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体制改革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03)01-0016-(0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讲到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时明确指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明确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十六大报告的这些论述,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新时期党中央对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做出的新部署,向全党提出的新要求。
一、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始终是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实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极其艰巨的事业。我们党以极大的革命胆识和理论勇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探索,终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基本框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十多年的渐进式改革,现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调整所有制结构和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确立。据有关统计数据推算,到2000年,全国GDP构成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包括个体、私营、 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已大致各占1/3。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实体已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价格机制对调节商品供求、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商品市场基本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和自由购销、广泛竞争的格局。90%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由市场供求形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形成。货币市场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和回购市场得到初步发展;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初具规模,期货市场和基金市场业已起步;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和专业人才市场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在较大程度上相互沟通。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六贸易大国,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过40%,一部分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互动,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连续九年居世界第二位、发展中国家首位。外资企业遍布诸多行业和全国各地区,内资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去投资建厂,日益呈现出“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化”的趋势。
(四)国民收入宏观分配格局和居民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累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步形成。农民收入已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分配方式;企业内部分配已基本上由企业自主决定;职工劳动报酬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绩效工资制;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资本、土地(使用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开始以多种形式不同程度地参与收益分配。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个人所得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新的再分配调节制度初步建立。
(五)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和经济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和法制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建立。政府的机构大为减少,机关工作人员大幅度精简。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由过去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逐步转向主要从事宏观调控、组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监督和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对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初步形成了计划、金融、财政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关系。国家计划转变为以市场为基础,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总体上是指导性的计划,工农业产品生产、流通、 分配中的指令性计划比重已不到3%。人民银行已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通过财税改革,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税收制度和在分税制基础上的分级财政预算制度。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调整各种利益关系、规范企业和政府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法规,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的基本框架,确立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方略。初步建立起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行政手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
二、我国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功,促成了国民经济持续20年的高速增长,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一、二步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使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整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不完善、不成熟的。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受到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和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困扰,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不足。这固然与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市场供求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同时也表明,前一阶段打破旧体制、初步建立新体制的改革所释放的经济增长潜能已经基本释放出来,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造就新的体制动力和体制保证。同时,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全球性产业结构大调整步伐加快和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也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多方面的紧迫要求。归纳起来,一是要求在新体制建设的各个主要环节、主要方面突破制约先进生产力发展和取代落后生产力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造就更有效地激励科技进步与创新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有利于通过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更有利于加快由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一元经济结构转化的体制动力和体制环境;二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和独立自主原则的前提下,加快国内经济规则与国际市场通行规则的接轨,形成一整套既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国家根本利益,又具有高度开放性,能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迅速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层位的制度安排;三是要根据上述两方面的要求对改革以来形成的经济关系和利益格局进行新的调整和规范,在此基础上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使新体制逐步趋于成熟和定型化。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比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艰巨、更复杂的全面制度创新,这一改革新阶段需要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和长期积累的历史难题,并且不可能再像前一阶段那样基本上由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来承担改革成本,而要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数额相当巨大的改革成本,协调、处理好社会各个方面、各种群体现实的和预期的利益关系难度更大,因而这是一个高难度、高风险,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改革攻坚阶段。能否顺利过好这一关,避免在改革攻坚中出现久攻不下、迟滞不前的局面和在制度创新中发生走偏方向、误入歧途的问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最终确立和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性质,又要增强深化改革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
三、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的前提下,以大力推进市场化作为深化改革的基本取向,不仅要继续从广度上拓展市场化,尤其要着力于深度市场化。
(一)调整所有制结构和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一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据统计,在现有608个工业小类中,国有企业涉足604类,占99.3%,大中型国有企业涉足533类,占87.7%。因此,有限的国有资本遍及从饮食店到远程导弹生产等几乎所有的工商领域,不仅无法实现规模经济,严重损害现有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而且导致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应有的功能严重错位,使许多政府该办的事情因为没有资金而没有办好,造成政府行政功能和国防功能以及义务教育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同时,由于国有经济仍然在许多产业“一统天下”,对非公有制经济歧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进而巨大的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无法启动,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十六大报告给我们明确指出了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方向:一方面,公有制为主体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因此,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真正启动民间资本,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是加速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推进深度市场化的一个重点是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一方面要加快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转换,如推进利率市场化,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上市公司国有股金流通等;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和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尤其要重视发展和完善适应新科技产业革命要求的要素市场,主要是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鼓励和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化,破除各种制约生产要素按市场机制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体制障碍,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同时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市场竞争规则,维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对市场中介组织和市场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促进形成公平、有序、统一的市场体系,特别要强化政府和收入分配职能,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三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根据十六大报告精神,当前理顺分配关系的关键是“三个坚持、一个完善”。“三个坚持”就是坚持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一个完善”就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构建经济国际化的、高度开放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对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必须努力提高我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并在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实际步骤,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最深刻、最持久。如果说,改革与开放的相互作用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主要表现为改革推动开放,而现在则形成大开放“倒逼”和推动大改革的态势。这不仅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更加不可逆转,也使我们把促进我国经济国际化作为推进深度市场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
把促进国际化作为深度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要求我们构建一个有利于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趋利避害的、高度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按照国际通行规则,为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企业创造一个都能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公平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体制环境,创造能够适应国际化经营和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和完善一整套有利于发挥我国经济动态比较优势和不断提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层位的制度安排;要在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础上,积极地、有步骤地推进各个层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相互沟通和衔接,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和国际化;要着眼于两个市场来完善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以保持国民经济的内部平衡和对外平衡,防止外国跨国公司垄断我国国内市场,最大限度地减少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要正确处理好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形成比较完善的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融入世界经济和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中坚定不移地维护我国的经济独立和经济安全,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并始终保持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特性。
(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化。现代市场经济是高度规范化、法制化的经济。政府与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化,市场规则和制度安排的法制化,不仅是当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也是形成比较成熟、比较定型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根本要求是要适应改革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变化,要充分地反映、更有力地保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关系的新变化,促使其不断巩固、发展。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化,不仅要进一步从立法上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还必须有一整套保证执法客观性、公正性、严肃性、有效性的制度安排,还要大力培育和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形成自觉守法、护法的舆论环境和道德氛围,各级政府机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和每个公民,都必须在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规范内活动,都同样受到法律监督和约束,都要以法律为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标签: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