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输液渗漏48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赖玲

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卫生院 广西钦州 535022

【摘 要】目的:探讨48例外周静脉输液患者出现渗漏性损伤的原因并归纳总结护理对策,寻求更加安全的护理模式。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入院且发生外周静脉输液渗漏的48例患者作为目标人群,全程追踪护理过程,检查护理记录,分析病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48例患者均出现局部肿胀,19例患者病灶发生在穿刺点,29例患者发生在穿刺点上方;渗透性损伤1级25例,2级14例,3级7例,4级2例;30例患者出现苍白样改变,其余患者则表现为暗红色改变,所有患者在予以处理后均健康出院;出现渗透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因素、药物因素与护士因素,以护士因素最为常见;单独因拔针按压失误而导致渗透的发生率最高,占31.25%;存在多种因素并存的现象,共计10例患者,占20.84%。结论:在外周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安抚患者情绪,合理掌握药物性能,选择合适血管等,并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外周静脉输液;渗漏;原因;护理对策

外周静脉输液是在体外通过穿刺建立输液通道,将输注的药物引入体内的医疗技术,是目前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医疗技术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药物渗漏性损伤是静脉输液最为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也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故而在临床上应重点注意[1]。为探讨外周静脉输液患者出现渗漏性损伤的原因并归纳总结护理对策,寻求更加安全的护理模式,将我院48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并归纳出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入院且发生外周静脉输液渗漏的48例患者作为目标人群。所有患者均在外周静脉输液后发生渗漏性损伤,同时排除[2]:(1)合并愈合障碍患者;(2)依从性极差或通道建立过于艰难患者;(3)合并血液疾病患者等。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1至86岁,平均年龄(28.1±10.9)岁,住院日期4至17d,平均住院日期(9.6±4.1)d,输液时间100至240min,平均输液时间(120±10)min,一次穿刺成功35例,多次穿刺成功13例,一种输液药物21例,多种输注药物27例,输注的药物共包括:甘露醇、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碳酸氢钠、葡萄糖液、氯化钾与多巴胺类药物等。

1.2方法

1.2.1原因分析过程

全程追踪护理过程,评估患者依从性,检查护理记录,对比药物名称,查阅相关文献,评定渗透部位与损伤等级,定位发生疾病的护理责任人,评定护理人员的责任状况,分析病因。

1.2.2护理对策

(1)技能培训: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集体外周静脉输液技能培训,尤其对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进行重点规范,建立奖惩严明的赏罚制度,强制性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于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给予重点讲解,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2)输液管理:坚持前馈控制原则,将问题提前控制;强化对输液技术流程的认知,更加细化与规范操作流程,如对于输注刺激性大或高渗药物,则应选择粗直的高弹性血管等;可开通两条通道交替使用,留置针后预防并发症发生等。

(3)药物管理:坚持标识管理原则,对于刺激性大或高渗药物应第一时间标注特殊药物识别卡,并详细记录药物名称与日期,交班时应告知下一位护理人员注意事项,并说明应用周期等。

(4)拔针与按压:输毕后应沿血管走向以无菌棉签按压于穿刺点上方,并应用拇指固定,注意用力轻柔,另一只手迅速拔针,并以固定拇指按压穿刺点上方5~10min,按压后观察穿刺点性状,如不出现出血或渗液,可视为成功拔针。

(5)渗漏处理:发现渗漏后应第一时间更换注射位置,以50%硫酸镁纱布湿敷,必要时并以利多卡因进行局部封闭;如出现水肿或水泡,涂抹碘伏后以无菌注射器抽吸水泡液,并适当涂抹烧伤膏;如已出现局部坏死,则应采取外科换药处理,并给予一定的药物与营养支持,可摄入高蛋白、高能量的食品以提高创面的恢复,严禁烟酒与刺激性辛辣食品等。

1.3检测方法

渗透性损伤评定:以皮肤温度降低并发白,水肿半径为2.5cm左右,不见或偶见疼痛为1级,皮肤温度降低并发白,水肿半径为2.5~15cm,可感觉疼痛为2级,皮肤呈半透明状,水肿半径>15cm,疼痛明显但可忍受为3级,皮肤紧绷并变色,水肿半径>15cm,且存在瘀伤与凹陷,疼痛无法忍受为4级。

1.4统计学分析

Epidata3.1录入数据,SPS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描述,并计算构成比。

2.结果

2.1患者的渗透情况与治疗结果

其中,48例患者均出现局部肿胀,19例患者病灶发生在穿刺点,29例患者发生在穿刺点上方;渗透性损伤1级25例,2级14例,3级7例,4级2例;30例患者出现苍白样改变,其余患者则表现为暗红色改变,所有患者在予以处理后均健康出院。

2.2两组患者渗漏原因分布

其中,导致出现渗透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因素、药物因素与护士因素,以护士因素最为常见;单独因拔针按压失误而导致渗透的发生率最高,占31.25%;存在多种因素并存的现象,共计10例患者,占20.84%。

3.讨论

外周静脉输液渗漏是输液过程中最易出现的不良事件之一,表现为局部肿胀与压痛,穿刺点周围常伴有颜色改变,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恢复,(严重者甚至直接威胁生命[3])。)发生渗漏的原因较为多元化,主要以患者因素、药物因素与护理人员因素为主[4]。在患者因素中,因存在年龄较小或较大的患者,血管通道建立相对困难,一次穿刺成功率较低,加之依从性较差或存在不稳定情绪,常直接影响到输注质量,部分年龄较小的患儿因身体动作较大而造成输液针偏离或掉针,极易造成渗漏[5]。而在药物因素中,因存在众多刺激性大或高渗药物,多对血管刺激较强,造成血管损伤后药剂漏出或药物本身渗透性较强,可在输注过程中大量渗出而造成渗漏,故而针对药物的使用应事先明确禁忌问题[6]。而护理人员因素最为常见,是最重要的发生原因,需要重点预防。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如血管选择不当、一点多次穿刺、一次穿刺率低、技术不娴熟、对药物理解与认知度不足或责任心不强等,故而需要临床上重点注意,规范护理操作,提高其责任心等[7]。

为探讨外周静脉输液患者出现渗漏性损伤的原因并归纳总结护理对策,寻求更加安全的护理模式,将我院48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并归纳出护理对策,数据显示,出现渗透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因素、药物因素与护士因素,以护士因素最为常见;单独因拔针按压失误而导致渗透的发生率最高,占31.25%;存在多种因素并存的现象,共计10例患者,占20.84%。可以看出,护士因素所引起的渗漏在所有发生渗漏现象的概率最高,故而强化护理过程尤为重要。综上所述,在外周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安抚患者情绪,合理掌握药物性能,选择合适血管等,并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党玉梅,汪友兰,张会娥.门诊输液穿刺培训输液渗漏预防的强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10):1123-1125.

[2]李文君,李良兰,唐万珍等.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静脉输液渗漏率[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4,29(12):6-9.

[3]宗庆辉.急诊患儿静脉输液渗漏原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8):99-100.

[4]曾衡,罗顺清,高樱.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30):2813-2814.

[5]吴英姿[1].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患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42-43.

[6]廖继鸿,何丹.危重患者外周静脉输液渗漏46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693-5693.

[7]孟藜藜,樊桂莲,蒋丽.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预防儿童外周静脉输液渗漏[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33(4):270-272.

论文作者:赖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外周静脉输液渗漏48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赖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