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粗心”现象在小学生中很普遍,出错的原因五花八门,但归结起来主要原因有:直觉性错误、干扰性错误,我们要防止和减少“粗心”现象的发生,就要从平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形成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加强对概念、法则的理解,争取做到举一反三,养成反思、学会检查的好习惯。
关键词:直觉 干扰 培养习惯
每次见到好多学生看了自己做的错题总是恍然大悟或口中嘀咕:我怎么犯了这么一个低级错误。问他们为什们把题做错了,基本上都是同一个答案——“粗心”。说“粗心”的同学不是对题目不理解,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粗心而放过,但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做错了,要分析其“粗心”后面的东西。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题过程中,通常都是要经过对问题的识别、记忆、理解,激活背景知识,选择调整理解等步骤。这就说明他们能否顺利解答问题,除了依赖原有的知识技能外,还和本身的心理能力和智力品质密不可分。有的问题,他们已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必要的知识技能,但由于存在某种心理障碍,仍然可能出错,甚至无从下手。因此,分析并确定学生解题错误的心理原因,并提供有效的教学对策,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克服“粗心”现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粗心”的原因分析
从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来讲,出错的原因大致有两类:直觉性错误和干扰性错误。
1.直觉性错误
直觉的感受器是眼,是眼与视神经、大脑皮层的有机联系所形成的感觉。数学问题这一直觉对象的各个部分对大脑的刺激具有强弱的差别。强直觉对象往往会抑制弱直觉对象在大脑中产生的兴奋,造成对弱直觉对象的暂时遗忘而出错。
例如:学生在计算(24+10.63-0.63×0.25)÷(4.5÷5)+1这样的试题时,因为计算复杂,精力高度集中在复杂的部分而往往忽略了简单的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忘记加上后面的“1”,或者直接关注小数,因为小数尾数相同,相减为10,直觉注意的分散等,也是造成解题错误的一种直觉性错误。
2.干扰性错误
干扰发生的心理原因是当人的感觉器官受到某一强刺激的持续作用时,神经中枢就产生相当稳定的、集中的兴奋形成优势兴奋中心,由于优势原则的影响,在解题时,常常形成干扰而造成错误。具体表现如下:
(1)惯性干扰。
(4)创造性干扰。
例如:我班一次期中测试中好多学生计算26.26÷26时,结果为1.1,问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他们都说一看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都是26,都能被除数26整数都可以商1,所以结果就是1.1,正是因为学生中枢神经的这一活动形成了一种创造欲望,忽略了某个环节的细微之处,本题就忽略了商的位置,出现了26.26÷26=1.1的错误。
以上是解题过程中学生经常容易发生的两类心理性错误,也就是他们“粗心”的原因。实际上,学生出现的“粗心”现象,有时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较为复杂的原因交织而成的。
二、解决“粗心”现象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粗心”现象的表现及原因,教学中要着重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兴奋适度等良好学习习惯,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学生干什么事情都有条不絮、不慌不忙、细心认真,自我控制力强。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养成,那么在学习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严谨的态度。特别是在苦思冥想时,如何学会自我控制,进行合理的心理调节,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势态,找到正确便捷的解题方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决定态度”。
2.加强对概念、法则的理解
我们平时在做练习时,每一节课的内容基本上是单一的,习题也都是围绕所学内容设计的,学生容易形成定势干扰,为了突破这种定势干扰,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变式题目在纠错过程中加深对概念、法则的理解,减少习惯性错误发生。
3.重视反思,学会检查
学生解题受阻后,要么头脑一片空白,要么灵光一现,恍然大悟,欣喜之余往往伴着一种冲动心态,导致自身干扰增强,记忆冲淡,形成暂时遗忘,使自己陶醉于胜利之中,从而忽视了必要的检查,敢于批判自己,以克服学生思维干扰带来的弊端。
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检查。
(1)检查题目是否看错(条件、问题等)。
(2)检查所运用的知识是否正确(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如分数的乘法运算,除法是不是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3)检查所运用方法是否合理。
(4)检查问题本身的特点,有没有隐含条件,考虑是否周全。
(5)检查解题格式是否规范,计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总之,要在学生常犯错误的关键之处,经常适时 引导学生去反思、回顾,经常让学生交流一下错误的原因,对于错误也要学会总结、归纳。只要我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粗心”就会远离我们。
论文作者:李福全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月总第2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5
标签:粗心论文; 错误论文; 干扰论文; 学生论文; 原因论文; 直觉性论文; 直觉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月总第2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