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路是维持城市正常发展的血脉,道路工程设计工作对于城市交通路网的正常运行有着关键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建设的水准,道路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交通量问题、绿化设计等许多因素,工作量比较大,且十分复杂。实际的设计工作之中要综合考虑道路工程建设的多重因素,与其它相关部门做好协同合作,最终实现道路上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地形复杂地区道路设计控制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形复杂地区;道路设计;控制
1道路工程设计的特点
道路工程设计本身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工作,比较复杂,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部门及专业知识,比如排水工程、绿化工程、测量工作、钻探工作等,任何一部分工艺或者部门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顺利实施。道路工程设计工作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能够综合考虑种种因素,深入施工现场收集一切可能会影响工程设计工作的数据信息,做好资料的整理分析,确保整个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此外,设计人员要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灵活应变能力,在具体的工程设计工作之中,能够及时的与相关的工作部门进行交流协调,统筹设计工作的要点,制定明确的工作任务目标,能够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设计方案,最终提升工程设计的水平,保证道路工程施工质量。
2地形复杂地区道路设计
2.1背景
本地区四面环山,区域内有铁路、桥涵、山洞,规划区用地面积约200hm2。区域内地势起伏较大,境内地形复杂,地势南高北低,大部分地区在海拔600~1000m之间,全县山脉属南岭系。境内以低山为主,间有丘陵槽坝。为把本地区建设成面向四川的提供高品质商业商务、生态居住、文化旅游休闲等公共服务的新城区,方案设计以规划为蓝本,贯彻“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区域路网主要以贯通本地区的交通联系及为区内商住服务为目的,以服务性为主,兼具交通功能。
2.2主要技术内容
根据规划,区域内有十多条道路,道路等级有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区域外涉及两条省道公路。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车道宽度
路段车道宽度:3.5m(大型车或混行车道),3.25m(小客车专用车道)。交叉口进口道车道宽度: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为3.0m。自行车车道宽度:每条宽1m。
(2)道路荷载标准
路面结构计算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100kN
(BZZ-100)。
3道路工程
3.1平面设计
本地区路网道路有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平面线形设计以规划为依据,以满足设计规范的相关技术指标为前提进行优化设计,保证行车的安全、舒适和畅通。
在道路平面设计中,考虑公交站点的布置,包括公交停靠站的选址及规模应满足公交线网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道路条件、沿线客流分布、换乘便利性、交通组织等因素,保障乘客上下车安全,方便换乘。城区停靠站间距宜为400~800m,郊区停靠站间距宜为500~1000m;车站间同向换乘距离应不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应不大于100m,在交叉口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
3.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原则如下:
(1)遵循片区竖向规划的总体布局,满足道路交通要求、排水要求和防洪排涝要求。
(2)在考虑防洪,道路纵坡,污水、雨水排放等要求的基础上,使各项标高及台地标高相互协调,并充分考虑沿线相交道路规划等级和净空要求、交叉口标高及两侧地块整平标高。
(3)路基处于中湿状态的最小填土高度应予保证;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避免道路路基反复受地下水浸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为使线路竖向线形平顺,竖曲线半径值均大于一般最小半径值;最小纵坡一般应不小于0.3%,以满足路面排水的要求。
(5)起点、终点与现状道路及其他相关道路接顺,较合理地与横向道路标高衔接。
(6)区域内的竖向高程控制基本与原地面标高相近,略高于原地面。
竖向高程设计,还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因现有道路主一路是本地区出入的重要道路,且现状道路路况较好,本次方案中考虑该道路予以利用,则原道路的标高将作为本方案的控制性标高之一。
(2)因本区域尚有不少铁路与原道路采用平交形式通行,而这些铁路线路今后在较长的时期内还将服务于地区,本次方案予以充分考虑,并将铁路的标高作为有效的控制性标高。
(3)本区域地势高低起伏,拟将在满足排水管道及水、电、煤等管线的覆土要求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充分考虑现有省道道路标高的因素,处理好在空间、平面上的关系。两种纵向设计方案:其一,按规划标高设计;其二,结合现有主一路道路标高,对路网内标高做调整。
因此,方案设计考虑主一路老路利用,设计标高以现状标高为基本控制节点。该方案能有效降低两侧地块标高,减少大量土方工程。该方案经过初步优化,仅道路部分填挖总量与规划相比就减少约15万m3,余方增加约41万m3,余方可用于周边地块的场地整平。对一些重要节点,在控制标高明确的前提下将继续优化方案,力争从工程上做到经济合理,从整个地块开发的角度做到投资最小、效果最优。
3.3横断面设计
在满足交通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减少新征地面积。断面要符合规划要求,满足交通需求,保证车辆安全行驶,行人、非机动车安全通行。在满足规范前提下,考虑道路沿线地块特殊需求,考虑道路景观要求,使其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1)以规划横断面为依据,以满足各类道路使用者的交通功能为前提进行设计。
(2)断面布设满足各类管线及附属设施的设置需要。
(3)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灵活布置横断面,节约工程投资。
(4)道路路拱曲线采用单折线形,车行道路拱坡度采用2%,人行道横坡度为2.0%。
3.4路基设计
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在不利季节应达到中湿状态,其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等于相应级别道路的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5)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
3.5路面设计
本地区主要规划为居住、商业用地,对噪声控制和行车舒适性要求较高,采用沥青路面可与现状道路相互协调,同时有利于交叉口的改造及市政管线的埋设。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推荐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其强度高、抗水性好、施工方便。垫层推荐采用级配碎石。
3.6交叉口设计
道路交叉口是路网联结点,考虑到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一般小于路段,在道路规划红线内及交叉口拓宽拆迁可能的前提下,相关标准按《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选取。
为提高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尽可能合理地解决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确定以下设计原则:
(1)根据平面交叉口交通流量流向的需要,设置左或右转专用车道及车流导向岛等设施,以渠化交通。
(2)平面交叉口除支路-支路交叉外均采用信号灯控制交通。
结束语
道路是城市交通运输及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量明显增加,相应的道路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为了保证城市交通的有序性,必须要做好道路设计工作。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之中要详细的分析城市的交通流量、车辆组成、地形地貌、沿线环境等各种因素,从而保证城市道路设计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晓丽.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2)
[2]费玮.道路工程设计应注意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四川水泥.2015(01)
论文作者:张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道路论文; 标高论文; 交叉口论文; 交通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设计论文; 路基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