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农耕方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_政治论文

借鉴农耕方式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态系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耕论文,思想政治论文,生态系统论文,课教学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态系统,向学生提供科学、民主、温暖的绿色空间,从而提升教育品质呢?笔者以为,借鉴农耕方式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态系统,让学生在理想的教学生态系统内,精神受到尊重而自,主生长,思想发生碰撞而结出智慧,价值出现交汇而滋生愉悦,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通过科学人文的真理追求,构建生态课堂的灌溉系统

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和管道输水、配水,实现农田灌溉的工程系统,称为灌溉系统。教学的职责之一,在于带领学生走近科学世界。但要缩短学生所处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距离,我们的教学应在结构设计中力求突出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从寻找丰盛的水源入手,搭建水流涌动自如的渠道,使教学内容不仅遵循学科逻辑,更要体现学生的思维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效地实施对生命的润泽。

例如,教学高一《经济生活》起始课“货币”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钱”字,然后请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一看到这个字最想说的话。学生的话五花八门,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钱有利有弊”“钱造成贫富差距”“有的人很贪钱”……笔者顺势问:“钱为什么有利有弊?”“怎么看钱造成的贫富差距?”“有的人很贪钱,是钱的错吗?”从而开启了学生对金钱观的正确思考,使其成为一股未来生活价值的清泉,浇灌着学生的灵魂。又如,为了开阔学生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视野,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理性和辩证的思索,笔者及时捕捉社会热点、焦点信息,开设了《时政热点透视》《生活深度报道》两个栏目,大至国际关系、小至百姓生活,都成了师生间探讨的主题。笔者还通过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如《美国总统选举:谁将笑到最后?》《如何下好“台海关系”这步棋?》《整顿“酒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网络生活中的法律和道德》《油价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了吗?》等,激发学生形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大思考、大情怀。

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源泉,科学世界是生活世界的沉淀;科学世界是生活世界的归纳,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具象;科学世界最终将服务于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依靠科学世界才能产生力量。

二、通过民主真诚的对话合作,构建生态课堂的交换系统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水分经由土壤到达植物根系,通过细胞传输进入木质部进而到达叶片,再由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并参与大气的湍流交换,形成统一、动态的互反馈连续系统,实现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师生、生生及各类信息之间也存在相互交换关系,构成了一个循环系统,其核心是真诚,本质是尊重。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切不可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一切狭隘的、武断的认识只会使课堂缺少气度、宽容和人性,最终失去教育根基!尊重与真诚是课堂生态的需要,更是师生主体性人格的追求。

思想政治课堂应是真实、真诚对话的园地,而不应成为生产“违心主义”和“刻板者”的工厂。如果对话缺失了真诚,仅限于师讲生听的单向模式(如图1),肯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生态课堂需要教师、学生、信息间多向互动对话(如图2),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间才能形成畅通有效的信息交换,保持适度张力。

因此,师生间要有个“约定”,在课堂上可以不说话,但说出来的不能是假话,不能说连自个儿都不信的话,这就是真诚!在真诚的氛围中,学生的心是自己的,脑袋是自己的,嘴是自己的,课堂上的对话都发自内心,只有这样,课堂才能走向开放。如《文化生活》这一全新的课程,笔者几乎都是以聊天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品味茶文化,畅谈咖啡文化,使茶与咖啡形成了中西方文化的一个交会点。笔者还聊学生感兴趣的选秀文化、动漫文化,师生一起真切地感受文化的斑斓色彩与价值选择。生活告诉我们,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文化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探索与感悟中获得的。当师生构建生动的、互动的生态交换系统之时,就是师生共建教学资源之际,从而使双方都赢得了更长久的话语时间和更广阔的生长空间。

三、通过协作体验的学习组织,构建生态课堂的吸收系统

植物的生长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无机盐和营养,同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吸收大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和策略,进而转化为生命成长的营养成分。罗杰斯曾将学习分为两类:无个人意义的学习和意义学习。前者是机械式学习,只涉及心智,与完整人格无关;后者是指所学的知识能够引起变化、全面地渗透于人格和学习中,是具有真正价值的学习。受此启发,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协作学习时,把学习组织形式分为三类:竞争性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互相对立;个别化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互相独立;协作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协同合作并分享。具体如下。

一是同伴教学。对于一些浅显、理解难度不大的教学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相互教学、相互辅导予以掌握。如“消费及其类型”“面对经济全球化”“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国与联合国”等等内容,笔者就经常组织进行同伴教学,由能力强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传授自己的学习心得。同伴教学者有自荐的,有学生民主推荐的,也有笔者指定的。经笔者指导,这些学生都能像模像样地投入到预设问题、课件等备课活动中去,施教的效果往往会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同伴教学的成功为学生后续学习增强了动力。

二是分组学习。对于一些探究性强的教学内容,如“通货膨胀”“影响价格的因素”“股票、债券和保险”“市场秩序”“美国的总统制”“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等,笔者采用分组学习教学,每组4~8人,每次活动,每个小组都指定一位“首席执行官”和一位“首席发言人”。在确定学习任务后,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由“首席执行官”负责组织组内交流。期间,笔者受邀参与小组讨论。最后,由“首席发言人”代表自己所在组进行汇总交流和评价。“首席执行官”和“首席发言人”采用轮值制,旨在使更多的学生知道如何学习。

三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备课组的协同下,笔者每堂课都设计学案,简明地涵盖教学要点,一般学生五至八分钟可完成,通过了解学生层面的难点、困惑点、混淆点及兴趣点,合理确定教学任务。例如,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中,通过学案练习笔者了解到,学生在初中政治、高一历史必修一等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这一课的知识要点——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是权力机关组成人员。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及时改动了课前预设,调整了授课流程,把重点放在突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上,以进一步揭示我国的国体与政体的内在联系,以提升教学深度。实践证明,通过把握学科的独立性与关联性的关系,可避免知识传授上的不必要重复,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嫁接,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和需要。

四、通过和谐人文的环境结构,构建生态课堂的支持系统

环境结构是指相对于主体对象而言的背景和支持条件,即围绕主体对象的其他各种因素的综合系统。生态课堂的环境结构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物质环境涉及课堂自然环境、时空环境、设施环境等;人文环境涉及组织环境、心理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舆论环境等。

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应在充分吸取教育理论与方法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网络技术,提供灵活、可缩放的适合于多个层面、多种对象的交互式教与学支撑平台。例如,笔者曾就“作业量”问题对任教班级的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同一个班级的学生面对同等的作业量,分别有“太多”“太少”“适中”三种不同的感受。如何满足“优秀生”的学习热情,保持“中等生”的学习热情,减轻“困难生”的学业负担?笔者尝试着通过整合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建立网络在线备课与施教环境,并设立网上作业区,把作业分成A、B、C三组,A组为基本题组,B组为经典题组,C组为拓展题组,文理科分层布置作业,即在文科内也分组布置作业,为学生创设了个性化的教学环境。

在人文环境的创设上,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和生活,还要备教师和学生的情绪点。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当认知系统和情意系统和谐一致时,才能顺利地达成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节律和情绪变化,激发心理志向和成就动机,从而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插上“隐形的翅膀”。例如,“量变与质变”是能给学生带去心灵感悟的一课,“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的道理更能给学生以智慧的启示。为此,笔者从渲染教学情境入手,给学生讲了个《分粥》的实验小故事:一个7人小组的成员被安排在一起共同生活,每天分食一锅粥。如何分粥才公平?他们尝试了很多方法:先是指定一人负责分粥,但大家很快发现,这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换了一人,结果还是如此。后来决定,大家轮流分粥,形式上似乎公平了——每个人在一周内都能在自己的主持日吃饱,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每餐都公平分粥的问题。于是,大家就采用了选举法,推举“最本分的人”主持分粥。刚开始这人还算公正,没两天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者多分了。无奈之下又采用了第4种方法——成立分粥者选举委员会和分粥监督委员会,形成了稳定的选举和监督机制,基本做到了公平分粥。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你觉得这又是个什么办法呢?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被点燃了,纷纷献计献策,热烈讨论,从中感悟“质量互变”的道理:同样的粥,同样的人,因构成的形式差异,结果完全不同。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生活当中有很多事的道理与分粥一样,我们应自觉地运用“质量互变”的原理,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总之,生态课堂就是从师生的现实环境出发,按照生命生长的基本规律开展教育活动,从尊重生命走向激扬生命,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标签:;  ;  ;  

借鉴农耕方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