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血气分析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论文_杨东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血气分析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则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及应激反应。结果 护理结束后,护理组患者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应激炎症因子,促进患者恢复,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心肺复苏;血气分析;应激反应

心跳呼吸骤停在短时间内发生,发生后即可对患者脑组织、心脏、脏器等多个器官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多是由于出现休克、心肌梗死、器质性心脏病、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对心脏骤停患者给予的重要抢救措施就是心肺复苏,不同于其他疾病的救治,心脏骤停可在5分钟内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就是必须具有及时性,及时采取心肺复苏能够帮助患者挽回生命[1]。随着医学的发展,心肺复苏的程序不断优化,治疗效果也得到提升,相关研究指出,在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效果。本文将针对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血气分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120例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在医院内或急救室发生心脏骤停;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在知情并同意情况下参与本次实验;排除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排除恶性肿瘤患者;排除慢性病终末期患者,排除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的患者。本组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范围21岁~73岁,平均年龄(46.5±4.61)岁;其中脑出血38例,急性心肌梗死47例,电击7例,中毒8例,肺栓塞2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60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结构、年龄组成、疾病类型等资料较为相近,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电图情况,严格遵医嘱用药,安排休息、饮食,保障患者呼吸畅通,维持体温恒定等[2]。

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①气道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全程按照无菌操作执行,协助医生切开气管或给予气管插管,术后妥善固定管道,以防管道滑落或插管过深;插管完成后标记好插管深度;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观察其肺部痰鸣音情况,给予吸痰处理,当开始吸痰前要加大氧气浓度;吸痰完成后,持续大浓度数分钟;值得注意的是口腔及气管导管不可弄混,以免交叉感染;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翻身拍背以排出痰液;多为患者按摩受压部位避免压疮。②环境护理。调整病房温度及湿度,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确保病房的整洁性及安静性,以免嘈杂的患者刺激到患者,促进患者病情恢复。③加强脑部复苏后护理。在患者完成心肺复苏后使用湿毛巾敷患者的额头、颈部等部位,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20℃之间,以免发生脑部灌注损伤。医护人员要增加巡房次数,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不良情况的发生,以便患者发生室性早搏、传导阻滞等不良症状后能够及时通知主治医生,进而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④心理干预。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主动与患者交流,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存在心理压力的患者要给予疏通,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将患者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成功案例告知患者,消除患者恐惧的心理,增加治疗信心;还可在病房内摆放一些盆栽,绿色植物,或是为患者播放轻缓的音乐,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消除不良情绪[3]。

1.3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输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以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组建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结果

护理组患者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护理组复苏30分钟、60分钟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因此身体素质急速下降,从而导致我国心脏骤停的发病率逐年上升[4]。导致心脏骤停的因素有很多,是急诊科危重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5分钟内,就会对机体内多个脏器造成损伤,如得不到及时抢救,患者就会因为脑细胞长时间缺氧发生坏死,进而造成患者死亡,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威胁巨大。

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当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处理;通过心理干预,多同患者交流、沟通,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疏导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治疗信心;通过环境护理,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静的住院环境,以便患者能够放松身心,配合治疗。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后,血气分析指标及应激反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病情恢复,降低应激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许孟平.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1):121.

[2]郑琳.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2):139-140.

[3]黄丽,王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 血气指标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9):1205-1207.

[4]张兵,苏燕,何芸芳.前瞻性护理模式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8,17(2):5-8.

论文作者:杨东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  ;  ;  ;  ;  ;  ;  ;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血气分析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论文_杨东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