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中医医院 413500
摘要: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对象,均接受针灸治疗。将其随机分组,针灸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和针灸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可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有利于积极配合治疗,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灸;周围性面瘫;护理效果
周围性面瘫又称贝耳麻痹,是一种急性发作的特发性单侧面神经麻痹,其具体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已有的临床研究认为与受凉、劳累、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采用针灸治疗可促进面部肌肉、神经功能的恢复[1]。针灸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效果的疗效产生直接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对象,包括男性44例,女性54例;年龄21岁~65岁,平均年龄(43.64±11.75)岁;病程1d~15d,平均病程(6.52±1.76)d;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例、大专20例、高中34例、初中24例、小学19例。
所有患者均有突发性面部肌肉瘫痪症状,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进行皱眉、闭眼、露齿、鼓颊等动作,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研究对象剔除精神异常、智力低下、交流障碍、严重皮肤疾病、控制不良的糖尿病、妊娠期妇女等患者。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49例,实验组患者4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治疗和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急性期浅刺穴位,取合谷、地仓、牵正、翳风、风池等为主穴。配以太阳、阳白、照海、攒竹、四白、迎香、颊车、太冲、外关、足三里等。恢复期以泄法为主,足三里行补法,合谷行平补平泄法。针刺后于地仓、合谷、风池、牵正、颊车、阳白、迎香等穴位行隔姜灸法[2]。
针灸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灸前排除针灸治疗禁忌证,避免在过饥、过饱、过度疲劳等情况下针灸治疗。灸法治疗时注意观察,防止艾绒掉落导致烫伤。针灸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天寒时加盖毛巾,以免扎针处受风。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四肢厥冷等晕针症状及时停止治疗,平躺于通风处。针灸治疗完毕起针时采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感染[3]。
实验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评估患者病情、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等,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告知患者针灸对于周围性面瘫的独特疗效,只要坚持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激励其康复信心。针灸前嘱患者全身放松,提前告知针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局部疼痛症状,使患者心中有数,避免突然的疼痛刺激引起患者不满。针灸过程中与患者适当交谈以转移其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和焦虑情绪[4]。
指导患者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水洗脸,天冷外出时佩戴口罩防护。对闭眼不全者指导其注意用眼卫生,使用滴眼液缓解眼部干涩,睡觉时佩戴眼罩,每日使用抗生素眼膏以保护角膜[5]。
1.3评价指标
1.3.1情绪状态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情绪状态。SAS评分越高,表示焦虑状态越严重。SDS评分越高,表示抑郁状态越严重。
1.3.2治疗效果
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面部肌肉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眼睑闭合良好,面部肌肉功能基本恢复;
有效:遗有轻度面肌功能障碍,表情肌部分恢复,眼睑闭合力弱,眼裂对称,口角歪斜不明显。
无效:遗有面肌功能障碍,眼睑不能闭合,眼裂不对称,口角歪斜明显[6]。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情绪状态
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中医学理论将周围性面瘫归纳于“口眼歪斜”之范畴,其病机为气虚寒凝,风寒之邪客于面部经络,导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一般多采用针灸治疗以祛风通络,现代研究发现针灸可提高神经兴奋性,改善局部微循环和营养代谢,从而促进面部肌肉、神经功能的恢复。
由于周围性面瘫影响面部外观,引起眼部并发症,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痛苦。患者往往对康复丧失信心,而不愿配合针灸治疗。同时由于针灸引起的疼痛感也导致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可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从而有利于积极配合治疗,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金咏羚,马越.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97~98.
[2]程永红.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13~1714.
[3]彭妍,杨飞.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面瘫168例的护理体会[J].新疆中医药,2012,30(5):74~76.
[4]李梅芬.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微创医学,2014,9(3):365~366.
[5]莫静霞,陈焕弟,陈华.中青年面神经瘫痪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3):122~124.
[6]郭佩宣.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4):234.
论文作者:姚社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针灸论文; 患者论文; 面瘫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面部论文; 状态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