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看国有企业改革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从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看国有企业改革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从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看国有企业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点论文,现代企业制度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已经临近结束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向全国推开〔1〕。因此,总结三年来试点的经验, 对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是不无益处的。

一、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三年来试点的成绩,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1 )对以下问题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统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句话应有全面、准确理解;必须综合治理,配套改革;试点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成效标准,在转换机制、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国有企业的改革是长期的、艰巨的,必须有计划稳步推进。(2 )基本摸清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就是政企不分,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工作没有跟上,社会保障体系未建立,企业负担过重等。(3 )公司制基本框架初步形成:明确了投资主体并有不少公司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多数公司通过各种形式建立了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4 )在一些问题上有所进展:负债率下降,企业办社会情况有所改变,部分富余人员分流出来。(5)整体实力有所增强,综合效益有所提高。

试点成绩显著,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与试点的要求相比,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这主要表现在:(1)对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还很不够, 而且也不很统一。一些模糊认识还在企业中存在着并有不小的影响,比如现代企业制度是挽救国有企业的“最后晚餐”的说法,“挤进去就有糖吃”的想法,使得部分企业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2 )政府部门改革滞后,相互协调不够,没能统一步调,与企业改革缺乏协调,改革措施不配套。改革之初,国家曾计划下发12个相关配套文件,后由于各方面意见不一,只下发了两个〔2〕,余下的仍在协调中。(3)难点有待进一步加强实质性的突破。试点企业相当部分运作不规范,交叉现象比较严重,经营机制还有待实质性转换〔3〕;历史包袱仍然过重, 企业债务居高难下〔4〕,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企业承担的社会负担还比较重;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比较困难。经营较差的企业,吸引不了投资者;经营较好的企业又不太愿意别的投资者参股。

二、试点得到的经验和启示

不论是试点取得的成绩还是试点存在的问题,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都值得我们好好珍惜。为了促进今后的国有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我们有必要认真地总结试点工作,从中得出有益的经验和启示。确实,试点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国有企业改革强调突破是对的,但要处理好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关系

改革是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必须整体推进。从理论和实践知道,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们必须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政企不分,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未跟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负担过重等等。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会有真正的进展。但是这些问题至今都没有较好地解决,所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遇到很大的困难,改革的实质性效果不理想,看起来出乎意料,实则乃必然结果。一些试点企业当试点开始时就陷入左冲右突之境,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虽然我们主张整体推进,但不主张齐头并进。改革应有重点,应通过重点突破来带动整体改革。重点是什么?重点就是主要矛盾,重点突破就是解决主要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就是政府改革滞后。我国的改革是在政府(经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领导下的一场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革命。政府是改革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在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过程中已经很清楚地表明了,改革是由政府倡导和推动的,而改革遇到困难也关键来自政府改革的滞后。上述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关配套的四个主要问题,也关键在于政府改革滞后。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要在政府改革上有突破,以此来带动国有企业的全面的、整体的改革。这个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二)应该重视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我们的改革是一场巨大的革命,需要全国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全力以赴投身改革;改革需要我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这需要统一思想和认识,要使人们了解他们所从事和参与的是什么事业,而且要使人们从理论上认识到所从事、所参与的事业是必然胜利的,是有现实可能性的。就是说,要用正确的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统一我们的认识,坚定我们的信心;我们不但需要正确理论来武装人,而且要用科学的理论来说服人。这样才能真正鼓舞人心,激发斗志,将全国亿万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身改革。光是号召人们坚定信心,却没有能够说服人们的理论,没有扎实的理论宣传,那是不够的。对一个巨大的、前无古人的事业,人们存在不同看法和认识,本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无所作为。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理论研究,及时解决改革中的问题;我们要不断进行理论宣传,及时回答人们在改革实践中遇到的疑难,要不断地统一人们的认识,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和说服人。在理论研究上我们至少要到这样的程度:人们已经完全相信了理论,已经解决了理论的正确性问题,因而人们能够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理论所指出的实践方向中。理论宣传上至少应该到这样的程度:人们都已经信服和接受了理论,但只等着实践证明。但是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就并不完全是这样,而是连一些基本问题都没有搞清楚,没有统一认识,甚至连现代企业制度到底是什么,到底能不能搞好国有企业都存在疑问〔5〕, 有的实际经济工作者干脆说:“只有不具体做企业工作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凡是真正从事企业工作的人都搞不清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6〕理论研究和宣传的这种状况, 是模糊认识在企业中流行,部分试点企业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有的企业还退出了试点行列的重要原因,也是政府部门中的极少数不很热心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热心于翻牌事业,热心于将主管部门翻牌为控股公司的重要原因。

(三)应该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将改革、管理和效益统一起来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可以说,私有企业可以搞好,公有企业也可以搞好;国外的企业可以搞好,中国的企业也可以搞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可以搞好,不实行现行企业制度的企业也可以搞好;改革了的企业可以搞好,没有改革的企业也可以搞好,但唯有管理不善的企业几乎肯定搞不好。这已为实践所证明。我们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造,而且还将部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上市公司。应该说,上市公司最能体现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要求和设想,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表现最能代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威力和成就,上市公司也是观察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最好窗口。那么我们的上市公司的表现怎样呢?我国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前都是搞得比较好的(因为上市的一个前提是前三年连续盈利并达到一定规模),而且在上市前经过了资产剥离和重组。这些企业改造成上市公司后,照理说,效益应该越来越好,上市时间越长效益好转越显著。但实际上,情况不是这样。第一,有些上市公司开始出现亏损,这意味着盈利的企业上市后反而出现亏损了。有的上市公司如黄河科技等在1997年再不扭亏为盈,将会被摘牌。第二,亏损企业数有增加趋势。1996年沪、深二地共有31家上市公司发生亏损,比上年有扩大,到1997年中期报告出台时,有38家出现了亏损,亏损有了进一步扩大。第三,股票投资者都知道,现在沪深股市上,新股普遍比老股的收益要好,新上市的公司比老的上市公司效益要好。就发展趋势来说,老公司效益在下滑,而新公司的盈利指标下降趋势未能得到遏制。〔7 〕这说明了改革必须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结合起来,而将二者割裂开来是不正确的;说明抛开企业内部管理的改革,并不会扭转国有企业的状况。事实是最好的证明。这应该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和启示。因此,我们进行改革应该是围绕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以改革促进企业内部的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四)改革要重视方案设计,将摸索与方案设计统一起来

虽然我们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摸着石头过河并不等于瞎摸;我们强调向前闯,但不能乱闯。强调摸着前进,强调向前闯,并不说明改革就不需要设计周密的方案,不等于不要重视改革的方案设计工作。改革应该是有计划、有周密的行动方案的。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8〕确实,现代企业制度的“蜂房”, 我们从未建筑过,但不说明我们就不能、就不必要在头脑中先将它“建筑”起来。虽然我们头脑中的“蜂房”可能是极粗糙的,简陋的,甚至是有错误的,因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工和修改,但先在头脑中先将“蜂房”建起来,尽可能将“蜂房”建好,既是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使我们避免付出巨大的代价,尤其是那些完全应该、而且完全可以避免的代价。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付出无意义的代价。

在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方案中,原计划是将大部分试点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那么就有些问题要研究和解决:①投资主体多元化。亏损的国有企业,投资人不愿参股;经营较好的企业尤其是拥有垄断条件的企业,政府财政和企业本身都可能不愿别的主体参与。在这种条件下,如何使投资主体多元化?②我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要搞好国有企业,而不是要搞掉国有企业,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中必然强调国有股份的控股地位,这无疑是正确的。即使要收缩国有企业的领域,但至少要在关键领域和关键部门保持国有股份的控股地位。那么在国有股份保持控股地位的条件下,这些企业会改变过去的经营机制和行为方式吗?③我们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所选择的企业,大部分是经营较好的企业,那么,人们有理由问,既然这些企业已经是搞得较好的,它们现在有改革的必要吗?选择亏损企业比选择盈利企业作试点企业,示范效果不是要好得多吗?时间不是也紧迫得多吗?为什么不选择那些长期严重亏损的企业进行试点呢?对这些问题,试点设计没有很好地注意到。

因此,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进展比较迟缓,没有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9〕,就是不难理解的了。 一些模糊认识在企业中比较流行;试点三年了,认识还那么不一致,尤其是以一些基本问题都认识不一致;有些企业对试点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等等,同样也是容易理解的。

三年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给我们带来的经验和启示是丰富的,也是宝贵的: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必须加快政府改革,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将改革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结合起来,要以改革促进管理,要重视和加强改革方案的设计工作,要将热情、闯劲与冷静思考、周密部署结合起来,最快地推进我们的改革事业。我们可以说,试点经验和启示超出了试点本身。我们总结经验,决不是求全责备,而是希望将来的更大成功。

注释:

〔1〕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指出, 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将于1997年内结束,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向全国推开。《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指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年内结束,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推开》,《中国证券报》1997.4.28.①,该报北京讯(记者宁晨新)

〔2〕有的说发了5个(薛小和《试点企业迷失方向了吗?》《中国企业家(京)》1997.1.28—30)。

〔3〕《经济参考报》记者王耕、李正华,《试点艰难探索

成效喜忧参半——关于全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调查(上)》,《经济参考报(京)》1997.7.8.①。

〔4〕国家经贸委周平君, 《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效果与经验》,《中国工业经济(京)》1997.7.60—67。

〔5〕洪虎, 《继续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在国家体改委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暨原有股份公司规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上)》,《中国改革报》1997.6.6.①

〔6〕金碚,《何去何从——当代中国的国有企业问题》, 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10—11页。

〔7〕刘郎,《新老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对比分析》, 《中国证券报》,1997.8.7.④。

〔8〕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02页。

〔9〕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1997年4月说:“从总体上看,试点工作还跟不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进展的步伐,还没能体现以点带面的明显效果。”(洪虎《继续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在国家体改委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暨原有股份公司规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上)》,《中国改革报》1997.6.6①)

标签:;  ;  ;  

从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看国有企业改革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