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英语教学已经在现代小学教育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并且在小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我国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依然是枯燥乏味的,因此,也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就导致无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手段,除了能更优质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也能促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鉴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重点分析和探究,并提出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策略,希望可以给予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一些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导图;小学英语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思维导图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思维方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它对扩散人脑的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思维导图也在各个领域内有均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著名的小说家JK罗琳就是用思维导图来演绎《哈利波特》丛书中丰富多彩的情节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新加坡的教育部就将思维导图列入了幼儿园至大学的必修科目中。在美国,教师教案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呈现。思维导图的创建者,英国的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思维导图其目的就是运用一种发散思维来引发学生的联想,通过学生的感官、记忆或者想法,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一个思考的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都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接,而每一个连接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想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的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接可以看做是学生各自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即就形成了学生各自的数据库。
遗憾的是,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上,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导,学生记录教师所强调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课后进行机械的操练。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扩散训练便被抑制。若在小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便可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点学习能力。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来对学生进行英语的教学,可以帮助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并完善学生的记忆学习系统,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应用的具体实施方法策略
(一)基于教材课本内容设计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小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仅能用于教案撰写,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任务梳理,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四年级上册Unit 6《At the snack bar》一课时,根据本课的主要内容“snack”,将其作为一个中央关键词,然后让学生发散思维去想象,联想一下平时自己都吃哪些点心。在学习之初,可以让学生用中文来回答,并在过程中加入生词、词组教学,以此过度到用英语来表达。待学生熟练理解和掌握这一操作后,就可以试着让学生直接通过英语来进行作答。针对“snack”一词,学生可以联想到“hamburger、noodles、sandwich、juice、coffee、tea、fish”等三会、四会单词。这种思维导图模式教学,可以积极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并且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强化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基于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课堂情境,同时加入思维导图来进行英语教学
活泼好动是小学阶段学生特有的身心发展特征,他们在学习中专注力持续时间不长,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这一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案,基于教材内容设计出使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可以加入思维导图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 8《At Christma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这一单元,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一个课本剧,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这也是为思维导图创设了一个相应的教学情境。在学生的表演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将“At Christmas”作为本课学习的中央关键词,梳理演出的过程、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比如“buy Christmas tree、see Father Christmas、put presents、Christmas Eve、put a stocking on our bed、wait for and open presents、have a big lunch、eat a turkey and Christmas pudding”。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会在此时想到,这是西方人庆祝圣诞节的方式,那么中国人是如何庆祝新年的呢?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交由学生在课后绘制思维导图的来进行自主学习。由此可见,以基于教材内容创设的情境并加入思维导图来进行英语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锻炼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发展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内容的运用能力。
(三)基于教材内容在课堂中组织小组开展思维导图式的活动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思维的工具和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它利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想法,以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通过辐射线形式连接所有的代表词组、想法、任务和其他相关的图解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针对教学内容的小组思维导图讨论绘制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且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英语的运用能力。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Unit 3《A healthy diet》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六人成一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饮食情况,将“A healthy diet”作为中央关键词,与同学之间进行沟通,讨论一下健康的饮食有哪些,不健康的食物有哪些,我的饮食习惯等。如,健康的饮食方面学生会联想到“milk、 bread、rice、vegetables、meat、fish、noodles”等食物类的词汇;在不健康的食物方面,学生会想到了“sugar、fat、coca、chips、junk food”等拓展内容;最后讨论我的饮食习惯,则是针对本课内容的内化及表达,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组内学生分享自己的饮食习惯,判断是否健康,组内同学也可以提出相应的意见,运用思维导图掌握词汇、句法,最后进行语言输出。通过小组演讲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同时这种良性竞争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论
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将核心素养逐渐渗透于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思维工具,可以充分运用到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设计开展各类型的基于思维导图的活动,最大程度地效激发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以达到理想的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婷婷.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105.
[2]账媚.试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9(02):133-134.
论文作者:李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英语论文; 素养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核心论文; 这一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