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修正的钻石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远洋渔业论文,产业发展论文,钻石论文,模型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15)09-0057-06 DOI:10.16011/j.cnki.jjwt.2015.09.011 远洋渔业是指本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到公海和他国管辖海域从事海洋捕捞以及与之配套的加工、补给和产品运输等的渔业活动。依据其作业海域,可被分为大洋性渔业和过洋性渔业。远洋渔业发展是“蓝色粮仓”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应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压力、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保障优质动物蛋白供给、缓解国家粮食安全压力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远洋渔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已跻身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之列,但与远洋渔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尚未摆脱“大而不强”的困境。在世界远洋渔业产业转型和格局调整的新阶段,深入分析影响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加快推进远洋渔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 目前,我国学者针对远洋渔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远洋渔业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远洋渔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布局,在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应对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压力,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季晓南,等,2010;韦有周,等,2014)。[1]目前,我国远洋渔业在产业结构、装备技术水平、人力资源及资金投入等方面依旧与远洋渔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应加大资金政策的支持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并加快渔船、渔具的更新换代和科技研发的速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等(国小雨,2013;刘世禄,等,2014)。[2-3]二是远洋渔业的相关支持政策和法律法规。分析了国际渔业法规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影响和启示(高强,等,2008;郭香莲,2009),[4-5]借鉴发达国家在远洋渔业支持政策上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应在财政、船队和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及龙头企业的培植等方面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提供支持(范其伟,等,2009;史磊,等,2009;聂启义,2011)。[6-8]三是远洋渔业的产业竞争力与驱动力。应用钻石模型从定性角度对我国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黄欣,2009;向清华,2010),[9-10]也有学者以钻石模型(姚丽娜,等,2014)[11]和PDM模型(刘勤,等,2011)[12]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远洋渔业的产业竞争力和驱动力。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目前国内针对远洋渔业的研究相对较少,且未见针对远洋渔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三、远洋渔业产业特性分析 要探究远洋渔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就要清晰认识远洋渔业产业的特殊性,这是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一)远洋渔业是具有发展潜力的资源型产业 资源型产业是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和依托的产业。发展远洋渔业,积极参与公海和他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对国内日益枯竭的渔业资源的替代,对于解决优质动物蛋白供给缺口、缓解人均陆地资源短缺和近海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资源型产业,远洋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远洋渔业企业的捕捞能力和捕捞技术,以及对远洋渔业资源和渔场信息的掌握等都会对该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占地球表面积约71%的海洋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世界最大的天然蛋白库。据FAO统计,近年来约70%的传统海洋捕捞品种已被过度捕捞,但由于人类目前的认知能力和捕捞能力有限,深海部分中上层渔业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头足类和南极磷虾资源等仍处于开发不够或有待开发状态,因此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二)远洋渔业是具有高度产业关联性的核心产业 远洋渔业以捕捞生产为核心,上游环节包括渔船装备的研发和建造,以及港口和冷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下游产业涉及水产品的精深加工、超低温仓储、冷链物流和贸易等,形成了高度关联的产业链条。同时,远洋渔业具有极强的产业带动作用,以远洋渔船建造产业为例,其产业带动系数为3.13,居我国诸产业之首。[1]此外,远洋渔业关联产业较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学者测算,一名远洋渔业船员可以带动十几人就业。[13] (三)远洋渔业是具有较高进入壁垒的特殊产业 进入壁垒是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存在的根本条件,主要指潜在进入企业与行业内企业竞争时,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远洋渔业由于其特殊性,进入壁垒较高。 首先,管制性壁垒。从事远洋渔业的企业必须获得渔业主管部门批准的远洋渔业企业资格,其中从事过远洋性渔业的企业必须获得入渔国的捕捞许可证,从事大洋性渔业的企业需遵守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的有关规定。其次,资金壁垒。资本是远洋渔业发展的前提,远洋渔船设施装备的购置或建造、远洋渔业基础设施和海外基地的建设等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一艘现代化的南极磷虾捕捞船造价不低于1.7亿美元,而为降低风险,通常需要组建3~5条渔船的船队,巨量的资金投入限制了企业的进入。再次,技术壁垒。远洋渔船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和渔业资源探捕技术等涉及生物科学、船舶工程、电子信息和材料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远洋渔业先进国家凭借在远洋渔船动力、捕捞机械设备、助航探渔系统和空间定位系统等领域的技术装备优势,始终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处于领导地位,压缩了其他后进远洋渔业国家的价值增值空间。[14]最后,市场壁垒。远洋水产品在国外的销售受到进口国动植物卫生检疫协议和保障条款协议等不同程度的约束,进入条件较高。 (四)远洋渔业是具有较高风险的海洋产业 相比于近海捕捞和养殖等传统海洋产业,远洋渔业具有高风险的特性。首先,自然风险。远洋渔业作业在远海大洋进行,各海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变化波动较大,海上作业活动经常面对各种海洋自然灾害风险,船只和人员安全得不到保证,同时气候的变化也会对渔场的位置和资源数量产生重大影响,造成渔汛资源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渔业捕捞生产处于频繁的变动中,加大了生产经营难度。其次,区域政治风险和市场风险。远洋渔业还面临区域政治经济风险和区域政治环境的突变,如战争等,会对远洋渔业产生巨大冲击,区域市场壁垒的存在加剧了市场风险。再次,人身和财产安全风险。由于远离领土管辖,存在着海盗袭击等威胁,因此船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风险远高于其他海洋产业。最后,投资风险。发展远洋渔业投资额巨大,且回报较慢,同时受到自然风险、区域政治风险、国际经济和市场风险等多重风险夹击,投资收益不稳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五)远洋渔业是具有国际竞合性的涉外产业 远洋渔业是在境外从事的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既涉及国际公海渔业资源,又涉及入渔国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远洋渔业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其开发利用具有竞争性,其可持续发展又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合作。因此远洋渔业的发展与国际渔业事务的协商和谈判密不可分。根据谈判的性质,渔业谈判可分为两类:一是公海渔业资源谈判,主要指与国际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关于公海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渔业资源配额等的多边谈判;二是远洋渔业入渔谈判,主要指与入渔国政府关于入渔条件、捕捞许可和渔场争取等的双边渔业合作谈判。在国际管理日益严格、入渔门槛不断提高的趋势下,灵活多样地开展双、多边谈判与合作,是争夺远洋渔业资源,拓展远洋渔业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 远洋渔业除了资源外,其海上捕捞作业、加工及销售也主要在境外进行。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我国超过四成的远洋捕捞水产品是在境外销售或加工,很多远洋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加工厂和远洋渔业基地,雇佣当地劳动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产品也主要销往国际市场。由此可见,远洋渔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都是置身于国际竞争大环境下,同时亦离不开与国际社会和境外机构的广泛合作和协商,具有国际竞合性。 (六)远洋渔业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战略性产业 发展远洋渔业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产业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其成长能有效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同时,远洋渔船是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延伸,是移动的国土。发展远洋渔业,走向深海,获取更多海洋资源,有利于缓解国内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的压力,有利于拓展我国的国际发展空间和国际影响力。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增加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此外,远洋渔业船队可以在海外突发事件中发挥特殊作用,远洋渔船稍加改装即可作为战时补给和救捞医护船使用。[4] 四、远洋渔业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修正的钻石模型 波特(1990)的“钻石模型”认为一国或地区的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受到四个决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表现,在四个决定因素之外还受到政府和机会两个辅助因素的影响。波特的“钻石模型”为产业竞争优势评价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分析框架,被广泛借鉴和应用于产业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学者们在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时,有针对性的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或补充以满足研究的需要,如邓宁(1993)等引入跨国公司这一个重要变量,形成了国际化钻石模型。[15]乔东逊(1994)根据发展中国家产业国际竞争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九要素模型”。[16] 基于对远洋渔业产业特性的认识,借鉴波特“钻石模型”的分析框架,结合我国情况,构建出我国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共包括六个因素,其中四个决定因素分别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产业体系和政府,这四个因素之间具有双向作用;两个外部约束力量为国际要素和机会。如图1所示。 图1 远洋渔业影响因素模型 (一)生产要素 鉴于远洋渔业的资源型产业特性,在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构成中,远洋渔业资源占据核心地位,可获取的远洋渔业资源的丰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渔业资源形势和政府因素的影响。围绕对远洋渔业资源的获取和开发利用,其他生产要素还包括远洋渔业人力资源、远洋渔业技术装备、远洋渔业基础服务设施和远洋渔业资金等。这些生产要素是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要素供给。 (二)需求条件 在波特钻石模型中,需求条件仅指国内市场需求。鉴于远洋渔业具有涉外性的产业特性,影响其发展的需求条件不仅有国内市场需求,还应包括国际市场需求。远洋渔业产品由于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无污染性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均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可预期的增长空间,这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产业体系 远洋渔业是具有高度产业关联性的核心产业,其综合竞争力的高低有赖于整个远洋渔业产业体系的建设。产业体系可分为远洋渔业企业和关联产业发展两个层面。远洋渔业企业是以捕捞生产和加工为主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居于产中环节,是产业体系的核心。而围绕远洋渔业企业的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和密切合作,是产业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远洋渔业企业的发展是休戚与共的关系。 (四)政府 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政府是辅助要素,政府能做的是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公共物品和创造产业发展的环境。但是鉴于远洋渔业具有国际竞合性的特点,所以核心生产要素远洋渔业资源的获取必须由政府出面开展双、多边谈判和合作才能实现;且远洋渔业有较高的进入壁垒,面临的各种风险较高,靠企业自身的力量难以应对;加之远洋渔业的发展有助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基于以上产业特性,企业不再是产业发展的唯一主体,政府也应是远洋渔业发展的决定力量之一,是产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主导者,不再作为辅助力量而存在。 (五)国际要素 由于远洋渔业是具有国际竞合性的涉外产业,因此国际要素是远洋渔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外部约束力量。国际要素包含国际渔业资源形势和国际管理制度。远洋渔业资源的获取时刻受到国际渔业资源形势,如公海渔业配额、沿岸国入渔门槛等的影响;同时还面临较高的管制性壁垒和市场壁垒等,要受到系列国际公约和多、双边渔业合作协定以及国际市场规则等国际管理制度的影响。 (六)机会 机会具有不确定性,对于远洋渔业产业的发展,机会可能来源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战略的出台,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新技术、新材料的突破,生产成本的变化等。 五、当前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生产要素未实现优化配置 1.船员整体素质偏低,高级专业人才匮乏。在我国劳动力资源结构性短缺的背景下,由于远洋捕捞周期长、工作枯燥、生活艰苦,且存在人身安全风险,因此近年来远洋渔业出现“招工难”现象。且懂得远洋航海、船机、国际贸易、涉外法规、外语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同时我国几乎没有设立专门的远洋渔业培训机构,导致远洋渔业在发展过程中专业人才持续缺乏。 2.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不健全。近几年,我国加快了远洋渔业科技研发和远洋渔船的更新改造,远洋渔业科技水平和远洋渔船整体装备水平明显提升,但与发达国家比还相对落后,制约了远洋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捕捞水平的提高。从船龄来看,船龄20年以上的老旧渔船占到31%;从船长来看,45米以上的大型和超大型渔船仅占到22%,船型偏小;高端船用装备和核心技术主要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渔船捕捞设备落后,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低,能耗高,生产效率相对低下。 现有的海外渔业基地数量少、资金投入不足、规模较小、功能单一,难以提供渔船修造、物资补给、鱼货装卸、冷藏、加工和仓储等综合性配套服务;且现有的海外基地主要由企业自行投资建设,各自为政,布局不合理,缺乏统一协调,不能满足我国远洋渔船后勤保障的需要。 3.远洋渔业资金支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我国对远洋渔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远洋渔船的更新改造补贴和燃油补贴等,使得远洋船队总体规模不断壮大,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是,用于远洋渔业的科技研发投入相对较少,远洋渔船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不能实现自主生产;用于渔业资源调查探捕的经费不足,导致对远洋渔业资源和渔场信息掌握不准,数据欠缺,使得远洋捕捞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另外,国家对海外基地建设没有资金支持,主要依靠企业自发投资建设,数量少、规模小,难以满足发展需要。远洋渔业自身的融资也较困难,远洋渔船在银行的抵押率通常低于普通渔船抵押率20%~30%。[17] (二)现代远洋渔业产业体系尚未建立 1.远洋渔业企业综合实力不足,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缺失。目前我国远洋渔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截至2013年,我国获远洋渔业资格的企业共133家,注册资本小于3000万的有84家,占比61%,总体上处于“小、弱、散”的生存状态。且经营模式单一,以捕捞生产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加之近年来,人工和燃油等成本大幅度提高,而市场疲软,渔货价格偏低,使得远洋渔业企业利润空间急剧减少,更无力开拓精深加工等新的利润增长点。 企业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缺失,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各自为政,企业间互相竞争,内耗大,导致外方趁机大幅提高合作条件。同时企业管理手段落后,创新能力不足,抵御风险能力差,难以适应激烈国际竞争的需要。 2.关联产业发展滞后,远洋渔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低下。随着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密集型的远洋捕捞环节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先进装备,关联产业发展完善,处于远洋渔业产业价值链的顶端,在远洋渔业中占据优势地位。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使我国承接了远洋捕捞环节的国际转移,并逐步由单一捕捞向捕捞、加工和贸易综合经营转变,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远洋渔业产业链条。据发达国家经验,海上冷藏运输可提高产品价值20%~50%,产品精加工后可增值100%。我国远洋捕捞技术研发和高端装备制造、精深加工、超低温仓储运输和销售环节仍然滞后,缺乏终端品牌产品和营销渠道,因而导致我国在全球远洋渔业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远洋渔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低下,缺少发展后劲。 (三)高端市场需求旺盛,大众消费市场有待开发 远洋水产品在我国也有一定市场,主要通过固定渠道供应星级酒店等高端消费群体。大众消费目前仍以近海鱼类和淡水鱼消费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于对高品质和健康生活的不断追求,无污染、营养价值高的远洋捕捞产品,势必会受到我国消费者的青睐。国外已有的和国内可预期的旺盛需求是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四)政府的支持和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远洋渔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均曾为发展远洋渔业投入大量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据国际渔业组织推算,按保守估计,每年全球渔业补贴总量可达100亿~150亿美元。[1]尽管近几年我国也增加了对远洋渔业的扶持力度和方式,但与远洋渔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渔业配额争取困难,入渔条件日益苛刻都制约着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此外,由于争议海域因渔业资源引起的国际冲突日益增多,减少违规偷捕行为,降低涉外渔业违规风险,健全我国远洋渔业管理机制同样迫在眉睫。 (五)国际渔业资源形势日益严峻,国际管理制度趋于严格 1.国际渔业资源形势日益严峻。从国际渔业环境的变化来看,国际社会对公海渔业资源的管理日趋严格,各国对公海渔业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重要渔业资源的捕捞配额已阶段性分配完毕,这给我国大洋性渔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同时,沿岸国对渔业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相继调整渔业合作政策,一方面要求提高入渔费,另一方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购买许可证的入渔方式,转而要求以投资入渔的方式开展渔业合作,使得我国企业过洋性渔业成本和合作难度增加。 2.国际管理制度趋于严格。随着国际社会对渔业资源保护越来越重视,新的国际渔业协定不断的签订和实施,国际规则成为了远洋渔业产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变量。目前与远洋渔业有关的国际渔业公约或协定主要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协议)和《促进公海渔船遵守国际养护与管理措施协定》等,[5]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保护鱼群,也做出了各自的规定,如欧盟于2010年执行的“IUU条例”等。此外,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陆续成立,几乎覆盖了所有公海海域,在统一渔船注册和入渔协议管理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关约束。 为适应国际规则,我国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从出境、生产到回运的远洋渔船全程监管体系,建立了船位监测、标准化捕捞、观察员和合法捕捞证明等监管制度,但在观察员覆盖率和船位监管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须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六)良好的发展机遇 由于远洋渔业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不断提高,捕捞环节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给我国快速进入远洋渔业提供了机遇。同时,随着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已成为国际渔业管理规则制定和双、多边渔业合作的重要参与方,在各类国际渔业资源组织中的话语权逐步扩大,这不仅有利于为我国争取更多的海洋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远洋渔业的进入壁垒。 此外,目前正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的建设,可以创新各国的合作模式,形成区域大合作,而远洋渔业的发展正切合“海上丝绸之路”的布局,应抓紧“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远洋渔业。 六、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应加快远洋渔业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远洋渔业后勤补给和服务能力,并加强产业链整体科技创新,提升远洋渔业装备水平,同时注重远洋渔业人才培养和储备。二是应培育一批有实力、现代化的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快建设现代远洋渔业产业体系,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三是国家应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远洋渔业的财政支持,出台长期稳定的多层次扶持政策。此外在融资方面,可以通过政府入股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向远洋渔业流动,并可以协调金融机构给予支持。四是我国应加强国际渔业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渔业条约、协定和标准规范的制定,不断开发公海渔业资源,继续发展大洋性渔业;拓宽双边合作范围,巩固提升过洋性渔业;同时,提升远洋渔业管理水平,健全与国际渔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我国远洋渔业管理制度,适应国际化要求。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修正的钻石模型_渔业论文
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修正的钻石模型_渔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