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医学影像科 022150
【摘要】目的:探究双源CT的双能量头部CT血管造影应用与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患者31例经介入治疗或手术实证患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双能量头部CTA进行诊断,收集所有患者的双能量CTA图像由进行诊断,研究其诊断准确性和诊断有效性。结果:实际结果显示,在31例介入患者中,有27例患者为单发动脉瘤,3例患者为双动脉瘤,1例患者为4动脉瘤。通过医疗人员对患者图像进行分析,双能CTA检测显示,检出26例患者为动脉瘤,检出3例双动脉瘤,1例4动脉瘤,漏检5例,其准确性为83.87%,检出特异性为100%。结论:双能量CTA检出是一项有效的检测方式,其检查方式较为快速,并且检查过程无需对患者造成创伤即可准确诊断患者的颅内动脉瘤症状,在提高检测准确度的同时,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对于动脉临床检测具有良好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双能量头部CTA;颅内动脉瘤;应用分析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危险的肿瘤病症,主要致死原因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引起的患者死亡[1]。在首次出血后,患者再出血以及脑血管痉挛概率非常高。临床统计显示,患者的死亡率可达25—60%,即使患者治愈,其致残率也高达50%、所以,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传统诊断采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虽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由于其是一种有创操作,同时其操作难度较高,伴有一定的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2]。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量CTA作为诊断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患者31例经介入治疗或手术实证患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双能量头部CTA进行诊断,收集所有患者的双能量CTA图像由进行诊断。实际结果显示,在31例介入患者中,有27例患者为单发动脉瘤,3例患者为双动脉瘤,1例患者为4动脉瘤。患者年龄为45—6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6.8±6.9)岁,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双源CT 对患者进行扫描诊断。选择高压注射器通过患者肘静脉进行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60—70ml进行治疗,计量浓度为(350mgI/ml),并加入生理盐水50ml,将注射速度控制在4—5ml/s。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对患者头部进行良好固定,对患者进行螺旋扫描,由患者的颈部开始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至患者头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际结果显示,在31例介入患者中,有27例患者为单发动脉瘤,3例患者为双动脉瘤,1例患者为4动脉瘤。通过医疗人员对患者图像进行分析,双能CTA检测显示,检出26例患者为动脉瘤,检出3例双动脉瘤,1例4动脉瘤,漏检5例,其准确性为83.87%,检出特异性为100%。
3讨论
双源CT是采用双能量头部CT采用单次扫描成像,这样可以通过单次扫描即可获得两个能级的数据,从而获得不同衰减特性,采用DE处理软件对患者进行能力减影对患者颅底骨质结构进行去除,从而获得相关容积数据[3]。常规CTA检测一般采用两次检测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检测时对两次检测进行分析、去除等方式进行分析,但是在图像进行处理和重建过程中,就有可能导致诊断结果出现误差;同时,由于患者颅底动脉以及血管结构较为复杂,其颅底血管迂回多变,与颅底骨骼结构会出现一定的粘连,传统诊断方式误诊率较高。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双能CTA采用单次扫描进行诊断,不仅能够保证其诊断效能,还能够降低对医疗人员诊疗难度[4]。
就目前来说,CTA诊断方式已经基本取代了DSA作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式,这是由于DSA诊断采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虽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由于其是一种有创操作,同时其操作难度较高,伴有一定的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31例介入患者中,有27例患者为单发动脉瘤,3例患者为双动脉瘤,1例患者为4动脉瘤。通过医疗人员对患者图像进行分析,双能CTA检测显示,检出26例患者为动脉瘤,检出3例双动脉瘤,1例4动脉瘤,漏检5例,其准确性为83.87%
实验结果说明,双能量CTA检出是一项有效的检测方式,其检查方式较为快速,并且检查过程无需对患者造成创伤即可准确诊断患者的颅内动脉瘤症状,在提高检测准确度的同时,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对于动脉临床检测具有良好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莉莉,段青,薛蕴青等.双能量头部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09(1):16-18.
[2]杨斌,赵卫,刘博等.双能CT血管成像能谱纯化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12):1028-1032.
[3]张琦.双能量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0.
[4]李祥,于如同,范月超等.3D-CTA、DSA对颅内动脉瘤诊疗价值的对比[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2):110-112.
论文作者:袁莹莹 白倩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动脉瘤论文; 患者论文; 检出论文; 能量论文; 头部论文; 颅内论文; 方式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