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_孙悠昀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_孙悠昀

上海电力医院 200336

ICU的建立,为抢救和治疗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最得力的医护力量和现代化的监护治疗手段,由于ICU在设置与普通病房不同,患者在接受复杂的综合性治疗与护理的同时,面对的是陌生而复杂的环境且患者相互之间是隔离的,亲属不能自由入病房探视患者,各种复杂先进的仪器设备在给患者提供治疗监测的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异常的刺激并限制其躯体活动,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及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产生不同程度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进而可能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及顺利康复。为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促进康复。因此针对影响患者的因素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 影响ICU患者心理的原因分析

1.1环境因素

1.1.1环境陌生 许多患者进入ICU时处于昏迷状态,一旦清醒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周围没有熟悉的人,易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衡,出现焦虑和孤独情绪。

1.1.2噪声 ICU病房有种类数量繁多的各系统功能监护、治疗设备,且多数处于工作状态.产生机器运转声,报警声。气管吸痰声,工作人员说话声,造成听觉的超负荷感受。美国环保局WHO建议医院噪声白天不超过45db,如果噪声超过60db就会导致患者烦躁不安、疼痛感加剧,产生心烦、头痛、抑郁等症状。但有关研究证明[1],ICU的噪声污染在每天的任何时候都高于标准,最高可达到80 db,Kahn等认为,噪声主要来自谈话、监护仪报警、呼吸机等,这三类噪声分别占噪声总量的26%、20%、8%,这些均会引起患者听觉超负荷,使患者产生高度焦虑、烦躁。同病室病友呻吟,病室危重患者抢救紧张的气氛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1.1.3光线刺激 各种仪器屏幕显示连续不断的信号;为保证正常监护和治疗工作而日夜不熄的照明设备,造成视觉的超负荷感受。患者很容易出现昼夜颠倒,缺乏时间感,没有时间性,导致患者生物钟及睡眠节律紊乱。

2 人员因素

家属是患者主要的精神支柱,在ICU谢绝探视,患者与家属隔离。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ICU的工作精神紧张程度较高,大家都常忙于抢救,忽视了与患者的交流,特别是带有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切开的患者不能正常与医护人员交流,从而加重其精神负担。

3 治疗因素

3.1护理因素 持续的静脉输液、生命体征监测、各种留置引流管、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强迫性的治疗体位,并且随着患者病情变化随时需要做一些检查,如采血、拍片、鼻饲等,这些都会使患者感到不适引起情绪的改变。

3.2疼痛 各种导管和切口的牵拉都会造成疼痛,疼痛必然会影响患者的舒适性,导致患者出现失眠、焦虑等不良反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护理干预

4.1改善环境

4.1.1营造良好的ICU环境 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安全、整洁、舒适的休息环境。减轻患者的感觉负荷,使用各种仪器时操作动作要轻并适当调小音量;仪器放置尽量避免靠近患者头部等。睡前将灯光调暗避免光线直接对着患者的眼睛;根据病情调整最佳舒适卧位,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当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床单、衣物时,及时给予更换,保持床单整洁。病床之间使用隔帘或屏风,给患者提供相应的私人空间,保护患者的隐私。在抢救其他危重患者时尽量用隔帘遮挡,减少对患者产生消极的影响。

4.1.2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良好的睡眠不仅可以保证患者体力的恢复,还可以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放松,对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夜间护士应集中进行护理操作,尽量降低机械声、报警声和工作人员说话声,以保证患者安静和足够的睡眠。

4.1.3创造整体护理的ICU环境 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的感受放在首位。特别是医务人员进行查房、护理、治疗过程中动作轻柔,语言得当,不在床旁讨论对其需要避讳的病情,多给予安慰性语言,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维护患者的“个人空间”。每个都有自已心理上的“个人空间”,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尽量做到方便患者,关心患者的感受,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2]。

4.2心理护理

患者在患病过程中非常敏感,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工作人员语言上的不谨慎,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从而加重病情。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应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神志清楚的病人可根据他们的病情、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和精神负担。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动作熟练,尽量减少患者裸露的次数和时间,给患者换药更衣、导尿、灌肠、协助排便时要注意遮挡,对患者提出的要求均要合理解释,给予患者爱抚和安慰,还可以增进护患感情。并鼓励患者积极用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患者具有安全感,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和恢复。

时间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利用患者机体生理规律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学科。人体每天9:00~11:00,16:00~17:00,19:00~21:00,精神较活跃,愿意提出和回答问题,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此时进行心理护理,患者能尽快进入角色[3]。方晓岚报道,最佳心理护理时间为19:00~21:00[4]。因此,应在此时间内责任护士与患者多进行交流,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效率。

4.3支持系统

4.3.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有资料认为监护环境下最主要的精神支持因素就是护士。ICU患者病情一般都较重,实行无陪护制度,这就要求护士 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内心的情况。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解决,切忌只注意监护仪器上的信息而忽视与患者的沟通,应随时向患者介绍一些必要的监护情况,让患者对自己病情有所了解,对康复充满信心。对不能进行语言表述的患者,如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气管切开的患者,护士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手势、口型等来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同时可用手或纸笔书写的方式进行交流,及时给予解决,减少患者的精神负坦。另外,在为患者进行洗脸、擦身、翻身、更换床单等生活护理时接触患者的皮肤,特别是在患者疼痛等不适时抚摸他们的头部,握握他们的手,这些必要适宜的触摸行为,也是护患沟通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

4.3.2家属支持 根据治疗及护理的具体情况,改善探视制度,鼓励家属探视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减轻患者的孤独感,让患者感觉有依靠增强康复的信心。

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护理活动是科学、艺术、人道主义的结合。重症患者更加需要进行心理护理。护士要把握时机,通过心理护理达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5]。使患者保持稳定健康的情绪,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消除不良情绪的反应,调动其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向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恢复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向海燕,唐春炫.ICU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1306,3:90—91.

[2] 陈玲梅,汪志青.对ICU内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护理干预[J].海军医学杂志,2004,25(2):158—159.

[3] 孙玉霞,聂柔佳,刘霞,筹.针对ICU患者的心理实施人性化护理[J].吉林医学,2006,27(12):1554.

[4] 方晓岚.最佳心理护理初探[J].护理学杂志,1999,5(2):43.

[5] 肖燕萍,辛颖,王卓,等.ICU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4;28(9):705.

论文作者:孙悠昀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_孙悠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