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湖南长沙 410005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生活方式干预、用药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LT、FIB、D-D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协同提高老年冠心病的疗效,促进疾病的转归,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冠心病;舒适护理;常规护理
冠心病是指脂类物质代谢紊乱造成的冠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内壁顺应性下降及管腔狭窄或闭塞的心肌缺血、缺氧等心血管循环障碍性心脏病[1]。在临床上,老年人作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治疗护理依从性,不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此外,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急需护理的人群,而常规护理的针对性较差,效果欠佳,需进一步提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水平。近年来,舒适护理逐渐用于临床,对于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冠心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治疗的10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其中男27例、女27例;年龄范围42.6~68.5岁、平均年龄(54.9±4.5)岁;心功能II级37例、III级17例;观察组54例,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范围41.2~67.9岁、平均年龄(53.2±4.3)岁;心功能II级36例、III级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临床护理,以降脂药治疗为主,并给予必要的院内宣教、出院嘱咐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脸色、语言及日常行为,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患者的疾病史、文化水平、家庭因素,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以鼓励、劝告、暗示等形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疏导不良心理因素,并指导患者积极应对不良情绪;健康宣教,了解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程度,在查房及日常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详细讲解冠心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临床治疗成功的病例,并发放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小册子,促进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间的沟通;饮食指导,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以低脂限盐及戒烟限酒为主,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品,避免食用温热食品;生活方式干预,注意劳逸结合及循序渐进,以运动后感觉良好、保持标准体重作为选择运动量的标准,以参与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及增强肌力运动为主;用药护理,以采取平稳降脂药物治疗为主,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密切监测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治疗方案。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2]。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疗效观察指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LT、FIB、D-D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原则为协同巩固并提高疗效、降低血脂水平及改善预后。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旨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PLT、FIB、D-D及CRP水平,达到巩固并提高疗效的效果。王晓燕[3]等研究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患者治疗护理方案的顺利开展,与患者的健康意识较薄弱,对冠心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密切相关。此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因素、生活方式和用药合理性,均作为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对此,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舒适护理;由本研究表1可知,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LT、FIB、D-D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舒适护理可协同提高老年冠心病的疗效,与郑梅[4]等的研究相一致。在舒适护理中,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生活方式干预、用药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程度,消除不良心理因素,改善心理状态,结合饮食指导、生活方式干预、用药护理,有利于促进疾病的转归,改善预后。由本研究表2可知,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舒适护理可协同提高老年冠心病的疗效,促进疾病的转归,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肖玉芬.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3):175,177.
[2]郑小珍,敖艳凤,韦翠英等.冠心病介入围术期舒适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31):6579-6582.
[3]王晓燕.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科,2014,9(6):761-763.
[4]郑梅,梁晓梅,苏晓莹等.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7(16):138-139.
论文作者:易思思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老年论文; 舒适论文; 心理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