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对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影响论文_丁丽娟

江西省赣州市肿瘤医院危急重症医学部 341000

摘要:目的 研究系统性护理对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ICU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患者238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系统性护理),每组119例。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相关部位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可有效降低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ICU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其主要是集中人力、物力以及技术资源为病情危重患者提供一体化的医疗组织管理[1]。中心静脉导管是ICU广泛用于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液净化、快速扩容等一种手段,但由于其属于有创操作,再加上ICU病房的特殊性,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增加[2-3]。本院就系统性护理对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ICU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患者238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系统性护理),每组119例。观察组男64例,年龄40-69,平均(54.73±5.61)岁;女55例,年龄50-68,平均(59.32±4.68)岁;其中肺癌79例,食道癌21例,腹部手术19例。对照组男67例,年龄42-72,平均(55.26±6.07)岁;女52例,年龄51-66,平均(58.97±4.27)岁;其中肺癌81例,食道癌18例,腹部手术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患者体温监测、告知日常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护理,主要包括:①严格无菌技术:采用六步洗手法,确保接触患者时医护人员双手的清洁,增加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性和对洗手的依从性;医生进行操作时采用最大的保护屏障和有效皮肤消毒。②导管留置时间干预:导管在患者体内留置的时间是引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护理人员需每日对患者的穿刺部位、体温、病情等进行观察记录,对不必要的静脉导管进行及时的移除。③导管、敷料的选择: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导管选择: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是单纯输液患者的首选;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则适合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患者;抗菌药物涂层的导管较前两种导管效果好,但其费用较高。无菌透明敷料便于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是首选材料(需3d更换1次);无菌纱布适合出汗、有渗血的患者(需1d更换1次),敷料出现松动或污损需及时更换。④置管部位选择:穿刺位置应首选锁骨下静脉,次选颈内静脉,最次股静脉。⑤加强导管维护与管理:输液前使用0.5%聚维酮碘对导管接头进行消毒;保持置管期间的导管通畅,防止血栓形成;防止导管受压、弯折。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穿刺部位感染、植入部位感染、病原菌定值、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以及隧道感染发生情况;观察记录护理后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率

观察组患者的相关部位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事件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ICU患者病情较一般患者严重,患者免疫力也较弱,因而抗感染能力减弱,中心静脉导管不及时的管理和护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系统性护理干预综合考虑中心静脉导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影响感染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方案,减少患者发生感染几率,确保患者治疗效果[4-5]。

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系统护理的观察组在感染部位和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等发面较对照组均占有优势,表明系统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发生感染,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其主要原因在于系统护理充分严格要求医护人员对自身进行清洁消毒,严格执行手部消毒,减少细菌对患者的侵害;积极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患者体内会出现的风险,针对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感染发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以及穿刺部位,同时针对穿刺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敷料,保证患者穿刺部位清洁和透气性;连接导管时,注重对导管接口的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导管留置时间能够做到及时移除不必要的导管,减少感染发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系统护理可有效降低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范晓芹,董叶丽,张黎明.ICU胃肠外营养治疗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3):546-547.

[2]杨健,周淑华.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8):2018-2019.

[3]杜学娜,张岩,董爱英,等.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部位及时间与感染发生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47-49.

[4]徐英.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155-156.

[5]尹彩霞.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5,29(6):730-731.

论文作者:丁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  ;  ;  ;  ;  ;  ;  ;  

系统性护理对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影响论文_丁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