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强迫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纳入我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强迫性神经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3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药物进行治疗,采用强迫症状量表(Y-BOCS)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2个月进行评定,并在治疗2个月后评价治疗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5%(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Y-BOCS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实验组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后,Y-BOC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强迫性神经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联合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疗效更加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强迫性神经症;认知行为疗法;Y-BOCS量表
强迫症是一种神经症,在精神科门诊中列于第4的精神类疾病,根据美国相关调查显示,有9.2%的精神科患者被确诊患有强迫症,可造成患者出现精神残疾。该病症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与行为。患者由于受到强迫观念与行为的牵制,以至于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1]。本研究中,我们对32例强迫性神经症患者实施了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联合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随机纳入我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强迫性神经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强迫症诊断标准,经Y-BOCS量表测定评分均在16分以上。排除器质性疾病与物质依赖,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引发的强迫症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通知书,能够配合治疗到结束。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32例,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26.4±9.9)岁,病程(5.2±2.4)年;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34例,年龄(26.2±9.7)岁,病程(5.1±2.7)年。两组患者上述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患者在入院后实施1周的药物清洗,排除其他药物的影响,避免对结果准确性造成干扰。根据精神科的用药原则,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患者是时候个体化的治疗,每日在早餐后顿服盐酸舍曲林50~200mg。治疗并观察2个月。
实验组:32例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医生在了解患者强迫思维、内容与行为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指导,让患者对其所担心、害怕、恐惧与厌恶的事情进行实地接触;由医生对患者表现出的非理性的观念进行矫正,将其不合理之处指出来,然后通过与患者的深入交流以及患者的实践对原本的扭曲或者不正确的认知予以改正,包括心理与行为上的改正。在治疗的开始阶段,每周进行1次认知行为治疗,每次时间应保证在1小时及以上,在治疗1个月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1至2次,此后减少为每个月1次。在每次治疗期间,患者要对只能够为治疗实践体验、领悟经过等进行交谈,并对引发焦虑、紧张的事件、行为做好书面记录,对每次治疗前后的心理变化进行感悟。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2个月进行Y-BOCS量表测定,并对疗效进行对比观察。
1.3疗效评价[2]
采用Y-BOCS量表测定,当减分率在50%及其以上则判定为痊愈;当减分率在35%及其以上则判定为显效;当减分率在20%及其以上则判定为有效;若减分率未达到20%,则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上述两组患者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疗效作为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Y-BOCS量表评分作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予以表示,经两两比较,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强迫性神经症患者治疗2个月后疗效对比
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两组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0,P=0.014<0.05)。见表1。
注:同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讨论
大量研究报道指出,强迫性神经症的发生可能与血液中五羟色胺浓度的降低有关。血液中五羟色胺浓度的降低可导致发生病态的强迫意识与行为。对患者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可对神经元对五羟色胺的再提取起到抑制作用,使得患者脑内的五羟色胺浓度提高,达到控制行为及调节焦虑情绪的效果[3]。
行为认知学家认为,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的观念与行为来源于对安全感的怀疑、过度的警觉及试图逃脱某种威胁的冲动,是一种不良的认知行为,由此患者往往产生消极不良的情绪,以至于发生不良强迫行为。段凰等[1]在研究中对强迫症患者实施了认知行为疗法,获得了显著的疗效。本研究中对患者实施了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通过认知疗法强调患者思维认知结构,通过行为技术的应用,使患者的负性认知得以改变,使药物服用剂量减少,而药物依从性获得提高,让患者提高治疗的信心,更加自信与自尊,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与宋晓红等[4]、张丽霞等[5]、徐青等[6]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症,病情容易反复,需要坚持全程治疗,部分患者则需要终身服药治疗。通过行为认知疗法治疗能够使某些症状得以缓解,同时在药物治疗下获得大部分的缓解,进而让患者在实践过程中获得较好的社会功能,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段凰,陈春英.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联合应用于强迫性神经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8):101-102.
[2]冯龙喜,刘建华,李娟.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对照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6):400-401.
[3]李彩芳,陈瑞芳,王妙辉.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6):822-823.
[4]宋晓红,李建明,杨文丽.药物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2,26(32):3030-3031.
[5]张丽霞,李峥,王体宾.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2014,35(12):83-84,87.
[6]徐青.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2):58-59.
论文作者:潘腾苏,邵平,杨栋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患者论文; 认知论文; 神经症论文; 实验组论文; 强迫性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