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培养论文,心理学论文,走向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1999)05-0049-08
国际心理学在过去30多年中的迅猛发展是有目共睹的。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语言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影响下,心理学开始摆脱行为主义的桎梏,进入了一个以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为标志的的全新发展阶段;进入80和90年代,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决策论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边缘学科,这些新学科的迅速发展已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于是,在世纪之交,把握心理学未来发展的脉搏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顺应国际心理学的发展潮流,才能有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我国培养出21世纪的优秀心理学人才。
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是,展望未来21世纪心理学发展的前景,把握国际心理学发展的趋势,发现我国与心理学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同时,通过了解心理学专业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的情况,发现我国心理学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力求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的21世纪心理学人才培养方向,建立统一、科学、完整的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心理学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我国心理学在下个世纪持续、健康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调查的方法
调查所用问卷分为中、英文两种版本。问卷内容包括:21世纪心理学的走向预测;社会对心理学人才需求的类型;心理学人才能力结构的预测和心理学课程体系的预测。本调查从1996年4月开始,至10 月基本结束,历时达半年之久。共发放100份问卷,其中发往国外40份, 回收21份,回收率为52.5%;国内(含港台地区)60份,回收39份,回收率为65%,其中港台地区的问卷14份,回收4份,回收率为28.5%。 调查对象的具体组成情况见表一。
表1 所调查的国内外心理学专家的组成情况
国别和地区 大陆及港台地区
调查人数大陆35人,香港3人,台湾1人
年龄 平均56.8岁,最大70岁,最小38岁
性别 男31人,女8人
技术职称教授32人,研究员5人,副教授2人
研究领域*
基础研究领域31人,应用研究领域12人
研究年限平均27.3年,最长47年,最短8年
团体兼职国际心联执委2人,中国心理学会理事24人
,地方心理学会理事4人
工作单位教学单位29人,科研院所10人
国别和地区 国 外
调查人数美国12人,其它亚洲和欧美国家9人
年龄 平均54岁,最大73岁,最小43岁
性别 男19人,女2人
技术职称教授21人
研究领域*
基础研究领域13人,应用研究领域8人
研究年限平均32.2年,最长49年,最短18年
国际心联执委5人,国外著名大学心理系负
团体兼职责人6人,世界著名心理学杂志主编2人,
心理学著名理论倡导者4人
工作单位教学单位12人,科研院所9人
*由于有些专家从事多项研究,在统计时分别予以计算, 所以研究领域总人数大于收回问卷数。
被调查的国外专家多为国际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和学术权威,如世界心理学联合会主席D'Ydewall Gey 教授, 国际心理学联合会执行委员Ruben.Ardila教授、R.Singh教授和Durgand.Sinha教授。 他们从事心理学工作平均达30多年,研究遍及心理学各主要领域;而国内被调查对象几乎包括了心理学各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学术权威,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国际心理学界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被调查专家,他们的意见和观点都足以反映当前心理学界对心理科学发展现状及前景的认识和估价。
所有被调查的国内外专家,都有着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在长期从事专业工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心理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卓越洞察力,加之长期从事心理学高级专业人员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可以说,他们对心理学的发展及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等问题的观点和意见有很大的权威性,因此根据他们的意见来对我国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设计和改革是可行和可靠的。
二、调查的结果
(一)关于21世纪心理学的走向
关于21世纪心理学发展趋势的调查结果如表二所示。由表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心理学界的专家对下个世纪心理学的发展普遍持乐观态度,超过80%的专家认为心理学在下个世纪将有更快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心理学在科学体系中地位问题的肯定回答率虽有所下降,但持乐观态度的人数仍然超过了70%。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心理学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在对心理学中领先的学科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33人次和44人次分别选择了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分别占总回答人次数的28%和38%,这可能与近30多年来这两门学科的迅速发展有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下个世纪,神经心理学、认知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以及由它们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一些新的学科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在这种发展中蕴藏着极大的高科技成分和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我国心理学界应密切关注这一发展趋势,在这些方面努力培养出我们自己的人才,争取使我们的心理学在下个世纪能够在世界心理学发展的前沿占到一席之地。
表2 关于21世纪心理学发展趋势的调查情况
题 目回答情况
21世纪心理学将得到更快发展: 肯定回答:53人,否定回答:2人,
不肯定回答:5人
21世纪心理学中的领先学科可能是: 神经心理学:33人次,认知心理学
:44人次,发展心理学:15人次
生理心理学:8人次,社会心理学:
15人次,其它学科:3人次
21世纪心理学在社会中将
肯定回答:50人,否定回答:3人,
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不肯定回答:7人
21世纪心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
肯定回答:44人,否定回答:3人,
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不肯定回答:13人
(二)关于心理学专业的设置
1.关于当前心理学专业教育教学情况的调查
这一部分(见表三)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心理学专业的教育问题,近87%的专家同意或基本同意这一观点:即心理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应以基础教育为主,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才进行较高层次的心理学专业训练;其次是关于心理学专业的教育质量问题,85%的专家认为心理学专业对青年人有吸引力,但在生源质量、毕业后就业和专业训练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分别有30%和35%的专家对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源和研究生生源的质量表示不满意,这说明当前的心理学专业的生源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可能与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分配情况不佳有关(有32位专家对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状况表示了不满意)。这一方面表明了心理学目前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不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目前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许多不适应社会需求和专业训练质量不高等问题(超过40%的专家对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训练状况不满意),尤其是在专业基础知识、基本专业技能等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有,在当前心理学专业学生所受基础训练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有23人次(约占30%)选择自然科学,19人次(占24%)选择人文科学,19人次(占24%)选择统计学,这表明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教育仍应当以基础科学训练和专业基础训练为主。心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渗透比较多的学科,因此,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应当更多地受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的训练。
表3 关于当前心理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情况
题目 回答情况
1.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教育是专业 完全同意:25人,基本同意:27人
基础教育,研究生教育才是专业
基本不同意:6人,完全不同意:2人
教育.您的意见是:
2.心理学专业是对青年有吸引力 完全同意:22人,基本同意:29人
的专业: 基本不同意:8人,完全不同意:0人
3.您对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生源 完全满意:9人,基本满意:33人
质量:基本不满意:17人,完全不满意:1人
4.您对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生源 完全满意:11人,基本满意:28人
质量:基本不满意:17人,完全不满意:4人
5.您对当前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所 完全满意:7人,基本满意:27人
接受的专业训练: 基本不满意:24人,完全不满意:1人
6.您对心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 完全满意:5人,基本满意:23人
专业对口状况:基本不满意:21人,完全不满意:11人
7.您认为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 理论素养:35人次,技能训练:36人次
业训练中最急需加强的是:(多选 应用性知识:25人次,一般基础知识:
题)
22人次
8.您所在学校的心理系对学生的 选数学:7人次,自然科学:23人次,统
基础训练强调:(多选题) 计学:19人次,人文科学:19人次,研究
方法:4人次,社会实践:9人次
2.心理学本科与研究生的专业设置情况的调查
关于心理学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设置情况的调查是要求被调查者按重要性分别列出四个本科专业和四个研究生专业。在结果统计时,分别给排在1、2、3、4位的专业按4、3、2、1来记分,并按分数多少排序(越重要的专业得分越多)。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
心理学本科专业排在前四位的是:普通心理,认知心理,生理心理,应用心理。
心理学研究生专业排在前四位的是:认知心理,发展心理,社会心理,普通心理。
认知心理与普通心理在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中都排在了前四位,这一方面说明了当前心理学专业认为心理学的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都还需要加强心理学的基础训练;另一方面说明了认知心理的迅速发展已对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强认知心理学方面人才的培养已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
(三)关于心理学专业课程的设置
1.关于心理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
关于课程设置的调查是要求被调查者按重要性由大到小列出六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应用课和公共基础课。然后按1、2、3、4、5、6的排名顺序分别计以6、5、4、3、2、1分。然后,我们又对在前一项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设置情况的调查中选择了前四名专业的被调查者所列出的课程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并对每一门课程的分数进行了加权计算。我们给在前一项调查中列在前四位的专业分别给予0.4、0.3、0.2、0.1的权数。 如果一位被调查者在前一项调查中将某一项专业列在了第一位(权数为0.4), 那么在本项调查中计算这一专业的课程时,这位被调查者所列课程的分数都要乘以0.4。 按这种计算方法,我们分别计算了心理学本科普通心理、认知心理、应用心理和生理心理四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应用课和公共基础课以及心理学研究生普通心理、认知心理、发展心理和社会心理四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的得分和排名,结果发现:本科普通心理、认知心理、应用心理和生理心理四个专业的前六门专业基础课几乎都包括了普通心理、实验心理、发展心理、心理统计和心理研究法这五门课程。这表明它们对于每个专业来讲都是比较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应将这些课程作为各专业共同的专业必修课程来设置。其他一些课程,如社会心理、生理心理、认知心理等排名虽不在最前面,但在各专业课程中都被列出且处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因此,这些课程也应作为各专业共同的专业必修课程来设置。再有一些课程如人格心理、心理测量、神经心理等则有较大的偏向性,此类课程可以考虑作为一些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或其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在四个本科专业的前六门专业应用课中,教育心理、管理心理、认知心理、情绪心理和心理咨询是入选最多的课程,这些课程应作为各专业共同的专业应用必修课程来设置。而其他课程则随专业的不同有较大的变化,这些课程可以作为不同专业各自的专业应用必修课或作为其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高等数学、解剖生理、计算机应用、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课程在本科公共基础课中的被择选率较高,应考虑作为各专业共同的公共基础必修课。而其他一些课程,如语言学、教育学、遗传学、物理学、逻辑学、生理学等则随专业不同,其排名也有不同,因此,此类课程可以作为一些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或其他专业的公共选修课。
2.关于心理学本科专业的课程的课时分配情况的调查
此部分调查包括三个问题:在心理学本科专业必修课应占比例问题上,有47名(占78%)专家认为应占总课程数的40%以上;在本科专业选修课应占比例问题上,有43名(占71%)专家认为应占总课时数的30%~40%;另外,有47名(占78%)专家认为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外系选修课的比例应在10%~30%之间,由以上结果综合考虑,理想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与外系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应为45%、35%、20%,即扩大专业选修课和外系选修课的比例,使学生有更为扎实与广泛的基础科学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3.关于心理学研究生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
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及公共基础课设置情况的调查和结果处理与本科专业的调查一样,不同的是对于研究生专业,我们只要求被调查者按课程的重要性由大到小列出了两门专业基础课与公共基础课。对认知心理、发展心理、社会心理、普通心理等四个心理学研究生专业的结果统计显示:在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中都列在前三位的有研究方法、心理学进展、认知心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作为各专业研究生共同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而其他课程,如神经心理、心理学体系等则带有较大的专业倾向性,这些课程可作为某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或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在四个研究生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中列在前三位的有认知科学、计算机应用、多元统计和认知神经科学。它们可以作为四个研究生专业共同的公共必修课程。而其他课程应考虑作为不同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或公共基础选修课。
三、建议
(一)把握21世纪心理学的走向和社会对心理学人才的要求,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文化背景,明确心理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被调查的国内外心理学专家普遍认为,“心理学在21世纪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心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近几十年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下一个世纪我国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加快我国心理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我们的心理学教育制度和培养的心理学人才能够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在“未来心理学的发展方向”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国内外专家的意见是:在21世纪,心理学中领先的学科和发展前沿将是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目前,一些心理学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如美国、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的政府都相继制定了庞大的“脑科学十年”研究规划,计划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财力来支持这方面的研究。由此可见,关于人脑和神经系统高级功能的研究已经成为自然科学包括心理学发展的最新和最重要的阶段。
还有许多专家认为,心理学在自然科学方向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人文科学的方向,充分关心社会和人类本身。在涉及到心理学专业的教育改革方案时,大部分专家认为改革“应具有前瞻性,要充分估计新世纪学科发展的走向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做到社会应用和科学前沿有机地结合,……使中国的心理学发展和教育教学体系具有自己的特色。”
因此,建议在制订我国21世纪心理学专业的教育改革方案时,首先应该适应国际心理学未来发展的要求——与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生物学相互结合、渗透是下一世纪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特点;其次,应充分考虑到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我们的具体国情和文化背景。这势必要求我们的改革要具有“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特点,使未来培养出的21世纪心理学人才既具有与国际趋势相接轨的先进知识,又能让这些知识在我们的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二)调整专业设置,理清学科内部关系,建立统一、多样的学科体系
在对当前心理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情况调查中,超过半数的专家对当前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状况表示不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当前在心理学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当然这里有不少的历史原因,因为在“文革”前,心理学专业主要设置在师范院校的教育系中,很少有独立的心理系。“文革”后恢复心理学以来,许多师范院校虽然有了独立的心理系,但由于它们都是从教育系中脱离出来的,因此在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思想上受教育专业影响较深,在专业设置方面主要考虑了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而忽略了心理学在社会生产、生活方面具有的广泛实践意义。这势必导致心理学专业口径太窄,培养模式单一,毕业生就业难等情况。近年来,有些院校的心理系已经设置了应用心理学专业,使这种专业设置单一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是,一方面,由于这些应用专业所占的比例很小,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心理学专业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多年来对心理学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重视不够,又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因此在教学上只能零碎地引进一些西方国家的现有成果,教学内容脱离中国实际,教学质量不高,培养出来的心理学人才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不能适应社会多方面的要求。
针对这些弊端,许多专家认为应当根据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以及我们的具体国情,调整心理学学科内部的关系和结构,协调好基础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师范与非师范专业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应社会需求、反映学科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心理学专业体系;建议在综合性大学中逐步建立心理系,并且在这些心理系中根据各院校和当地社会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心理学专业。有的专家还提出,心理学本科的教育应该淡化专业,将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基本专业技能和基本科学素质上,培养出能够广泛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心理学人才。基于上述这些情况,目前心理学在本科中设置心理学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是必要的。在这两个专业的基础上,可再根据学校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划分出不同的方向,做到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这样培养的人才,其知识和能力结构既反映了学科本身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又适应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需求。
(三)根据社会和学科发展对心理学各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对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从对当前心理学专业的教育教学状况的调查结果来看,专家们的意见是:下一世纪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在本科教育阶段应当淡化专业的区别,而更注重基本理论素养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什么是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呢?专家们普遍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其发展离不开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因此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素养不仅包括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更应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而基本技能则包括心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测量技能和其它一些更为基础的技能,如数学、统计和生物学的技能。同时,基本的社会实践技能也应当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更应结合研究的方向,突出对本学科专业知识和前沿发展趋势的教育,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心理学学科研究和在社会中应用的骨干。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本科阶段的“双基”教育
我们传统的“双基”教育思想是正确的,应予以坚持。根据调查的结果,建议在专业基础教育方面应加强两类课程的设置,一类是专业基础课,这类课程中的重点课程应当包括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含心理学研究方法)、生理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另一类则是专业应用基础课,如心理统计、心理测量、社会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等。专家们认为这两类课程无论是对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都非常重要,这些课程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继续深造或从事社会实际工作,都是最为基本的。
在文化科学素养方面,应当突出心理学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类课程有高等数学、解剖生理学、计算机应用、哲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逻辑学等。这些方面的知识不仅能让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工作方面开阔眼界和思路,即使涉及到其它专业时,也往往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2.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缺乏实践,缺乏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专家们反映的当前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影响着心理学专业人才的质量。因此,建议在教学中增加心理学专业学生运用自己专业知识从事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如在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咨询以及人格心理学等课程中,通过增加课程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参加一些实际的课题研究和社会问题调查,使学生在科学实践中验证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在科学实践中学得一些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3.调整内部结构,合并部分课程,避免过多的课程内容重复
在调查中,虽然没有就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调查,但仍有超过半数的专家在开放性问题中对目前心理学专业教学中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提出了尖锐批评。提得最多的问题是:“目前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内容重复太多,许多课程是巧立名目、实无内容”。在调查中,我们走访了一些本科生,这些学生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并认为这种情况已严重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建议在改革专业设置的同时,对各个专业所设课程的教学内容予以明确的限定;对一些内容重复严重的课程予以合并;对陈旧的知识予以压缩或废除,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4.鼓励学生跨系选修
在调查中,大多数专家提出应“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公共基础课;加大选修课的比重”,“适当增加生物学、生理学、特别是神经生理方面的内容”,“提高心理学学生在哲学方面的基本训练”,这些意见符合心理学专业的教育应该以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的思想。但是,这不能完全靠本系开课来解决,而应该鼓励学生跨系选修课程,这样做一方面减轻了本系和本专业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也使这些课程在师资和教学质量两个方面得到了保证。在调查中,绝大部分心理学专家认为心理学本科学生跨系选修课的课时数应占到总课时数的15%—20%。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提高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科学修养,改善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思路,从而不断提高心理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5.在研究生阶段,增设新兴专业课程,体现学科的最新发展
一个学科的迅速发展,没有高层次人才是不行的。在调查中,专家们认为应该在研究生阶段开设心理学进展、认知科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反映心理学最新发展的课程,因为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是心理学近20年中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两个新兴学科,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心理学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趋势。因此,只有通过设立这类新兴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最新发展,才能使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适应心理学知识面宽、内容更新快的特点,使他们在毕业之后能尽快地适应社会对心理学的多方面的需要。
(四)发挥心理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确定其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一提起心理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就往往会想到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想到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事实上,心理学课程对其他专业学生,其意义不仅限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心理学在科学研究中,有着独特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角,常常可以提供揭示现象的理论框架。近代的心理学发展固然离不开邻近学科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更应该看到,现代科学,尤其是一些尖端领域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心理学研究的启示。例如,对现代科学体系的构建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突出作用的三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提出以及“人工智能”思想的发展都离不开心理学的进步。因此,心理学对文理科各专业学生的基础科学训练都非常有意义。
据此,我们建议在非师范院校的文理科系中根据不同需要,适当开设一些心理学课程,学习内容不应限于心理卫生,还应涉及心理学的各个方面,如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心理学史等,因为计算机专业、医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建筑专业、机械制造专业、文学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和哲学专业以及语言学等专业的学生在他们各自专门的研究领域都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修养。
收稿日期:1998-3-16
标签:心理学论文; 研究生论文; 心理学发展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认知发展理论论文; 公共基础论文; 科学论文; 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