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温州经济国际化发展水平的探讨_温州论文

提升温州经济国际化发展水平思路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论文,思路论文,水平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训码:A

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意味着对外开放进行一个新的阶段。在过渡期国,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坚持对外开放,积极主动地履行对外开放的有关承诺,全面推动了我国改革、创新和发展。过渡期结束后,金融、汽车、流通等行业更加开放,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对外开放领域更加宽泛、程度更加深入,温州自然也要走经济国际化之路。

国际化是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传统发展模式需要转型与创新

温州工业化模式主要是内源性民间投资驱动,投资产业选择主要集中于回收期较短、风险相对小的传统制造业,产业技术主要局限于低技术行业,造成了温州的产业结构水平总体较低。我国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重化工阶段,温州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与中国整体工业化的进程不相协调。温州进一步工业化的动力已经显得相对不足。

近年来,国际上屡屡发生的针对温州产品的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事件,更显示出仅仅集中在传统制造业、把成本优势发挥到极致的“温州制造”的局限性。这表明,温州工业化模式虽然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温州的产业结构亟待升级,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转变,传统发展模式需要转型与创新。温州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既要充分发挥温州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优势,又要改变传统温州工业化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

(二)生产要素制约要求民企吸收外资

近年来,温州经济增速迅速下滑,直接原因是受生产要素缺乏的影响,包括土地、电、水、原材料、资金等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制约,温州要素支撑和环境承载已经难以为继。而生产要素缺乏的背后则是技术进步缓慢,产业升级不够,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等深层次原因。

而要解决温州经济发展中的这些深层次问题,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民引外”无疑成为一个具体的“突破口”。温州应借用外力驱动内力,改变“温州模式”这种资本内源性和封闭性的特征,推动温州民营企业与国外资本嫁接,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转换,提高温州民营企业和温州制造业的竞争力,使温州经济走上“民外合璧”发展的新轨道。

(三)海外温州人是推动温州国际化的重要民间力量

温州商在世界各地开店设厂,他们消息灵通,善于把握商机,掌握国际市场,尤其是最终消费市场的需求动向,并能将国际市场信息及时传递到国内企业,进行生产,从而带动本国企业国际化。温州民营企业已成为国际化经营的重要主体,它们既是出口货源的提供者,又是国际市场的积极开拓者。温州95%以上的出口商品是由民营企业生产提供的,同时温州境外投资的主体90%以上为民营企业。

而且温州模式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即温州企业的经营伙伴(商业网络)在温州企业跨国经营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尤其是不可忽视海外近50万温州籍华侨的力量。他们既了解国际市场,又了解国内生产状况,给温州企业带来大量订单,并加快了温州本土企业的技术设备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管理水平和经营观念的更新,从而带动温州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

提升温州经济国际化水平的新思路

(一)温州经济国际化水平较低,发展空间巨大

经济国际化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区域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区域进行经济交往的程度。经济国际化的指标主要包括外贸、外资和外经几个方面。从我国的经济国际化进程来看,由于企业“走出去”尚属起步阶段,因此通常主要用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两个指标来反映我国区域经济国际化程度。

现阶段,温州的国际化程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仅从经济国际化的指标来看,温州的外资依存度一直徘徊在不到6%的水平,与珠三角及苏南地区相差了一个数量级。到2005年末,温州的外贸依存度只有39.6%,低于浙江省(46%)的平均水平。温州的外贸依存度水平基本上处于珠三角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苏南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

(二)关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调整

出于国情的需要,我国采取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外汇储备压力不断增长。过多的外汇储备部分投资于国外资产(如购买美国国债),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为解决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国家对外开放的具体政策调整可能性大,预计政策调整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外贸。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加快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和重要资源的进口,不再单纯追求贸易规模与顺差的增长。

第二,外资与上市。控制各级地方政府以各种优惠、超优惠待遇,不讲政策条件的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各级政府在引资中必须重视能源、环保、土地、产业政策及劳工标准等问题。抑制海外资金大举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鼓励外企A股上市,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对外企的本外币贷款,鼓励外企在国内发行本币,外币债券,筹集资金除在国内采购外,支持其在海外引进设备、技术和生产线。继续放慢除香港市场之外的海外上市节奏,鼓励好企业、大企业在国内上市。取消中外企业税收待遇不一致政策。

第三,并购。支持国内企业对海外能源性企业、关键性原材料企业的并购活动,有条件地开放国内企业的并购融资政策。鼓励国内好企业对其他企业的并购活动,解决国内资金多而企业资金叫缺的矛盾现象。

第四,外汇管理,鼓励藏汇于民,藏汇于企业,改“奖入限出”为“出入平衡”,择机增持黄金储备比例。对适度外汇储备中的20%,按国际经验探索海内外的股权投资方式。

(三)坚持走招商选资道路

虽然目前国内外汇储备和银行储蓄比较充裕,但是,外汇储备不是商业银行资产,不能直接借给企业,不是财政资金,不能用于财政性支出,外汇储备也不能用在国内,以避免国内“二次结汇”。由于国内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健全,老百姓的银行储蓄轻易不会用于投资。我国缺少资本,还存在人才缺口、技术缺口、管理缺口和市场营销缺口。在国内就业压力大、技术状况相对落后、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仍然需要发挥外资的作用,继续积极有效地吸收外商投资。外国投资者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带来了现代流通和市场营销理念,引入了国际竞争机制、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开阔了国际视野,推动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温州来说,需要更加注重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不应将招商引资数量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可改为预测性、指导性指标加以内部掌握。要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招商思路。在引进项目的时候,由原来的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力求将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利用“绿色门槛”、“技术门槛”和“投资门槛”,排除“低小散”项目进园区,吸引境内外大集团、大财团落户开发区并设立产业基地,在开发区形成产业链招商“洼地”,使开发区新引进的项目具有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产业带动型、生态环保型和高附加值特点,实现利用外资“从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转变”。要将招商选资的工作重点放到引导温州民营企业“以民引外,民外合璧”上,通过与国际龙头企业对接,实现民营企业技术、管理、制度、理念的提升,带动区域经济实现产业层次、企业层次、竞争能力、发展后劲的提升。

提升温州经济国际化水平的策略

(一)提高国际化意识和水平

一要提高各级领导的国际化意识。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具备国际化意识、全球化视野,看清温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位置和角色。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依托高度发达的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通过吸引外资企业、推动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打造温州经济发展的“双引擎”,逐步形成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经济发展格局,实现产业结构提升,企业层次提升,竞争能力提升和发展后劲提升,把温州现代化进程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要提高全社会的外向度。市区学校应普遍开展双语教学,多方培养涉外人才。推动温州高校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办学,开展交流活动。借助海外友好城市纽带,引进国际一流的人才。

(二)加快推进产业融入国际化的进程

一要提升传统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从产业的现实基础看,温州依靠民营民间力量发展传统产业,形成了制鞋、服装、低压电器等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份额的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集群,在国际上也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凭借低廉的价格及海外温州人庞大的商业圈,是温州轻工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形式。但由于温州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通过量大面广、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来竞争,容易冲击他国市场,引起当地反倾销及其他方式的抵制。因此,要破解国际贸易壁垒,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国际化,如与上游材料供应、下游营销环节的纵向国际化合作,到境外收购兼并外国中小企业、在境外设立制造厂、设立营销机构、设立产品设计研发机构等,也包括让更多的企业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嵌入到国际价值链上去。

二要借用外力培育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临港产业方面,要以大小门岛、状元岙、乐清湾、苍南芦蒲四大临港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海涂围垦和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香港新创建状元岙港区一期、新奥洞头LNG基地等重大招商项目的推进工作。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要切实做好忠成数码液晶显示屏、瑞安多彩科技IT等已落地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形成示范。现代服务业方面,要以金融业扩大开放为突破口。我国不仅按照对WTO的承诺,完全取消了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地域限制和业务限制, 而且进一步扩大了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范围。温州引入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在政策上已没有障碍。强力推进温州商业银行第三次增资扩股工作,面向国际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动温州商业银行从区域型银行向全国性银行转型。

(三)完善符合国际化要求的政府服务

对我市各级政府来讲,推动经济的国际化,要求政府促进自身服务水平的提高,以适应国外投资者的要求:

一要根据2006年9月初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文中“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精神,对已出台的《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招商引资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及时修订完善,以土地的招、拍、挂环节为龙头,再造审批流程,公布于众。

二要抓好城市总体规划下的详细规划编制。实现详规对市属三区的全覆盖。目前,温州很多招商引资项目,因投资项目选址所在详细规划未编制,规划部门认为选址意见书发放没有依据而搁浅。建议由市规划局牵头,三个区配合,用一年时间完成三区详细规划全覆盖,以体现规划的引领作用。

三要强化口岸功能。口岸是温州国际化的桥头堡,必须高度重视。硬件建设方面要推进温州永强机场飞行区扩建项目、状元岙港区建设项目以及配套的疏港公路建设,要摆在重中之重位置;软件建设方面要争取向国家公安部、港澳办等有关部门申请温州取得“港澳自游行、落地签”政策,培养航空客源,同时规划好温州空港物流园区,争取早日开通国际航线。

四要继续做好项目推介活动。对全市重点部门,骨干企业利用外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分类指导,设立项目跟踪制度,充分挖掘招商资源,挑出一些带动性强,关联度高,能够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的项目进行包装,纳入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库。充分利用好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活动,搭建温州民营企业与世界500强、著名跨国公司沟通平台。利用省洽会、香港浙江周、境外投资环境说明会,厦治会等各种大型招商引资展会,组织、动员民营企业参与,引导民营企业与外资合作和交流。

标签:;  ;  ;  ;  ;  ;  ;  

提高温州经济国际化发展水平的探讨_温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