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学员如何转变军校“血”员论文_龚燕峰

军校学员如何转变军校“血”员论文_龚燕峰

(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学院四队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培养军校学员的血性,在新形势下,军校学员作为未来部队的指挥官,要打赢未来战场,需要什么样的血性来做支撑

关键词:军校;血性;培养

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就没有战斗力。生长干部学员作为未来部队一线带兵人,更须具备“平时有血性,打仗敢拼命”的气质和胆识。我理解,这个血性就是闻战则喜的勇气、有我无敌的霸气,就是肉体死、精神生,自己死、战友生,个人死、民族生的牺牲精神。有些同学认为“未来打仗拼科技,用脑用心不用力,只要有了新武器,血性多少没关系”,有的认为军校培养血性的氛围不够,对培育军人血性不是十分积极主动。这些需要我们,深化培养血性必要性的认识,强化血性虎气对于走好军旅之路重要性的理解。

1、军校学员目前在血性上的不足和缺失

1.1学习训练怕苦累。经过军队院校几年的淬炼,学员吃苦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面对枯燥的学习、艰苦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仍有部分学员嘴上有不满,心里发牢骚。体能训练时晴天怕晒,雨天怕淋,冬天怕冷,泡病号、凑公差、争站岗,野外驻训时背背囊更是越轻越好。面对战争的问题,不少学员都抱有“打不起来,轮不到我”的想法,把军人当成谋生的职业。

1.2精神思想不上进。不少学员来军校就只顾学习。“只要不挂科,六十分万岁,宁可默默无闻,也不能积极表现”的思想充斥在一些学员中。在生活中总有部分学员无论干什么都喜欢混在大队伍中,对于任务能躲则躲,不愿当骨干,不愿主动思考。有人自诩“看破红尘”,天天“轻松过”,听哨集合,到点上床,每月拿钱,快活自在。年年“知足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立功受奖,从不去想。

1.3崇文尚武不双全。军校学员的“书生气”应是携笔从戎,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豪迈之气,应是“信息精英+钢铁硬汉”的虎狼之气,如此“书生气”才可合军聚众,一呼百应。少数学员吹拉弹唱功夫了得,操枪弄炮本领不强;说起明星大腕一套一套,提起党史军史一知半解;见第一不愿争,见红旗不敢抗。精力外移,兴趣偏移,胆气式微。更有甚者,把自己定义为文艺青年,天天微博空间感慨不断,越临近毕业,越缺少精进勇猛的锐气和蓬勃向上的朝气。究其原因是学员尚武精神缺失,血性胆气不足。一个血性衰竭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血性的军人就不配叫军人。

2、军校学员为什么需要具备血性担当

2.1培塑血性是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利刃。拥有了顽强刚毅的血性,即使面对各种艰难险阻,也能坚决完成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人民军队发展历史进程中,我军正是凭着这股精神,创造了一幕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血性从来都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正是凭着独特的血性,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敌,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军校学员是军队未来的指挥官,是祖国的新鲜血液。为了能打赢未来战场,军校学员必须拥有足够的血性,带出血气方钢的部队,炼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精神利刃。

2.2强化血性是世界各国军队的共同追求。纵横欧洲的拿破仑曾经说过:“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的”,深刻道出精神因素和军人血性的重要性。西方军队在历史上很崇尚血性,直到今天,仍重视强化军人血性。美军在西点军校往西十来公里的军事保护区森林中,专门建有一座叫巴克纳的新生训练基地,教官明确告诉学生“三个月之内不是人”,目的是不惜用非人手段击垮娇生惯养的个人主义,重新塑造合格的军人,练就钢铁般的意志。这说明虽然各国军队在培养方式上各有不同,但是血性二字却无一例外地镶嵌其中。

2.3追根思远谋打赢,信息战场更加需要血性。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这充分说明,战斗精神对于一支军队、一个军人的极端重要性。信息化条件下战争不仅是先进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人的意志、作风、勇气的比拼。无论武器装备先进到什么程度,危险、困苦甚至死亡始终是每个军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据统计,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突袭战的效果非常有限,伊军损失飞机10%、装甲坦克20%、火炮20%,而利用“软打击”给伊军士气造成的毁伤却高达40—60%。这正是导致40多万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战斗意志崩溃,一夜间“灰飞烟灭”。究其原因,就是国家的士气、军人的血性被打没了,精神被打垮了。哀莫大于心死,血性没了怎能不投降。未来战争无论作战样式怎样变化,战争的本质始终不变,仍然是军人血性的较量。

3、军校学员怎么才能加强血性培养

3.1红色血脉中汲取。习主席指出:“能否始终如一保持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关系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纵观我军的战斗历程,创造了无比荣光的历史,谱写了无可匹敌的传奇。从靠“一股劲、一股气,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南昌起义到“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的血战湘江,从“天大的困难也不言苦”的杨靖宇到“不计个人名利,只为民族国家”的左权,无不深深体现出军人的血性。这血性是一代代革命先辈战斗精神的高度浓缩,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军人的血性源于崇高的历史使命,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源于对党的赤胆忠诚!习主席指出:“能否始终如一保持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关系军队建设的大问题”。作为未来军队建设的生力军,应当学好党的创新理论,学好军史党史,在沐浴辉煌历史中教育激励自己。

3.2军营文化中熏陶。文化是精神的血脉,战斗文化催生战斗精神。军人的血性源于对理想信念和军队文化的认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建设学习型军营中,我们应多读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和军事著作,多组织一些充满战斗豪情的仪式教育,在充满战斗气息的军营环境中不断浸润,持续培育不畏艰险、敢打必胜的尚武精神。要让“越吃苦的人越吃香,越辛苦的人越幸福”的思想在军营里传播,把当兵当事业,把打仗当主业,把打赢当伟业。院校应大兴尚武之风,大练精武之能,始终高扬备战打仗的主旋律。坚持用武化活动和武化环境笃定尚武志向。

3.3在点滴养成中固化。军人的血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军人血性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关键在养成。要在未来战场上英勇无畏,抓好日常的作风养成,将其作为培育我们军人血性的全过程,让军人的血性内化为我们自身的固有品质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经过一点一滴的长期培养和艰难困苦的反复锻炼形成的。我们每一位官兵要把这种战斗精神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日常教育是培育血性的土壤,只有保持土壤的“肥力”,血性才能在沃土中茁壮成长。

在未来献身强军实践的征途中,就算不能血染疆场,依然胸中有胆气、心中有豪情,依然秣马厉兵、精武强能,努力把自己锻造成永不服输、敢于亮剑的军中骄子,“平时敢流血、战时敢拼命”的血性军人,真正让党和人民放心、让敌人胆寒的中国军人!

参考文献

[1]《让有血性成为军校学员的“耀眼证书”》,张晶,国防工业出版社

[2]《对加强生长干部学员血性培养的几点思考》,陈龙坤,解放军出版社

论文作者:龚燕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军校学员如何转变军校“血”员论文_龚燕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