统筹”、提升服务质量、有力地支持社会经济的统筹发展。开行提供规划服务,能够增强地方政府对持续发展的信心,也是雪中送炭。信用建设,就是要大力建设市场机制和信用结构,防范道德风险,确保资产质量。高度关注土地占用和农民安置问题,注意分级财政的承受能力和信用建设,引入国际公司对各地进行评级。信用建设是开行几年来成功实践的核心原则。政府热点、雪中送炭必须通过信用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信用建设要体现最小贷款量原则,用有限的贷款规模最大限度地覆盖业务领域,实现信用建设的功能。融资推动链条长、资源整合能力强,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特别是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政府推动只有与融资推动相结合才能发挥制度建设、信用建设、市场建设的作用,单有政府推动容易偏离制度和市场建设的方向,导致乱上项目。政府热点、雪中送炭、信用建设和规划先行的最终落脚点是融资推动。

开发性金融的发展方向

——坚持国际先进市场业绩的开发性金融的方向。把国家信用与市场业绩相结合是开发银行的办行宗旨,开行要始终坚持不因有国家信用而降低资产质量,也不因有好的市场业绩而丢失国家信用。没有国际先进的市场业绩,开行就不会明确开发性金融方向,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也不会像今天这样重要。坚持开发性金融的方向,就是要承担通过物质建设和制度建设消除瓶颈制约的重要使命。放弃这个方向,开行就会混同于商业金融,单纯追求盈利,失去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坚持国际先进的市场业绩,就是不以补贴和亏损向政府要政策维持生存,而是以优良业绩的基础,在市场上增强国家信用,更好地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作用。

——坚持把国家信用用于维护经济金融安全,提高整体和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的环境中,竞争力是决定性的因素,国内竞争力只是一个低标准,只有国际竞争力才是真正的高标准。在中国当前的状况下,竞争力是一大落后领域。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要成为竞争力建设的先锋,只有首先自身具备国际竞争力,才能成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建设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动力。开行在内部推进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信用四项建设,在外部促进完善会计准则、支付系统、信用建设、业绩评价和执法五大支柱,通过制度建设协调投资、消费、出口三个拉动,实现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继续发挥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坚持以建设市场的方式实现政府意志。沿着政府路径,从不成熟的市场做起,通过融资支持项目建设和所及的制度建设,开发培育市场,这是开行实现政府意志的重要手段。开行为政府所有,赋权经营,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建设市场,在有市场的地方充分利用市场,发挥着连接政府和市场的桥梁作用。只有把开行建设市场的方法和直接的财政方法相结合,互相促进,才能使政府意志真正得以实现。

——坚持稳健、快速、可持续的发展观。业务发展必须以严格控制风险为前提,只有在做强的基础上才能做大。开行把政府承诺、政府信用、政府协调能力与企业和市场的力量结合起来,依靠国家信用覆盖经济周期波动,利用大数原理降低单个企业经营失败的损失,通过严格的评审和本息回收控制信贷风险,利用债券创新灵活调整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已经形成应对集中大额长期风险的有效机制。在下一步的发展中,要进一步完善这一机制,把有限的信贷资源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领域,打通融资瓶颈,由“两基一支”建设的主力银行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锋。

——坚持以信用建设为主线。信用建设是制度建设的最高等级,是整体信用和单个企业信用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从国家信用、开行信用、地方政府信用孵化和发育出企业信用的过程。信用建设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思想建设,在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号召下,目前信用建设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和目标。第二个阶段是组织建设,通过无形或有形的方式孵化组织建设,把思想目标进行组织实现。组织建设也是群众参与,在很多领域,特别是在个体经济、中小民企、县域经济等基层,把开行的融资优势、政府的组织优势、群众融资民主结合起来,可以把社会经济发展对资金的渴求变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加速信用建设。第三个阶段是财力和信用建设,包括现金流、微观及基础制度建设等内容。经过现金流建设,整合个人。家庭和企业现金流,产生了财力,就可以通过抵押担保等方式来覆盖更大的风险。由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到财力产生,继而完善其他的制度建设,信用就可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起来。业务发展以信用建设为重点,就可以形成合力。

——坚持把开发性金融的融资优势和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开发性金融有巨大的融资优势,它必须和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结合起来,才能获得项目建设的成功和制度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开行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根本区别。在运行中,开行致力于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建立“政府入口、开行孵化、市场出口”的开发性金融机制,共建高效的融资平台和信用平台,以融资为杠杆,把政府协调的组织优势用于信用建设,最终实现政府意志、项目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共赢。

——坚持把准国债性质的开发性金融债券和金融资产管理相结合。开行债券具有准国债性质,具有准财政、准信贷和准股权性质。金融债券的不断创新使开行作为债券银行的优势日益显现。但开行的资产管理不同于财政和国债的管理,也不同于商业金融的管理,它是以政府协调强化金融资产管理的方式提高资产质量和资金效益。开行的领域介于国债和商业银行贷款之间,以政府协调强化金融资产管理的方式来实现优质资产,中间有资产管理的巨大空间。

——坚持把金融原理和党的政治优势相结合,通过党建加强开发性金融机构建设。坚持民主办行,通过实行融资决策民主和财务民主,把民主集中制和市场原理相结合,通过建立电子路演、内部责任制和群众监督制度等方法,切实防范银行风险。创建党建巡视组制度,加强对分行和厅局班子建设的检查和监督,促进总分行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协调,也对推进业务发展起到了实质性推动作用,得到了厅局支部、分行党委、员工、地方政府和客户的广泛认同。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学习的银行、专家的银行、干部的银行、人才的银行”,培养一流的员工队伍。

标签:;  ;  ;  ;  ;  ;  ;  ;  ;  ;  

国际先进市场绩效建设的发展融资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