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目的 比较经上臂内侧植入输液港港体和锁骨下胸部植入静脉输液港港体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的舒适度。方法 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行化疗的26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数值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资料采用两组及多组比较的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有静脉输液港均植入成功。上臂静脉输液港的置港时间,置港4周内总维护时间均显著低于锁骨下静脉输液港;锁骨下输液港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洗澡与翻身的影响程度均显著高于上臂静脉输液港组。结论 上臂静脉植入输液港港体比锁骨下胸部植入输液港港体手术和维护时间短,患者舒适度较好,加强医护合作性,更能体现护士价值,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植入部位。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化疗;静脉输液港;舒适度
植入式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central venous port sytem,CVPAS),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以植入皮下并且能够长期留置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1]。该系统可用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化疗药物、完全肠外营养液、血制品以及血样的采集[2]。临床常用的植入部位为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上臂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入路输液港港体植入在锁骨下胸部皮下,存在气胸、血胸和导管夹闭综合症等并发症,上臂静脉输液港港体植入在上臂内侧,避免了气胸、血胸和导管夹闭综合症[3]。本文旨在比较上臂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的输液港在胃肠肿瘤患者化疗中舒适度的比较。
1、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肿瘤内科行上臂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两种不同植入部位静脉输液港植入化疗的 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胃肠道恶性肿瘤。其中14例接受上臂静脉入路,12例为锁骨下静脉入路。
上臂输液港选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6.5Fr单腔静脉植入式输液港套件1套,导管长70 cm,末端开口ChronoFlex强化聚氨酯,由港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由取得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lla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资质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在(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室穿刺,外科医师协助完成。锁骨下静脉输液港选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6.5Fr单腔静脉植入式输液港套件1套,导管长70 cm,末端开口ChronoFlex强化聚氨酯,由港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由具有相应手术资质的外科医师在DSA室穿刺完成 。
上臂静脉入路的输液港是选用上臂的贵要静脉、肱静脉或头静脉,运用上臂PICC穿刺的改良赛丁格穿刺技术,在血管彩超机引导下静脉穿刺成功后,置入引导钢丝,扩皮后植入导管,然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透视下调整导管的位置,置入长度,使导管顶端到达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接处,然后由同1名外科医师在穿刺点以下,延肢体的长轴,纵向切开皮肤2-3cm,游离皮下组织,制作一个囊袋,连接导管与输液港底座,卡扣扣紧后,囊袋内置入输液港底座,缝合皮肤,皮下隧道无需建立。 锁骨下静脉入路输液港取右侧锁骨中点下缘2横指为穿刺点,穿刺入锁骨下静脉后放置引导钢丝,植入导管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透视下调整导管的位置,置入长度,使导管顶端到达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接处,右侧胸壁建立皮下隧道及囊袋,将输液港底座埋置于胸壁皮下,缝合皮肤。
两种不同部位的输液港植入后即可开始输注液体,碘伏溶液消毒皮肤以后,使用无损伤蝶形针经皮穿刺入输液港底座,用20ml注射器抽吸,见回血后,再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港,了解输液港有无堵塞及皮下渗液。当需要连续性输注液体时,针头套件需每周更换。当输液完成时先用20ml 注射器抽取10ml以上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港,再使用10ml注射器抽取100 U /ml肝素钠盐水5ml,边推注边夹闭拇指夹封港后拔针。如连续超过4周不使用静脉输液港时,需每4周到有专业资质的医院冲港维护。
三、置港患者舒适度的评价
对置港患者舒适度的评价采用问卷方式,研究期间由2名肿瘤专科护士通过电话随访或患者返院检查的方式进行系统性评估,随访时间均选择埋港后第1天、第7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共5个时点。
舒适度评分标准:植入输液港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评患者对舒适度的感知和护士对患者舒适度的认知[4]。该法比较灵敏,有可比性。具体做法是: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
四、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数值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两组计量资料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资料采用两组及多组比较的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一、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置港时间和维护时间比较表(表2)
由表 1可见:上臂静脉入路的输液港置入时间,置入后4周内总维护时间均显著低于锁骨下静脉入路的输液 港(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两种不同植入部位输液港舒适度比较表(表3)
由表 3可见 :锁骨下静脉入路输液港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洗澡与翻身的影响程度均显著高于上臂静脉入路的输液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3.1 上臂静脉入路输液港较锁骨下静脉入路输液港的置入时间较短
上臂静脉输液港由江苏省静疗专科护士在DSA室,由血管超声引导下置入导管,再由外科医生在上臂内侧置入港体,操作简便。我院肿瘤科PICC小组2016年1月—12月,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置入 PICC导管372例,静疗专科护士已熟练掌握主要技术环节 。锁骨下静脉输液港由外科医生单独操作,外科医生在直视下凭解剖特点与个人经验,穿刺锁骨下静脉,再置入港体,而上臂静脉输液港更能节省操作时间。
3.2 上臂静脉入路输液港的维护时间较短
上臂静脉入路输液港维护可采取坐位或半卧体位 ,挽起袖子就可以暴露上臂港座 ;而锁骨下静脉输液港在维护时需要先协助患者脱衣服 ,再安排患者平卧才能充分暴露胸部锁骨部位;其次上臂埋植 的港座通过皮尺测量 ,更加易于及时客观地观察穿刺侧有无肢体肿胀,肉眼可见有无静脉血栓的发生。
3.3上臂植入式输液港患者舒适度较好
绝大部分患者习惯从上肢输液,卧床患者选择上肢输液更加便于护士操作,双上臂较锁骨下窝易于观察置港部位,而在冬天气温低的季节或夏天使用空调的环境,上臂静脉输液港进行维护或观察时,无需暴露胸部 ,更易于保暖和保护隐私[4]。置入上臂静脉输液港的患者抬胳膊就可以翻身这一常规动作,锁骨下静脉输液港患者需要小心翼翼地移动躯干,避免牵拉引起疼痛,担心翻身不小心挤压锁骨下窝埋植的输液港而言,上臂埋植的输液港对于患者翻身的影响性更小[5]。我院置入的这26名输液港患者,均主诉仰卧位比较舒服。上臂静脉入路输液港患者担心患侧卧位压迫穿刺侧肢体的导管和港座,采取仰卧位和对侧卧位较多;锁骨下静脉入路输液港患者担心侧卧位均可能压迫导管和港座,采取仰卧位较多。连续输液患者上臂部位的皮肤清洗擦浴时更方便,用干毛巾包裹穿刺部位,再加保鲜膜环绕包扎数圈,保护 穿刺部位。需要淋浴的患者通过上述保护的方法,抬高穿刺侧 的上臂,就能避免穿刺部位沾水潮湿后增加感染的风险 。
3.4 上臂静脉入路的输液港更能加强医护合作性,并体现护士价值
上臂静脉入路放入输液港主要由江苏省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在超声引导下置入导管,外科医生配合埋入港体,更加强调医护合作性,体现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专业价值[6]。锁骨下静脉入路输液港只由医生单独操作,配合的器械护士只负责传递器械,存在临床护士参与度不 够 ,并发症的观察与配合完全依赖于手术医生的指导,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7]。
3.5 本研究局限性分析
锁骨下静脉输液港患者,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入第一肋骨和锁骨之间狭小间隙,易引起导管夹闭综合征,此为锁骨下静脉输液港独有的并发症,严重者会引起导管断裂[8]。而上臂静脉输液港由于导管路径较长,存在静脉血栓的风险[9]。同时港体失去完整胸骨的支撑,易发生港体翻转[10]。上臂输液港在国内开展时间较短,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等不足,能否有效减少导管夹闭综合征、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否影响上肢活动,是否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等方面,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蔡永华,黎燕虹,邓颖晖,等.上臂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入路输液港应用于胃肠肿瘤化疗的并发症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10):1002-1005.
[2]. Cotogni P,Pittiruri M.Focus on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World J Crit Care Med,2014,3(4):80-94.
[3]. Biffi R,Martirelli G,Pozzi S,et al. Totally implantable centralvenous accessports for high-dose chemotherapy adminstrationand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nalysis of over alland septic complicationin68cases usingsingle tepeof device[J]. Bone marrow Transplant,1999,24:89-93.
[4]. 金晓燕,么莉,尚少梅,李艳云.PICC置管对肿瘤患者舒适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03(15):58-61.
[5]. Vardy J,Engelhardt K,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radiological-guided insertion of implanted central venous access port deviseuer (CVPAD)for the delivery of chemotherapy in cancer patients:institutionalexperienc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J].Arch Surg,2004,91:1045-1049.
[6]. Di Carlo I, Cordio S, La Geca G,,et al.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devices implanted sutrgically: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early and late complications[J].Arch Surg,2001,136:1050-1053.
[7]. 黎燕红,黄翠霞,刘艳平.经上臂静脉植入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3(1):85-87.
[8]. Masatoshi Shiono,Shin Takahashi,Yuichi Kakudo,et al. Upper Arm Central Venous Port Implantation: A 6-Year Single Institutional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nd Pictorial Essay of Procedures for Insertion[J].Freely available online,2014,3(9):115-124.
[9]. Ignatov A,Hofman 0,Smith B,et a1.An l1-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otally implanted een~al venous access ports:complication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J].Eur J Surg Oncol,2012,35(3):241-246.
[10]. Beckers MMJ,Ruven HJT,Seldenfijk CA,et al,Risk of thrombosis and infection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and totally implanted access ports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cancer[J].Thromb Res,2013,125(4):318·321.
[11]. 吴胜菊,全小明,赵文韬,等.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与中央静脉植入式输液港的应用比较[J].护理学报,2014,6(12)55—57.
论文作者:冒娟 谢君雯 骆婷 潘玉芬 程海霞,谢君雯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静脉论文; 上臂论文; 锁骨论文; 导管论文; 患者论文; 部位论文; 护士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论文;