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内蒙古绿起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蒙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间:2001年3月4日
地点:北京 鸿翔大厦
嘉宾: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云其木格
主持记者:杜弋鹏
记者:昨天晚上北京再次出现扬沙天气,气象部门说,沙尘很大一部分来自内蒙古。
乌云其木格:人们注意到了沙尘从内蒙古来,本身就说明了内蒙古在中国环境治理中的位置。找准了位置找到了责任,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然后进行科学地谋划,就可以把事情办好。怕就怕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责任。
记者:在环境治理这盘棋上,应该怎样给内蒙古定位才准确?
乌云其木格:有关专家认为,内蒙古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我想,这个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这个定位里包含着一种非常重要的责任。但是,这最重要的防线目前遭受严重破坏的面积已达972万公顷,占内蒙古草原总面积的23.5%。此外,属于自然状态下的草原恶劣区域还有603万公顷,两者合计为1575万公顷,占内蒙古草原总面积的38%。应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该向草原要什么?对我们国家来说,大草原更重要的作用在生态方面。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向大草原要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有了,经济效益自然就有了。
记者:据说,如果内蒙古大草原被彻底破坏,风沙就会铺天盖地刮过去,没有任何天然屏障和人工屏障能阻挡得住,是这样吗?
乌云其木格:是的。有关专家还告诫人们,从某种角度说,草原是人类最重要的绿色屏障,比森林还重要得多的屏障。
记者:位置找准了,责任也明确了,内蒙古下一步将如何应对?
乌云其木格:在位置上,还必须加上经济状况才能更加透彻地说明问题。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富集区,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但是,内蒙古仍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尽管如此,内蒙古人有信心担负起生态建设的历史重任。江泽民总书记说:这里的生态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意义和责任十分重大。“十五”期间,内蒙古要在国家的帮助和支持下,积极探索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举全区之力搞好生态建设,按照建设北方生态防线这一总体目标,重点抓好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和风蚀盐碱的治理,京津周边和阿拉善等沙源的治理,全面实施草原建设和保护,大面积进行退耕轮牧还林还草,防沙治沙,建设“三北”保护林,绿色通道……等等,力争到“十五”末基本遏制住生态恶化的趋势。未来的内蒙古是绿色的。
记者:工程如此浩大,资金需求量一定也非常大。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内蒙古有资金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吗?
乌云其木格:应该说,困难不小,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科学地谋划。我们说,“绿色的内蒙古”,这是理想。我们说,“建设一个绿色的内蒙古”,就包容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遇到的所有问题了。千头万绪,从哪入手?我看还是得从改革开放入手。西部大开发,在我看来,是一次难得的改革开放的机遇,而不是其他机遇;只有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才能把西部大开发搞成功,也只有用改革开放的方法,才能把内蒙古的生态建设好。只要把改革开放搞活,搞扎实,一个地区就有能力担负起任何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