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一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分析两孔法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23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给予两孔法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儿的围术期及预后情况。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分析手术用时、隐性疝发生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论:两孔法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其操作相对简单、微创化、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056-02
结合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特点,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就可达到治疗目的,开放式手术操作对患儿的创伤性偏大。近年来,微创理念在外科手术中较为普及,小儿腹腔镜及相关配套器械技术不断发展,我院2010年引入此项技术,且我院为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手术康复计划(民政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实施的公益项目)的定点医院,采用两孔法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本篇分析两孔法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238例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2月到6岁,术中记录内环直径<1.2cm(内环直径>1.2cm者未予统计)者,给予两孔法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统计数据中所有患儿均诊断为斜疝,排除嵌钝性疝急诊手术患儿,排除鞘膜积液患儿,排除合并其他疾患的患儿。
1.2 方法
患儿术前禁食4小时以上,排除感冒病例,排空膀胱后施行全身麻醉等。应用小儿腔镜器械,手术体位多取平卧体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予脐上缘横切4~5mm皮肤切口进气针建气腹,压力采用4~6mmHg,trocar进入腹腔为操作孔,先观察手术操作区域有内脏无损伤或出血可能,确定无损伤或出血后观察整个腹腔,确定无异常发现后观察患侧内环口及对策有无隐性疝,在患侧反方向脐平面腹直肌旁做约3.5mm横切口,置人trocar及小儿用分离钳,用分离钳移开疝内容物或阻挡操作视线的肠管,充分显露手术区域,在内环口上方体表投影处用尖刀做一约1.5~2mm切口,体外体内视野结合下,雪橇针带2号不可吸收线插入内环内侧的腹膜外,线端留在体外,自腹壁下血管的外侧、内环口的内侧腹膜外的内半圈潜行,注意避免损伤患儿的腹壁下血管、输精管等,分离抓钳辅助牵拉腹膜,在内环6点处刺破腹膜出针,分离钳牵拉线端、拔针留线于腹腔;再次于原进针处于内环口1~6点处于腹膜外进线针钩,在镜下约5~6点位置入腹腔,钩线出针,排空疝囊气体,收紧缝线,体外双线打结,提拉皮肤,线结埋于皮下,收线过程注意避免肠管等腹腔脏器进入疝囊。解除气腹,缝合脐上及脐旁切口,内环口处小切口无需缝合,术后一般不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分析手术用时、隐性疝发生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
2.结果
全部238例患儿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单侧疝161例。双侧疝77例(其中术中发现隐性疝39例),单左侧疝39例,单右侧疝122例。单侧手术时间平均7min,双侧手术时间平均13min。患儿清醒后6h给予流食,试行床上活动或少量床下活动。手术中几乎无出血,无中转传统手术病例。1例出现线结反应,1例术后1天出现现线结松脱,立即再次手术, 1例出现戳孔疝,平均住院时间2~3d,随访12个月,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0.84%。
3.讨论
治疗小儿斜疝常用方法是疝囊高位结扎术,基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斜疝患儿的腹壁强度较弱,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逐渐加强,故无需行腹股沟管修补。伴随小儿腔镜技术的推动发展,腔镜的优势逐渐显现,腹腔镜下可观察隐性疝的发生进而预防性处理隐性疝的病例理进程、减少可能需再次手术带来的心理及身体创伤,微创手术不必解剖分离精索结构,从而避免相关术后并发症[2]。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需要逐层切开、解剖腹股沟管,因此相关应激反应可能较多,创伤性相对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临床疗效[3]。在两孔法小儿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操作过程中应避免解剖、游离相关的组织器官,既可有效防止切口渗血、切口缝合反应,又可减少切口瘢痕挛缩所引起的隐睾发生;同时,在腹腔镜的直视下完成手术操作,根据疝环大小采用针对性强的手术操作,可避免过多解剖腹股沟管,减小对腹股沟管前壁强度的影响[4]。本资料显示两孔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可有效防止疝复发。综上所述,两孔法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其操作相对简单、微创化、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Ostlie DJ.Minimally invasive pediatr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J].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2014,24(2):59.
[2]费川,张永婷,刘雪来,等.单孔腹腔镜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相关并发症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6,15(4):328 329.
[3]郭朝晖.两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体[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52-53.
[4]张军,葛军涛,魏延栋,等.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的探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9):769-771.
论文作者:张胜亮,李卿明,张扬,石昌斌,王祥龙,魏天宁,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小儿论文; 腹股沟论文; 高位论文; 手术论文; 患儿论文; 腹腔镜论文; 内环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