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文化的要素构成与价值实现
◆ 苑雅文
摘要: 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休闲农业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乡村文化的血脉承传、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乡村文化的现代转型、乡村经济与文化的均衡发展四个层面。通过考察当前休闲农业文化价值实现的三种典型模式可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休闲农业文化的价值实现还需要在五个方面进一步展开:一是创新休闲农业文化普及机制,二是加强“外脑”的智力扶助,三是提升当地居民参与度,四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五是提高休闲农业的文化品质。
关键词: 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文化;价值实现
搞活休闲农业是提高农民收入、发展新型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刺激居民消费提档升级、发展新型经济形式的必然选择。截止到目前,全国休闲农业在政策法规制定、休闲农业品牌培育、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最美休闲乡村推介等方面,都成绩显著。但是也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文化内涵缺失始终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病。及中共十九大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以及组织振兴等做出了战略部署,其中文化振兴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把乡村文化建设根植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休闲农业文化内涵及其价值实现路径进行探讨,以充分发挥其在乡村全面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休闲农业文化要素构成及其价值
休闲农业是依托于农业、农村、农民独特的生产、生活、生态,充分挖掘和开发乡村丰富的自然、景观、文化以及农业生产等资源的多种功能,向社会提供有自身特点的观光休养、农事参与、文化鉴赏等旅游产品的新型农业形式。这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漫长的农业生产岁月也就形成了多彩的特色文化。休闲农业文化属于乡村文化的一种,关涉民族、民俗、农耕、农事、节庆、饮食文化,以及作物、图腾等不同类型的文化,但是又与传统乡土文化明显不同,它整合了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具有产业性、现代性和交叉性等特征,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农耕文化安家乐土、崇尚和谐的特质,另一方面更兼具西方商业文明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在“绿色生态”的大局观下,表现出勃郁兴旺的“文化力”[2]。休闲农业文化是产业发展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休闲农业不可能强大和持久。只有把握住文化精髓,才能真正发挥出文化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巨大作用。
接送零点上下班的通勤大客车经过办公楼门前时,她们带着一整天的劳累走下楼梯,准备回家,当她们经过那颗散发着清香的丁香树时,忘却了一整天的枯燥。猛然间,“室雅无需大,花香不在多。”由然而生。
(一)休闲农业文化要素构成
《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3]与休闲农业的发展相关,休闲文化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分别为地理文化、物产文化、耕作文化、乡土文化,形成了一个包含生态、生命、生产与生活在内的“四生”系统。于珍彦与武杰曾提出:“文化的构成应当从互相交织在一起的横向层面和纵向层级两个方面来加以认识”。[4]其中,横向层面一般概括为物质层次的实体文化和精神层次的观念文化。纵向层级一般概括为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和民生(个体)文化。据此,休闲农业文化要素的“四生”系统,又可以进一步划分成若干细类(见表1)。
飞机部件面积大,加工困难,采用手工装配的方式效率低,且精度难以保证,极大地影响了飞机的使用寿命与安全系数。为解决上述难题,世界各国广泛使用自动化装配技术进行飞机壁板等大型飞机部件装配[1],并设计了多种类型的自动化装配系统。自动化装配系统广泛使用托架进行定位调姿,托架主要分为刚性托架和柔性托架,如图1所示。
表1 休闲农业文化要素构成一览表
1.生态文化
休闲农业文化包含三个属性,一是历史承传,二是当代创造,三是未来规划。在推动文化普及时,需要兼顾这三大属性,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及时归纳总结当代文化,并对未来的文化发展作出科学、合理的引导和规划。而完善这一普及机制的责任主体在于政府。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知识传授、价值传播,提高农村群众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培养带动一批休闲农业文化工作者、能手,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调动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返乡大中专学生等的积极性,将他们吸纳到休闲文化队伍中来,增强当地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
民俗是历史文化基因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遗存,对其进行重置型融合就是通过特定的项目、特别是节庆和会展等形式,把隐藏着的文化要素展现出来,进而提升休闲农业的产业影响力。北京密云的古北水镇属于专业投资打造的旅游景区。他们通过旅游硬件设施和经营机制的全面建设,进而把长城、染坊、书院、镖局、节庆活动等融合到这片土地上,使其成为了一个既有乡土气息又有企业气度的项目平台。
淋巴管瘤属于淋巴系统肿瘤样病变之一,以良性为主,发病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因素造成淋巴阻塞而继发两种。本病以往被临床纳入到罕见良性肿瘤样病变中,随着MRI、CT等影像学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普及应用,淋巴管瘤的确诊率得到了显著性提升。鉴于此,进一步提高淋巴管瘤病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收集我院15例经穿刺病理或手术证实的个部位淋巴管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淋巴管瘤病的影像学特征和病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像学特点加以探讨,使该病的术前确诊率得到明显提升。
生命指自然界中具有生存与生长特征的物产,是人类与大自然物产资源所共有的特征。昝加禄等人曾评论道:“宇宙自然以特殊的物质状态而孕育了生命,生命则以特定的价值意义成就了宇宙自然。”[6]休闲农业文化的物质层面包括珍贵植物、珍稀动物以及地域特色动植物风景的参观,如农村地区的古树是游客访查的热门资源,油菜、连翘等应季花海的展陈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产品,农产品则是蕴含着丰收喜悦的劳动成果和消费者可选食物;精神层面则涵盖农业文化遗产的参观与体验。不同于传统文化遗产的静态展示模式,休闲农业文化遗产更多的是采用动态的、开放的模式,即以存活的生命形式来展示大自然遗产。
3.生产文化
休闲农业文化的重要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概括而言则涵盖以下四个层面:一是乡村文化的血脉承传。费孝通曾以“乡土中国”高度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乡村文化蕴含的中华文化精髓,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有效保护传统文化,守候乡土情怀,从本质上讲是对文化价值的延续与传承。保护传统、守候乡愁,则是休闲农业的文化根基,也是休闲农业的价值使命。通过吸收乡土情怀、民间艺术等文化要素,形成特色文化群落,将传统文化、道地文化包装成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的文化理念加以传播,促使文化在传承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二是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休息时需要寻求疏解方式。生动的休闲农业文化,可以吸引民众到乡村感受自然风光、参与生产实践、体验耕作生活;三是乡村文化的现代转型。休闲农业文化,有助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带动当地交通、餐饮、贸易市场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在活跃的互动交流中形成现代的、新的乡村文化;四是乡村经济与文化的均衡发展。以往的休闲农业发展过于重视经济价值,而在文化方面则关注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乡村文化处于封闭状态。发展休闲农业文化则为城市与乡村、国际与国外的不同信息实现跨文化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是其在摩擦碰撞中共生发展,并形成持续的文化活力。
西井峪村位于天津蓟州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拥有八亿年地质石岩和石头垒砌的房屋和石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在产业开发中,袁家村注重引入外部的文化开发公司做引领,依靠文化挖掘、示范经营、形象设计、推广宣传等手段,搭建起乡风文明的崭新平台,促使村民主动学习,直至加入到先进管理者的行列。这不仅可以培养村民高度的文化自信,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保护自身乡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以文化软实力补齐要素短板的目的。尤其值得称赞的是,经营者不拘泥传统的生活,创造性地把读书、健身、卫生等时尚生活理念,融入到了传统民居中,以专业化服务,赢得了市场的普遍认同。
生活是指地域特色的民风与民俗,主要为农民生活的场景。例如传承革命文化的红色教育,就属于这一类别。休闲农业文化的物质层面包括民宅建筑的空间考察和农家餐饮的生活体验。常见的农家食宿就是受众最为广泛的乡村休闲活动。精神文化层面则涉及红色教育活动、民俗节庆活动、民族风情展示、民间文娱表演等。都市居民可以通过呼吸清新空气、感受特色文化,体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规律,感受邻里和美、愉悦热闹的乡村生活氛围。
(二)休闲农业文化的重要价值
文化是破解休闲农业发展难题的重要支撑,这一方面要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建设具有“文化自信”的农村社会,打造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应实施对文化的全面管理,通过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先进技术文化的注入以及科学管理文化的执行,切实提升休闲农业产业的经营水平,进而形成起高效持续的发展模式。产业兴旺的核心是文化力的勃兴,没有文化的产业,不可能实现产业的繁荣。国内外成功的案例都已经证明,文化与项目的结合,能够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和扩张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乡村振兴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归根到底需要实现产业与文化的共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乡的共同繁荣,实现市民和农民的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生态的共同进步。
按照《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17〕238号)中要求,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生提出了较高的职业能力要求,(1)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中医规范化诊疗服务能力;(2)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3)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但根据调查结果,西部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师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存在以下问题:
生产指从事农业耕作劳动的生产方式、劳作技能,是农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并传承下来的物质创造能力。生产文化则是人类在各种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内容繁杂的文化体系总称,它的形成变化和演变反应出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种类的不断增加,生产技术的不断精湛。休闲农业文化的物质层面包括有生产工具、劳动场地、生产活动的参观与体验,如采摘是深受市场欢迎的旅游活动,而播种、除草、治水等农耕劳动,则是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而精神文化层面则囊括对“耕读渔猎”农人生活的展示与对古代农学思想的解读等。如磨豆腐、酿制饮品等活动,向游客诠释了农产品在生活中被细化与美化的过程。
二、当前休闲农业文化价值实现的典型模式
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的袁家村,以“关中印象”为核心定位,创新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堪为独具特色、国内一流的先进典型。其成功之处,主要是在文化内涵方面,提取了“关中”这个大的区域概念。这是使其在集聚式发展、科学化管理的支撑下,获得了消费者的极大。但是,袁家村周围不少盲目仿效的村子却很冷清,究其根本,就是他们的旅游开发背离了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袁家村模式可以归纳为几点:一是注重特色乡村文化的培养和塑造,进而提升其内在的管理品质。二是注重与周边项目形成有序竞合关系,错位竞争,实现共同繁荣。三是实施文化创新,积极拓展产品延伸的市场深度和广度,保障休闲农业盈利点稳定而丰富,实现了产业的持续性扩张。
(一)文化与产业的拓展型融合:袁家村模式、西井峪模式
休闲农业文化具有交流性、互补性,在价值实现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尤其是,将特色文化植入到旅游活动中,营造出有历史、有源头的文化氛围,可以摆脱制约,进而赢得消费者的热情回馈。现通过对国内休闲农业的先进项目加以考察可知,就文化与产业融合的方式而言,休闲农业文化价值实现主要存在三大类型:
4.生活文化
(二)文化与产业的复原型融合:小穿芳峪模式
小穿芳峪村坐落在天津东北部,群山环绕,山清水秀,这里历史文化渊源悠久。晚清时期曾有众多明宦、学者、文人在此建园聚居,并留下了大量的著述。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挖掘不够,先进经营理念的影响力较弱,对文化资源普遍缺乏经营,导致文化创意产品种类少,市场影响力差。近年来,天津社会科学院在小穿芳峪村建立了“智库实践基地”,科研人员深入基层考察与体验,为乡村的发展提供“接地气”的智慧服务,尤其是从乡村隐逸文化挖掘、村志编修、乡村治理措施以及产业经济提升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智力扶助[7]。新型智库强化了当地决策创新、人才集聚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并且经过大量细致深入的碰撞与对接,帮助村民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展科学有效的乡村文化建设,使得农民经营者的文化素养得到明显提升,最终以文化、人力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当地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村领导班子与创意产业专家团队已经达成共识,依据其独有的丰厚的文化资源,重新进行产业发展核心定位,并通过展示、活动设计等功能化分区布局等,正在逐步实现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的目标。
(三)文化与产业的重置型融合:古北水镇模式、节庆会展模式
2.生命文化
节庆会展活动是政府满足人民文化生活、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一般以花开、收获或冰雪等特色景观为依托,开展文化庆典、展览展示等活动。“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而且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此外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自2018年9月以来,农业农村部会牵头组成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进行顶层设计,同时发挥地方创造。各地“农民丰收节”活动广泛采取了节庆会展的活动模式,这把农民生活与旅游庆典、市民体验全面地结合起来,不仅让农民提振了信心,还为广大农民增收搭建了一个极大平台。
三、休闲农业文化价值实现的可行性路径
以上成功的案例证明,重视休闲农业文化的价值,推动文化与产业实现拓展性融合、复原型融合、重置型融合,是发展休闲农业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性选择。不过,其间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投融资机制缺乏活力,外部资本进入和内部资本提升的动力明显不足,最为突出的是休闲农业的提档升级缺乏优秀项目支撑。二是同质化、低端化项目占据主导地位,低档食宿项目占比较高,对特色文化的挖掘、文化旅游活动的设计和开发不到位,导致富含特色文化和个性特点的休闲项目尤为缺少。三是旅游活动所依托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其中排污系统、网络平台建设等存在的短板较多。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加以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文化缺失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要素。这又体现为大部分休闲项目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农民创业者大多以被动经营为主;缺乏提升和进取的意识和渠道,很多农民缺乏对家乡、对传统的“文化自信”,不能通过文化提升产业水平的科学认知和做出有效的对策。同时,在学术界的理论探讨以及各地政府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方面,也缺乏对休闲农业文化价值实现可行性路径的充分认知和全面归纳。而在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休闲农业文化价值实现的可行性路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展开。
为切实做好工会对口援疆工作,确保“互联网+服务职工平台”援疆项目的顺利推进,9月18日-20日,河南省总工会一行六人来十三师考察对接“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工作。兵团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玉庆陪同协调对接工会网络建设工作。
(一)创新休闲农业文化普及机制
对于生态文明,杨莉总结称:”从文明发展的趋势来看,生态文明将是一种不同于以往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已然变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转折点,为世界勾画出了美好的前进图景。”[5]中国人民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生态文化是中华文明牢固基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化涵盖两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层面包括自然生态景观的参观与体验等,如湿地、海洋、山谷等生态涵养区域和时令特色景观,活动的方式主要为参观体验,团队与个人均可参与其中。精神文化层面的康养活动,则是指以良好的乡村环境为依托、以健康养生理念为指引开展的主题度假活动,其一般采取中长期、组团式的运营模式。
(二)加强“外脑”的智力扶助
休闲农业文化的发展,涉及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资源开发、文脉传承以及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等不同环节和层面。这就需要在政府之外,高校、科研机构等主动走出书斋,深入基层,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库作用。新型智库可以强化当地决策创新、人才集聚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并且经过大量细致深入的碰撞与对接,帮助村民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展科学有效的乡村文化建设,使得农民经营者的文化素养得到明显提升,最终以文化、人力的良性互动。具体而言,一是深入挖掘我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文化内涵,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二是梳理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花会、灯会、庙会等民俗活动,打造节会品牌和乡村文化名片。三是扶持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开发,推动红色旅游与民俗游、生态游等融合发展。四是加大对农村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和生产生活民俗的挖掘保护。五是挖掘和保护民间传统谚语、地方戏种、农耕文化、优秀习俗等乡村文化,建立数字影像馆,加大传承弘扬力度等。
初始条件设为有机溶剂用量10mL,KOH甲醇质量浓度为0.2g/mL,用量5mL,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2h,BHT添加量为0.2g,研究甲醇、四氢呋喃、正己烷和乙酸乙酯对稻谷中叶黄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取上述实验的最佳有机溶剂,溶剂用量分别设为 5mL、10mL、15mL、20mL,探究有机溶剂用量对稻谷中叶黄素提取量的影响。
(三)提升当地居民参与度
发展休闲农业文化,离不开政府引导和市场作用,同时也需要当地民众的积极参与,尤其需要时代新乡贤、能人的回归与创业。因此,在未来的休闲农业发展中,应继续吸引和培育新乡贤和能人等,一方面通过“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礼乡贤”,把群众公认、品德高尚、处事公道、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地方管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真正为群众服务、推动家乡经济发展的人士选出来、评出来;另一方面则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办法,推出新乡贤特色品牌项目,培育发展新乡贤理事会等新乡贤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探索引导新乡贤依法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休闲农业更好地发展。
2.4. 皮肤潮红 本组患者中有8例出现面部、颈部和手部发红,给予调慢紫杉醇输注的滴速之后,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耐心解释过敏反应是紫杉醇特有的,以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化疗,并严密观察患者过敏症状有无改善。
(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降低了休闲产业发展成本,也可以高效率地推动休闲农业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化。激活沉睡中的文化资源,同时做好创造性的活化与转化,以现代科技手段赋予传统文化资源新的时代内涵,是休闲农业文化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手段。在未来的休闲农业文化发展中,需要积极推广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新应用,提升乡村居民互联网应用技术水平,打造全平台、多媒体、多样态的乡村公共文化网络载体集群。概括而言,就是在文化资源管理和文化资源开发两个方面同时强化“互联网+”现在不少地方已经建设有包括“专题数据库”“文化人才库”和“文化节目库”等在内的农业休闲文化资源数据平台,实现了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规范化。天津市蓟州区小穿芳峪村在古典园林文化资源开发中,就采取了VR(虚拟实景)的技术手段,其借助现代化技术让游客置身园林之中,最大程度地感受这一地域的优秀历史文化,并使得这一独特的文化元素成为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五)提高休闲农业的文化品质
相对而言,农业和农村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起点低、基础弱,容易导致相关的项目出现缺乏文化内涵、低水平重复与模仿、成长性差等问题,进而制约了它们未来的发展。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吸引外部资本进入当地的休闲农业领域。通过建立起科学的投资融资体制,搞好内外资的契合发展,以此提高农业文化的品质。具体而言,一是营造能吸引外部资本进入并帮助外部资本升值的投资环境,在得到投资市场青睐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文化资源的资本化;二是引导投资人开展当地特色文化的挖掘与开发,依靠投资管理者来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品质,同时增强外部投资的收益水平;三是合理配比内外资的项目规模和经营方式,发挥外部规模化资本和专业化管理的提升作用,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着重发挥外部投资对本地农民经营者的引领带动作用,多种渠道提高执业者的素养;四是吸引新乡贤回乡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提高本地资本的成长能力和竞争实力,让农民在休闲农业的产业链条上占据更多的利润点;五是凝集社会与企业之合力,塑造当地品牌形象,最大化发挥品牌文化的市场影响力。
经济是人类历史长河发展的基础,文化则反映一定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发展影响着经济发展,文化素质决定着经济素质。作为休闲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在休闲农业整体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休闲农业需要充分挖掘和调动各种文化资源,把本区域内的优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统筹到休闲农业发展当中,促进休闲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学合理地推动休闲农业文价值的实现,必将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再增添强大的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9-26).http://www.sohu.com/a/256415936_455609.
[2]贾春峰.文化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1-08-24).http://www.gov.cn/gzdt/2011-08/24/content_1931324.htm.
[4]于珍彦,武杰.文化构成和文化传承的系统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07,15(1):79-83.
[5]杨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187.
[6]昝加禄,昝旺.生命文化要义[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58.
[7]苑雅文.天津休闲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发现与深度开发——以蓟州小穿芳峪“田园文化”遗迹为例[A].谢思全.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8)[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8:121-137.
基金项目: 本文系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天津休闲农业文化的要素构成与价值实现”(项目编号:E 160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苑雅文,天津社会科学院产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标签:休闲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文化论文; 价值实现论文; 天津社会科学院产业发展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