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世独立,御风而行论文_李瑶

遗世独立,御风而行论文_李瑶

摘要:玛丽奥利弗是美国当代最受欢迎的自然主义诗人之一,于1984年获得普利策诗歌奖,1992年获得国家图书奖。其诗歌主题通常是自然。语言风格平淡率真,以海明威式的简洁有力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智慧之道。在《旅途》这首小诗中,作者流露出了鲜明的自我意识,表达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心态。

关键字:玛丽·奥利弗,《旅程》,自我意识

《旅途》是玛丽奥利弗代表作中流传最广泛的作品之一。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六行,却又细腻表达出了世俗对自我意识的羁绊。整首诗中将“你”作为主人公,展现了作者的“自我意识”从被压制到开始反抗,最终赢得独立的过程。追求自我的旅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在诗的开始,作者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相对负面的情绪,诗歌的基调比较阴郁的:

有一天 , 你终于知道了

什么是你不得不做的事,你就开始做

尽管四周的声音

不停地喊着

各自糟糕的劝告———

尽管整个屋子

开始颤抖

你的脚踝也感到了

那古老的羁绊。

“修补我的人生 !”

每一个声音哭喊着。(松风译)[1]

首句中提到了“有一天 , 你终于知道了”, 说明主人公已经陷入困顿中很长时间了,有一天猛然觉醒想要去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周围所有的人都给了自己糟糕的建议,左右着主人公的决定。他人在主人公身边哭喊着,震动的力量好似要推到这座坚实的房屋。在此处,作者运用了暗喻的手法,把房屋暗示为自己,是一个空虚的外壳而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古老的羁绊”则指的是身边不和谐的声音。这些声音拉扯着他/她,阻止其跳出他们生活的圈子,周遭的每个声音都要想不停地打断他/她,使他/她成为别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主人公内心的自我却依旧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因为:

“你知道什么是你不得不做的事,

尽管风

用它僵硬的指尖

刺探所有的根基,

尽管他们的忧郁

那么可怕 。

已经够晚的了 ,

夜又这么狂野 ,

路上布满

断枝与石头”。(松风译) [1]

在这段中,诗中的氛围依旧压抑。作者就要离开所谓自己舒适安逸的生活去重新出发,但是在他/她动身的这一刻,所看到的是一片荒寂,狂乱的景象,而这些都在不断地挑战着主人公内心的勇气。作者运用了以“尽管”开头的排比句,以风,忧郁,以及上一节中提及的房子暗示出这旅途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难。而此段中出现的所有意象,如狂风,僵硬的手指,枯枝落叶,石头等等又给这歌旅程蒙上了一层灰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但是旅途的艰辛丝毫没有动摇主人公前进的心,在接下来的这一小节诗中,他/她的心情变得渐渐明朗起来:

可当你把他们的声音抛在身后,

一点一点地,

星星们开始

穿透一片片云层,

有一个新的声音,

你慢慢

认出那是你自己的,

与你同行

当你大步迈进这个世界

越走越深,

决心做

你唯一能做的事———

决心拯救

你唯一能拯救的人生。(松风译) [1]

此时的主人公经历了一个顿悟的过程,开始选择跟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星星的再度出现,作者看到了希望之光。让燃烧着的星星,哪怕只是昙花一现,也将自己一生中最精彩的一面展现出来,没有虚度自己的人生。星星在这里给予了主人公希望,同时星星炽热的燃烧又启示他/她冥冥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而他/她注定要听从内心的召唤,去完成自己的使命。而此时,旧的反对的声音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来自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声音则将会陪伴他/她走完整个旅程,这里的旅程则象征着主人公的人生。在经历了种种经历之后,主人公将自己从一片混乱与孤寂的世界拯救出来,感受来自灵魂深处的召唤,踏上生命的旅程,开始自己的人生。

作为一首自由诗,它秉承了玛丽奥利弗一贯的简洁明了的风格,只用短短的三十六行表达出了她对内心自我意识的追求。这首诗中充分地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将每个意象都与主题联系在了一起比如房子,狂风, 夜晚,星星等。而诗风恰如人风,能够写出如此动人的诗歌,作者本人就是听从自我内心深处的召唤。奥利弗于1935年出生于俄亥俄州枫树岭。她从13岁时就开始写诗,照她自己话说,孩提时接触世界的方式建立了一个人成长之后的意义模式。而后一生的生活,她始终都在做这件事—写诗。在近二十五年的时光里,她不求名利,像隐士一般过着自己的生活。奥利弗曾在访谈中说到,诗“是我们突破自我生存限制的唯一途径。你能摆脱你自己的时间、你自己的情感、你自己的狭隘视角。”[2]对她而言,写诗已经不是她的事业,更不是一种职业,它就是生活,是幸福本身。

对奥利弗来说,能够吸引她使她欣慰的只有自然而非社会名利场。在1984年获得普利策诗歌奖之后,她开始名声大噪。面对社会的关注,她依旧坚持与世隔绝的工作和生活,拒绝加入任何诗歌协会,不愿与人群为伍。这首诗正是她内心自我的独白。面对旁人的闲言碎语,她也曾深受苦恼,因为别人错误的建议在“拉扯着脚踝”,阻止其前进的道路。但是当星星开始出现,自己的内心愈来愈清晰的时候,开始意识到“你唯一能做的事/决心拯救/你唯一能拯救的人生。”[1]拯救自己,这便是奥利弗确立自我主体性的宣言。相似的心境她在另一首小诗《野鹅》中也体现出来:“你不必善良。不必跪行一百英里,穿过荒凉的忏悔。你只要让你温柔的身体,爱它所爱的。”[3]这两首小诗指明,生而为人,都要学会如何自处,凡事需听凭自我内心,挣脱他人的束缚。这也是为什么她长期渴望消融于自然之中,而不愿与外界有过多的来往。面对这个人心浮躁,世事无常的现代社会,奥利弗以静观的姿态在看似“无所事事”和“无为”的生活中保持着内心自我的安宁。

她的超俗出众,不与浊世为伍,追求自我独立的心态正是应了苏轼诗歌里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而她也借着这自然的力量飞向了诗歌的圣坛。

参考文献:

[1]玛丽·奥利弗.玛丽·奥利弗诗十首[J].松风,译.当代外国文学,2007(02):17-21.

[2]玛丽·奥立弗,斯蒂芬·瑞迪勒,倪志娟.诗人玛丽·奥立弗:一种孤独的行走(访谈)[J].诗探索,2010(02):154-160.

[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925/23/66507244_863234231.shtml

论文作者:李瑶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遗世独立,御风而行论文_李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